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封侯-第78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说!”
  “卑职昨天去香料店,其实就是替同僚卖香料,包括卑职自己也买了一担香料,都是个人买的,卑职不知道能不能这样做?请殿下指示!”
  陈庆知道所有去海外的船员,包括士兵都会携带一些私货,来回赚一点钱,这也无可厚非,水至清则无鱼,这个道理陈庆是懂了,如果一味地只讲奉献,而没有好处,最后就没有人做事了。
  陈庆笑问道:“跑一趟南洋,你个人赚了多少?”
  “卑职用了三百贯本钱,买了一担香料,回来卖了两千五百贯。”
  “还不错!”
  陈庆淡淡道:“我只给你四个字,适可而止,少量携带是可以的,如果要几百斤几千斤的买,那绝对不行。”
  “卑职明白了,卑职会在筹建贸易监时提出这个问题,要定下规矩,每个人究竟可以携带多少私人物品,如果没有规矩,肯定会有人大量替人带货,占用船只的载重。”
  “还有什么要汇报的?”
  “还有一事卑职也要禀报殿下。”
  “继续说!”
  晁昆想了想道:“这次我们去日本,贴布告聘用一些劳工,二十文一天,据说这比当年的劳工价格贵一倍,当地人是一天十个铜子,也就是十文钱,结果来报名的人太多了,简直是人山人海,听说日本人口多,赚钱的机会很少,很多人都跑来海港找事情做,卑职就在想,能不能招募日本劳工去琉球采木绵,毕竟我们每年在琉球大岛采的棉花只有两成,大部分都浪费了,实在可惜。”
  陈庆想了想道:“原则上是可以的,但细节方面要做好,比如不允许日本劳工在琉球岛定居,当然,如果是日本女人嫁给汉人劳工可以,所以做一年就要换人,让他们伐木、筑路、种甘蔗,采棉花,工钱可以稍高一点,包吃住,每天五十文,这样可以吸引更多的人过去,若死了,则给十贯钱赔偿。”
  “这件事要由内政堂商讨决定吗?”
  陈庆摇摇头,“暂时不用,你先做起来,第一年招募人数在三千人以内,第二年人数可以增加到五千人,第三年一万人,连续三年都成功,那就向内政堂提出申请,再由内政堂制定制度,至于维持秩序的军队,我会给你一千士兵。”
  陈庆想了想又笑道:“你还是写一份申请吧!我给你批准一下,这样你才好做事。”
  “卑职明天就提交!”
  ……
  晁清一直在外面关注着兄弟的情况,见晁昆汇报了近一个时辰才出来,他心中暗暗吃惊,雍王殿下接待官员很少超过半个时辰,居然和自己兄弟谈了近一个时辰,看来雍王殿下很看重自己兄弟,当然也是看重海外贸易这一块巨利。
  “怎么样?被批评了吗?”晁清关切地问道。
  晁昆点点头,“还好,殿下问了很多关于海外的事情,我提出的方案殿下也同意了。”
  这时,晁清见蒋彦先陪同郑统全过来了,他连忙对兄弟道:“你先回去吧!晚上我们再细聊。”
  晁昆走了,晁清迎上去笑道:“蒋参事要见殿下?”
  蒋彦先笑着点点头,“殿下有空吗?”
  “刚刚接见了晁昆,我去问一问,参事稍候!”
  晁清进房禀报道:“殿下,蒋参事和郑郡公求见。”
  陈庆看了看钟漏,快到中午了,他起身笑道:“去茶馆和他们谈,安排一辆马车,然后把周参事也请来!”
  很快,马车安排好了,周宽也赶来,四人上了两辆马车向茶馆驶去。


第一千三百三十四章 远景
  郑统全着实没有想到自己会在五十五岁这年入职为官了,他年轻时也参加过科举,但落榜了,随后便跟随父亲做了药商,一转眼就过去了三十多年,有人曾给他算命,说他晚年会遇到贵人,果然没有说错,自己居然遇到了雍王,当然,这是因为他儿子郑平的缘故。
  郑统全昨天和蒋彦先谈过了,他知道监属于一级半官衙,地位高于署,低于司,目前雍王府下有税监、市舶监、盐铁监,现在又要增加一个贸易监,最高长官叫做监正。
  自己将成为第一任监正,让他心中既期待又有点忐忑。
  四人在茶馆坐下,陈庆笑问道:“郑公的柜坊如何了?”
  郑统全连忙欠身道:“是我长子在经营,我昨天上午刚回来,还没有来得及过问这件事,今晚我回家问一问。”
  “不用了!”
  陈庆微微笑道:“我只是随口问一问,其实我对郑公筹建贸易监的想法更感兴趣。”
  郑统全精神一振,他昨晚想了一夜,就想着找机会向雍王殿下汇报一下。
  周宽呵呵笑道:“先吃饭,吃完饭后喝茶时再汇报。”
  这时,掌柜带着伙计给他们送来烤羊肉饭,七八样爽口小菜,每人还有一碗浓浓的羊肉汤,又送来两壶烫好的酒。
  “等会儿给我们来一壶凤茶,今天的帐都记在我头上!”陈庆笑着吩咐掌柜。
  “小人明白了,请殿下和各位参事慢用!”掌柜行一礼退了下去。
  周宽咧嘴笑道:“感谢今天殿下慷慨解囊!”
  陈庆看了他一眼,淡淡道:“比起周大管家的不守规矩,我确实是比较慷慨。”
  “我不守规矩?”
  周宽一愣,“为啥?”
  陈庆咄咄逼人问道:“我来问问周大管家,从日本运来的白银,你进了哪个库?”
  周宽顿时明白了,他昨天把白银全部计入了寺库,而没有分给雍王的府库一半,他呵呵笑道:“都是粗银,进的是原料库,和生铁、粗铜放在一起,等精炼好了,我再分一半给府库,绝不坏规矩!”
  “我若不提醒你,你会想起来吗?”
  “看殿下说的,规矩就是规矩,规矩不能所以破坏,当然了,有时候我也会偶然破坏一两次规矩。”
  众人大笑,陈庆哑然失笑道:“我只是提醒你一下,这批粗银可不是我们自采之物,而是对外贸易换回来,你可别把它视为偶然可以破坏的规矩。”
  “既然殿下提醒了,卑职就知道了,殿下尽管放宽心,这种重大事务不会成为偶然事件!”
  “吃饭吧!”
  陈庆举起筷子劝郑统全道:“这家店的烤羊是正宗的同州苦泉羊,它们在同州有一座牧场,郑公尝一尝,味道很不错!”
  “确实不错,卑职刚刚吃了一块,确实比临安的羊肉细嫩味浓!”
  “临安的羊肉哪来的?”蒋彦先好奇问道。
  “苏州太湖边的湖羊,主要供皇宫和大臣,然后是鄱阳湖边的羊,主要供平民市场,再有就是江淮产的淮羊,也是供平民市场,现在我们还没有禁止和临安贸易,他们还有的吃,一旦下令禁止,市场就只剩下鱼和家禽了。”
  众人吃完了午饭,伙计把餐具收走,两名茶姬给他们上茶。
  陈庆喝了口茶,对郑统全笑道:“郑公继续说吧!”
  郑统全清清嗓子道:“目前我们的海外贸易主要在南洋,以香料为主,其他还有一些名贵木材,这次去日本换银,算是又开拓了一个市场,其实我们完全可以走得更远,比如锡兰、天竺、大食和大秦国等等,这是我要说第一点,就是拓远,第二点是根基,我们觉得应该在海外有自己根基,比如买一块土地建立海外州,在海外州建立庞大的仓库群,甚至很多农作物可以加工,我们商船队就直接去海外州,对方的商人会来我们的海外州购买货物,这样进出货物会更多,获利会更大。”
  陈庆一摆手,止住郑统全的话头,笑道:“我先打断了一下。”
  “殿下请说!”
  陈庆对蒋彦先和周宽道:“郑公说到海外州,确实和我所见略同,之前攻打河北之时,我在登州时,就考虑夺取高丽国最南面的耽罗岛,把耽罗岛打造成我们的第一个海外州,然后以耽罗岛为根基,对高丽和日本国贸易,会更加便利,南洋那边的土地更多,比如吕宋岛,有大片岛屿都是无人岛,完全可以为我们所用,建立海外州,然后在马六甲国那边再买一片土地,再建立第三个海外州,在海外州驻军,打击海岛,保护我们的海外利益,我觉得这件事完全可行。”
  蒋彦先沉吟一下道:“殿下想法很好,但有两个问题,第一,当地土人怎么办?第二,需要大量人力去筑路建城,谁去干?”
  “土人好办,把他们整体迁徙走就是了,我们迁徙游牧民族有经验,这个问题不大,至于大量的人力,今天晁昆给了我一个思路,那就是利用高丽和日本的劳工,用他们去伐木、筑路、筑城,甚至开荒种地,等开拓得差不多了,再迁徙汉民过去,当然,这不是一年两年能做成的事情,需要几代人的努力,但我们可以给子孙开一个好头,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蒋彦先点点头,“殿下说得有理,什么时候内政堂专门商讨一下,建立一个章程!”
  周宽笑道:“实施海外扩张的前提,是殿下必须拿下福建路!”
  郑统全也道:“我要说的第三点,也是和福建路有关系!”
  陈庆点点头,“郑公继续说第三点!”
  郑统全不慌不忙道:“我说的第三点是关键,海外贸易也好,开拓海外州也好,关键是我们基础要扎实,殿下,我们要培养优秀的造船人才,建造更大更坚固的船只,使用更好的动力,比如我看见了长江上的车船,是不是也可以用在海船上?这样就不用等季风才能发船了,随时可以出发,有风时升起船帆,没有风时收起船帆用踩踏。”
  陈庆想了想问道:“我那艘三万石的坐船在哪里建造的?泉州吗?”
  “对!正是泉州,由三家大船场联合建造,光靠一家造不出来,那艘就可以进入大洋深处航行了,我们需要更多那样的大船。”
  陈庆慨然道:“看样子我们需要做很多的事情啊!”
  ……
  贸易监筹建了一个月后,于九月下旬正式成立,由内政堂提名,陈庆正式任命郑统全为第一任贸易监监正,下设陆贸署、海贸署、内贸署和以及事务局。
  由赵开的次子赵启年出任陆贸署署令,晁昆出任海贸署署令,官商大总管辛得利出任内贸署署令,最后陈庆任命原田宅署署令高昆为贸易监司马,为郑统全的副手,同时兼任事务局局正,事务局就是主管后勤,比如计财、文书,人员招募,以及和其他部门联络等等。
  贸易监的成立,标志着雍王府官商正式进入远海的和远陆时代。


第一千三百三十五章 建国
  和朝廷谈判破裂后,并不是什么事都不会发生,事实上,雍王府的独立一直在紧锣密鼓地进行,这不仅仅是陈庆个人的野心问题,更关系到陈庆千千万万手下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雍王府对地方统治的合法性问题。
  比如地方州县隶属于朝廷,他们又是宋朝的官员,那他们应该属于临安的朝廷管理才对,但实际上他们受京兆的雍王府管理,而雍王府并不是朝廷,理论上他们无权管辖州县。
  以至于京兆对各州县都是以川陕宣抚使司名义进行管理,而川陕宣抚使司又是由朝廷任命,法理上,川陕宣抚使司是受朝廷委托对各地州县进行管理。
  但事实上朝廷并没有委托川陕宣抚使司,这就导致雍王府或者川陕宣抚使司对各地的管辖不合法。
  所以到年底京兆会有两件大事发生,一是各地方官府恢复唐制,知州改名为刺史,通判改名为长史,其他其他官职改名为司马、别驾、录事参军等等,同时知县也改名为县令,再增设一个县工,和主簿并立,再将三名押司升为从九品官,使雍王府对县一级的官员管辖由四名增加到八名,大大加强了雍王府对县城的控制。
  别小看这个小小的改名和改制,它从法理上将雍王府管辖的各州县直接和朝廷脱钩了,除非朝廷也将江南东路、两浙路的州县也同样改名改制,否则各地方官府就和朝廷无关了,你任命了知州,但我这里没有知州这个职务,知州来上任连门都摸不到了,任命就变得毫无意义。
  雍王府的第二个重大独立事件就是建国,建国不是建立新王朝,而是建立王国,相当于分封制,汉朝、晋朝、隋朝和明朝都有分封制,将宗室子弟分封到各地建立王国,所以才会有削藩之说。
  唐朝和宋朝没有分封制,朝廷封了陈庆一个雍王,准他建立王府,这实际上是一种虚封,只是一个亲王的头衔而已,现在陈庆要做的事情,就是把亲王坐实,也就是建立王国。
  当然朝廷不会承认陈庆建立的王国,但他手下官员、军队和下辖州县都承认,朝廷也没有办法制止。
  王国不是王朝,但距离王朝也只有一步之遥,再往上走一步就是了。
  十月初一,陈庆颁布了雍王令,正式将各地州县官职恢复唐制,同时对县一级进行改制。
  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