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要九个钱。
孙资已经习惯了这个物价,虽然心疼,却也不会说出来。不过就在他买粥的时候,排在他前面的一个穷书生,似乎是刚来天数不久,还不习惯长安的物价,一边掏钱一边还抱怨:
“班太史《西都赋》言长安‘米珠薪桂’,当真不假,这些东西还要九个钱。”
孙资在后面等得本就不耐烦,怕前面的人多话卖粥的小贩卖得更慢了,就用话怼回去:“爱吃吃少说两句吧,‘米珠薪桂’最初也不是出自班太史,他不过是化用。原话是先汉刘天禄《战国策》即有的,楚人也是如此,何止长安?”
班太史就是班固,《西都赋》是东汉初年班固写的,刘天禄可以指刘向、刘欣父子,都是历史学家兼星象历数学家,《战国策》是西汉末年他们父子俩写的。
从两人对答中可以看出,他们都是有点学问的,至少《西都赋》、《战国策》里面的词章随便引经据典。
买了粥后,两人就旁边坐下开始喝粥,那气盛士子一改刚才怨天尤人之状,凑过来陪着笑脸请教:
“兄台听你口音也是河东人?那真是难得他乡遇故知,在下河东贾逵,表字梁道,年庚二十三,今科来考明算,你既也是河东人,想必是考别的科目了。
咱河东诸葛府君所举的明算科另外四人,我都认识,可没有你。听你言谈举止颇有才学,又如此贫寒,想必也是来别的科目陪那些大户公子陪衬的了,真是可惜。”
孙资没有立刻理会,而是又咕咚咕咚多了七八口,饥饿稍稍缓解,才抹抹嘴:“那你可猜错了,我也是来考明算科的。只不过,我不是河东人——鄙人孙资,表字彦龙,祖籍并州,但五年王司徒主政时就来过长安,后来遭逢李郭之乱流落扶风。
如今这世道,要考别的科,哪有隐藏自己学问、突出奇招一搏的机会——就凭我的经义学问,他们敢让我陪他们考孝廉么?唯有考明算,算学之前大家都不怎么会,我就算稍微学了点也是偷偷学,只要不暴露,他们就敢请我。”
贾逵闻言,露出一个“同道中人”的笑容:“原来如此,想必孙贤弟跟我一样是家道中落,才空有学问却要给人陪衬,不得不如此一搏。
我河东贾家本来也不算寒门,只是我这一支命不好,我少年孤贫,几岁的时候父母就没了,靠族中伯叔接济,少时冬天连皮袄都穿不起,稍微读了点书就不能再读下去,只能耕种自学。
咱算是同病相怜,这次可要互相接济。愚兄现在应该比你更有钱些,不过贤弟你对长安更熟,我接济你些钱财,你教我些长安的风物人情,咱一起考个明算回去。
到时候好好整治整治那些跟户曹上下其手吃黑账的东西!明明吃了黑账,还敢要历任太守县令承他们的人情!”
孙资眼珠子一转,觉得既然如今的取仕方式是每个郡分开结算(茂才还是按州结算,因为之前察举制时茂才就是每州每年只有一个),那么他和贾逵分属扶风郡和河东郡,就不存在竞争的利益冲突。
既然如此,多个朋友接济也是好处——那些来自不同郡的没有竞争关系的有钱少爷们,不也每天在置酒高会互相了解情报?要是不同州的陪跑的穷书生再不想办法互通有无,那就更没得打了。
“好,那就一言为定,我孙资交了贾兄你这个朋友。”
贾逵看孙资释放了善意,当即二话不说,又掏了十几个钱,请孙资加餐吃了一块狗肉,算是两人的结交之礼。
一边请客,贾逵一边还说:“要我说这长安城里吃素真是不划算,河东乡下菜多便宜,到了城里菜价涨得比米、肉多多了。虽然肉还是贵,不过乡下一斤狗肉能换十几斤莱菔,到了长安只能抵五六斤了。”
孙资啃着狗肉摇摇头:“你这就知足吧,米肉容易存储,千里运送而不腐烂,蔬菜却易烂,越是百万人的大城,蔬菜就越贵。
我五年前王司徒当政时来长安,那时穷人可没鲜菜吃,只能吃干菜,而且干菜都比现在贵两三倍!现在我们穷书生都吃得起鲜菜,还要感谢外戚甄家的五小姐,这生意就是她最先开始做的。
听那些有钱的名门赶考子弟这些日子传颂,都说甄家五小姐是知民间疾苦的仁善仙子。他们但凡几年前来过长安的、今年再来,都说今年市井大不一样了。
甄家组织周边百里百姓集中种菜、再外地运粮给种菜百姓吃,换来京兆百万人能吃到鲜菜,这门生意其实也赚不到多少大钱,还要辛苦调度统筹。一个没算准收获期或者调运的车船队没算好日子,菜就要烂在地里。
不比那些织锦织棉布卖的生意,不用算日子、库存堆久了也不怕,赚的是不费脑子的死利钱。这种鲜菜生意的辛苦钱,不是体恤民间疾苦的仁商是想不到来做的。”
贾逵毕竟是河东人,而河东地区纳入刘备统治下的时间是关陇地区最晚的,所以贾逵对刘备阵营的高层贵戚并不了解。他闻言不由悠然神往,八卦追问道:
“不知那甄家五小姐如今年庚几何?既然能涉足家族的生意了,应该不小吧,不知会和什么人家联姻。听贤弟这么说,莫非这甄家五小姐也有学习算术?否则怎么做得好这种生意呢?
如今这世道,竟然有如此多奇女子,连女人都能学算了,要是允许她们科举,不知能不能也考出个明算的功名来。”
孙资一脸显摆:“这有什么奇怪的?要说天下如今习算的奇女子,最早便是诸葛使君(诸葛瑾)和诸葛府君(诸葛亮)家的姐妹,其后便有诸葛府君家新娶的娘子,如今还有这甄家五小姐。
听说诸葛使君的娘子便是甄家四小姐,甄家跟诸葛家联姻,算学上也有了渊源家学,毫不奇怪!听说那甄家五小姐十四五岁年纪,尚未许人。
不过看她四个长姊嫁的权贵,就知道她家肯定不简单了。要想娶她为妻,本身不是个少年府君以上的,根本想都别想,若是杂号将军有尚未娶妻的,也是不敢轻求。至于纳她为妾……
呵呵,普天之下,之前能把甄家姐妹当妾纳的,除了陛下,便只有太尉。地位低于太尉之人,还敢有这种非分之想?”
孙资贾逵两个穷逼在那儿吹牛逼吹得正嗨,突然破庙门口传来阵阵喧哗,很快一大波读书人都冲了出去。但也不是所有人都冲,大部分人跟着跑了几步、问明情况后又回来歇着了。
孙资等人刚才聊天耽误了,忙拦住一个去而复返的穷士子追问:“敢问这位兄台,刚才发生了什么?”
那垂头丧气的穷士子耸耸肩:“关我什么事,是听说城南那家甄家书店到了一批货,是李司空编、诸葛长史校对的《九章集注》。说是朝廷开恩,考虑到之前天下的算学教材多有不全。
为了给所有今科要考算学的茂才、明算考生一个公平的环境,所以朝廷推出了官方版的教材——今年的算学卷就是李司空和诸葛长史师徒俩出的,要考算学的人买不买教材自己看着办吧。反正我不是明算科的,跟我没关系。”
孙资听了,顿时往后倒退了七八步,几乎没有站稳。
其实吧,李素出“教参”的事儿,也不是第一次了,十年前李素刚出道的时候,第一次发明雕版印刷印的第一个东西,就是宣传刘备“弃官组织义兵平叛救叔”等孝义事迹的《孝义录》。
那次的教材,其实也得到了“大汉朝教育主管部门一把手”的亲自背书——当时的太常卿、后来的反贼刘焉。
后来,李素跟蔡邕写的《驳灾异论》、《典型有福论》也都列入了如今科举基础课的“六书五经”范畴内(传统的四书五经加上这两本,合称六书五经)
现在,李素的第三波科举教材来了,买不买大家自己看着办吧——“科举之父”李司空亲自写的。
“买买买!贤弟别犹豫了!买不起咱合买,要是有好几卷,咱换着看,要是钱够,买两套也得买。看在咱一见如故,你也跟我说了不少长安风物,要是稍微差点钱愚兄借你点。”
贾逵在旁边看孙资陷入失神回忆,连忙摇醒他,扯着他疯狂往甄家书店跑,唯恐去晚了书买完了。
孙资浑浑噩噩中跟着跑,一边跑一边才说:“不至于卖完吧?雕版印刷已近十年,那就是李司空发明的,如今那些豪商印书,哪个不是一次能放出几万卷货。
来长安科举的学子,不过千余人,不超过两三千,明算科一科五百人都不到,人手一套才多少?让普通有心学算的官吏一起买也卖不完吧。”
贾逵却恨铁不成钢地咒骂:“贤弟!你虽来长安次数多,可要论阅历,你是真不如愚兄。一卷书才几百钱?你就不怕那些豪门大户为了让其他考生买不着,一次性一个人买一百卷一千卷屯着不用、就是屯到一个月后考试结束!”
孙资心中咯噔一下,这才意识到人性的险恶:对啊!几百钱一卷书,正常情况下确实不至于卖完。
但如果有认为了自己的科举利益想打时间差暂时垄断知识呢?就算一个人掏钱买一万卷,也才几百万钱,搁十年前还只够买个小县城的官而已。
书本身不值钱,可如果书和暂时垄断一科做官权利的利益捆绑在一起,书就会瞬间值钱无数倍。
他们俩冲到城南甄家书店的时候,果然看到已经排起了长龙。他们心中暗暗叫苦,觉得这次怕是凶多吉少了,前面那些人里,不乏衣饰华贵的有钱人,随便几个起狠心垄断,后面的人就完了。
然而,就在他们绝望的时候,他们忽然听到了一条如同福旨纶音般的宣言。
原来,是甄家商号的伙计在门口敲着锣维持秩序:“大家听好了,我家小姐奉李司空钧命,今日《九章集注》限购,每个人排队不能买超过十卷。就算是给同行友人代买也不许超过十卷!不许囤积居奇!
朝廷的灵台印书局产能也绝对够用!就算本号的卖完了也会随时补货!本号承诺即日起到九月初十,此书断货时间绝不隔夜!当天卖完明早还会补货!”
甄家商号的伙计喊了十几遍,直到大伙儿都看到又有几辆车运着新书过来了,才知道朝廷为了这次科举的公平性,备货非常充足。
尤其是甄家商号的伙计还在买了书的人手臂上临时用墨水画了一笔暂时不容易洗掉的墨迹,来确保所有人无法买了书之后二次排队再买,那些准备花钱找人排队挤兑囤货的世家大族,才终于散了。
这种试图打时间差暂时垄断数学知识的尝试,当然是注定要失败的——毕竟他们也不看看自己是在跟谁斗?
凭李素与后世那些试图打破实名制限购的黄牛的斗争经验,他还治不了汉末那些试图花钱找人排队挤兑抢囤货的奸商?李素抢茅台抢显卡什么没见过!
——
同一时间,司空李素也难得今天到他的帮闲从事甄尧家里去做客,顺便听取一下放货的情况。
李素本人对于“如何在法正以假装让利围标、诱骗得天下世家大族接受科举制”这个大环境下,再为朝廷的用人公信力扳回一程,非常的关心。
毕竟那些人已经接受了温水煮蟾蜍,李素再做任何操作,都能让天下寒门士子看到朝廷的更多努力,从而对朝廷更加感恩戴德:
看看,明明按照现有制度,因为地方上世家大族盘根错节,所以举人阶段舞弊是无解的!但即使如此,朝廷还在拼命给我们机会!
至于抓不抓得住,就看那些穷书生自己天赋够不够,学习速度快不快,给他们二十几天的时间突击这份教材,能不能学得比那些内定的家伙更快更多。
甄尧跟李素混了两年,现在也从益州牧、雍州牧的从事,变成了司空和卫将军的从事。因为店里的生意情况反馈比较慢,所以他留了上司在家用晚饭,一有消息就通报。
不一会儿,甄家商号各家门店的情况终于汇总了回来,甄尧得意地向李素献宝:“司空,一切不出您所料,《九章集注》放出去之后,果然有很多世家大族不差钱的子弟,想统统买下垄断上个把月、熬过这期科举。
不过,都被您教导舍妹的‘防黄牛限购之法’一一破解了,舍妹还派了婢女和伙计私访,确保很多贫寒士子都买到了教材。”
李素欣然点头:“不错,你们这次所作所为,看得出你们家的生意是仁商、儒商。卖书赚的这几个钱是小事,为国家办好第一届抡才大典才是大事。你们少卖书少赚的钱,我会另外赏赐你们的,就赏赐一千万钱吧。”
甄尧家已经超级不差钱了,怎么会收李素的钱,甄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