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么快!把那惑乱人心之辈斩了!”
第611章 最想不到的地方才最有操作空间
麹义和张辽原本是打着支援杨丑、里应外合的主意来的,所以来得很仓促,他们加起来也就三万多人——
麹义带来一万五,张辽带来两万,这已经是他们的极限了。
麹义在整个河内郡,如今只有镇守郡治怀县的五千人,以及前方轵关陉等处的守关兵马,其他都调来了。
张辽留了近万人守上党老巢,数千人持续尝试骚扰张任守卫的端氏、蠖泽等关羽后方粮道县城,对沁水航线保持压力,其他的机动部队也都派来野王前线了。
但如今形势有变,野王三天都没撑到就陷落,这就搞得麹义和张辽非常被动,他们的总兵力只比关羽多了不到一万、却轮到了关羽占据城池依托地利。麹、张如何还敢主动出战?
他们的选择也就顺理成章,既然都赶不及了,索性多等几天,让士卒回复一下远途行军奔袭的体力士气损耗,并且等从更后方出发的文丑也带兵前来会合。
张辽的部队从丹水而来,就在丹水上游一些的位置、距离野王城北三十里下寨,距离关羽在丹水沁水交汇点北岸的水寨大约二十几里。
麹义的部队从沁水下游而来,那就继续在沁水下游、野王城东二十里下寨,跟城北的张辽成一个九十度夹角,互为援护。
这么布置,并不是他们有什么内部矛盾不愿合兵一处,而是如今这个节骨眼双方兵力确实捉襟见肘,把后方的守备力量都大量动员上来了。
而野王这地方是个河流的三岔路口,关羽的部队下一步如果还有进攻性的动作,主要机动方向就是要么逆丹水而上、要么顺沁水而下(沁水上游是关羽来的方向)。
麹义张辽也怕完全合兵一处、让出另一条路的话,万一再被关羽分兵渗透后方搞破坏,那损失就大了,后方兵力已经不多,除了几个郡治大城有足够兵力防守,其他地方是很容易被一鼓而下的。
相距二十多里扎营,已经足够互相支援,如果关羽攻击任何一方,另一方稍微走快点儿一个时辰就赶到战场增援了,绝对不可能出现被各个击破快速歼灭的风险。
另一边的关羽军,也因为之前连番猛攻野王,暂时需要修整。张辽麹义不动手,关羽也乐得整顿一下,双方就相安无事了两天。
……
十一月十八,野王城陷落后的两天。
关羽军趁着这几天的相持,正在加急从后方的沁水航道多运一些作战物资和粮草过来。
后勤的情况比他一开始设想的还要糟糕,因为冬天的寒冷,沁水的水位下降明显,可能都撑不到腊月,或许再有七八天,最多十天,就不够运粮小船航行了。
在北方山区,冬季河流的断流,并不仅仅因为降水的减少,更因为上游很多支流水浅海拔高、在西北风寒潮的作用下很容易封冻。那些小支流的水不汇拢过来,沁水、丹水这样的中型河流也会很快枯竭,哪怕干流本身不封冻也没用。
关羽从杨丑那儿缴获了野王驻军的存粮后,本来就可以吃到上元节,但他要多加一点保险,争取存粮到够吃明年三四月份。
按照运粮船队的航程,今日本来赶赶时间也能到沁水县,但是要走一点夜路,所以就在石门关营地驻扎,明天一早天亮再继续南下离开太行山区进入河内平原,午后抵达野王。
运粮船队自然也会先派出信使知会关羽,明日午前可以派兵接应,以免被张辽劫粮。
因为张任对后方交通要害县城的防守,关羽军从蠖泽到石门一段的粮道是非常安全的,两头的县城和关卡一守,中间没有小路可以过大部队,张辽没法在这一段太行山区动手。
所以被劫粮的最高风险区,就是粮船队出了石门关、离开太行山的掩护之后。沁水在河内平原上这一段水浅流缓,张辽骑兵又多,可以直接涉水,在平原上机动迂回寻找空档,都非常方便。
是夜,天色刚晚,关羽照例在野王城内的府衙大堂上,秉烛夜读《春秋》,作为休息前的日常催眠。接待信使、准备明日的护粮部队这些日常小事儿,自有下属料理。
不过,外面很快传来一阵嘈杂,让关羽无法专注,他起身到院中闲步,询问情况,身边亲兵才回答:“太尉,是诸葛长史随运粮队的斥候信使一起来了,正在找人了解军机。”
关羽一捋长髯,用自嘲的语气无奈笑道:“孔明贤侄来了?太冒失了,临汾那边只留吴班怎么够,而且后方也没有猛将,半路上若是被张辽截击,将来伯雅怕是要找我麻烦。也罢,好在是安全到了,快请吧。”
须臾之间,诸葛亮就被引入内堂,关羽对他还挺尊敬,置酒相待。毕竟诸葛亮担任太尉长史期间,已经充分证明了他的价值。
无论是之前整顿后勤、帮关羽实现原本不太可能的后勤优化、大迂回进军路线。还是提前有备无患总结的各种针对河北战场天时地理特点的攻城战战术,如今统统都有用上。
可以说除了野战诸葛亮还未必在行,后勤、战略和军事工程领域,都已经成长到当世一流。毕竟这些才华对实战指挥经验的积累要求比较低,理工科和数学统筹的优势可以充分发挥。
坐定之后,诸葛亮先小酌一杯,借机把他对后方临汾的防备部署交代了一下,表示他已经把城防安排得滴水不漏,而且还设计虚张声势,十有七八能吓住吕布保存实力、根本不来趟这个浑水。
随后,诸葛亮话锋一转,向关羽了解起前方战况,把石门、野王等地当时具体是怎么攻下来的、敌人响应速度如何、目前对峙态势,统统了解清楚。
听完之后,诸葛亮沉吟分析了一会儿,一小杯黄酒喝完,他心中已经有些看法。
“野王的夺取,跟我当初预期的节奏几乎完全一样,算是在往最好的方向发展。太尉,这两日,我军歇得有些可惜了,虽然大战之后要恤养恢复,但也给了远来之敌喘息的机会。
我们本来有更大的把握,在文丑抵达之前,对张辽和麹义这两部人马,再激进削弱一部的。这样就算文丑来了,也不过是添油而战。”
诸葛亮居然嫌目前的进度还是慢了些,想把敌人往更加“葫芦娃救爷爷”的格局上逼迫。
关羽听后,对这种看法还是有点不以为意的,他自忖正面堂堂正正野战的指挥统兵能力,已是天下罕有。诸葛亮这种由算入战的谋士,在这方面判断力应该不如他。
好在关羽对真才实学之人也不玩虚的,觉得有问题就当面直说:“诸葛贤侄,兵凶战危,国之大事,要慎重呐。我军有城、寨可利用,人数还少于敌军,当为长久计。
就算我突袭削弱了敌军一部,那也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消耗。眼下袁绍不过是因此前觉得这个冬天大战打不起来,只要相持,所以在并州、河内前线部署的人马不多。
真要是到了全面死斗的局面,袁绍后续二十余万大军从河北平原而来,这河内也是河北平原边缘,野王守军但凡削弱数成,未必就扛得住敌人一个冬天的围攻了。”
冬天后勤不利,山区大兵团作战是很困难的。但野王在河内,这里已经不是山区了,出了石门关就算河北平原。
袁绍不能在并州的冬天投入几十万人,不代表他连河内都投不起,战场位置挪不到两百里,持久战的物资成本可能就要相差一倍以上。
这些考虑,诸葛亮当然心里也清楚,他也不正面劝说关羽,只是旁敲侧击:“太尉所言,句句是兵法正道,亮岂有它意。只是太尉只算了兵,没有算人,没有算间。
袁绍虽然势大,可要论用人不疑,远不如陛下。而且他挟伪帝以驭关东,内部阴怀己利的文武臣僚,也远多于我朝。
此番我军若是抓住文丑来会合之前的最后时机、揪住一方往死里打,在另一方来救援之后立刻撤兵、见好就收。再辅以其他反间之术,纵然不能逼反敌将,也能让袁绍多疑,用人不能用尽。”
关羽眉毛末端微微一抖:“打谁?间谁?吕布素有野心,张辽为其嫡系心腹,莫非要离间袁绍对吕布张辽的信任?不过这事儿要是能做,我也早就做了。
何况吕布张辽与我有仇,上半年我奔袭雒阳时,兵败撤退,就是被吕布张辽偷袭河东后方。我麾下数名心腹将佐死在张、吕之手,我也杀了吕布心腹的魏越、你更是杀了与张辽同来的侯成、贾诩。
这种宿怨,不说是不死不休,但就算我表态不愿计较,他们也不会相信的,还会以为是在赚他们。”
诸葛亮点点头:“确实不能离间吕布张辽,一方面是我们就算摆出善意,他们也会觉得是一是隐忍,并非真心。
二来,吕布此人虽反复无常,用吕布譬如养鹰,饥为我用,饱则飏去。但如今袁绍用吕布,却可谓恰到好处——吕布本为并州人,袁绍已让他当并州防御使,并州事务吕布可以战时之令随意处置,布政使形同虚设,仅供钱粮而已。吕布想得到的都得到了,不会轻易背叛袁绍易主的。”
不是因为吕布忠诚,是因为他想要的好处暂时都拿了。
关羽:“那贤侄的意思是……”
诸葛亮:“集中攻击张辽,放过麹义,战前再给麹义去书,表示我们的善意、告诉他我们不会攻击他。找个机灵点的信使,设法把信送到就跑。别给麹义斩使明志的机会,也别刻意泄露我们去信了,一切自然就好。”
关羽愕然,下意识地摇摇头:“这不成,麹义是袁绍嫡系爱将,为袁绍统兵已有六七年,袁绍怎么可能相信麹义会背叛。麹义也不会担心袁绍因此猜忌他的。”
第612章 苍蝇不叮无缝蛋
麹义这人,在后世评价中,毫无疑问是一个因为演义而被低估的存在。毕竟罗本大笔一挥,让他在界桥之战时就被赵云一枪刺死,后面还有屁个戏份。
不过,纵然是在正史中,麹义的战功大得多,也在袁绍持续多年的灭公孙瓒大业中起到了很大作用,但关于他的记载依然非常简略。
以至于他最后因“居功自傲、心怀不轨”而被袁绍杀害的具体时间,都没有记载按推算估计,大概率是死在199年3月公孙瓒灭亡后、直到后来官渡之战全面爆发的那小半年时间差里。
这一切虽然还没发生,袁绍这一世也远没有到可以膨胀、高枕无忧的状态。但袁绍和麹义之间的不服和傲慢龃龉,善于观察人性、观察官场沉浮升迁的人,还是可以看出些端倪,意识到袁绍对麹义的不完全信任。
诸葛亮显然也是当世罕有的洞若观火之人,只不过他目前掌握的证据还不充分,所以他只能凭自己的观察给关羽分析:
“太尉,虽然麹义为袁绍统兵近七年,看似两人君臣之信牢不可破。但仅仅从我们所知的几点上,就可以看出其中的破绽:
首先,麹义此人投效袁绍的时间,显然比颜良丑要晚,哪怕颜良已经死了,但袁绍对那二人原本的信赖,显然是超过麹义的。论多年来的升迁速度,麹义也是原本就居于高位、但升得慢。
显然,因为他是冀州牧韩馥的旧将,而且当年在袁绍入主冀州的节骨眼上,麹义自己就先与韩馥不睦、居功自傲,结果与袁绍对付韩馥的时机巧合,二人亦从属亦盟友驱逐了韩馥。
这就不如颜良丑从渤海郡开始就跟随袁绍,显得更嫡系。哪怕张郃也是韩馥麾下的军司马、都尉积功出身,但张郃没有参与卖主韩馥,不会过问派系,受袁绍信任都高于麹义。”
关羽先耐着性子听完,觉得这里面很多情报其实他自己也知道,都不是秘密。他这才敲打诸葛亮:“此老生常谈耳,有人的地方就有恩怨亲疏,这点算不得什么,袁绍不会因此不信麹义的。”
诸葛亮更进一步分析:“可是,还不至于此。不知太尉注意到没有,麹义麾下那支在袁绍阵营内也堪称精锐的先登营,当初直到灭了公孙瓒时,都多年未曾扩军,开始就只有七百余人,后来历战损耗,剩五六百麹义都不补充兵员。
后来天下重新太平,公孙瓒死了,关西的西凉军也被我们消灭。袁绍与我军暗暗对峙,必须扩充军备,这时因为吕布抓了一些关中西凉兵逃散过去的残部、后来跟草原诸胡作战时又俘虏了一些郭汜麾下逃散到草原的西凉锐卒。
麹义到这时候,被袁绍逼着扩军先登营逼得不行了,才求借袁绍之令,让吕布把西凉籍俘虏交给他挑选兵员。最后麹义依然是坚持只信任西凉武威郡的老乡,按照七八百人一个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