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封侯-第85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实历朝历代都是如此,秦朝修建秦直道汉朝注重水运,甚至隋帝杨广开凿运河可不是为了下扬州看琼花,两晋南北朝经过三百年的对峙,南北隔阂如深渊,而扬州就是连接南北之间的一颗纽扣,开凿运河,就是为了用运河交通沟通南北,使南北关系重新破冰融解。
  都水监令张元朗全权负责开凿丹灞水道,他整个身心都扑在这个工程上,整整一年没有回家了。
  张元朗指远处的山坡对陈庆道:“回禀殿下,丹灞水道关键就是取平,它不像外面可以迂回环绕找平,但在大山内,就得把两里长的山坡挖出一条通道来,好在唐朝的丹灞水道已经成功了,后来虽然不断被泥土堆积淤塞,但唐朝留下的基础还在,我们只要用铁火雷炸松,用牛车运送泥土,工程量虽然很大,但只要持之以恒,一定能成功。”
  陈庆淡淡笑道:“持之以恒是多久?”
  张元朗想了想道:“微臣预计,再用一年时间,就能完工了!”
  陈庆点点头,“如果能按时完工,你就是下一任的工部尚书!”


第一千四百六十一章 新居
  十一月底,陈庆返回了京兆,京兆城依旧繁荣,商业的高度发达,来自天下各地,乃至海外的货物琳琅满目,丰富异常,物价底廉,每个人无论底层中层还是高层,都能找到自己位置。
  书房里,陈庆浑身放松,冬日温暖的阳光照在身上,让他有一点昏昏欲睡,这时,妻子吕绣端着一盏茶走进房间,她坐在对面,含笑看着正在打盹中的丈夫。
  陈庆忽然醒来,这才发现妻子坐在对面,他歉然笑道:“我竟然睡着了!”
  “夫君这一趟远行有点累了,我特地给你煎了一盏参茶,补补气。”
  陈庆端起参茶喝了一口,笑问道:“最近京兆有什么大事?”
  吕绣抿嘴笑道:“能有什么事,就是哪几件事罢了。”
  “说说看,我现在也睡不着了。”
  “京兆最火爆的就是房价,人人都在讨论,人人都在说自己的老房子能值多少多少钱,其实还不是那么回事?”
  “不是吗?”
  吕绣摇摇头,“大部分普通人家的房子也就一两分地,沿街还能做个店面,不沿街,也就百贯钱就能拿下,现在值钱的是亩宅,一两亩左右还不太值钱,要三亩以上才值钱,三亩以上大宅,城内的亩价都五千贯以上了,三亩以下,亩价大概两千贯左右,还有大量临安商人来京兆买宅,这一波地价上涨就是他们推动的,尤其城外地价涨得厉害,三亩以上摘自已经涨到每亩千贯了,年初还是亩价五百贯。”
  “汉长安城修建得如何了?”陈庆又问道。
  “我也不太关心,只是听说官租房快造好了,从京兆到旧城的官道修好了,夫君明后天看看就知道了。”
  陈庆点点头,“还有什么热门之事?”
  “这段时间最热门的事情就是韦太后登基,建立了韦朝,宋朝被她弄没了,报纸上天天登各种评论,说韦朝就是一个荒诞闹剧,都说我们的军队应该一下子将她灭了,留着她太恶心了。”
  说到这,吕绣迟疑问道:“其实我们也有点奇怪,为什么夫君不一鼓作气将韦太后灭了,拿下临安?”
  陈庆微微笑道:“灭了她又怎么样,重建大宋吗?我可没有这个觉悟。”
  “大宋还有救?”
  “现在还有救,还有一口气,我手中还有前太子的两个儿子,我灭韦后,再立一个孩子为幼帝,大宋又复活了,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等,等大宋彻底死透了,没有人再关心它还能不能救活,等所有人都渐渐把大宋忘掉后,我再灭了韦后,建立雍朝就水到渠成了。”
  陈庆竖起一根指头,“一年,任何一个政权存在一年,它都会记入史册,史记就会写,韦朝灭宋,而像刘光世当年建立了荆朝,后来张俊也建了张朝,但两个王朝都才存在十几天,然后就消失了,自然不会有任何人承认它们的存在,所以我要让韦朝存在一年,宋朝就死透了,灭宋的黑锅也是由韦朝去背,与我无关。”
  吕绣这才明白夫君的心机,她笑道:“那么一年后,就是夫君登基之时?”
  陈庆淡淡道:“我觉得灭了金国后,才是最好的时机。”
  ……
  次日一早,陈庆来到了官署,他现在住在后宫,就不用在穿街过市,来官署很方便也很近,但他在官房只呆了片刻,便叫上周宽和蒋彦先,陪同他去旧城巡视,旧城就是汉长安城,当然,汉长城早就不存在了,只剩一片残垣断壁和长满杂草的荒地。
  现在大家都叫它旧城,以后会叫做建章县,开发建章县的目的并非京兆城没有土地了,实际上京兆城官方的土地储备还有很多,比如太极宫左右两侧还有大片土地,整整十个坊的土地目前都还是一片空地,属于从前的土地田宅署,现在并入了太府寺,太府寺就是管仓库、土地房产等不动产的机构。
  这些土地当然不可能马上投入市场,要随着人口增多,然后不断地增加土地供给。
  而开发旧城主要是把各种官方各大作坊迁徙过去,以及工匠和底层贫民。
  从西北角的开远门出城,一条宽大的新道路出现在他们面前,道路宽敞平整,旁边还有一条并行的漕河,很多敏锐的商人嗅到了商机,开始在新官道旁边购买土地,修建商铺,才短短几个月没有来,陈庆感觉变化很大,且不说宽阔平整的官道,挖掘出来新漕河,还有官道旁边的酒馆、客栈、脚店等等,陈庆甚至还看到一家新出现的寺院。
  旧城更是热火朝天,上万劳工在建造各种房子,官租房已经建成了几万套,几乎都是占地两分地的一院两房,租金依旧是五百文一个月,当然要比西南区五百文一间屋好得多,而且距离京兆城也不远,骑毛驴小半个时辰就到了,坐船也就半个时辰。
  而且西南坊要拆除了,聚居在那里的十几万百姓要么接受官府的安排去旧城,要么自己去城外租民房。
  而城外带小院的两间屋最少也要一贯钱,这还是离京兆城比较远的地方,至少要三里外,如果是在城外一里范围内,带小院的两间屋月租就要两贯以上了。
  距离城池三里外花一贯钱租没有保障的民房,那为何不租远不了多少,只要五百文的官房呢?甚至还可以签二十年的租约,没有人赶你走,差不多就是自己的房子了。
  大家心里都有杆秤,所以几乎所有的底层平民都愿意去旧城,官房牙行生意火爆,由于大家都想租靠京兆近的房子,所以最后用抽签的办法解决。
  每家每户发一块牙牌,官房牙人现场搭建帐篷租房,凭牙牌抽签,抽到哪一户就是哪一户,不准更改了,然后就是登记,交两个月房租,便可拿到钥匙搬家了。
  陈庆来巡视的时候,正好遇到了搬家潮,官道上全是毛驴拉的大车,满载着家具、锅碗瓢盆以及大大小小的包裹,还载着一家几口人,欢天喜地去新房子了。


第一千四百六十二章 访问
  旧城的城墙已经建成了,但不高,只有两丈,比京兆城矮得多,城内分成十二个坊,最西面的两个坊是工坊区,目前还是一片平地,中间四个坊是工匠居住区,当然必须是官房工匠,有点类似于现在的工人新村。
  而东面的六个坊就是平民区了,当然不光是住宅,沿街店铺,各种瓦子,还有小河,以及四通八达的道路。
  官租房当然也不会只有一种户型,一共有五种户型,其实就是从一间屋到五间屋,除了一间屋没有院子外,其他都有院子,最便宜的一间屋,月租两百文,底层普通百姓月薪三千元的时代,单间房租就相当于每月两百元,其实还是合算的。
  最多的户型就是两间带小院,占了七成,月租五百文,三间屋带小院,月租就是一贯钱了,不光多一间屋,院子里也大了,四间屋带小院,月租就是两贯钱,最贵是五间屋带院子,月租三贯钱,有座大院子,如果租二十年,还可以在院子里自己造两间屋,这种一般是大家族,或者酒楼东主租下来给伙计们当宿舍。
  陈庆三人在百名骑兵侍卫的严密保护下,乘坐马车前来视察新平民区,街道上比较冷清,没有什么人,两边都是小店铺,大部分已经租出去了,已经卖小吃的店铺开门营业了,生意都还不错,有一家包子铺前还排了长队,店主笑得嘴都合不拢,刚开业生意就这么好,这是好兆头啊!
  “那是什么?”
  陈庆忽然看见路边停着一辆奇怪的牛车,拉着一个大木箱子,他不解地问道:“那是什么车?”
  蒋彦先笑道:“那就是卖蜂窝煤的车,一般蜂窝煤都会在常平店里卖,但这边的常平店暂时还没有建起来,所以暂时用牛车做移动的常平店,不光是卖蜂窝煤,也有平价的粮食和布匹,再过几个月常平店完全修好,就不需要这种牛车常平店了。”
  “搬家了!”远处传来欢喜地呐喊声。
  陈庆笑道:“我们去看看!”
  “殿下,安全……”蒋彦先担忧道。
  “不用担心安全,你们没有发现周围都有内卫部署吗?”
  蒋彦先和周宽愕然,他们真没有发现。
  周宽立刻向两边店铺望去,他还真发现了,很多客人都是身强力壮的年轻人,端着碗,蹲在路边吃汤饼,目光却锐利地关注四周情况。
  周宽若有所悟,这些人应该就是内卫了。
  陈庆已经走下马车,向一座民居走去,蒋彦先和周宽连忙跟上去,亲兵们护卫左右,十分紧张。
  陈庆走进一座小院子,只有两间屋,院子里站着一家五口,一对夫妻带着两个孩子,还有一个老者,刚才欢呼一声的,应该就是这个老者。
  陈庆摆摆手,让大群士兵等在外面,他和周宽、蒋彦先走进院子,只跟了两名士兵。
  “打扰一下!”
  院子里的主人愣住了,问道:“你们是……”
  陈庆笑道:“我们是管理这些房子的官员,来了解一下情况!”
  “啊!快请进,快请进。”
  民在官面前总是弱势的,不管他们愿不愿意,都必须摆出一副很热情的样子。
  男子连忙拿了几个小凳子,请他们坐下。
  陈庆摆摆手,示意女人不用烧水了,他们随便聊几句,马上就离去。
  “老丈也请坐吧!”
  老人坐下,陈庆笑问道:“老丈是哪里人?”
  “我们最早是陈州人,后来逃到江淮,又从江淮辗转进了关中,已经有七八年了。”
  陈庆想起来了,还是伪齐国时代,百万流民逃关中那一回。
  “其实陈州那边还不错了,没想过回家乡吗?”
  老者摇摇头,“家乡本来就没有土地,都是租种地主的土地,辛苦一年到头,还是吃不饱,住的房子也是破烂的泥坯茅草房,在京兆这边我们至少还能谋个生活,能吃饱穿暖。”
  “在京兆做什么营生?能挣多少钱?”
  “我儿子在一家大布店里做大伙计,每个月四贯钱,儿媳妇在家带两个孩子,我在一起小吃铺里帮忙,就是前面的包子铺,我负责揉面,每天五十文钱,每个月全家收入五贯五百文吧!一年也有六十贯了,在老家种地,一半都挣不到。”
  陈庆笑道:“收入还不错,为什么不租三间屋呢?你们一家五口,两间屋是不是太挤了一点?”
  老者苦笑道:“三间屋就要一贯钱了,我现在还能做点事,以后做不动了,收入一下子就少了,得居安思危,再说我们问过了,院子里可以自己搭房子,我们签了十年的租约,所以准备买点砖,自己搭建一间小屋。”
  “说说将来吧!都有什么心愿?”
  旁边男子道:“我想存钱买自己的房子,可是现在房价疯长,就担心将来买不起了。”
  陈庆微微笑道:“这个不用担心,房价涨不了多少,疯涨的是宅价,还有地段差异,比如你们现在住的房子,按照官租房的规定,住满十五年后,你就可以申请买下来,你这个房子一分地,也不是京兆城的繁华地段,也就值百贯钱,二十年后它还是这个价钱,你们一年攒十贯钱,十年后能买了。”
  妇人忽然问道:“如果我把周围一片五十户都买下,只要五千贯钱,那我修一座大宅,就是五亩宅了,是不是可以卖五万贯钱?”
  陈庆呵呵笑道:“你觉得官府会准你修吗?”
  ……
  从民房出来,蒋彦先道:“那妇人倒是提醒了我们,如果有人买一片民房,他就有土地修建一座大宅,这确实是一个很大的漏洞。”
  陈庆摇摇头,“刚才我说官府不允许,是因为这片房子是官租房,土地也是官府的土地,就算他们十五年后买下来,还是有限制的,他们不能转卖,只能自住,要卖的话,只能按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