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形成一部律法。”
“蒋参事说得对!”
张妙也道:“吏部司考虑的人员配备,怎么选优秀的人才,可以在制科内设一门海外商利科,选拔优秀人才,但当务之急是要把框架子搭建起来。”
陈庆点点头,又望向张晓,笑道:“海外贸易,军部也要登场啊!”
张晓微微笑道:“殿下指的是护航,那个没有问题,但我倒有另外一点想法!”
“张参事请说!”
张晓不慌不忙道:“海外贸易其实是对外贸易的一部分,另外还有陆地对外贸易,我们一直就在做,但总觉得比较松散,没有一个完整的律法或者制度进行管理,前些年免商税的时候,粟特人和西域胡商也一并免了,他们获利很大,其实不应该免,这就不说了。
我的意思是,趁着这次机会,把对外贸易的各种制度都建立起来,不仅是官方,也包括民间,该收多少税,谁来负责等等,都一起明确下来。”
吕青山也缓缓道:“张参事说得对,我也认为应该成立一个贸易监,下面设国内署、海外署、陆外署,但这只限于官方贸易,民间贸易还是只用税署和市舶署就够了,另外再颁布禁卖品目录,哪些战略物品是严禁出口到陆外和海外,比如蚕种、纺车、纺织匠人、造瓷匠人等等,至于兵器、生铁之类,海外可以出,但陆地不行。”
吕青山不愧是做过朝廷相国之人,见解和思路都要更高一层,他不说,大家都没有意识应该严禁蚕种出口。
陈庆点点头,对蒋彦先道:“这件事就由蒋参事牵头,各个司都出人,组成一个筹备小组,筹备成立贸易监。”
第一千三百三十二章 情商
众人散去了,蒋彦先来到了陈庆官房,陈庆请他坐下,对他道:“今天大家只是表个态度,具体的各种条款还需要筹备组来制定,事情让他们去做,蒋公只要把握一个方向就行了。”
蒋彦先点点头,“要有人才能做事,首先是人的问题,殿下考虑过贸易监主官的人选吗?”
陈庆沉思片刻道:“你觉得郑统全如何?”
“郑统全是商人啊!”
蒋彦先刚说完,他又笑了起来,“商人主管贸易,还真没有比他更合适的。”
陈庆淡淡道:“郑统全可不是一般商人,他很有魄力,早年是河间府大药材商,居然在辽东把郑皇后母女赎回来,冒着杀头的危险把她们带回河间府,又用船把她们送去临安,被封为国舅,他不仅对我有恩,对我们雍王府同样有大恩,给他一个合适的职位是我一直以来心愿。”
“微臣不反对郑统全,事实上,做贸易监主官必须要有足够的贸易经验,而我们目前雍王府找不到这样的人,晁昆还不错,但他太年轻了,资历差得远,郑统全确实是最合适的人选。”
“说起晁昆,我考虑让他做海外署署令。”
蒋彦先眉头微微一皱,“他好像才二十六岁吧!是不是太年轻了一点?”
陈庆摇摇头道:“海外贸易同样要有足够的经验,让一个没有出过海,连东南西北都分不清的官员来管海外署,我才不放心,晁昆十几岁就出海,考上进士后,又在泉州历练了六年,升为市舶监判官,这已经是六品官了,再升一级为从五品的海外署署令,也完全合适,再说,郑统全最多也只能做六七年的贸易监主官,到时候正好让晁昆来接他的班。”
蒋彦先知道陈庆心意已决,便不再劝,又道:“其他官员呢?”
“其他官员就由蒋公、郑统全去和吏部司协商,寻找合适的人选,然后再把名单给我看看。”
“我明白了,还有就是官衙,需要殿下找一个合适的地方。”
陈庆笑道:“贸易监的官衙就用军部司的老官衙,占地不小,好好收拾一下,原本打算给监察司,但监察司有了新地方,它们用不着了,正好给贸易监使用,然后海外贸易署放在泉州。”
“卑职去和郑公谈一谈。”
“也好!让他有个心理准备,回头我再和他谈。”
……
傍晚,陈庆回到府中,坐船来到岛上的栖凤阁,夏天他们一家都住在栖凤阁内,栖凤阁占地很大,它不是一个简单的七层楼阁,它是一组建筑群,除了主阁楼外,周围还有一圈两层配楼,使女们都可以住在配楼内。
两名健妇抬着装满海螺的大箱子放在客堂里,两个女儿鼻子最灵,率先跑来了。
“爹爹,这是什么好东西啊!”冰儿一双亮晶晶的大眼睛眨了两下问道。
“都是你们喜欢的宝贝!”
陈庆掀开盖子,两个女儿顿时高兴得跳了起来,“呀!是海螺啊!”
吕绣带着几个姐妹闻讯走来,冰儿激动地拉着母亲道:“娘,好多漂亮的海螺啊!”
吕绣上前看了一眼,箱子里都是色彩斑斓大海螺,她也有眼力,便知道这些都是非常名贵的海螺。
“我曾经在临安的一家珠宝铺看见过,也是这样的海螺,品相还没这个好,一个就要卖几百贯,箱子的一个起码要上千贯了。”
“这么贵啊!”余莲惊呼道。
吕绣淡淡道:“你眼前这位大官人是谁,权倾天下的雍王殿下,他拿出来的东西能是凡品?”
陈庆笑了笑道:“这是去日本的商队回来了,专门进献给我的一批高货,我不太懂这个,交给夫人了。”
“还有这个!”
陈庆将小匣子递给妻子,吕绣接过笑道:“我估计这才是宝贝,越小越是宝贝!”
“大姐,是什么?”众人围了上来。
吕绣轻轻抽出上面的盖板,顿时宝光四射,二十颗晶莹无比的珠子整齐地摆放在黄缎子布上。
众人顿时惊呼起来,“啊!太美了。”
饶是吕绣宝物见得多了,也被这二十颗珠子深深吸引。
吕绣想着把它做成一串项链,但这个念头也只是一闪而过,丈夫已经把一颗夜明珠给了自己,她就不能太贪了,她是正室,她得处理好其他妻妾之间的关系。
想到这,吕绣笑道:“你们一人选一颗,我也取一颗,剩下的放进宝库。”
“娘,我们也要一颗!”两个小娘子急得跳脚。
吕绣拍拍孩子的脸蛋笑道:“等你们长大后,爹爹会给你们的,现在你们去玩海螺。”
两个小娘子撅着嘴,无可奈何地去玩海螺去了。
众人取走了六颗,还剩下十四颗,吕绣放回匣子,交给了丈夫笑道:“剩下的放入宝库吧!”
每个君主都有自己的宝库,陈庆当然也不例外,他的宝库位于地下,是用大青石修砌,坚固异常,铁火雷的配方和制作图纸就保存在宝库内。
陈庆接过匣子,去了自己书房,他的书房位于三楼,一楼是大堂,二楼是通道以及吃饭的餐堂,三楼就是书房和起居室,四楼和五楼是众人的寝房,六楼目前空关着,七楼是安全层,是女护卫们出没之处。
陈庆去了自己书房,姚梅给他煎了茶,陈庆坐下沉思片刻道:“去把夫人请来!”
姚梅连忙去了,不多时,吕绣笑着走进丈夫房间,“夫君找我做什么?”
陈庆把桌上匣子推给她笑道:“这里有十四颗,加上你手上一颗,十五颗正好可以做一串项链。”
陈庆很了解自己的妻子,他看出吕绣眼中对珠子的喜爱,也知道她一直想找一串上好的明珠项链。
吕绣果然十分欢喜,她取出自己的珠子,摆了一下,眼中有一丝遗憾,稍微小了一点点,若再有一颗就正好。
姚梅悄悄取出自己的珠子放在桌子,正好十六颗了,吕绣一怔,“阿梅,这是你的。”
“夫人,其实我真不需要这颗珠子,大家都取一颗,我不好不取。”
吕绣大喜,连忙笑道:“我回头给你一块上好的羊脂美玉,保证价值不比珠子低。”
姚梅乖巧地行一礼,“谢夫人!”
陈庆赞许地看了一眼姚梅,难怪吕绣喜欢这个丫头,果然情商很高,非常聪明,这样懂事的女子谁不喜欢。
吕绣把珠子放上去,正好是十六颗一串项链,当然珠子不是打孔,而是用黄金将它镶嵌起来,会更加晶莹夺目。
“我来帮你镶嵌吧!”
吕绣把盒子收起笑道:“不用了,明天让管家婆去约一下聚宝堂的大管事,让它们店替我镶嵌。”
“那也行,聚宝堂的珠子镶嵌是一绝。”
吕绣收起珠子走了,姚梅也乖巧地跟在她身后去了起居室。
陈庆又把心放回了朝务,他最关心的还是海外贸易人才,历史上,南宋海外贸易极为繁盛,所获利润撑起了南宋的半壁江山。
不仅是南洋诸岛,还有大食以及更遥远的西方世界。
陈庆还想到了新西兰和澳大利亚,这两块广袤的土地明明就在东方帝国的眼前,却便宜了遥远的昂撒人,不得不说是一个最大的千年遗憾。
这个机会他一定抓住,占领新土地必须要有大量人口为根基,人口就需要粮食,粮食就需要高产新物种,如土豆红薯等等,这里面是一环扣一环的事情。
陈庆沉思片刻,铺开纸,提笔写下了‘培养海外贸易人才二三策’。
第一千三百三十三章 劳力
次日一早,陈庆和往常一样来到官房,他在自己位子上坐下,亲兵进来给他倒茶。
陈庆的房间原本是茶童给他煎茶倒茶,但晁清发现这是一个安全漏洞,如果有人买通的茶童,后果不堪设想。
这时,晁清在门口道:“殿下,晁昆已经在长廊等候了!”
陈庆点点头,“让他进来吧!”
晁昆一直是陈庆比较器重的官员,他独行特立,敢于去海外冒险,这种探险精神着实让陈庆赞赏。
此时,晁昆正在长廊处来回踱步,长廊位于天井,是官员们中午休息闲聊的地方,从长廊可以通往议事堂和参谋堂,同时,长廊也是官员们等候召见的地方,当然有桌椅可以坐着喝茶,也可以来回走一走,舒缓心中的紧张。
晁昆确实有点紧张,他去年又去了一趟南洋,雍王殿下让他找的农作物,他一样都没有找到,让他不知道怎么向殿下交代。
这时,兄长在走廊尽头道:“阿昆,殿下让你进去!”
晁昆走过来低声问道:“殿下心情如何?”
“去吧!不用担心。”
晁昆鼓足勇气进来官方,躬身行礼,“参见殿下!”
“请坐!”陈庆笑眯眯请他坐下。
雍王殿下的笑容让晁昆心中稍安,他在一旁椅子上坐下。
陈庆又问道:“这两年有没有去南洋?”
晁昆心中一紧,殿下果然最关心此事,他踌躇片刻道:“回禀殿下,卑职去年去了一趟南洋,只是遗憾的是,没有遇到殿下想要的农作物,就连那个棕榈果也没有找到。”
没有找到自己的东西,在陈庆的意料之中,这本来就不是南洋原产之地。
“没有找到就算了,以后有机会再细细找。”
晁昆心中一松,他担心了一年的事情,没想到雍王殿下两句话就解开了。
“卑职去年去南洋主要是买香料。”
陈庆也知道,京兆售卖的香料就是从泉州源源不断运来,应该就是晁昆从南洋带回来的。
“在南洋有没有遇到大食的商人?”
“有是有,但没有以前多了,据说以前很多的。”
“为什么变少了?”
“其实和朝廷有关系。”
陈庆眉头一挑,“和朝廷有关,为什么?”
“朝廷强征海商的海船为战船,导致去大食的商船没有了,大食商人一般都是搭乘我们宋朝的商船,没有了我们的万石大海船,他们还真不敢乘坐小商船,他们说小商船遇到风暴就翻了,只有我们的海船最可靠。”
“没有了我们海船,所以南洋的大食商人就少了?”
“正是如此!”
陈庆又问道:“大食商人一般卖什么货物?”
“绒毯、毛毯、锡器、布匹,主要以布匹居多。”
“棉布吗?”
晁昆点点头,“卑职昨晚下午特地去了香料店和布匹店,发现我们布匹的品质比他们要好很多,我们主要是木绵,而他们则是草棉。”
陈庆心中一动,对方能用全棉花织布,是不是它们的棉绒比较长,便于纺织,他问道:“你有没有问他们要一些草棉种子?”
“启禀殿下,南洋土著一直就想向大食讨要棉种,但大食商人很警惕,从来不会把棉种带去南洋,但卑职认为,他们的棉种应该和我们的一样,我们的棉种就是从西域传来,最早就是来自波斯或者大食。”
停一下,晁昆又道:“另外还有一事,卑职要向殿下请示!”
“你说!”
“卑职昨天去香料店,其实就是替同僚卖香料,包括卑职自己也买了一担香料,都是个人买的,卑职不知道能不能这样做?请殿下指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