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那么从中原借人口就至关重要了。
中原人口的安置去处主要是陕中和陕北,汉中地区原本也一个安置处,但汉中地区留给了安置军队家属。
余莲这两天比较收敛,她也知道丈夫白天要忙于公务,她便放弃了各种引诱陈庆的计划,变得很乖巧地照顾丈夫的起居,衣裙也穿着整整齐齐。
余莲端一碗参茶放在陈庆桌旁,此时陈庆正在细看周宽写来的初步报告,这是昨天刚刚才收到的报告,让陈庆有点头大的是,他们刚刚把五十万难民迁徙到华阴县,陕州那边又积累了二十万人,有点大大出乎他们的意料啊!
“官人遇到烦心事了?”余莲在一旁抿嘴笑道。
陈庆搂过她的腰,让她坐在自己腿上,苦笑道:“你来给我出出主意,刚刚才来五十万人,结果又来了二十万人,你说怎么办?”
余莲搂着丈夫的脖子,在他脸上重重亲一下笑道:“官人不是说,人口越多越好吗?”
“也不是越多越好,关键是要平衡,我们把中原人口都抽空了,将来我们拿下中原,中原那边就没有人了。”
余莲想了想道:“我家就是延安府人,以前我娘最恨的就是人口太多,天天抱怨别人跟她抢水,她说人口一多,什么都要争抢,什么东西都贵,所以夫君说要往陕北迁徙人口,我觉得他们不会久呆的,那边太缺水了,等中原也一样的税赋,一样的盐价和物价,迁徙到陕北的人保证一个个都跑回中原。”
余莲一番话让从陈庆心中释然,自己确实想得太多了,百姓又不是傻子,哪里活得好,他们自然就往哪里走,根本就不由官府控制。
他的手已悄然伸进她的衣裙,“你说你们家乡缺水,那你的肌肤为啥这么娇嫩,应该很干才对啊!”
余莲已经感受到了丈夫的身体变化,一双桃花眼都快滴下水来,扭扭腰,一脸娇媚道:“我也不知什么缘故,夫君要不要好好研究一下人家肌肤的秘密呢?”
“嗯!有道理!我得仔细研究,今晚不能熄灯了。”
陈庆伸手‘哗!’的一下,把窗帘拉下了。
……
次日上午,船队来到了华阴县,华阴县的难民大营规模更大,超过五十万难民聚集在华阴县渭水北岸的旷野里,一座座营帐延绵数十里。
周宽也亲自到码头前迎接陈庆的到来。
“看起来气势很大嘛!”陈庆站在高处亭子上笑道。
“那是自然,五十万难民,几个县城的规模,想想都不可思议。”
陈庆点点头又问道:“都仔细甄别了吗?”
五十万难民,陈庆和内政堂官员们最担心的问题就是伪齐军混在其中,数万在关中发难就麻烦了。
但又不能因噎废食,所以陈庆采取了三管齐下的办法。
一方面把难民营放在远离京兆的郑县和华阴县,即使出事也暂时不会威胁到京兆的安全。
另外一方面又在两座大营附近驻扎重兵,两座大营附近各驻扎了五万大军。
而第三个防御措施,就是派出大量内卫士兵扮做难民潜伏进了大营内。
周宽点点头,“到目前为止,没有发现任何异常,卑职估计金国废除伪齐在即,刘豫对军队的实权已经被架空了,而完颜兀术又去上京未回,这个手段就算下面的伪齐军将领想到了,也不敢随意实施。”
“你的推测很有可能,但不能掉以轻心,先去大营看看吧!”
陈庆在数百骑兵护卫下,跟随着周宽和其他官员,一起向难民大营骑马而去。
第七百九十六章 建议
绍兴七年十一月发生了一件大事,刘豫被金国正式废除了帝位,迁居上京临潢府,改封曹王,齐国也随即被取消了国号,这个建立还不到十年的傀儡王朝便在历史上消失了。
原本的齐国地盘正式并入金国,在汴京设行台尚书省,原本的伪齐军也改为金国签军,由完颜兀术手下名将王伯龙出任签军元帅,李成、折可求、郦琼、张仲熊等等伪齐军大将皆封为都统制。
完颜兀术被封为右都元帅,梁国王,实际管辖原来的齐国疆域,他听从范拱的建议,将齐国沉重的赋税削减三成,又将四十余万签军精简为二十万人,大大减轻了中原百姓的负担,他同时也下令,各路恢复关卡,严禁中原百姓逃往陕西路。
与此同时,完颜昌也被免去了右相国,改封为左都元帅,坐镇河北,统领河北二十万大军,十万女真军和十万协从军。
金国在中原和河北实行大刀阔斧的改革的同时,西军对百万难民的安置也渐渐到了尾声。
一共是一百一十五万难民,其中江淮难民四十五万,中原难民七十万,被安置到关中、陕北、陕中、河东路和四川路,其中光关中各县就安置了四十万人,当然,这些难民的安置要持续一两年才能完成,但已经不是政务重点。
十一月,陈庆也下令在河东路成立了尚书行台司,将灵州知府张晓调为河东行台司都监,同时兼任河东路盐铁转运使。
这天上午,陈庆来到太学,太学位于京兆城西北,占地四百亩,建筑规模庞大,在临安朝廷看来,京兆的太学就是一所杂学,包括文学、医学、算学、农学、天文地理学、工学等等,学生有一千二百人,真正的文学学生才一百多人。
不过今天陈庆不是来视察太学,而是拜访刚刚被金国送来关中的张孝纯,按照陈庆和金国达成的协议,其中一项附加条款,就是伪齐灭亡后,一部分伪齐的朝官要移交给陈庆。
包括张孝纯、上官悟、张柬、郑亿年、宋汝等人在内,名单上一共有二十四人,金国在这件事上比较信守承诺,果然把这二十四人连同他们的家人一起,送到陕州,又由宋军接到关中。
目前这二十四名都暂时安排在太学里教书和研究学问,陈庆暂时还没打算用他们,他们也需要慢慢适应。
张孝纯是原来的太原知府,太原城破后被俘虏,后来又成为伪齐国的宰相,历史上,伪齐军被废除后,大批官员被金国送回宋朝,这批官员的下场都比较悲惨。
事实上,这批官员也愿意来川陕,他们的心理压力要小得多,陈庆对伪齐国的官员比较宽容,整个社会氛围也不仇视伪齐国官员,陈庆对他们也不错,安排了住房,安家钱和补贴都很高,至少他们不会陷入贫困。
张孝纯目前在太学内整理图书的画卷,上个月,女真人送来十余万册图书和绘画,都是当年从汴梁皇宫掠走的图书画册,也没有整理,直接堆放在燕京的库房内,为了换回被宋军俘虏的三千多名女真妇孺,女真人索性就用这批图书画册作为赎买品。
反正对金国来说,这批图书画册迟早都会损毁殆尽,还不如派上用场,换回三千多名女真将士的家眷。
这批伪齐官员个个都是进士出身,饱读诗书,学富五车,让他们负责整理这批图书绘画,也算是给他们找些事情做。
张纯孝年约五十岁,容貌清瘦,一看就是非常儒雅精明之人,他亲自到藏经院大门前迎接陈庆到来,两人寒暄几句便走进了官房内。
陈庆坐下,张纯孝让茶童上茶,陈庆见桌上有一支厚厚的卷轴,便笑问道:“这位什么画卷?”
张纯孝叹口气道:“这是宫廷首席画师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我们昨天发现的。”
陈庆大喜,连忙问道:“有没有损坏?”
“估计没有损坏,好多图书和字画都受潮损毁了,这副画外面包了一层硬纸壳,保存得比较完好,我等裱画工匠好好检查无误后,正式编号收藏。”
陈庆点点头,“辛苦你们了。”
“郡王过奖,这都是我们份内之事,我们其实做得都很舒心。”
陈庆又笑道:“张公有没有兴趣出任河东行台司副都监,兼管河东路提刑按察司?”
张纯孝叹口气道:“提到太原,我心中只有深深的愧疚,我对不起太原被屠杀的军民,更对不起保卫太原阵亡的数万将士,郡王的好意我心领了,但我暂时还不想出仕。”
陈庆也不勉强,便笑道:“那就再过几个月吧!张公去四川如何?”
“巴蜀可以!”
张纯孝也不矫情,他知道陈庆把他们这批人要回来,并不是要给他们养老,而是要用他们做事,所以他很爽快地答应了去四川的安排。
停一下,张纯孝问道:“郡王为何不在四川设立尚书行台司?”
“这个……和朝廷的协议有关,政务和人事归朝廷,我不能插手。”
张纯孝笑了起来,“郡王已经变相的拿下荆湖南路,为何在四川方面却那么畏手畏脚?不直接拿下它?”
陈庆微微叹口气,“不瞒张公,四川路我不是不想拿下,而是我和朝廷的白纸黑字摆在那里,我要拿下它,还缺少一个契机。”
“这个契机是指什么呢?爆发内战?还是和朝廷彻底分道扬镳?”
“都不是,我不想在四川引发战乱,我想最好的办法是封蜀王,节制三川。”
张纯孝微微笑道:“所以郡王把孝慈皇帝接回来,借孝慈皇帝之口,名正言顺接管四川?”
陈庆点点头,“一点没错,这也算是一种挟天子以令诸侯吧!”
张纯孝心中着实感动,没想到陈庆竟然对自己这么信任,把这么隐秘的事情都坦率告诉自己,这是满满的诚意啊!
他连忙跪下,行大礼叩首道:“感谢郡王对卑职推心置腹,以诚相待,卑职绝不会背信弃义,辜负郡王的信任!”
陈庆连忙扶起他道:“张公不必如此,我一向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我既然要张公,就一定会坦诚相待。”
张纯孝点点头又道:“郡王能迎回先帝,确实是名动天下的一桩大事,天下名望就确定了,不管是谁再污蔑郡王都没有用,但我觉得郡王还缺一件最犀利的武器,有了它,就算将来也能名正言顺取代赵宋。”
“什么武器?”
“报纸,一份传遍天下的报纸,或者说几份报纸,这样,天下人的信息不是从甲报纸得来,就是从乙报纸得来,或者是从丙报纸得来,但它们都掌握在郡王手中,那么郡王就掌握了真相。”
陈庆惊讶道:“本朝也有报纸吗?”
张纯孝从里屋拿出来厚厚一叠报纸,放在桌上道:“这些都是本朝的报纸,官方的《邸报》,还有各种时尚和时政小报几十种,最有名是《京报》,专门抨击时政,深受百姓喜爱,连蔡京都畏惧它三分。”
陈庆翻翻报纸,心中感慨万分,这么犀利的宣传舆论武器,自己居然没有想到。
陈庆沉思片刻道:“那就烦请张公替我私人办一份《京报》如何?所需要的一切钱财资源都由我来提供。”
张纯孝微微笑道:“我和同伴可以投稿,但我们都没有办报的经验,也不知该从何着手,我给郡王推荐一个人吧!宣和年间的《京报》就是他创办的,非常受欢迎。”
陈庆急问道:“此人是谁?”
“他叫杨天放,在汴梁开了一家刻字社,郡王把他请来,办报之事就迎刃而解。”
第七百九十七章 小女
从太学出来,陈庆沿着官道回城,这时,后面来了一支骆驼商队,由两百多匹骆驼组成,看装饰风格,不像粟特人。
陈庆让队伍靠边一点,让他们先走,商队从陈庆身边走过,这时,一名伙计忽然从骆驼上跳下,向陈庆冲来,亲兵们怒喝一声,数十支长矛顶住了他。
伙计顿时吓傻了,都头刘青上前搜了身,发现对方没有兵器,怒道:“你想干什么?”
伙计指指陈庆腰间,“我看见了这个!”
陈庆腰间挂在一块玉佩,是于阗产的白玉,也就是后世的和田玉籽料,宋朝是文人的天下,文人们喜欢玉和奇石,男子几乎人人佩玉,但一般都是岫玉,京兆这边佩蓝田玉居多,而于阗玉太稀少珍贵,只有权贵才有。
陈庆笑道:“你也有吗?”
“我也有!”
伙计从怀中摸出一块玉,约鸡蛋大小,陈庆接过玉,顿时眼睛一亮,这块玉脂白细腻,通身无一点瑕疵,头顶还有一块很聚合的枣红皮。
“这块玉你卖吗?”
伙计咽口唾沫道:“这块玉是我从河里捡的,差点被淹死,你想要那就五十贯,我再送你一块小的。”
陈庆随即对亲兵道:“给他十两银子!”
亲兵给了伙计十两银子,伙计激动得浑身发抖,连忙摸出一块红枣大的小籽玉给陈庆,两人皆大欢喜。
“阿杰,你在做什么?”
商队首领走了过来,是个矮个子老头,留着白胡子,伙计怯生生道:“我把捡的玉石卖给这位将军了。”
商队首领看了一眼陈庆,忽然大惊失色,倒头便拜,“小民不知是郡王,有罪!有罪!”
陈庆给亲兵使个眼色,亲兵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