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明明刚才是四只嘛!肯定飞走一只。”
吕绣一回头,只见冰儿和雪儿站在一旁,正用玩弄她们父亲的千里眼,好像是在望栖凤阁的屋顶。
“你们两个!
吕绣脸一沉道:“我说了多少遍了,不准去书房偷拿爹爹的东西!”
冰儿噘嘴道:“才不是呢!是爹爹送我们的。”
“爹爹送给你们?阿梅,是这样吗?”吕绣问旁边的姚梅道。
姚梅笑道:“真是王爷送给她们的,王爷又有一支新的千里眼,听王爷说,好像每个大将军都统制都有了一支,旧的这支就送给雪儿和冰儿了。”
千里眼制造一波三折,原本是想用水晶磨成粉提纯,结果做出来的镜片更加不满意,还不如之前水晶直接磨制的,好在西边不亮东边亮,寻玉人在海州找到了三块高纯度的水晶,每一块都有十斤重,暂时解决了望远镜的原料问题,磨镜人用了一个月时间造出了十支木筒千里眼,但材料就用掉了一半。
吕绣走过去拿起千里眼,向栖凤阁望去,她也很快喜欢上了这个玩具。
“这个千里眼很容易摔坏的,以后就放在娘那里,你们想玩就拿去玩,玩好后必须放回来,知道了吗?”
两个小娘子都比较害怕吕绣,再不愿意也只得点点头。
“拿去玩吧!”
吕绣把千里眼还给她们,“当心别摔了!”
两个小娘子欢呼一声,拿着千里眼跑掉了,姚梅连忙跟了上去。
吕绣又摆摆手让侍女下去,这才对林巧云道:“巧云,汉长安城那片地我们要不要投钱?”
她们二人说的话自然是最高商业机密,陈庆正在考虑开发汉长安城,主要是京兆城土地需求很旺盛,导致地价越来越贵,房租也越来越贵,底层百姓都迁往城外郊区。
汉长城距离京兆城也不到十里,完全可以把汉长城建成京兆城的附属小城,把工匠和工坊都迁过去,再修建大量的廉价官房租出去,住在城内的底层百姓也可以迁过去了。
第一千四百二十五章 建议
赵巧云摇摇头道:“汉长安那边本来就定位不高,以后地价也上不去,我倒建议大量入手西南区的房宅。”
西南区包括永和坊、永平坊、永安坊、常安坊、通邑坊等五个坊,是京兆最大的贫民区,占据了京兆城一成的土地。
西南区绝大部分都是官府的土地,所以陈庆就考虑开发汉长安城旧地,大量修建官方廉租房,把西南区的土地置换出来。
吕绣点点头,她取过一份报纸,翻到最后一版,这一版通篇都是各种广告。
“这里有,出售永和坊三亩大院,一千贯,亩价才三百贯,比较城外还要便宜,恐怕是城内最便宜的地价了。”
赵巧云笑道:“永和坊的房子再便宜也没有人要,以后就不一定了,我们可以投,还是老规矩,每人出一万贯,交给师父去操作。”
她们不缺钱,只是投资找个乐子,更重要是陈庆不准她们多投,要是投下几十万贯,那就是利用内幕消息操控地价了,会引起百姓不满。
吕绣欣然同意,对门口的侍女道:“去把姑奶奶请来,说我有要事找她。”
不多时,李清照匆匆赶来笑道:“是不是又有什么好机会?”
“师父,坐下说话!”
吕绣让师父坐下,她和赵巧云坐在另一边,她铺开一张地图,指着汉长安城道:“这边师父熟悉吗?”
“我去看过,都剩下残垣断壁了。”
李清照叹口气,“西风冷照,汉家残阙,终被风吹雨打去。”
吕绣低声道:“昨晚王爷告诉我,他在考虑把匠作监和军器监的工坊都迁过去,还有三万户工匠也一并迁,但还多出不少土地,他想把西南区置换出来。”
李清照反应极快,眉毛一挑道:“那西南五坊的地价要大涨了,那可是京兆地价最便宜的地方,我记得亩价才两三百。”
李清照曾经穷困潦倒,但这些年她捣腾房子发了大财,她对地价十分熟悉。
赵巧云有些担忧道:“但那边好像都是官地,买不到的。”
“不完全是,永和坊基本上都不是官地,可以投资永和坊的土地,你们不好出面,这事就交给我了,我开了一家李记庄宅田亩牙行,让他们去永和坊开一家牙行,专门收购房地,这样就不会被人留意。”
吕绣又道:“但我们每人只能出一万贯钱,一共六万贯。”
“差不多了,我再出四万贯,凑成十万贯,就算均价三百贯一亩,也能买三百亩土地了。”
三人又商议一下细节,李清照说干就干,立刻出门去找她的李记牙行了,要牙行去永和坊挂牌开分行。
吕绣则去找几个姐妹商议投资的事情。
……
下午,陈庆回到府中,先来到自己书房,他一般都在自己的内书房休息,别看府宅这么大,真正属于他的地方,就这座占地三亩的书房院子,有长廊,水池、花园,还有就是这座三层楼的书房。
这是他的精神世界,在这里他完全放松,明年搬去雍王宫,整个布局也和这里差不多,但要大得多,他书房就变成占地十亩了。
这时,外面传来脚步声,陈庆的思路收回来,太熟悉的声音,妻子吕绣来了,她快一年没有来自己的书房,今天必然有事,陈庆立刻猜到,应该和汉长安城有关,昨晚自己告诉了她,这个赚钱机会她们肯定不会放过。
陈庆并不反对家里的妻妾去投资赚钱,她们在家里无聊,找点事给她们做做,她们的生活也有了乐趣。
更重要是,她们联合对外投资,有着共同的目标,彼此关系就会很和谐,整天没事干才会内斗。
门开了,果然是妻子吕绣端茶进来,“娘子怎么亲自端茶来了?”
“我给丈夫端茶送水,不是应该的吗?”
吕绣嫣然一笑,把茶盏放在桌上,坐在一旁道:“两个小家伙的千里眼是夫君给她们的?”
陈庆点点头,从抽屉里取出一支更大的长条盒子笑道:“这是新的,比之前那个要好得多,之前的就给孩子们当玩具吧!”
“这个很贵重吧!”吕绣轻轻抚摸着这支包着小羊羔皮,做工异常精致的千里眼问道。
陈庆点点头,有些遗憾道:“我原本想让它变得廉价些,但发现办不到,还是必须用最纯净的水晶来制作,不光材料十分昂贵,工艺也要求极高,一般的工匠做不出来,必须是最顶级的磨镜大匠才能把它一点点磨出来,二十名工匠整整做了一个月,才磨出十支,但关键还是材料,材料剩下不多了,最多还能再造十支,你说贵不贵?”
“这样就真的很昂贵了,比土地贵多了!”吕绣很自然地扯出了今晚的话题。
陈庆微微笑道:“你们是想投资汉长安城?”
吕绣摇摇头,“我们想投西南区,由师父安排牙人去收购土地,我们每人投一万贯,师父投四万贯,一共十万贯本钱。”
陈庆竖起大拇指赞道:“很有眼光,西南区土地的价格最低了。”
“还是要感谢夫君给我们泄露了西南区的商机?”
“我?”
陈庆愕然,“我只是说要开发汉长安城,没有提到西南区啊!”
“其实夫君说了,你说开发汉长安城的投入太大,得多修一些出租给底层百姓的住房,用城内土地把投资收回来,除了西南区,哪里还能满足这个条件呢?”
陈庆点点赞道:“很聪明,确实如此,我是考虑把西南区的土地置换出来,卖土地平衡开支。”
“那夫君能不能给个建议,我们买永和坊的土地,还是常安坊的土地?”
下午师父告诉她,这两个坊都有大量的私人房子出售,这些房宅主人都想趁着郊外的地价便宜,赶紧卖掉房宅买郊外的土地,贫民区的地价一万年都不会涨,有钱人谁会住贫民区?但郊外的地价却一年比一年高,机会很多,可她们的十万贯只能选择一个坊。
陈庆想了想笑道:“其实这两个坊都可以,但如果我投资房产,我肯定会选常安坊的土地。”
“为什么?”
“因为常安坊有漕河经过,有钱人都喜欢自己有个私人码头。”
“可师父说……”
吕绣迟疑道:“那边河水很脏很臭,很恶心!”
陈庆叹口气道:“那是因为贫民区的缘故,以后他们都搬走了,水是活的,自然就会变清,不用担心。”
“好吧!我回去和大家商量一下。”
陈庆又笑着提醒道:“尽量这两天就下手,再过几天,我开发汉长城的方案就会提交给内政堂,消息就会传出去,那时很多人都能猜到贫民区会搬走。”
“我知道了,我去给师父说!”
第一千四百二十六章 惊讯
内政堂议事偏殿内,陈庆正在主持一场重要议事,他刚刚向内政堂提交了开发汉长安城的建议方案。
这实际上就是新建一座县城,意义重大。
陈庆向在坐十几名高官解释道:“我之前接到了特使吕纲送来的详细报告,提到了临安房产已经处于崩溃前夕,一旦崩溃,一定会有大量的钱财涌来京兆,我们要做好几方面的准备,一方面准备是要拿出足够的土地承载这些钱财,否则市场上钱财过多,一定会引发物价飞涨。
另一方面是一定要保证粮食和布匹价格不能涨,常平店要发挥保证物价的作用,第三个准备就是打击恶意囤货,这是内卫的责任,这次开发汉长安城,实际上就是第一个准备。
蒋彦先缓缓道:“殿下的方案中,主要是把贫民、工匠和大量工坊迁徙到汉长安城,意思是把京兆城内的土地腾出来,是这样理解吧!”
陈庆点点头,“西南区五坊基本都是贫民居住区,八成的土地都是官方土地,还有工匠区,以及城内外五十多座工坊,这些都是官方土地,它们占据了京兆三成的土地,把他们都迁去汉长安城,我们就等于再多一个新南城,足以应对临安大量财富西迁带来的冲击,朝廷也有足够钱财开发汉长安城。”
周宽担忧道:“殿下,如果强行把工匠和贫民都迁去汉长安城,他们很可能不太愿意,从而引发不必要的动荡。”
陈庆微微笑道:“肯定会不满意,但我们只要做好两点,就足以抵消百姓的不满,第一,要有利可图,京兆城五百文只能租一间屋,而在汉长安城能租两房带院子,房租还是五百文,这就是最切实的让利。
第二,要尽量减少汉长安城和京兆城之间的距离感,首先是建为和长安县、万年县、京兆县平级的新县,以后京兆城就由四县组成,其次是修建一条宽阔、平坦的大道,大道两边要渐渐被民居和商铺覆盖。
再其次就是要修通水运,每天要有数十条坐船往来于两地,百姓只需要一文钱就能坐一趟,不足部分官府补贴。”
张晓笑道:“殿下,不如我们去现场议事吧!”
陈庆欣然笑道:“这个建议不错,我们一起去汉长安城!”
……
汉长安城位于京兆城西北方向,北临渭水,距离京兆城不到十里,隋唐时代属于皇家禁苑范围。
但汉朝三大宫未央宫、建章宫和长乐宫一直到唐朝时还存在,但随着中央政权东移,长安城衰落,汉长安城也不可避免的湮灭在岁月尘埃之中。
三大宫都已全部坍塌,只剩下残垣断壁,其他建筑都已成为黄土,被杂草所覆盖。
汉长安城一直是官地,一部分都被开垦成农田,但大部分都没有开发,还是一片荒芜。
半个时辰后,陈庆带着大群官员来到汉长安城现场议事,长安城很大,东西长十余里,宽三里左右,光三大宫就占掉三成的面积,当然城墙也早已消失。
首先就是城墙问题,按照陈庆的规划,他是想把汉长安城建造成京兆的第四个县,县名都想好了,建章县,既然是县,那就必须要有城墙,有墙为城,无墙为镇。
陈庆对众人道:“城墙不用修建太高,可以比京兆城略低一点,建议砌砖为墙,我们的四座砖场可以烧出足够的城砖。”
吕纬连忙道:“殿下,可以把我们准备修建京兆城外墙的砖先用在这里,外墙砖再重新储备。”
京兆城目前是单城墙,如果要立为都城,那肯定要修建双城墙,城砖已经储备好了,倒是可以先用在汉长安城这里。
陈庆点点头,“一旦定下来就要尽快开工,时不我待,先建官租房,按照我说的方案,两间屋带一个小院,每间官租房保证一分地,租金还是五百文。”
城内五百文的官租房只有一间屋,但到了郊外,五百文能租两间带一个小院,所以陈庆要求对标城外的行情,两间屋带一个小院,一次租约最长可以达二十年,这就比私人的租房更有保障。
众人又来到三大宫的旧址,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