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第42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诸葛亮:“十六年后、三十二年后各有一次,然后会有一次跳变。当然那两次都不是太正对明堂主星,但都是在心宿的天区之内。”

    刘协接力一般追问:“阎象,那你说说,十六年后那次,天子有什么失德?天既然都注定了,你怎么不说出来?是不是不管十六年后朕干了什么,你们都要横加指责!那还和天子的所行所言有什么关系?这不是欺君什么是欺君?”

    阎象被一连灵魂数问,问得不知所措,支吾了很久,才像是拼命抓救命稻草一般,质疑道:“这……这浑象推演,未必全对,陛下岂可偏听偏信?诸葛亮说十六年后有就一定有了?那让他试试看往前连转十几年、几十年,看看东观纪甚至《史记》、《汉书》上记的那些荧惑守心,是不是次次都对!”

    刘协转向诸葛亮:“转几十年是不是要很久?能验证么?”

    诸葛亮耸耸肩:“只要别太突然用力转破了就好,应该是可以验证的,臣私下里验算过好几个例子了。实不相瞒,就算倒退404圈,倒退到秦始皇三十六年,都能验证,那次确实是有荧惑守心的。但后续有好几次,都有误差甚至捏造——臣以为,不乏后世史官为了迎合秦始皇死前的超凶,故意捏造。”

    刘协一挥手,就如同他历史上亲自御前做实验测试“五斗米豆能熬多少粥”一样,让武士们慢慢记好数,然后继续转,从194年往前转404圈,刚好到公元前210秦始皇死的时候。

    行宫大殿里,鸦雀无声,所有人都神游物外,在消化今天的震惊见闻,只剩下木头皮带齿链轮嘎吱作响的一圈圈转动。

    也不知转了多久,估计有小半个时辰了,总算转够了圈数,到了秦始皇三十六年,大家亲眼验证了一下,果然那一年也是有荧惑守心的。

    阎象彻底面如死灰,今天怎么踢到了这么一块神算到惊天动地的铁板上了!

    这是什么历数算学之能?天道运行法则倒推404年都依然是准的!

    “诸葛之算,真乃鬼神不测之机。世上竟有如此年少之人,穷究天人!”阎象不甘地瘫软在地,低血压晕了过去。

    阎象晕了之后,旁边还有一个纯本着学术好奇的黄承彦,忍不住求学之心,冒死问道:“诸葛令史,草民还有一问,若是不问明白,死也不甘——敢问汉成帝驾崩之年,为何那次荧惑守心,在你的浑象上无法复现?刚才我一直数着,中间转到倒退201年的时候,我特地看了,成帝绥和二年,《汉书》明载荧惑守心,但你这个看不见!”

    阎象原本已经晕得迷迷糊糊,听黄承彦还在坚持学术讨论,他也似乎像是抓住了一丝救命稻草,挣扎着醒过来想听答案。

    “莫非诸葛亮复现秦始皇那次只是巧合?那我还是能攻击他预言和倒推的准确性!”阎象心中如是挣扎着想。

    可惜,他还没机会开口,诸葛亮已经微笑着反驳了黄承彦:“老先生倒是观察仔细,可惜,成帝绥和二年那次荧惑守心,我认为确实是后人伪造的。

    首先,从星象来看,此前三年刚出现过,但是那次却没有被记录,这是无论如何不可能在绥和二年还有的。

    其次,我仔细看了《汉书》成书经过。众所周知,汉书主体是故兰台令史班固生前所作,但班固因窦宪牵连亡故时,尚有八表、天文志等九篇未曾完稿。

    和帝时,诏令班固之妹班昭整理续成《汉书》,和帝崩后,邓太后续督此事。但班昭身为女流,不谙历数,仅整理八书,尚遗天文志一篇,最终再次转授班固弟子马续完本——我以为,《天文志》所记成帝时荧惑守心,便是马续受人之命加的。

    我不敢妄自揣测诸代先帝。但我日前造得此器之后,便寻找东观原始档案复查。我问蔡司空借得班固原始手稿,并无成帝时荧惑守心记载,马续整理成书之后却有了,所以马续增补这个事实,已然无疑。”

    所有人听了,都是鸦雀无声,连熟读史书的皇帝刘协本人,心里都是“咯噔”一下。

    他当然听懂了,诸葛亮的意思就是:还不是因为东汉光武皇帝中兴汉室的时候,追认的“皇考”是汉元帝,光武帝刘秀以汉成帝的兄弟自居,大臣劝进时还说过“纵使成帝复生,天下不可复得”。

    所以,到了修《汉书》的时候,史官需要制造一个“前汉皇嗣到成帝的时候已经不行了,后面的哀平都是王莽的傀儡,东汉是不承认那些皇帝是东汉皇帝的祖宗的”。

    所以,才捏造了成帝死的时候已经荧惑守心,跟秦始皇死的时候一个待遇!都是即将改朝换代了!

    偏偏刘协也没法否认,因为诸葛亮已经做好功课了,把102年前班固死的时候的手稿原稿拿出来了!

    谁让这一世的董卓没能彻底烧了雒阳,而蔡邕又把雒阳兰台和东观的历史记录资料全部抢出来了呢!蔡邕有第一手资料,刘协想否认都不敢啊。

    诸葛亮做学术逆推演做到这个份上,已经是泣鬼惊神,谁都不敢哔哔了。

    刘协都惊呆了许久,这才反应过来:不怕!朕还有一条路!诸葛亮不都说了么!这些都是不可信的!既然如此,大不了朕坦荡承认,这就是和帝与邓太后当年逼迫班昭、马续夹带的私货!朕再为祖宗下一道罪己诏好了!

    但是关键在于,下好了之后要立刻宣布“天人感应”从此彻底不适用!不光对人间的灾异不适用,连对天象的感应都是瞎扯的!要追究董仲舒的历史责任!

    这样,皇室就还算是改过自新。

    而且以近年灾异频频,若是再不彻底把这个漏堵上,谁知道袁术或者别的惦记朝廷的军阀会找多少事儿呢!

    右将军早就跟朕说过了,彻底废除天人感应论,才是对皇室最好的选择!只不过之前虽然决心废了,但废得不彻底,谁让皇室缺乏专业技术人员来精确定义、彻底归纳这个适用范畴呢。

    幸好诸葛亮把最后这个漏也堵上了。

    想到这儿,刘协立刻表态:“诸葛卿之知天命、智算深远,亦可谓古今罕有矣。朕平生仅见右将军更胜一筹。若是论历数精算,怕是右将军都未必有卿之能。

    朕即日便下罪己诏,承认前代修史有误,不可为近祖而污远祖,着诸葛卿与太史令郗虑、并按班固原稿,核查《汉书》八表及天文志,成书后由司空蔡邕核查。

    另着司空蔡邕,即日起商议彻底废除董仲舒奉祀诸礼,平长安下马陵!”

    刘协这是彻底恨到骨子里了,要把汉武帝给董仲舒修的陵都平了。老贼这不是禁锢华夏自然科学的发展么?孔子还不语怪力乱神呢,董仲舒生前是篡改孔子没有怪力乱神的原意!迎合媚上!

    自古只有皇帝和圣人能够称陵,比如孔子的家族就有“孔林”(后世从陵谐音简化而来,以示圣人和皇帝还是略有区别的)

    皇帝都如此表态了,而且当今学术权威蔡邕也承认了诸葛亮对史料的推演,下面的人还有什么好说?

    阎象也不挣扎了,为了不再多受辱,继续假装昏迷,也懒得醒了。

    华歆、王朗等列朝九卿也是心中惴惴。

    华歆捏了把汗,暗忖自己幸好没有收了阎象的钱就跳出来帮阎象说话——阎象之所以事前找过他,是因为知道华歆在灵帝生前、中平五年上元节那次御前“舌战群儒”中,被李素羞辱过。

    当时华歆就是驳斥“殿兴有福论”的一方,所以阎象觉得华歆可能跟他同一阵线。

    现在看来,完全是瞎布局了。

    李素虽然不在,李素随便留个弟子,都能以事实说话、无可置疑地打脸天人感应论学派的人。

    这是彻底的碾压局啊!

    王朗也是知道华歆收了钱的,偷偷瞟了一眼,也是暗暗摇头:华子鱼啊华子鱼,当年你驳不过李素,现在面对李素的弟子都不敢开口,可谓无能矣!

    王朗心中,不免有些兔死狐悲:“不过李素与诸葛亮之法,对于我辈大儒原先所修的历数易传之学,怕是都要彻底推倒。多少人毕生苦学付之东流!

    太史令郗虑,以及程秉等人,都是从郑玄处学来的历数易传之法。而郑玄之学,我记得儒学学自马融。而历数易传、《九章算术》,均学自京兆算学名门之后、故兖州刺史第五种。

    诸葛亮此法一出,第五种一派算学从此式微矣。今日若是换我与阎象易位而处,我该如何驳斥那诸葛亮呢?”

    王朗想了很久,还是没想出答案,不得不承认哪怕他上也是白给。

    这少年竟恐怖如斯。

    ——

    诸葛亮舌战的章节……不好断,所以更晚了。八千字一章喷完。

 第395章 沿着历史长河一路碾压

    十月十一的朝议,对于天象示警的议题,最终以刘协和诸葛亮利益集团的完胜告终。

    卫将军主簿阎象为首的跳梁小丑,最后灰溜溜地全盘承认了诸葛亮的事实铁证、精妙推算,也因此而不得不暂时放弃了对辅政的车骑将军董承的指控。

    那些污蔑“董承胁迫天子、导致天子不敢另立新后”的言论,以及把董承调离中枢的倡议,也随之烟消云散。

    朝议结束之后,董承内心也调整了自己对于各方诸侯的提防心理预期。

    原本自从五月份刘备杀了李傕之后,董承出于保住自己荣华富贵的考虑,一度把刘备和袁绍这两家天下最强的诸侯,视为潜在威胁最大的假想敌——

    董承在最初假想的时候,对诸侯本身是否忠君、是否重视朝廷,是不考虑的。他只看谁最兵多粮广,就觉得谁最有野心入主中枢控制皇帝赶走自己。

    直到这事儿之后,董承才意识到:刘备和袁绍虽然兵多,但是真心不想挟君。反而袁术的危险性更高一些。

    这种认识,说穿了也不是什么高深的东西,刘备袁绍曹操三家相对高智商的诸侯早就看明白了(袁绍智力稍微低一点点,是在杨修的协助下看明白的),但架不住董承智商低啊,他非得亲自受到威胁吃一堑长一智后才看明白。

    另一方面,袁术撬掉中枢护驾武将、搅乱局面的尝试虽然失败了,但他这次派阎象来的部分目的还是达到了,那就是劝说皇帝接受各地方诸侯送来的妃子人选,并且尽快册立新皇后。谁让这事儿袁术阎象本身就占理呢。

    刘协最终在十月下旬,下发了向各州牧征集的诏书,为了防止扰民,他明确说了人数不用多,是选来当妃子的,而不是充实宫女。

    这一招,其实有点饮鸩止渴,汉朝局势稳定的时候,那么多代都不用权贵名门女子立为皇后,就是怕外戚本身势力太大。而刘协也是到了穷途末路,知道诸侯都只剩下名义上尊重自己,为了消弭地方的猜忌,只能出此下策了,先把朝廷延续下去,哪怕将来有更多内部争斗的隐患,也只能日后再说了。

    地方各镇得令后,果然只有刘备刘表这些诸侯,因为自己也姓刘,没法送宗室女。刘备只是还了一些逃散的宫女给刘协,而刘表随便找了几个荆州名士家族的女儿。

    其他凡是不姓刘的州牧,有女儿可送的就送,要不就送侄女。

    袁术有个女儿,历史上在袁术兵败身亡后被孙策掳走,后来成了孙权的小妾。而如今,这个女儿就被袁术送来了。

    曹操也把自己的女儿送来了,不过不是历史上的献穆皇后,因为曹节历史上要建安十八年才被嫁给刘协,如今早了近二十年,所以曹操出的是自己其他大女儿。这些都是后话了。

    孙策自己还太年轻,别说没女儿送,就连他最小的妹妹孙尚香都才5岁——孙尚香大约是孙坚死前几年才出生,历史上后来208年嫁给刘备时也就不到20岁。

    不过好在孙坚有三个女儿,孙尚香只是最小的,还有两个年长的女儿比孙策年轻、比孙权年长。而孙权今年虚岁十三,所以那个“孙策的二妹孙权的二姐”年纪还是合适的。

    此孙氏今年十四岁,历史上嫁给了曲阿名士弘咨。弘咨在演义上提都没资格被提及,《三国志》里也只有简略记载,主要功绩就是把诸葛瑾推荐给了孙权任用。换言之,历史上诸葛瑾是走孙权姐夫的门路才入仕东吴的。

    现在么,一切都改变了,这个十四岁的孙氏也被送走。不过江东路途遥远,刘协十月过半才下旨意,辗转流传到丹阳时已经是腊月,孙策听说皇帝新年后就要迁到雒阳,所以让妹妹稍微等了一会儿,正月里才出发,而且是直奔雒阳,省掉了去弘农的折腾。

    ……

    皇帝扩充后宫需要折腾足足几个月,一时无须赘述。

    且说诸葛亮在袁术弹劾朝议上大放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