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陈庆率大军离去时,数十万百姓沿途跪拜,由衷感激西军给他们带来的希望。
此时燕山路已经由吕青山带来的大批官员接管,除了刺史和长史是由陈庆任命外,其他州衙中层官员和县衙官员都由吏部司任命,虽然牛皋出任燕山路经略使,但他不能干政,不光是牛皋,所有地区都是军政分家,泾渭分明。
陈庆则离开了燕山府,率领十万大军返回了京兆。
……
中午时分,临安的百姓都在悠闲地吃饭、喝茶,很多人都不时望着街头,这个时候,卖报郎们应该都出现了。
当年报纸兴起时,群雄并起,临安城先后出现了十几家报纸,几年过去了,目前只剩下三家报纸称雄,老大自然是《京报》,时政新闻,纵论天下,一直就雄踞各报榜首,其他报纸只能仰其鼻息。
第二家是《吴越商报》,由一批江南士族联手创办的报纸,主要以刊登各种商业信息为主,深受商人和牙人们的欢迎,第三家是《轶闻报》,这是一家专门刊登各种风流韵事的小报,虽然很低俗,却深受临安百姓的欢迎。
有趣的是,很多读者三家报纸全买,每天的报钱就有几十文。
这时,大街上传来了卖报郎清脆的喊声,“特大喜讯,西军收复燕山路!”
酒客和茶客们纷纷起身向门口跑去,迅速将卖报郎围住,只片刻,卖报郎手中的报纸被一抢而空。
头版头条便是“王师春夜入燕山”,这个消息着实让所有人震撼了,要知道,一个多月前还在刊登‘丰州血战草原狼’,讲述雍王率领二十万西军大战八万草原游牧骑兵的新闻,这才一个多月,西军便夺取了燕山路,圆了大宋王朝百年之梦。
这个消息让全城百姓震惊,也让无数人欣喜若狂,这不光是收复失地的喜悦,而是汉人的军队开始反攻了。
全城开始敲锣打鼓,欢庆胜利,这是继去年收复河北路后的又一次全民狂喜,整个临安城俨如过节一般,胜利的喜悦洋溢在每个人心头。
但对于很多深谙时局的人来说,他们看到的却是更深层次的东西,金国真的衰落了,他们不仅守不住河北路、山东路这样的外围地盘,就算燕山路这种涉及切身利益的地盘都守不住了。
收复燕山府这样的大事,朝廷却出乎意料保持沉默,就仿佛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或者是收复燕山府和他们无关。
连天子赵构也保持沉默,也没有人敢在他面前提及此事,唯恐引发他的滔天怒火。
……
入夜,西瓦子的一家小酒馆内,三名官员正坐在一起喝酒,一名官员是刑部员外郎沈江南,另一人是大理寺主薄陆振兴,还有一人是太常寺主簿范钧。
沈江南喝了口酒道;“我今天收到一封信,是徐宏志写来的,他刚被任命为易州长史,带着妻儿去易州上任了。”
陆振兴惊讶道:“他混得不错,居然出任长史,这是从前的通判,可是从六品啊!我记得他之前在临安只是八品小官吧!”
沈江南淡淡道:“徐宏志资历足够了,只是他不擅长钻营,一直提升机会,在京兆就不看这些,进士出身,资历足够,那就可以出任相应的官职,京兆这种新朝廷,还没有结党成派,基本上都是唯才是举,机会很多,是出身寒门官员的福音。”
“现在朝官走掉一半了吧!”
“应该有了,前些天张浚上书天子,要求增加进士录取人数,就提到了朝官增减情况,说现在朝官人数不足三年前一半,影响到了朝廷的正常运走。”
沈江南瞥了一眼一直喝闷酒的范钧道:“武良兄好像有心事?”
范钧摇摇头,“我没有心事,我就在想这次西军夺取燕山路,金国居然这么容易被击败,这还是我们心目中那个强大的金国吗?”
陆振兴笑道:“应该是西军更强大才对吧!”
“西军强大应该只是一方面!”
沈江南缓缓道:“关键还是金国衰落,它的国力跟不上了,女真就两百万人,这二十年死了多少青壮,它们还能有多少兵源?还有生铁,据说西军夺下大名府后,仓库里居然没有生铁,我估计燕山府也一样,关系到军事强大的兵源和生铁都没有了,金国小国寡民的弱点就暴露出来,现在看来,它被灭国只是迟早问题。”
“有这么严重?”陆振兴不敢相信道。
范钧笑道:“其实江南说得没错,丢失燕山路对金国意义重大,它们从此得不到汉人先进的技术,也没有优良的武器工匠,这其实是辽国和金国强大的重要原因,没有燕山府的工匠,恐怕他们连投石机都造不出来。”
这时,掌柜跑来紧张道:“梅花卫又来了!”
“呸!这些狗的鼻子还真灵。”
店铺里走进几名梅花卫士兵,三人的话题变了。
“烟雨阁李嫣嫣不行,燕子楼的阿美才能算是花魁,至少才艺比李嫣嫣高明得多。”
“胡扯!李嫣嫣的点茶可是天下一绝,怎么比不上阿美,阿美就是琴弹得比较好而已。”
“你才是胡扯,阿美琴棋书画哪样不精?”
几名梅花卫士兵瞥了一眼他们,转身走了。
沈江南叹了口气,“别的都还好,这种监视百官的下作手段,我真受不了,假如明天我去了京兆,你们千万不要奇怪。”
陆振兴和范钧对望一眼,他们都知道,沈家做出了决定。
第一千三百七十四章 交接
吕纲已经抵达临安,和胡云做了交接。
吕纲年约三十五六岁,进士出身,性格稳重宽厚,颇有其祖遗风,他从主薄开始做起,做过主薄、县丞、知县,又升为宣州通判,但受到秦桧的报复,当通判不到两年,又再度降为知县。
陈庆对吕纲十分看重,来京兆后便任命他为鄂州知事,刚上任才一年,又被提拔为雍王特使,长驻临安,他直接从鄂州来临安上任。
长丰茶馆内,胡云正和王牧喝茶,交接后,胡云还要再辅佐吕纲十天,让他完全熟悉情况后才会离开。
但今天已经是第八天,也就是说,后天是最后一天,大后天胡云将启程返回京兆。
“你觉得吕纲能胜任吗?”王牧着实有些担心问道。
胡云微微笑道:“你不用担心,殿下看人的目光很准,吕特使是绵里针,比我难对付多了。”
“看起来他很温和,比较容易打交道!”
“一点没错,很温和、很宽厚,确实好打交道,但这只是表面,他的原则性极强,比我强多了,希望他让步,那是不可能的,他不会杀人,但把他惹急了,他的反击就不是小打小闹了,所以我说他是绵里针。”
“哎!我真希望你不要走,继续留下来,不过既然你高升了,还是要祝贺你!”
两人以茶代酒,喝了一杯,胡云又笑道:“你不用担心,吕纲干得一定会比我出色,而且……和他搞好关系,对你有好处!”
“这话怎么说?”
胡云压低声音道:“大家都说吕纬会入相,成为吕青山的继承者,但我感觉,吕纬入不了相,雍王真正看重的是吕纲,吕纲才是吕青山的继承者。”
王牧迟疑一下道:“吕纬可是雍王的心腹,雍王应该更信任他吧!”
“这是两码事!”
胡云微微笑道:“不是心腹就能做相国,雍王考虑的是江山社稷如何治理,吕纬虽然也能干,但在才学方面还是逊色了一些,也比不上吕纲的老成稳重。”
王牧点点头,“你这样说我就理解了,在川陕宣抚使时代,雍王用的都是心腹,他需要稳固自己的地盘和地位,到雍王时代,开始引入赵开、吕青山这样有声望的外来官僚,然后到雍王国时代,殿下就要考虑江山社稷,这时候他的地位已经完全稳固,是不是心腹已经不重要,重要是能否成为名相,相比吕纬,吕纲确实更有相国的气质。”
“说对了,就是这样,一个时代一代人。”
……
下午,吕纲接见了沈江南,这是吕纲接见的第一个西进官员,从朝廷投奔京兆的官员,有一个专门的名称,叫做‘西进官员’。
作为吕颐浩的长孙,吕纲也见识广博,他很清楚沈江南是湖州沈氏的嫡长孙,他的一举一动都代表了沈家的态度,而沈家又是江南六大世家之一,临安府钱氏,越州虞氏、湖州沈氏以及平江府陆、范、顾三大家族。
这些江南世家个个财力雄厚,影响极大,南宋朝廷就是得到他们的支持,才能在临安站稳脚跟。
像沈家,从隋唐时起就是江南世家了,唐代宗李豫的太子妃沈珍珠,就是出身吴兴沈氏,能和唐朝皇室联姻,沈家的财力可想而知。
沈家甚至影响到明朝,明朝首富沈万三就是出身湖州沈氏,沈万三去南京见朱元璋,很大程度上是代表江南财阀去和明朝天子谈判,但朱元璋没有接纳他,很可能是和宿敌张士诚有关,这些江南财阀可是支持张士诚,张士诚落败,实际上就是朱元璋代表的江淮派系击败了张士诚代表的江南派系。
吕纲很清楚沈江南去京兆,实际上就是沈家站队了,他沉吟一下道:“我有点担心你去了京兆,沈家会不会引来朝廷的报复?”
沈江南摇摇头道:“我父亲告诉我,如果朝廷要对付沈家,那就是与整个江南世家作对,朝廷不敢这样做。”
吕纲点点头,“也有道理!正好大后天胡特使返回京兆,你就坐他的船只一起走。”
沈江南行一礼道:“那就太感谢了!”
吕纲微微笑道:“我打算过两天去拜访一下令尊,你替我问问他,是否方便?”
“我今天就回家问问父亲,然后后天我再回来,请问胡特使,大后天什么时候出发,在哪里集合?”
旁边胡云笑道:“大后天卯时左右,你来《京报》报馆,然后天一亮我们就出发!”
……
沈江南告辞走了,胡云对吕纲微微笑道:“吕贤弟看见没有,西军收复燕山路影响巨大啊!连湖州沈家都开始转向京兆了。”
吕纲淡淡道:“我相信这不是沈家一家做出的决定,他们这些江南世家几百年一直互相联姻,已是盘根错节、同气连枝,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沈家一定和其他家族商量过,由沈家出头。”
胡云笑道:“你这样一说,我倒想起了雍王殿下给我说过的一个比喻,他说,很多事情就像浮在水面上的冰山,我们看到的,这是水面上的一座小山,但它水面之下,必然还有更加庞大的冰山存在,只是我们看不到而已,沈江南去京兆,只是一座小冰山,但在他背后,一定还隐藏着整个江南世家的选择。”
……
陈庆回到京兆,便得到消息,参政事张妙在三天前突发疾病去逝,享年六十岁。
这个消息着实让陈庆深感悲痛,张妙和周宽是王彦帐下幕僚,和陈庆渊源极深,王彦被贬黜后,便把他们二人交给了陈庆,从此一直辅佐在陈庆身边,兢兢业业,不辞劳苦,为陈庆从弱小到一步步壮大,立下了汗马功劳。
这两年张妙心脏不好,今年的情况尤其不妙,经常胸痛,张妙便向陈庆提出了辞呈,陈庆也同意了,就等胡云过来接替张妙,没想到张妙还没有来得及享受天伦之乐,便突发心梗,病逝在内政堂的官房里。
陈庆还没有来得及回府,便直接来到张妙的府宅,张妙的长子张先楚带着几名兄弟出府迎接雍王殿下,一见面,兄弟几人便失声痛哭起来。
陈庆红着眼睛安抚他们道:“是我不对,应该让他早点休息,不应该让他这么劳累!”
“父亲最大的心愿就是成为殿下的开国之相,这也是他不肯休息的最重要原因,如今雍王国建立,父亲也算是无憾了。”
陈庆点点头,“我去给你们父亲上一炷香,送他最后一程!”
陈庆要一根白色孝带绑在自己头上,在张氏兄弟的簇拥下去向灵棚走去。
第一千三百七十五章 告状
陈庆回到家,才得知王妃也怀了身孕,一下子,家里妻妾有三人怀孕了,除了王妃吕绣外,还有赵璎珞和余樱,陈庆只能让赵巧云和余莲承担更多的家事,主要是帮忙照顾其他孩子,当然,姚梅也义不容辞,担起了照顾冰儿和雪儿的重任,好在孩子们都有乳母,白天都是乳母负责照顾,晚上才是她们负责照顾。
入夜,余莲尽心地服侍了陈庆,她自己也是久旱逢甘雨,得到了丈夫的饱和式滋润,让她心满意足。
“官人,奴家还想再要一次!”余莲躺在陈庆怀中,在他耳边小声撒娇道。
“今晚不行了,明天早上吧!”
梅开三度,陈庆略略有些累了,他搂住余莲异常丰满的身体,着实喜欢这个放荡的娇娃。
余莲不敢再坚持,躺在丈夫怀中笑道:“夫人有了身孕,三姐和阿樱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