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第23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案子的涉案人员一共有五人,直接动手的是伍琼,因为事泄直接被董卓杀了。另外四个涉案人有尚书郑泰、越骑校尉种辑,另外就是荀攸、何颙。

    荀攸何颙属于稍微有点间接证据、被抓进牢里审问了一番,何颙胆小?都没确证就畏罪自杀了,荀攸在牢里好吃好喝很淡定?结果董卓都怀疑是不是冤枉他了,就把他放出来?外放借刀杀人。

    郑泰、种辑则是根本没入狱,他们嫌疑更轻?只是被人说“他们之前经常跟伍琼荀攸三人走动”。

    然后郑泰没等董卓动手?就直接逃亡离开长安?走武关道逃去南阳投奔了袁术,所以这次的名单里没有他。

    种辑则是一直潜伏着,结果也出现在了宁枉勿纵外放清单里。

    李素并不知道,荀攸被放蜀郡太守,这是历史上本来就如此处置的,没有任何蝴蝶效应。只不过历史上这个点还有张鲁在截杀汉使、道路不通,所以荀攸知道董卓想让张鲁杀他,就也学郑泰的逃亡路线,先去荆州避祸——

    事实上,历史上这一波长安官场清洗导致的大逃亡里,有很多贤才都去了荆州避祸,这也是诸葛亮说刘表“能安顿流亡贤士而不能用”的主要原因。因为这波名士至少在荆州住了五年,直到建安元年(196)曹操迎奉天子到许昌后,才陆续重归朝廷被曹操用的。而刘表就愣是好吃好喝养着这帮人五年,却几乎一个都没重用。

    至于最后位置最高的“益州刺史扈瑁”,这人几乎是个小透明,只知道是颍川大名士,但什么成绩也没有,也没有得罪董卓。

    但他历史上就是在刘焉暴毙后被朝廷派来接任益州刺史,然后还被张鲁拥立了,想作为反对刘璋接班的筹码。只是庞羲在葭萌关挡住了张鲁,所以扈瑁也就在汉中老死没能到成都上任。

    这些信息,刘备当然不可能全都知道,他只是挑自己知道的部分,跟李素介绍了一番,然后就问李素处置方式:

    “这些人几乎都是名士,还有个别是有刺董嫌疑的义士,杀了他们,我就要承担害贤之名。但如果让他们掌权,又会搅乱我们的布局,也有可能把我们内部的现状情报泄露出去。

    还会导致内部功臣人心不稳,认为‘诸将拼死力战夺回反贼城池,董贼依然可以一纸空文就褫夺他们的官职另封给他人’。

    而且,蔡公的巴郡太守、贤弟这个蜀郡太守,也都是先帝封的。董贼这是想让咱内部争夺官位不能齐心呐。”

    刘备刚说完担心,李素还没接话呢,张飞直接插嘴了:“大哥,你怕害贤就交给我杀好了!他们要是大张旗鼓带兵上任、走陈仓道入关,我让他们到不了河池县就被杀!要是轻装简从偷偷走褒斜道的栈道,就让二哥杀!这有什么大不了的。”

    关羽没有说话,只是摸着胡子冷哼一声:“名士,哼。”

    “胡闹!”刘备直接训斥了张飞一句,“这里面也不都是腐儒,有些名士还是有真才实学、也忠汉讨董的。我只是不想咱内部抢夺官职任命权而离心离德,你如此处置太过粗暴了!”

    李素等刘备骂完,才冷静地说:“云长回军还不到一个月,董贼的任命这时候来,明显是报复之前云长救雒阳、败吕布之仇。

    而且这次李儒偏偏没有动云长、翼德的汉中、武都太守之位,摆明了就是不想给你们直接反抗的借口,也不给你们‘董卓想任命官员替换讨董诸侯’而杀了他们的正当性。

    所以,他才专门挑了巴郡、蜀郡、广汉郡这些明面上并没有参与讨董的郡的太守来替换。你们要是管那么宽直接杀了,这是坐实大哥行割据之实的恶名,划不来的。”

    虽然天下已经刚刚逐步转入争霸逻辑了,但刘备的人设还是“反董不反朝廷”。

    听李素这么一分析,关张才立刻冷静下来:“伯雅,那你就别卖关子了,直接说怎么搞!”

    李素想了想,把情况分成两类处置:“这三个太守的处置,还不能一刀切。因为涉及到的巴郡太守蔡公,名义上是跟云长一起扯旗讨董过的。

    蔡公可以明着拒绝许靖入境接管,或者兄按之前从巴郡拆出巴西郡的既定事实,把巴西那些山险穷僻之地给许靖去管,实则另设专门管理板楯蛮的属官,架空许靖。

    至于伪益州刺史扈瑁,这人直接威吓驱逐,让他自己不敢入境、主动逃任吧。他要是真能抵达南郑附近,弄些啸聚山林的米贼余孽追杀,给他一条汉水里的小船,带着随从自己沿上庸道漂流去荆州,跟郑泰他们作伴吧,刘表自会收容的,我们只要别真的杀他就好。”

    刘备听到这儿,稍微想了想:“可是,扈瑁落在景升兄或者袁术手上,会不会导致将来袁术他们可以得到一个傀儡借口,未来跟我们交恶之后,打着拥立扈瑁赴任益州刺史,出兵攻打我们?”

    刘备这个担心还是很正确的,因为只要有个“未能上任的州牧刺史”落到其他军阀手上,那么“保护他上任”就成了师出有名的讨伐借口。历史上张鲁就是打着“拥护扈瑁上任”的旗号讨伐刘璋的。

    不过刘备也就随口一问,很快就被关羽笑着打断了:“如今这形势,一两年内肯定是不会有人背盟的。将来么,有某和子龙在,袁术刘表要是真敢背盟,那就连荆州一起夺了!就说他们背叛盟誓、跟董贼暗中勾结!”

    刘备也意识到暂时没必要多纠结这个,就继续问下一点:“贤弟,那你这个蜀郡太守怎么办?至于广汉太守,我也许给张肃、张松他们一族了,原本等张肃在武陵初步安定好地方、董和全面接手之后,张肃就要回来担任广汉太守的,咱可不能亏待了功臣、寒了人心啊。”

    李素轻描淡写得说:“其实,我做不做这个蜀郡太守,倒是无所谓,关键是我们要把任命太守的话语权夺回来。

    这样吧,兄不是说了,荀攸、种辑都是稍微有些刺董嫌疑,所以被董卓拿来想借刀杀人。我们就将计就计,先把人放进来扣住,然后审他们,到底有没有参与刺董,让他们亲口招认了,我们就许诺暂时虚封他们朝廷旨意所载的官职。

    但如此一来,他们就不是董卓所封,而是因为我们审明了他们的行径、为了追认、奖励他们参与刺董的义举,才奖励他们这个官职。如此,恩、封皆出于兄,与董卓无关,人心自然诚服。

    如果他们到了益州都不肯承认自己参加过刺董,那就没得说了,正好把他们定为‘董卓一党’,褫夺官职。”

    刘备眼神一亮:“妙啊!封官还是可以封的,但不是咱逆来顺受,而是咱根据实情追认或者驳回!那众将的士气就不会懈怠了。”

    李素这一点名分上的小改动,就把“执行董卓的判决”,改成了“对董卓的一审结果进行二审”,刘备是二审人,可以驳回判决或者直接重申。

    二审人可比一审执行人牌面多了。

    后面其实已经不用李素再说,不就是维护内部团结、笼络人心么,那都是刘备的老本行。

    他可以熟极而流亲自操作。

 第184章 实事求是

    玩多了三国游戏的人,容易产生一种错觉,那就是遇到名臣猛将就该集邮癖一样全心全力笼络,看能力数值高低决定“赏赐封官”,这样就能一步步壮大势力最终得天下。

    但真实世界哪有对付npc那么容易。

    你得注意论资排辈、先来后到、历史功绩。真跟游戏里那样“原军师智力值98,现在招到了一个智力值100的新武将,立刻让这个智力值100的当新军师”,那这个主公多半没干多久就众叛亲离了,谁还为你努力啊。

    或许有人会举反例:历史上刘备当上汉中王时,需要提拔一个“副州级干部”镇守汉中,下属都觉得“关羽做了正州级,现在的副州级肯定该轮到张飞了”,那刘备为什么出其不意提拔了魏延呢?这不就说明“只要有能力,可以突破资历阀阅破格提拔”吗?

    这个例子容易被魏延粉引用,但其实不太恰当。谁知道刘备这个举动有没有模仿秀的潜在动机——当年刘邦刚做汉王的时候,一到南郑,被萧何劝说轰炸,筑坛拜了资历浅薄的韩信为大将。

    刘备刚当汉中王时,好多举动都有刻意模仿高祖皇帝历史同期行为的痕迹,破格封魏延说不定也是其中一步模仿,显示自己的人事绝对权威与高祖皇帝相似。那段特殊时期刘备的行为逻辑不能代表他一生中大部分时间的一贯作风。

    所以,如今这种不需要特事特办的正常岁月,在刘备告知了这批被董贼排挤借刀杀人的名士里有荀攸时,李素才那么冷静,丝毫没有流露出“因为荀攸是个人才,就能直接拿来用”的肤浅姿态。

    就算荀攸是人才,可以用,也得我亲自决策用不用,恩自上出。招聘流程全部走全,别人要笔试一面二面三面,给荀攸也得上齐活,不能坏了整个阵营的人力资源管理秩序。

    更不能给老部下旧部下留下任何“刘备是因为不知道如何对付董卓的乱命,所以迂腐没原则和稀泥”的坏印象。

    何况荀攸这时本来就是一个“因为证据不足而刚被释放的前嫌疑犯”,他没得讨价还价。

    刘备掌握了处理节奏后,李素就只留了一句话:“别人的善后安抚,兄还需自己上心,我这儿就无所谓了。如果荀攸确实可用,他要挂蜀郡太守就挂好了,我只当庲降都督也行。到时候给荀攸两年‘试用期’好了。到明年年底之前,蜀郡六曹的刑、礼、兵三曹事务留给他决断。

    至于吏、户、工三曹的事务,让子瑜接着干?有大事请示我遥领。我不是不放心荀攸?而是术业有专攻,他不懂我们在蜀郡布局了一半的兴修水利、建设工商。万一是个老派持重的官僚?嫌弃大兴土木、要与民休息?那就坏了事儿了。所以这一块必须让他跟着看两年,才能决定是否真的放权插手管具体细务。”

    李素最后这段话?也是体现了“事有经权”,原则是原则?特殊情况是特殊情况。正如历史上刘备按原则用人用了几十年?唯独在需要破格提拔魏延树立汉中王权威时破例了。

    但这个破例也是想清楚了的,因为它损害的是三弟张飞的利益,而刘备知道张飞跟他的交情不是官职爵位可以离间影响的,那是生死之交。所以拿张飞的利益偶尔立威是不要紧的?属于不跟三弟见外。

    李素现在也是说:你跟蔡邕?还有张肃张松一家那些人,还是要公事公办的,别寒了他们的心。但是跟我可以不用见外。

    刘备都没等李素说完,直接摆摆手:“行,都知道?咱俩谁跟谁啊,不会跟贤弟客气的。”

    ……

    商量好了处置策略之后?李素留在蜀郡的最后半个多月,倒是又恢复了平静。他知道如何应对荀攸和其他被董卓流放的人的处置方法?也就没必要担心。

    就每天稍微料理一下内政事务,查漏补缺?然后跟即将南下的关羽张飞每天“为了屯田养兔而猎狼”?顺便也让士兵们适应一下盛夏钻山林野营拉练的辛苦。

    半个月雷打不动的每天半天办公、半天打猎休假日程下来?每天都是轮流带两千需要训练的士兵野营,五六天换一轮。

    士兵们一开始叫苦不迭,还有很多被蚊子叮咬、盛夏毒虫毒草滋扰,生病轻伤,后来就渐渐皮糙肉厚习惯了,甚至蚊子叮咬的也少了。

    过程中,李素也是根据实际情况,顺手搞了一点利于士兵提升适应性和素质的小优化——比如,李素发现汉末的人都没有打绑腿的习惯,爬山爬久了小腿容易肿。而且不打绑腿还容易让小腿被蛇咬到,对于防那些地上爬、不会飞的毒虫也很不利。

    所以李素开始要求士兵们打粗麻布绑腿,为此还调拨了一批新麻布作为福利发给士兵,并且把绑腿麻布列入后勤军需物资。

    除了打绑腿,一些根据当时医学条件总结的防热带病药物,也都备足备好,见招拆招。

    李素在成都为南下作着最后准备的同时,北线的法正、徐晃也得到了刘备的快马传书,告诉了他们如何处置那些号称拿着朝廷旨意的北来官员。

    法家父子在散关县新筑的大散关,打了一场漂亮的小规模阻击战,先把保护扈瑁荀攸等人上任的董卓军陈仓守将樊稠部击退。

    樊稠从雒阳战场撤回来之后,因为长安东线三段防线的守将都安排满了,所以董卓就把樊稠等人设在了西线,主防韩遂、兼防刘备。樊稠历史上后来在李傕郭汜时期,也一直被重用于对抗韩遂的战场,最后也是因为被怀疑勾结韩遂而被李傕干掉的。

    这一次,樊稠傻愣愣带着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