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封侯-第84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谋划策,教他怎么驭下,这两点做好,韦桐可以掌军权。”
  朱胜非句句说在韦太后的心坎上,她也知道自己兄弟不学无术,腹中空空,不堪大用,无法替自己排忧解难,但她又需要兄弟掌握军权,她才能放弃,所以朱胜非的幕僚建议就非常及时了,如果兄弟有个好的幕僚,就等于有了一副好的头脑,就把韦桐最大的不足弥补了。
  韦太后欣然道:“朱相国可有合适人选推荐?”
  朱胜非微微笑道:“我倒是有一个幕僚,叫做司马春,卫州人,思路清晰,头脑灵活,如果太后没有合适人选,微臣推荐他做韦桐的军师幕僚。”
  韦太后长期生活在后宫,哪里有什么幕僚,而朱胜非是她在朝廷中的利益代表,除了朱胜非,她也不信任别的大臣,韦太后点点头,“那就这么决定了,哀家亲自交代韦桐。”
  次日上午,韦太后召开小朝会,提出完善相国和内政堂制度,她任命韩世忠为尚书右丞,替代张浚的相位,主管吏、户、兵三部,又改任徐先图为尚书左丞,主管礼、刑、工三部,秦桧继续为右相,执掌朝政,朱胜非为左相兼度支使。
  这样便以提升的方式,剥夺了韩世忠的三军主帅军权,同时也把徐先图从枢密院调走,空出了枢密主官的位置,尤其她让朱胜非兼任度支使,掌握着真正的财政大权。
  朱胜非又提名韦桐为知枢密院事,简称知院,韦太后当即批准,使韦桐成为第五个相国,这时朱胜非又强调文官掌军的原则,韦太后接受这个原则,任命韦桐以枢密院知事的身份,出任神武军宣抚使兼三军都元帅。
  当然,所有人都明白,太后真正的目的是让韦桐掌握军权,韩世忠当然也明白,这个军权看起来风光,实际上也很烫手,搞不好就会成为大宋罪人,他也毫不恋栈,欣然把军符大印和元帅令箭移交给了韦桐。
  不过真正让百官开心的是另一件事,中午时分,沉寂了近半个月的《京报》忽然又出现在临安街头,一个个卖报郎脆生生的叫喊,让所有人喜出望外,有了这份报纸,他们就能掌握天下大势,以免自己失去方向。
  新报馆在城外的钱塘江边,是一座占地十亩的大宅,所有的原料、设备和人员都转移到这里继续办报,陈庆当然不可能放弃《京报》,这是他的舆论武器,也是他发声的喉舌。
  南城外的新丰茶馆内,王牧把一张纸条给了吕纲,纸条上只有一个名字,司马春。
  “此人是韦桐唯一的军师幕僚,以韦桐的才智,不足以掌握军权,必须听从这个司马春的安排,此人是关键。”
  吕纲点点头,“此人的背景和其他情报都有吗?比如他的家庭子女之类。”
  “他是卫州人,太学出身,建炎四年辗转逃到临安,家乡应该还有族人,有两个儿子,之前他一直是朱胜非的幕僚,韦桐赏了他一座宅子,在里仁坊,估计这两天正在搬家。”
  “他的弱点呢?”吕纲又问道。
  王牧笑道:“太学生的弱点都是一样,没有考上科举,当不了官,耿耿于怀,他还有一个弱点,就是两个儿子。”
  吕纲点点头,“我今晚就去会会他。”
  ……
  司马春年约三十七八岁,卫州新乡县人,原本是东京太学生,靖康之难,他和一批太学生辗转逃到临安,教书为生,好在他的恩师和朱胜非关系不错,绍兴六年,他进了朱胜非府中做小幕僚,他劝朱胜非依附太后,成为太后在朝廷中的代言人,朱胜非从此转了运,又重新走上了相位。
  所以朱胜非也颇为信任司马春,任命他为自己的首席幕僚,司马春的日子也渐渐好了起来。
  这次朱胜非更是把他推荐给太后,成为韦桐的幕僚军师,既是他的机遇,但同时也给了他巨大的压力,韦桐就是一个不学无术的花花公子,只会吃喝玩乐,其他屁都不懂,给这样的人做幕僚,自己会有什么前途?
  入夜,司马春在书房里考虑军队的将领安排,军队将领显然都不服韦桐,尤其是神武左护军的都统制刘锜,简直就是一个刺头,处处与韦桐作对,偏偏他手中有三万精兵,资历又深,不好处理,中护军都统制杨沂中和右护军都统制燕长德还好一点,知道韦桐是代表太后。
  这时,妻子刘氏端着一盏茶进来,刘氏是他恩师的女儿,在他最落魄的时候嫁给他,夫妻二人这么多年相濡以沫,十分恩爱,生了两个儿子。
  “夫君,休息一下吧!”
  司马春放下笔,叹口气道:“朱胜非把我推荐给韦桐,真是把我推进火坑了,这种无恶不作,到处霸占人财产,迟早会被天谴,我绑在他车上,会跟着他一起埋葬。”
  刘氏安慰丈夫,“我们手上也有点积蓄,实在不行我们就回家乡,买点土地,平平静静生活,把两个孩儿抚养大,不好吗?”
  司马春苦笑一声,“也只能如此了!”
  这时,外面传来管家禀报,有客来访,刘氏一怔,“这么晚了,还有谁来,我去看看!”
  刘氏快步出去了,走到门口,只听管家说,“来人叫做吕纲,说老爷认识他。”
  “吕纲!”
  司马春惊得跳了起来。


第一千四百五十四章 夺兵(下)
  司马春亲自把吕纲迎进书房,又吩咐妻子道:“不管谁来都说我已经睡了,有什么事明天再说,韦桐也不例外!”
  刘氏听丈夫说起过吕纲,她知道泄密后果严重,立刻去安排了。
  司马春请吕纲坐下,刘氏又亲自送来热茶,关上门出去了。
  吕纲笑道:“司马先生有没有回家乡看看?”
  “一直想去,就是没有时间。”
  “有时间去看看吧!雍王殿下对天下各地休养生息,各地都在慢慢恢复,估计十年后就能恢复金兵入侵前的繁荣。”
  “是的,雍王殿下的低税赋深得人心,但我不太明白,低税怎么能养活五六十万大军?”
  “这个问题问得好,很多人都问过我这个问题,实际上很简单,一点就透,南宋为什么高税负,因为交税的土地太少了,只有少量土地交税,为了养活官府、朝廷和军队,只能拼命对交税的土地提高税赋,想法,雍王国所有土地都要交税,官田和军田也不例外,交税的土地多,自然就能采用低税赋,这就是雍王能一步步夺取天下的关键。”
  “我明白了,确实如此!”
  吕纲又道:“现在天下大势已定,宋朝只剩下临安府,坚持不了多久,为何在这个最后关头,司马先生要为韦桐效力?”
  司马春苦笑着摇摇头,“我是没有办法,我若不答应,全家都会遭殃,不得不硬着头皮替他做事!”
  “但司马先生可以选择!”
  吕纲指着两个茶盏淡淡道:“这边是雍王殿下,那边是韦桐,司马可以二选一。”
  “我可以选吗?”
  吕纲笑道:“之前或许司马先生没有选择余地,但现在可以了,你若选雍王殿下,你还可以有两个选择,第一个是你帮助雍王殿下,我们会给你一笔很优厚的钱财,第二个是你加入雍王殿下,将来我保举你为新乡县令,当然,司马先生可以继续选择韦桐,就当我今晚没有来过,怎么样,我给司马先生三天时间考虑。”
  司马春当然不是傻子,这是他人生最重大的机会,这个机会他怎么能不抓住,他毫不犹豫道:“不用考虑,为雍王殿下效力,是我的荣幸!”
  “好!”
  吕纲取出一份入职推荐书,笑道:“朝廷官员去京兆时都要先经过我这一关,由我写一份入职推荐书,这也是我的权力,你简单填写一下。”
  司马春看了看,就是姓名、年龄、籍贯、科举情况以及家庭情况等等,他立刻提笔把该填的地方都填满了。
  吕纲接过笔看了看,在下面写上了推荐意见,‘推荐其为新乡县县令!’并签署自己的名字,盖下了特使署衙的官印。
  吕纲笑道:“不出意外的话,下个月你就要带家人前往京兆吏部报道,应该问题不大,我每年有三个推荐名额,正好你是今年的第三个。”
  司马春心中激动,连忙起身行礼,“多谢吕特使推荐!”
  吕纲又取出二十两银子,笑道:“这也是规矩,每个去京兆的官员都有,路上的盘缠,你也不例外。”
  司马春点点头,收下了银子,又问道:“我该怎么做?”
  吕纲微微笑道:“是不是刘锜不服从韦桐的命令?”
  “正是!他从骨子里瞧不起韦桐,处处与他做对,使韦桐第一天就十分难堪,想杀他,又不敢,他让我想办法对付刘锜。”
  吕纲笑道:“很快刘琼会率领军队北上钱塘江,刘锜和刘琼是堂兄弟,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司马春想了想道:“吕特使的意思是,派刘锜率军去钱塘江阻击。”
  “一点没错!”
  吕纲又低声对司马春说了几句,司马春连连点头,“我明白特使的意思了?”
  ……
  吕纲走了,司马春在房间里兴奋得来回踱步,步入仕途是他多少年的心愿,在朱胜非那边没有机会,没想到在雍王殿下这里实现了,而且是衣锦还乡,让他怎么能不激动?
  这时,妻子走进来笑道:“夫君怎么兴奋成这样?”
  “我怎么能不兴奋,你看看这个!”
  司马春拿着推荐表给妻子看,刘氏惊讶道:“居然推荐夫君当官了,还是新乡县令,真的吗?”
  “估计下个月我们全家就要去京兆了,想不到我司马春三十八岁时,终于要入仕了。”
  “夫君,这会不会是故意……”
  “不会!”
  司马春知道妻子想说什么,笑着打断她的话,“他可不是一般人,是雍王妃的嫡长兄,是吕家未来的家主,他不会坏自己的名声和信用,再说一个小小的县令对他根本不算什么,区区从七品贯而已,他有这个推荐权,关键是我要起到作用。”
  “我觉得夫君最后一句话说对了,夫君要起到重要作用,县令才是给你的报酬。”
  “是啊!”
  司马春点点头感慨道:“县令之位也不好拿,我得好好琢磨琢磨!”
  ……
  次日上午,司马春刚到元帅府,便被韦桐派人找了过去。
  司马春连忙来到帅堂,只见韦桐满脸怒气,地上全是砚台碎片,刚才肯定是发怒了,司马春连忙给随从使个眼色,让他把砚台碎片打扫干净。
  “谁又让元帅生气了?”
  “还会有谁?”
  韦桐怒不可遏道:“还不是刘锜那个贼子,我命令他的部众立刻修葺西湖边的城墙,他却说他的军队不是苦役,让我找别人去,简直一点不给我面子,让我下不来台,恨死我也!”
  说起来韦桐穿一身盔甲也是难为他,他本身那么瘦,像根麻杆子,穿着盔甲就像挂在身上一样,说不出的滑稽,没有半点武将该有的威猛霸气,其实他是文官,不用穿盔甲,但他偏偏想做个元帅的样子,最后变成四不像。
  司马春冷冷道:“昨天元帅让我回去考虑对付他的办法,我想了很久,只有一个办法!”
  韦桐精神一振,连忙问道:“什么办法?”
  “刘锜在军队资历很深,元帅杀他,肯定会引起军队的普遍不满,甚至还会发生病变,我觉得最好的办法,便是借刀杀人!”
  “你是说,让别人杀他?”
  司马春点点头,“借西军之手杀他,还有那些忠于他的将领,一并交给西军干掉。”
  “让我想想!”韦桐没有这个魄力,他有点犹豫。
  司马春又继续怂恿道:“元帅,兵在精不在多,除掉刘锜的三万人,元帅就能真正成为说一不二的主帅了,我估计最后还是会谈判解决危机,元帅手中有了本钱,到时候完全可以要更多的利益,如果刘锜在,肯定会分走一部分元帅的利益。”
  韦桐终于被说动了,他下定了决心,“我听军师的,什么时候比较好呢?”
  “我们要耐心等待机会!”


第一千四百五十五章 借刀
  陈庆的船队抵达了湖州,大船停泊在太湖里,陈庆则亲自率领十万大军抵达了德清县,这次围攻临安,陈庆动员近四十万大军,这其实更多是一种威慑,要让所有人都看清楚实力对比。
  德清县距离临安不过一百余里,中间通过运河官塘河相连,运输粮草物资都十分便利。
  驻扎在嘉兴的北部主将杨再兴当天便赶到了德清县拜见雍王,同时将一封吕纲的信件呈给了陈庆。
  大帐内,陈庆看完信笑道:“这个朱胜非还真是贴心,居然推荐韦桐掌管军权,朝廷最后剩下的一点点军队必将丧送在他的手上。”
  杨再兴也道:“卑职很赞成吕特使的思路,先将敌军分块蚕食,去除了刘锜,只剩下杨沂中一员有经验的大将,再离间杨沂中,加上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