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在居然出兵的消息是和攻破郿县的消息同时传来,可见其军势之锐,定然是犹如雷霆。我看郿县也算要害之地,就算没有万人驻守,七八千总是有的。七八千人守卫的城池,能梁三日内攻下,简直难以想象。”
马超半是自言自语、半是跟庞德分析,已经把刘备的大军脑补得异常强大。
斥候等他们商量完了,才继续禀报:“少将军,法正来使说,若是我军需要救援,那就自行突围南下,去五丈原与他们会合。”
马超一愣:“让我军放弃漆县,南下郿县与他们会合?既然他们已经开始北伐,何必放弃到手的地盘呢?只要他们打到安定,我军自会策应王师。”
马超心中担心的,还是会不会被刘备趁机吞并了他的兵马。他手上不管怎么说,好歹还有五千多人的精锐武威骑兵,哪能白给。
没名没分的,既不封官许愿也不说明如何配合,终究心中不安。
斥候当然不知道为什么,只好请马超带法正的人来面谈。
面谈也没什么额外收获,法正方面的说法,无非是刘备北伐以长安为目标,长安一旦拿下,安定郡诸县不战自平,刘备不需要维持沿泾河进攻长安的道路,只要集中于沿渭水进攻长安的道路即可。
这也算个理由,毕竟泾河流域对于蜀地入陕的军队而言太远了,也没法运输,完全是浪费。泾河只对从甘、宁入陕的军阀有价值。
马超最后问了一个不甘心的问题,也就是去了刘备那儿之后,将来北伐成功,可以在朝廷留任什么官职。但信使也没给出明确答复,只说汉中王不在军中,先锋法正无权许诺封官,但可以确保马超的本部兵马被留用,不会拆散部曲。
马超思之再三,他考虑到自己目前的情况,虽然还没危险到非投靠刘备不可的程度,但随着冬天下雪,现在不做决断的话,后续可能就走不了了。
一旦南边的秦岭也被大雪封山,马超都怀疑刘备的北伐军粮如何运到前线,这次的北伐会不会雷声大雨点小、捞一票就因为军粮不足暂时退却……总之是疑点重重。
罢了,还是先落袋为安吧。
既然决定了,马超也不忘说漂亮话:“我父本就是大汉忠义,见李傕郭汜欺君罔上,奋而兴兵勤王,与汉中王本为盟友,如今投效倒也没什么。给我军一夜收拾粮草,明晨突围,一日可抵郿县。贵使暂且歇息一夜,明日与我军同返回。”
然后就把法正派来的人送下去好生招待。
漆县的粮草其实还不少,至少够吃到开春,但马超既然是突围,就没法带走了,不过他倒也没搞破坏,就是让每个士兵在马背上驮一口粮袋,够本人吃半个月的分量,就赶路了。
九月二十一日清晨出城,出城的过程中也遭到了反应迟缓的杨定一定的拦截,但是被马超轻易杀穿。
杨定还不知道南边的郿县沦陷了,也不想一开始就坚决阻击,怕把马超逼回城去。所以只是象征性迟滞一下,然后就选择了“拦腰、击尾、不堵头”的战术,把马超赶出城后,顺势先抢回了漆县,等肃清了城内,才继续分兵咬着马超的尾巴追。
收复漆县的同时,杨定还不忘给长安的李傕去了一封战报表功,描述了他的军队“如何殊死苦战、先登猛攻,攻破漆县,马超因抵挡不住,弃城败逃,仅余少量残敌突围,已成无根流寇。”
杨定这般揽功推过出工不出力,马超倒是安生抵达了郿县,但刚到就傻了眼。
郿县县令在法正的要求下,一车车的把府库军粮往城南渭河码头上的船里装。渭河上船只来往不绝,都是往西边三十里外的五丈原运去。
郿县这副样子,俨然是刚拿下就要搬空放弃的姿态。
马超一脸懵逼:不是说好了要乘胜追击的么?我到底投奔了个什么人?
但是,他已经回不去了。
法正派了徐晃暂时在郿县坐镇,遇到马超到来,跟他客气了一番,然后说明情况:“李傕援军数万,从长安而来,明晨就会抵达郿县。法都尉觉得郿县不够险要,我军先锋无法守住,马校尉要是觉得可以守,我军也乐见其成。”
第312章 “黄色计划泄密”
马超最后当然还是决定跟着跑。
毕竟郿县的官仓已经在短短两天之内被疯狂地紧急搬空了,马超就算留下,想固守郿县,这个冬天吃什么?相比于有官仓存粮的漆县,郿县这儿的城防倒是坚固些,补给却严重恶化。
当然了,马超乃至其父马腾,如今还不算“王师”,流寇习气未改,劫掠百姓的事儿也是做的。真狠起来也能民口夺食、把百姓的粮抢了赶出城去,但那样将来肯定别想再跟着刘备混了。
马家人的害民下限,终究没有李傕郭汜和韩遂那么狠。马腾的履历是“从贼四年,诏安两年,再之前是官军”,而韩遂是“十年老贼”,人品上多多少少还是可以五十步笑百步一下。
而马超本人么,可以说人之初性尚善,因为年轻还没机会害民,也就没那么硬心肠。
人性都是随着岁月慢慢变化的。
下定了跑的决心,但想跑成功依然不是那么容易的。因为郿县城里要运走的粮食和跟着一起撤的有钱大户比较多,很拥堵,虽然两天时间应该走得完,但万一被李傕的人咬住尾巴损失肯定会非常巨大。
所以马超刚到之后,法正就先考验让他纳个投名状,去骚扰迟滞李傕从长安派来的大军的追击速度,能迟滞一个白天甚至半天都好,主要是防止李傕得到消息后派出小股部队急行突前堵截。
作为交换,法正亲口对马超许诺,说只要断后工作做得好,此次五丈原之战的军功,可以让马超列为第三。刘备会答应他留用本部全部人马,不被改编掺沙子,将来还能得到装备粮饷补充,还能给予马超校尉官职。
十八岁就当校尉,显然是看在带资进组的份上了,人家自己有几千骑兵。马超在马腾手下时,想表一些值钱的官职也是做不到的,
马超手上的五千多人骑兵,跟李傕的几万人打硬仗肯定是不行的。
但李傕的骑兵都调走了,在西线用兵,长安来的几万人里骑兵不足,要是有小股部队脱离主力冒进,还是有可能被马超吃掉。
看在损失不会很大的份上,马超还是先捏着鼻子干了,暂时纳个投名状再说。
双方如此小规模试探接触了一天,马超也伤亡损失了三四百人,总算是全军安稳撤到了五丈原附近,也保护了先撤的辎重部队。
再算上之前漆县突围时的些许损失,最后马超实打实只有五千人武威郡骑兵生还。
……
为了容纳更多来投的人,法正这几天坐镇五丈原也没闲着,让士兵们扩大了营地,在武功水东岸、秦岭谷口的马冢山上,也修了一个营地。
这样两营夹河呼应,也好彻底堵死武功水谷口,确保敌军怎么都不可能迂回到谷口放火烧栈道,连小股游泳潜入的放火敢死队都进不来。
马冢山这个地名不如五丈原那么出名,但也还算险要。后世成书于南北朝的《水经注》就有写:“渭水又东径马冢北,诸葛亮与步骘书曰:马冢在武功东,有高势,攻之不便,是以留耳。”
可见这个马冢山就是跟五丈原隔河对峙,历史上五丈原之战时,是被司马懿给抢先占了的营地,诸葛亮觉得攻打不便,容易损失,就留着了。
而且马冢山相比五丈原有一个地形劣势,那就是北侧的山坡距离渭河太远了,所以无法做到“一侧靠山、两侧临河”,只能是“一侧靠山,一侧临河”。敌军可以从容沿着渭南,从北往南进攻。马冢山营寨要防守的方向也就多了一倍。
当然了,此刻法正夹武功水修营,还有一定的危险性,那就是万一河东的营地被攻破了,士兵会被赶下河。所以法正还临时在武功水上修了一座简易的木桥,没有桩子那种,沟通五丈原和马冢山。
反正武功水从秦岭流出时,窄的地方宽不过十几丈,只要找些秦岭大树,用三段巨木成拱的结构,就能轻易造桥——说人话,就是只要找到足够大的树,确保桥的长度比三棵树的长度短,拱就能搭起来。
马超的人在马冢山营地暂时安顿下来之后,他才有空气咻咻地找法正理论。
他带着几十个亲兵,上了五丈原,直入法正的中军大帐,问他讨个说法。
“法都尉,我军身为勤王友军,慕义来投,你竟坑害我军,方至即撤,还害我军殿后、多死伤了数百人,岂非欺人太甚!”
“马将军稍坐,听法某徐徐解释。”法正给了个守势,让马超先坐下。马超现在还不是任何将军,但既然要安抚,称呼上就多给点面子。
其实,之所以要对马超隐瞒,以及为什么要连马超一起骗,法正都是早就想好了的——那就是要一切以隐瞒刘备军正式北伐的时间与路线为第一要旨。
如果法正一开始就不管马超,甚至直接让马超在漆县守一个冬天,马超都未必会城破被杀。
退一万步讲,就算马超城破被杀了,也不关法正鸟事,马超手上有五六千骑兵,守城都能守到士卒多半死伤、无法再守,那起码能给攻城的李傕军制造上万伤亡。对刘备军而言,看着另外两家诸侯互相消耗,有何不美?
如果马超在漆县活过了这个冬天,来年刘备主力北伐,到时候解围漆县,救出马超,马超照样得感恩戴德。
但法正既然联络了马超,就得做戏做到底,首先就不能再任由马超留在漆县——因为一旦刘备军流露出“可以让友军再固守一个冬天,我们还能救出他”的姿态的话,很有可能落到贾诩那种精明人耳中,就能估摸出“刘备军的全面总攻时间可能是明年开春”这个情报。
只有摆出“把马超救回后方”的姿态,敌人才会误判“看来敌军总攻还遥远得很,遥远到如果把马超留在漆县他就死定了,马超把粮食吃光了援军都来不了”。
让马超南撤,是为了在总攻时间上再撒一个烟雾弹。
那么,为什么不困守郿县呢?为什么非要把郿县的粮食都运走呢?这就是为了把“邸阁战术”演得更逼真了。
马超不理解什么叫“邸阁战术”,法正就要给他解释。
当然了,前面已经说过“邸阁战术”就是一套骗人用的b方案,法正这是直到此刻,还要连马超一起骗:
“马将军,你可知,汉中王的兵马,如今是足够北伐的,所欠缺的只是蜀道艰难,运粮实在不易。要是今日能在郿县或者陈仓、给我军屯粮五十万石以上,汉中王即刻就能起精兵十余万、北伐长安!
而去年我军在五丈原战败、此后又被董越、樊稠、贾诩杀入武都、阳平关,对汉中陈仓道沿途破坏极为严重。我军当时为了坚壁清野,几乎损失了武都全郡和汉中半郡一年的粮食收成,运粮道路也被进一步破坏。
所以,如果指望我军自己运粮,那就起码再修路积粮一年以上,才能北伐了。正是在这样的困难下,右将军建议大王采取‘邸阁战术’,也就是利用褒斜道口的天险,以少量兵力就能固守营寨、得到前进出口,然后在此大设邸阁,寻太白山中空地广积存粮,存够了粮食的那一刻再全面北伐。
与此同时,每年秋收我们也会以少量兵力出栈道,剽掠郿县等地,把关中在谷口周边地区的粮食抢了,在险要邸阁囤积。因为在郿县抢一石粮,比汉中三石粮还值钱,能极大加快北伐的准备速度。
这也是这次我为什么要在攻下故乡郿县之后再放弃。因为我要把大量的粮食存下来作为来年的军粮。要是占据城池的话,就要留太多人守卫,这些守兵每天都要吃粮,几个月下来就把抢的粮食又吃回去的,攒不起来。
要攒粮,就得确保北线驻军最小化,只守最险要的地方。这次郿县守军投降汉中王的,加起来有四千多人,还有城中官吏与数十大户、累计两千余人百姓。
但我们不会把这六千军民留在五丈原大营的,最多留下几百人,其他都要运回后方,到褒中县、南郑县安置过冬。道理还是那句话:吃褒中一粒粮,就是为五丈原省三粒粮。既然运粮不易,我们就把吃粮的人运回去,非战时不许吃北方的粮。”
一个人一整个冬天,三四个月,要吃五到十石粮食,还有其他蔬菜野菜食盐配给。空手徒步走回栈道南端,确实比把这些物资运到北方省很多。
马超一开始还有些愤怒,但后来越听越懵逼,因为他数学不太好,根本不会算军粮账目,以至于听着听着都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