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贵随即下令,不准抵抗西军渡江,全军改旗易帜,向西军投降。
……
与此同时,留守衢州的刘锜副将戚清也率一万军向高定的大军投降,西军稍稍放慢了速度,开始以齐头并进的方式向临安进发,五天后,杨再兴的十万大军进入嘉兴府,高定的八万军队进入严州,刘琼和唐骞的十万大军进入绍兴府,他们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绝不贪功冒进。
更重要是,他们所过之处全部废除一切宋朝税赋,颁布雍王令,城乡皆免税五年,降低粮盐布价格,开设常平店,受到了广大百姓的热烈拥戴,一路之上,百姓们箪食壶浆迎接西军到来。
同时对官府也足够宽容,所有官员都继续留任,只是知州知府改为刺史,知县改为县令,通判改为长史。
事实上,所有的官员都是人精,他们都知道宋朝大势已去,只要不是异族,不损害自己的利益,改朝换代很正常,宋朝取代后周时,也没见哪个后周官员殉国自尽。
西军势如破竹般南下、东进、北上,七天后,二十八万西军占据了嘉兴府最南面的崇德县、湖州最南面的德清县、武康县,严州最东面的桐庐县,绍兴府最北面的萧山县,还有三万水军三百艘战船封锁了钱塘湾。
也就是说,西军并没有进入临安府,或者说,朝廷只剩下临安府一地了。
朝廷内乱成一团,一个接一个紧急情报让百官们胆寒心战,让刚刚掌握朝政大权的韦太后更是寝食不安,昼夜不宁,她不断地接见相国和大臣,商量应对之策。
秦桧安慰韦太后道:“启禀太后,我们还没有到山穷水尽的程度,我们还有本钱,宋军目前还有七万人,以及三千侍卫,整个临安府的人口还有一百多万,更重要是我们还有大量积累的财富,粮食有百万石,左藏库和内库的财富超过三千万贯,库房里也有大量兵甲,我们可以增兵,使兵力迅速达到二十万大军。”
韦太后叹了口气,又问徐先图道:“徐爱卿,官家在世的时候最器重你,你怎么看?”
徐先图沉吟一下道:“西军目前按兵不动,似乎在等待什么,卑职估计是在等雍王到来,秦相国也有点道理,毕竟我们还有一点本钱,微臣建议利用这点本钱和西军谈判,达成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方案。”
“徐相国的意思,是让哀家投降?”韦太后着实有些不满。
徐先图摇摇头,“谈判不是投降,开城门举白旗出去才叫投降,谈判是文战,是维护自己利益的一种方式,所以兵法中才说,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攻,下政攻城。”
这时,朱胜非也道:“太后,确实可以试一试谈判,至少能摸一摸对方的底线,也为我们备战争取时间!”
还是朱胜非会说话,把谈判当做一种策略,韦太后点点头,“那就先谈一谈吧!问问他们,为何官家尸骨未寒,他们就这样迫不及待了,他们到底想干什么?”
说到这,韦太后看了一眼张浚,冷冷问道:“张相国,你今天很沉默啊!”
这么多年来,张浚一直就是韦太后的对头,现在韦太后上位,她对张浚已经越来越难以容忍,要不是西军大军压境,韦太后第一个罢免的就是张浚。
张浚淡淡道:“微臣支持徐相公的意见,谈判,这是我们唯一的出路,微臣劝太后不要再征兵,会引起百姓恐慌,出现大逃亡的。”
“唯一出路!”
韦太后冷笑一声道:“看来张相国是很想去见一见陈庆,叙叙旧情,恐怕这也是张相国的唯一出路。”
“微臣没有此意!”
“张相国这么不冷不热不上心,哀家也给你一个建议,主动让贤吧!”
韦太后对张浚忍无可忍,终于下达了逐相令。
张浚心中叹息一声,躬身道:“微臣身体有恙,无法胜任朝务,想在家安心养病,恳请太后成全!”
“准奏!”
“多谢太后成全!”
张浚告退离去,韦太后随即下旨,免去张浚参政事、尚书右丞之职,任命其为宣州别驾,准其在家养病。
而这时,雍王特使吕纲再次进入了临安城。
第一千四百五十二章 初谈
雍王特使官署已经在梅花卫的骚乱烧毁了大半,还有一座小房子保留完整,吕纲便在小房子内重新挂上了牌子,牌子上写着‘雍国特使’四个字。
原本是雍王特使府,改了一个字,意义就不一样了,原本是王和帝的关系,现在已经是国与国的关系。
吕纲一边雇人清理院子,一边派手下去朝廷通报,很快,得到消息韦太后派徐先图和朱胜非二人前来试探态度。
两人来到特使府,走进大门,只见吕纲在指挥人清理瓦砾,吕纲连忙上前见礼,“面目全非,让二位见笑了!”
徐先图也叹息道:“梅花卫之乱荼毒甚深,莫说特使府,我的府邸也被冲击,幸亏我家里有间密室,一家人躲进去才得以逃生,但管家被杀,使女被辱,家里值钱的东西都系都被抢走,朱相公府里也被抢走了上万贯钱,他也是幸亏妻女不在临安。”
朱胜非也道:“朝廷正在登记损失,被抢走的一些物品还能还回来,吕特使可以去登记一下。”
“我这里财产损失倒没什么,就是一些家具被烧毁了,还有房子,就不用麻烦朝廷了,两位请吧!”
吕纲把两人请进小房,在客堂坐下,一名手下给他们上了茶,吕纲又关切道:“听说天子被刺,刺客可抓到?”
徐先图摇摇头,“当时临安城一片混乱,刺客正好逃跑,现在再查已经不可能了。”
“有什么线索吗?”
“朝廷基本上已经定性,是权贵报复天子,和向家有关,极可能是向家豢养的死士所为,向府的管家也证实了,死士有一种毒箭,见血封喉,天子就是被这种毒箭所刺。”
“那就太遗憾了,既然天子驾崩,不知谁来继位?”
徐先图和朱胜非对望一眼,两人面露尴尬之色,徐先图苦笑道:“目前暂时由太后临朝,大宋皇族子嗣稀缺,朝廷还在寻找之中。”
吕纲淡淡道:“随便一个人,管他是白痴还是蠢货,只要姓赵就能当皇帝,主宰天下人生死,你们觉得合理吗?”
朱胜非不以为然道:“规矩如此,只要是大宋江山,那么只能是皇族血统才能登基!”
“可如果不是大宋江山呢?”
朱胜非脸色一变,“雍王当真是要灭宋?”
吕纲笑了起来,“赵氏苗裔都消亡了,哪里还有宋朝,莫非韦太后自己想登基称女帝?”
徐先图沉吟一下道:“前太子可是有两个幼子,他们是正宗的皇太孙。”
吕纲取出两份文书递给他们二人,“这是赵谌去年写的一份声明书,声明他和两个儿子放弃皇权,永为平民,第二份是他妻子在赵谌被金国探子刺杀后写的重申书,她继承丈夫遗志,再次申明两个儿子不再继承皇权,更姓为李,永为平民,雍王和内政堂已经正式批准了她的请求。”
徐先图和朱胜非面面相觑,这一招绝啊!彻底断了他们的后路,赵伯琮和儿子也死了,但说赵氏血脉彻底断绝了,其实也没有,赵伯琮的父亲就还在,只是那人是临安城出了名的老酒鬼,让他当皇帝,根本就德不配位。
“那雍王殿下的方案呢?”
“雍王殿下的方案只有一个,可以暂时保留宋朝的存在,但必须迁都回汴梁,那边皇宫还在,军队不准保留,可以保留侍卫,宋王朝受雍国保护,成为国中之国,太后想登基为宋帝,雍王也不反对。”
朱胜非急道:“放弃军队,怎么可能?”
吕纲淡淡道:“让你们放弃军队,其实是为你们好,一旦军队养不活,朝廷就会被军队反噬,这种后果你们想不到吗?”
……
韦太后并没有勃然大怒,陈庆开出的种种条件她固然不能接受,迁都、放弃军队等等,但同意她临朝称帝,当心军队叛乱等等建议,却说中了她的心理。
她立刻把秦桧找来一起商议,没有了张浚,剩下的三个相国她就容易控制了,秦桧是佞臣,尤其他的妻子王氏和自己关系密切,韦太后有把握控制他,朱胜非更不用说了,他本来就是自己的人,剩下一个徐先图,韦太后早就看透他了,一个滑不留手的家伙,骨子里的妥协派。
“三位相公都说说吧!我们皇位怎么办?”
韦太后将两份声明书放在桌上,“前太子已经彻底放弃了,现在只剩下临安城的那几位了,你们能接受吗?”
秦桧已经从妻子那里知道了韦太后的心思,这女人想称帝,她现在这样问,显然是希望否决立新帝的希望。
“回禀太后,大宋江山已处于危机之中,我更不能随意立新帝,否则德不配位,更会使天下人不再认可宋朝,微臣建议耐心等待,太后可以兼任摄政,把朝政的重任先担起来,等将来有合适的人选,再考虑新帝不迟。”
秦桧没有同意太后立刻称帝,但他建议太后可以长期摄政,当然也是含蓄地告诉太后,立刻称帝行不通。
韦太后算是勉强接受秦桧的方案,先摄政,时机成熟再登基,当年武则天不就这样干的吗?
“就怕哀家才能不足,担不起这个摄政重担!”
韦太后嘴上谦虚,目光却瞟向了徐先图,徐先图虽然没有接到陈庆的纸条,但他从吕纲的口中,完全明白陈庆的意图,灭宋这种事情,就让韦后去做,鼓励她登基为帝。
“微臣支持秦相国的意见,支持太后摄政!”
这是这么多年来,徐先图和秦桧第一次意见统一,韦太后正要开口,却见朱胜非向自己使个眼色,她便淡淡道:“好吧!你们先退下,让哀家好好考虑一下,朱相公留下,哀家要和你商议一下官家出殡之事。”
其实天子赵构的出殡方案早就定下来了,就安葬在先帝徽宗的陵寝旁,谥庙号为平宗,韦太后只是找个借口把他下来吧!
秦桧和徐先图告退了,两人走出紫薇殿,秦桧冷冷道:“徐相国,中牟县余县令就是你的儿子吧!”
秦桧得到另一名手下的消息,尉迟县尉余寿已经升任中牟县令,没有徐先图这层关系,那位余县尉不可能升官这么快。
徐先图这次不再否认,淡淡道:“彼此彼此,令郎不也在扬州吗?”
秦桧的儿子林一飞目前就在扬州,看守秦桧转移到扬州的家产,但这件事很隐秘,连妻子王氏都不知道。
秦桧脸色一变,“你怎么知道?”
徐先图微微一笑,“我知不知道没关系,只要相国夫人不知道就行了。”
说完他呵呵一笑,扬长而去,秦桧的脸色一阵红一阵白,心中着实担忧起来,必然是西军探子一直监视着自己的儿子。
第一千四百五十三章 夺兵(上)
书房内,韦太后沉思片刻,直接对朱胜非道:“哀家想登基称帝,可能性有多大?”
朱胜非躬身道:“这也是微臣想给太后的建议,称帝不是不可以,因为现在没有合适的皇位继承人,所以称帝的可能性就有了。”
“然后呢?”
韦太后继续问道:“要怎么做才能把称帝从可能性变成现实?”
“启禀太后,其实就是内外统一,众望所归,现在外面问题不大,陈庆已明确表态支持太后登基……”
“他为什么要支持哀家?”
韦太后打断朱胜非的话题问道:“哀家和他关系恶劣,得罪过他无数次,真不明白,他为什么会站在我这一边?”
朱胜非苦笑道:“太后,陈庆是枭雄,这种鸡毛蒜皮的个人恩怨他不会放在心上,只要能为他所用,他就支持,若太后登基,大宋的正统就不存在了,他怎么能不支持太后?”
韦太后半晌才道:“好吧!就算他支持哀家是为了自身利益,有了外部支持,那是不是关键就是内部了?”
朱胜非点点头,“一点没错,关键就是内部要理顺,尤其是军方,如果太后能得到军方支持,那就真没有问题了,个别大臣反对,让他滚蛋就是了,起不了什么风浪。”
韦太后负手走了几步,缓缓道:“哀家也有这个想法,把军权捏在自己手上。”
韦太后忽然道:“哀家想让韦桐出任都元帅,取代韩世忠,你觉得他能胜任吗?”
韦桐是韦太后的亲兄弟,也是她最信得过之人,她当然想让兄弟掌握军权,等于军权就掌握自己手上了。
朱胜非明白太后的思路,点点头道:“大宋素来就是文臣掌控军权,可以让韦桐出任知院,然后以枢密知院的身份出任都元帅之职,掌控军符大印,这样制度上就没有问题了,至于他能力方面,关键是他要有一个好的幕僚,在后面给他出谋划策,教他怎么驭下,这两点做好,韦桐可以掌军权。”
朱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