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封侯-第6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难道不是?”
  李积摇摇头,“从完颜兀术接管汴梁以来,就下达了宵夜令,靠夜间为生的店铺和小摊小贩全部遭遇了灭顶之灾,汴梁城已经没有了青楼妓院,很久就没有了,乐坊、舞院和戏棚子也都倒了。
  然后是一个月前开始,女真军的肉食供给不足,开始搜刮全城的肉食和酒,牲畜没有了,鸡鸭猪狗没有了,现在牛也没有了,所以城内大车小车都看不见,酒楼也全部关门,由此引发了购物狂潮,家家户户把铜钱都花光了,所有店铺都空空荡荡,无货可卖,也全部关闭,像书铺、刻字铺,手工作坊铺,更是什么生意都没有,也都关闭了,本来以商业和手工业为主的汴梁,基本就死掉了,所以卑职说无以为生。”
  陈庆才发现面临的问题相当严峻,攻下汴梁的喜悦在迅速消退。
  他轻轻叹口气,又问道:“那城外农民呢?”
  “殿下,今年收获的所有粮食都被军队收走了,然后几万百姓自带干粮去帮助收麦,讲好了一天三升麦子,但到现在,工钱都没有给。
  金兵撤退了,百姓们就把愤怒发泄到官府头上,因为是官府组织大家去收麦,为什么官府没有人,不是怕宋军,而是怕百姓报复啊!”
  陈庆点点头,回头几名对大将道:“把我的命令传下去,从今晚开始,取消宵禁。”
  随即陈庆又对李积道:“把布告发布出去,所欠的收麦工钱,从明天开始兑现,你今天把所有官吏都找回来,我会给你们粮食,然后你们开始兑现工钱!”
  李积长长松了口气,感谢万分道:“多谢殿下宽容!”
  这时,李积想起一事,又道:“虽然汴梁没有了商业,但汴梁有黑市,黑市上以物易物,现在规模已经很大了。”


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官窑
  解决汴梁的困境,说容易也容易,调拨大量物资来汴梁,军队提供差事,让百姓们干活挣钱,短期内就能让汴梁像打鸡血一样繁荣起来。
  但这种办法治标却不治本,汴梁的衰败是自身定位的问题,它是北宋的都城,是天下财富集中之地,大量的粮食物资源源不断从天下各地运来,就算到了伪齐,至少也是伪齐国的财富集中之地,带来了伪齐都城的畸形繁荣。
  只是完颜兀术的宵禁令成了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汴梁百业凋零,民生困顿,衰败到了极点。
  下午时分,陈庆和张晓装扮成两名普通百姓来到了通判李积所说的黑市,要想了解汴梁民生的真实状况,最好去黑市亲眼看一看。
  黑市就位于大相国寺内,名字叫做黑市,实际上一点都不黑,它并不违法,就是普通百姓自发组织的以物易物的交易场合,当然,真正的黑市也有,那就是粮食黑市和肉食黑市,只能用铜钱或者金银购买。
  有趣的是,粮食黑市和肉食黑市只认两种铜钱,一种是老铜钱,北宋年间官方铸造的铜钱,还有一种是川陕宣抚使司发行的铜钱,简称雍王钱。
  至于临安铸造的绍兴通宝,汴梁很少看到,主要是临安的铜钱过不来。
  大相国寺内熙熙攘攘,人流如织,十分热闹,百姓们基本上都拿着各种物品彼此交换,但陈庆也发现有很多小摊贩,一家挨着一家,用席子往地上一铺,席子上摆满了各种物品,主要以日用品居多。
  走上一条长廊,长廊上也摆着二十几家小摊,小摊前也站满了普通百姓,每个手中都拿着装交易物品包裹。
  这时,前面传来一阵吵嚷声,“你这人很滑稽啊!我不卖就不卖,难道你还要强买强卖吗?”
  “谁强买强卖了,你摆在这里,我当然可以买。”这是个老人的声音,听起来脾气很大。
  “我这是官窑茶盏,我刚才说过了,换城外十亩菜地,要么二十两银子,你那些东西我不要,也不够我这只茶盏。”
  陈庆眼睛一亮,居然有官窑茶盏,他连忙走上前探身望去,只见摊主是一个中年文士,手中拿着一只茶盏,细腻如脂,宛如美玉,陈庆一眼便认出,果然是十分名贵的官窑钧瓷。
  老者是个瘦小的老头,从侧面看去,眉眼不善,一脸凶相,他拎一只柳条箱,箱子里有几件铜器,铜灯铜壶之类。
  老者目光贪婪地盯着中年文士手中茶盏,忽然冷冷道:“你的茶盏是偷来的吧!你一个普通人怎么能有官窑茶盏?”
  中年男子大怒,“这是我祖上留下来的,不行吗?”
  “要么就是假的,你卖假货!”老者咄咄逼人。
  陈庆忍不住道:“那是一眼真的钧瓷官窑,怎么会是假货?”
  “你怎么看出是一眼……”
  老者回头刚要反驳陈庆,当他看清陈庆的相貌,顿时大惊失色,拎起柳条箱便跑,一只铜灯当啷落地,他顾不上了,转眼便跑得没影了。
  陈庆知道这老者认出了自己,只是他也有点奇怪,这老者自己从未见过啊!
  他拾起铜灯问道:“刚才那人是谁,怎么铜灯都不要了?”
  旁边一名摊主道:“那人我认识,是伪齐国皇帝刘豫的岳父,叫做钱晃,汴梁人都叫他钱三晃,一晃倾宅,二晃倾城,三晃倾天子,是说他的铜钱堆积得比山还高,一晃就会倒,谁知道他怎么混成这个鬼样子,居然跑来卖铜器了。”
  陈庆点点头,又笑着对中年文士道:“这茶盏能给我看看吗?”
  “小心拿好!”
  中年文士把茶盏慢慢递给陈庆,陈庆接过仔细看了看,白如美玉,薄如蝉翼,果然是上等的官窑钧瓷,他十分喜欢,又笑问道:“应该是一套吧!怎么只有一个?”
  中年文士小声道:“是有一套,只是成套卖,没人买得起。”
  “你只要愿意卖,我都买得起!”
  中年文士低头犹豫不语,旁边摊主急了,“我说老富,你一家人的生活就指望那套茶具,别又犯傻了,你曾祖父不会怪你的。”
  中年文士叹口气,起身道:“张哥,你帮我看着摊子,我去去就回来。”
  “去吧!”
  文士又对陈庆道:“去我家里谈吧!离这里很近,走几百步就到了。”
  “好!烦请先生前面带路。”
  陈庆把铜灯扔给旁边摊主,“这个送给你了!”
  “哎哟,多谢!多谢!”
  摊主大喜,钱三晃府上的铜灯都是上等货,可不便宜。
  ……
  中年文士的家确实很近,距离大相国寺也就三四百步,是一座占地半亩的小院子。
  他敲了敲门,一名三十余岁的妇人开了门,皮肤白皙,眉目很清秀,腰间系着围裙,袖子挽起,露出雪藕般的手腕,头发也梳得很整洁,显得十分干练,妇人见是丈夫回来了,急问道:“茶盏卖出去了吗?”
  男子指指身后,“这位客人想买全套瓷器。”
  “那好呀!快请进。”
  陈庆和张晓走进小院,后面两名亲兵也跟着进来,陈庆打量一下,收拾得很干净,清雅,居然还种了一棵枣树。
  “这位公子,请屋里坐!”
  “不用了,就在院子里吧!院子不错。”
  妇人连忙搬了一张小木桌出来,又拿来几个小凳子,热情招呼道:“你们请坐啊!我给你们煎茶去。”
  走了几步,她又奇怪地看了陈庆一眼,一脸疑惑地进屋了。
  陈庆点点头,这个妇人应该也是出身大户人家,很知书达理,一般百姓都说烧水煮茶,她却说煎茶。
  这时,中年文士端着一只很大的朱漆木盒出来,陈庆一看就知道了,他也有这样的木盒,这是宋神宗所赐茶具。
  “这是完全一套,一个茶壶配四只茶盏。”
  陈庆微微笑道:“你曾祖父是神宗时候的高官?”
  中年文士叹口气,“在下富弘,曾祖父富弼。”
  陈庆恍然,抱拳道:“原来是富相公的后人,失敬了!”
  富弘苦笑一声,“百无一用是书生,我只会读书,啥都不会,身在乱世,生活尤其艰难,不得不把祖上珍爱之物也拿出来卖了,实在是羞愧难当。”
  陈庆摆摆手,“既然是乱世,让家人活下才重要,这些身外之物,不要看得太重。”
  “多谢公子开导,请问公子贵姓,这位先生是……”
  “在下免贵姓陈,京兆人,这位是我的幕僚张先生。”
  “当啷!”厨房里传来一声清脆的碎裂声,应该是茶盏落地摔碎了。
  妇人在厨房门口满脸惊恐道:“大郎进来一下,我给你说句话。”
  “两位稍坐,我去去就来。”
  他转身就走,走了几步,又停住脚步,连忙走回来干笑两声,“不好意思啊!”
  他伸手拿起木盒,把木盒子抱在怀中去厨房了,陈庆哑然失笑,这位仁兄还真是谨慎。
  富弘去了厨房,隐隐听他们两口子议论,“娘子,你看错人了吧!”
  “怎么可能看错呢!今天一早我专门去看他。”
  “啊!那可怎么办?”
  “夫君先去吧!谈一谈,对夫君不是坏事,再说我和他还沾点亲呢!”
  陈庆心中有点奇怪,这个女子是谁?怎么和自己沾亲?
  男子默默走出来,满脸惭愧道:“我不知道殿下身份,刚才表现得太失礼了。”


第一千零三十六章 清理
  陈庆微微笑道:“富公子不会因为知道我的身份,就准备提价了吧!”
  “不敢!不敢!若殿下喜欢这套茶具,我就献给殿下了。”
  陈庆脸一沉,有些不悦道:“难道我就不能买东西,一定要别人无偿奉献?”
  妇人连忙走出来道:“雍王殿下,我夫君不是这个意思,他这套茶具多少人上门来求购,他根本不想卖,只是知道这套茶具的人越来越多,我们知道保不住了,所谓匹夫无罪,怀璧其罪,万一有凶徒上门怎么办?
  所以我们才想换成田,但这是先祖当年最心爱之物,一般商人不配得到它,如果能献给雍王殿下,先祖九泉之下就不会责怪我们了,雍王殿下再行举手之劳,赏我们几亩土地,我们也有口饭吃。”
  陈庆和张晓对望一眼,这个女人厉害,会说话,明明只是一桩生意,却被她说得光面堂皇,就好像自己还倒欠一个天大的人情。
  陈庆微微笑道:“请问夫人贵姓?”
  这个妇人说她聪明也好,说她有心机也对,其实都是同一个意思的褒贬说法,她刚才故意声音大了一点,就等陈庆主动问自己,要不然她真不好开口,错过了这个机会。
  妇人脸一红,低声道:“我随夫姓,娘家姓吕。”
  陈庆一怔,吕家谁在汴梁?他猛地想起一人,笑问道:“莫非你就是吕绮?”
  妇人大喜道:“我小妹告诉过你吗?”
  陈庆确实听妻子吕绣提到过,她有个族姐在汴梁,叫做吕绮,她父亲吕长颂曾出任开封府推官,是吕颐浩的堂侄,靖康元年,吕氏家族逃到应天府,建炎二年,吕家南下临安。
  但吕长颂因为生病,便留在了应天府,后来就断了联系,直到绍兴七年才得到消息,吕长颂病愈后又返回了汴梁,最后在绍兴三年病逝,唯一的女儿吕绮也前一年出嫁了。
  这世间还如此之巧,或许是冥冥中的天意,自己买一副茶具居然就遇到了妻子托自己找的人。
  陈庆请他们夫妻坐下,问道:“富公子怎么混得如此落魄?”
  “此中一言难尽,以后有机会再慢慢说吧!”富弘显然不想多说。
  吕绮顿时急了,这个机会丈夫再不抓住,以后怎么办?
  不行!她要说,要不然对丈夫太不公平了。
  “殿下,我夫君是宣和六年进士出身,出任太学助教,靖康之后就辞官在家了,伪齐国几次请他出来任官,他就不肯答应,五年前终于惹恼了伪齐国,他们把我们一家赶出家门,所有家产全部没收,幸亏我们在柜坊里还存了点银子,就买了这间小院。
  伪齐覆灭后,完颜兀术又派人来请我夫君当汴梁县丞,夫君还是一口回绝,那些投靠伪齐的人,谁不是住高宅大房,富得流油?我夫君甘守清白,才会这么落魄。”
  “夫人说得对,不愿事贼的人都不会混得好,但绝不会一直都是这样,总会有拨云见日的一天。”
  陈庆把木盒子推过去,“这是你祖上留下的传家之物,继续传给子孙吧!”
  陈庆又给张晓使个眼色,张晓会意,笑道:“富公子写几个字给我看看!”
  虽然富弘是进士出身,但要过张晓这一关,还得拿出真本事来,只是看在陈庆的面上,张晓已经用最低的标准了。
  富弘从怀中取出一本抄书,递给张晓,“这是我昨晚抄写的《论语》,准备给我儿子当教材。”
  张晓接过抄书看了看,暗暗赞许字写得着实漂亮,他欣然取出自己的一张帖子放在桌上道:“富公子明天一早来府衙找我,我这边需要帮手,职务和待遇都不会让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