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封侯-第84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沂中冷笑道:“你先保住自己吧!你的士兵连《京报》报馆和雍王特使府官署都烧了,给陈庆找到了出兵灭宋的理由,无论是大宋还是雍国,你都在劫难逃!”
  说完,杨沂中调转马头而去,颜辛呆住了,半晌,他忽然暴怒道:“是谁烧了报馆和特使府,给老子抓来,老子要亲手宰了他!”
  ……
  四更时分,在杨沂中军队的强力镇压下,梅花卫士兵的骚乱才渐渐平息下来,但临安城已是满目疮痍,几乎大部分三亩以上府宅都受到冲击,只是程度不同。
  颜辛自有保命之策,他下令收集士兵抢掠的财物全部集中起来,虽然让士兵们极为不满,但天子一定满意,这就够了,再把士兵作乱说成庄丁叛乱,就能糊弄天子了。
  五更时分,又一个重大消息传来,王建的三万军队在会稽山西麓被刘锜的两万军队伏击,王建军队大败,被杀着、被俘获者不计其数,王建只带着不到六千残军仓惶南逃。
  而韩世忠的四万军队也顺利进入嘉兴府,距离临安府越来越近了。
  一个个利好消息通过李简传到了躲藏在梅芦庵的天子赵构耳中,赵构龙颜大悦,一颗心彻底放下来。
  天还没有亮,一千余侍卫开始上山迎接天子回归,而天子赵构和韦太后也上了轻便小辇,开始返回皇宫。
  辇这个字就是两个夫抬着一架车,它实际上就是几十名侍卫抬着一个大轿子,天子坐在里面,当然不能用布帘子,那会形成一种幽闭空间,前面都是一层轻纱,天子坐在里面视野开阔,太后也是一样。
  由于山道狭窄,他们只能坐轻便小辇,四名侍卫高高抬起,周围是侍卫保护。
  天子赵构靠坐在辇中,腿上盖着厚厚的毛毯,担心了一天一夜,他终于有点困了,在辇上打盹。
  两架小辇一前一后,天子赵构的辇在前面,太后辇在后面,没有宫女、宦官,只有十名侍卫,没办法,人多会暴露他的藏身之地,跟随的人当然越少越好。
  好在侍卫们都上山了,他们即将和天子汇合。
  两架小辇从狭窄的小道上出来了,转上了大道,就在转弯一瞬间,只听‘咔!咔!’两支毒弩箭闪电般从树林中射出,穿透了辇上的薄纱,正中天子赵构的咽喉和胸膛。
  赵构闷哼一声,倒在了人辇中,几名侍卫大惊,高喊道:“有刺客!”
  几名侍卫纷纷拔刀,护卫天子和太后的小辇,四名侍卫则拔刀冲了上去,刚到树林前便一头栽倒,他们也被毒箭射中倒地,片刻毒发身亡,韦太后急得大喊:“快把哀家放下!”
  抬辇的八名侍卫这才醒悟,连忙放下辇,拔刀护卫在两架小辇前,僵持了一炷香时间,迎接的侍卫大队在远处出现了,侍卫大喊:“救驾,有刺客!”
  大群侍卫纷纷拔刀冲上来,将龙辇团团围住,另一批侍卫则冲进树林,四下寻找,刺客早已人迹皆无。
  这时,侍卫统领苏宏骑马疾奔而来,他听说了刺客的消息,顿时心急如焚,奔至近前大喊道:“陛下可安好!”
  片刻,一名侍卫悲声喊道:“陛下,崩了!”


第一千四百五十章 众怒
  大庆殿广场前站满了满腔愤怒的大臣,他们都是来向天子告状,要求严惩梅花卫都统颜辛,这一次严重骚乱,很多大臣府上都遭遇到了巨大冲击,或财产被掳掠,或妻女被凌辱,大臣们无法接受这种惨痛遭遇,纷纷前来讨要说法,不将颜辛凌迟处死,不严惩作乱士兵,他们绝不罢休。
  这时,皇宫内传来低沉的钟声,“咚——咚——”
  众大臣愕然,这是景阳钟敲响了,只有天子登基、退位或者驾崩才会敲响景阳钟,这是怎么回事?
  这一刻,大臣们暂时又顾不上自身的悲痛了,议论纷纷,一种不祥之感笼罩在他们心中。
  一名老宦官缓缓走到台阶前,悲痛万分地大声喊道:“各位大臣,不幸已降临,陛下……皇帝陛下驾崩了!”
  这个消息如晴天霹雳,所有人都惊呆,秦桧跪下大哭,“陛下——”
  “陛下!”
  大臣们纷纷扶地大哭,老宦官又道:“太后请秦相国、徐相国、张相国和朱相国前往内宫议事,其他大臣请在此等候!”
  秦桧、徐先图、张浚和朱胜非都起身前往内宫,其他大臣则三五成群坐在台阶上议论,这时,越来越多的官员赶来皇宫,杨沂中也大哭赶来了,他也得到了天子驾崩消息。
  侍卫们拦住了去路,不让杨沂中进内宫,正在争吵之时,侍卫统领苏纯匆匆赶来。
  他立刻被杨沂中和大臣们围住,“苏将军,到底怎么回事,天子怎么会忽然驾崩?”
  苏纯悲痛道:“天子遭遇了刺客,毒箭入体,御医赶到时就崩了。”
  众大臣一片哗然,天子居然遇刺,太让人震惊了,杨沂中急问道:“刺客是何人?可抓到?”
  苏纯摇摇头,“陛下是后山躲避内乱时遭遇了刺客,刺客正好从后山进来,不幸的是刺客逃掉了,但他留下了线索,我已初步判断是何人所为。”
  “是谁?”
  “应该是向家,箭杆上有一个向字,还有一行小字。”
  “什么小字?”众人纷纷催问道。
  苏纯有点难以启齿,半晌才道:“杀父之仇,不共戴天!”
  大臣们面面相觑,一起向杨沂中望去,杨沂中叹口气道:“有可能,昨晚向得胜被天子赐死,侄儿向奎也死了,但他两个儿子却不知所踪,向军可能在王建的军队中,但向文却下落不明,向家还养了几个心腹死士也不知去向。”
  “难道天子就是被向文刺杀吗?”大臣们震惊问道。
  杨沂中叹息道:“从时间算,完全来得及,虽然向文不会武艺,但如果他带着心腹死士,又很巧地在后山遇到天子,这就是天……是命中当此劫。”
  杨沂中差点说成天意,急忙改口,但还是不妥,怎么能说天子命该如此呢?
  但此时大家心乱如麻,谁也顾不上驳斥杨沂中的口误。
  苏纯摇摇头道:“杨都统,并不是巧合,应该是李简来回送信,被刺客注意到,李简也承认,他感觉有人跟踪他,但没有引起他的警惕。”
  “天意!天意!因果循环,报应不爽,痛快啊!痛快!”有人大喊。
  众人回头怒视,见是太常少卿钟子玄,他手舞足蹈,已成癫狂状态。
  杨沂中大怒,手按在剑柄上,只听旁边有人小声道:“他家闯进十几个梅花贼,父亲被杀,妻子被凌辱后上吊自尽,可怜啊!”
  杨沂中心中黯然,松开了剑柄,官家下旨让梅花卫对权贵动手,确实欠考虑了,发生这么多惨剧,官家是有一定的责任。
  这时,一名宦官匆匆走出来,对杨沂中道:“杨都统,太后宣召,颜将军呢?”
  杨沂中摇摇头,“颜将军好像没有来!”
  “谁说我没有来!”
  颜辛忽然出现在旁边,大臣们顿时愤怒了,一起冲过去,“打死他!打死他!”
  颜辛错不及防,被大臣们揪住暴打,太常少卿钟子玄将颜辛扑倒,一口咬掉了他的耳朵,颜辛痛得惨叫,想拔剑又拔不出,紧接着又被人咬掉了另一只耳朵。
  苏纯要冲上去,却被杨沂中拦住了,淡淡道:“天子就间接死于他手,他不死,天理难容!”
  苏纯也喝住了侍卫,杨沂中又对他道:“他肯定带了亲兵,必须把他们拦住,消息传出去,梅花卫也要造反!”
  苏纯大惊,“前面没有侍卫,这可怎么办?”
  这时,颜辛的惨叫声嘎然消失,他的皮靴里的匕首被钟子玄抽出来,一刀插在胸口上。
  杨沂中对老宦官道:“请转告太后,恐怕梅花卫要造反,我必须去制止他们!”
  老宦官将杨沂中拉到一边,低声问道:“太后想知道,赵伯琮是否还在?”
  杨沂中摇摇头,“天子下旨将他处死,他首当其冲,几个儿子也被斩草除根。”
  老宦官只得点头道:“杨都统快去吧!好像太后也希望让杨都统维持城内秩序!”
  杨沂中转身疾奔而去,这时大臣们都起来了,颜辛浑身是血,脸上面目全非,眼睛被戳瞎,耳朵鼻子和嘴唇都被咬掉了,喉咙被咬断,但最致命的却是一把匕首插在胸膛,直接刺穿了心脏,气绝身亡。
  颜辛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竟然以这种方式死掉。
  苏纯连忙命令士兵将颜辛尸体抬走,数百名大臣才长长出了口恶气。
  ……
  紫薇殿偏殿内,韦太后和四位相国商量皇位继承人,但他们却遇到一个大难题,皇帝无子,唯一可以继承皇位的赵伯琮也在混乱中死了,几个儿子也生死不知。
  五人只能做出一个折中的方案,先由太后垂帘听政,寻找到合适的皇位继承人后即刻扶持登基。
  事实上,他们都知道前太子赵谌还有两个儿子在京兆,那才是正宗的皇太孙,但谁也不敢提及此事。
  正商量时,一名宦官急匆匆跑进来禀报,“太后,几位相公,刚刚得到消息,梅花卫造反!”
  韦太后大惊,急问道:“可有人阻拦?”
  “听说杨都统率军和梅花卫在西湖一带激战,情况不明!”
  韦太后着实忧虑之极,“怎么一件件都不让人安心,没完没了!”
  张浚安抚太后道:“太后不用担心,梅花卫都是乌合之众,不堪一击,相信杨将军会将他们全歼!”
  韦太后点点头,“几位相公先去休息吧!哀家也累了,具体朝政安排我们明天再商议。”
  几名相国下去了,韦太后却没有走,她来到天子的御书房,在皇位上坐下,她的野心开始膨胀起来,为什么要找皇位继承人,难道自己就不能登基为女帝吗?


第一千四百五十一章 包围
  梅花卫的叛乱迅速被扑灭,颜辛被杀只是导火县,士兵们抢掠的财物被没收才是根本原因,他们企图再次抢掠临安,但这一次却被杨沂中的军队监视住,一万士兵刚刚冲军营,便被一万士兵的强弓硬弩伏击,射杀了两千余,梅花卫士兵便崩溃了,仓惶逃跑,却被接到太后密旨的杨沂中下令全部斩杀。
  韦太后要收买百官人心,那么对梅花卫下手就是最好的选择,一定会受到百官的欢迎,韦太后便下达了杀绝令,用梅花卫的鲜血来祭祀的权座。
  剩下的梅花卫士兵遭到了近卫军士兵的残酷屠杀,哭喊求饶都没有用,被杀得人头滚滚,血肉横飞,鲜血染红了西湖,最后只有数百人逃走,其余九千余人全部被斩杀。
  全歼了梅花卫,韦太后数落了梅花卫的三大罪状,下令彻底取缔梅花卫,朝野百官的恶气得以舒缓,朝政重开,韦太后以太皇太后的身份垂帘听政,下旨为天子举哀。
  陈庆率领数百艘大船以及十万大军沿着长江一路向东航行,他在得到天子驾崩的消息后,便下令三路大军向江南进军。
  上军都统制杨再兴率十万大军从长江北岸的和州、真州和和扬州三地横渡长江,高定则率领八万军队从上饶县出发,进军衢州,刘琼和唐骞也率十万大军从福建路北上,分兵两路进军温州和处州。
  西军势如破竹,所过之处秋毫不犯,受到了当地百姓的热烈欢迎,留守镇江府的宋军副将正是都统制王贵。
  他在大营内来回踱步,难以下定决心,他只有一个选择,要么投降,要么率军撤退,迎战是不可能了,西军四万大军在江宁渡江,正向镇江府杀来,而江面上还有三万西军开始登陆,自己只有一万军队,送上去也是以卵击石。
  王贵原本对天子赵构很忠诚,但韦太后却不喜欢他,几次阻挠他的任命,最后只任命为江阴军制置使,完全被边缘化了,这次要不是韩世忠率军去勤王,怎么也轮不到他坐镇江府。
  这时,他的幕僚江阴人常霖劝道:“现在天子驾崩,太后当政,我看她肯定是要扶持幼帝登基,她来掌握朝政,那么首当其冲就是掌握军权,她信任的人会提拔掌权,她憎恨的人一定会贬黜夺权,将军可以扪心自问,属于哪一类?”
  王贵叹口气道:“我一定属于后者,我在临安述职时,没有理睬她的拉拢,被她嫉恨,从前有官家信任,我还能出任江阴制置使,统领一万军队,现在官家驾崩了,太后必然会杀鸡儆猴,估计我就是那只鸡。”
  “那将军还犹豫什么呢?投降西军,至少还有一万军队的本钱,再不济也能混个统制,将军对天子已经仁至义尽,现在该考虑自己的前途命运了。”
  王贵长长叹了口气,“你说得对,我确实对大宋已经仁至义尽,不是我不想效忠,而大宋不再容我!”
  王贵随即下令,不准抵抗西军渡江,全军改旗易帜,向西军投降。
  ……
  与此同时,留守衢州的刘锜副将戚清也率一万军向高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