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檄文是十天前从太原开始发散的,六天前送抵的雒阳。不过考虑到雒阳这边是有加急信使专程送来汇报的,所以这个传播速度不能作数。
敌对阵营那边,考虑到传过边境就会有好几天的损耗,后续袁绍阵营肯定也会尝试封锁消息,所以民间自然传递的速度肯定比较慢。
如今应该才刚刚传入冀州不久,什么时候到魏郡、到邺城,还不知道呢,不过估计也就这几天了,误差不会超过十日。
刘备觉得他有必要跟李素和诸葛亮再商议一下这方面的新议题,看看如何利用袁绍进一步病势加重后的有利局面。
……
九月二十二,刘备听说李素和诸葛亮也从博望、昆阳那边回来了。刘备向来礼贤下士,考虑到属下舟车劳顿辛苦,也就不召他们入宫觐见奏对,而是自己微服去司隶总督衙门找属下谈事儿。
反正李素那边条件又不差,刘备已经习惯了跟赵匡胤找赵普那样串门了。
不过,因为没有预约,刘备居然扑了个空。守在司隶总督府衙的几个李素手下曹掾如张松等,都吓得不轻,连忙禀报:
“不知陛下驾临,司空今早和诸葛府尹去了将作监右校,监督新币的压铸试样。臣立刻去请司空回来。”
刘备愣了一下,摆手示意张松不必紧张,一起改去将作监就行:“这事儿朕知道,不用了麻烦了,上辇吧,一起去将作右校。”
张松有些忐忑,听说刘备让他同车,着实受宠若惊,但还是奉命而行。
车马掉了个头,从司隶总督府衙转去将作监在雒阳的分校。
刘备前阵子听李素提过“铸新币”的建议,他们还和财部讨论了一套方案,以解决目前“抄引和朝廷物资贸易规模越来越大,铜钱不够用”的问题。
所以把金银也铸造成较难伪造的铸币、把铸币权收归朝廷独家,还是很有必要的。刘备就是前阵子刚刚批准了这事儿。
毕竟,往年朝廷的官方采购规模没那么大,民间也没那么高的需求、去提前几年巨额周转资金。硬通货的数量不足的问题,也就可以被掩盖,不会出现“通货紧缩”、“钱贵物贱”的问题。
但是,这两年财政放量太明显了,而且民间的生产力也确实在突飞猛进,每年能生产出那么多新的物质财富。
在铜钱规模基本恒定、只有微量增长的情况下,单位钱币对应的物资也就变多了。哪怕蜀锦也可以当钱花,还是有点不够。
之前军需紧张的时候,朝廷府库里的零钱,也只能优先发放给超期服徭役的挖河民工,确保底层人民的工钱不拖欠。
而对于大笔军需和材料采购订单,朝廷多少有账期赊欠,实质上就是打几个月的白条。一方面是朝廷当时付不出钱来,另一方面也是世界上确实没那么多金属货币。
毕竟20世纪都还有政府采购先赊欠打白条的,2世纪末朝廷打打白条就更不奇怪了,完全在百姓和商人认知范围之内。
后来很多来认购抄引的富商,也都是之前做过政府采购,结果直接拿着供货的契约和欠款未结清的欠条,来支付抄引认购款项。
如今抄引制度总算是稳了下来,但毕竟抄引还没变成纸币,中间还要过渡好多年。在通货紧缩、赤字扩表的情况下,增加直接货币供应还是很有必要的。
桓灵年间,全天下的铜钱数量规模,估计也不到两百亿枚,平摊到每个人口头上,也才几百枚。而且其中还有很大一笔被富豪们窖藏了,甚至有更多的损耗是被汉代的厚葬陋习拿去陪葬了,好博孝廉。
朝廷不能再只认黄金和铜钱是货币,要把黄金铸造成金币,银子虽然如今不多,也要拿出来铸币,多少能缓解通货紧缩,过好过渡期的这几年。
当然,既然是为了解决货币短缺,刘备也不得不学曹操那样,把对方好的地方拿过来用,打击厚葬之风。
宣传朝廷未来对孝道的认定主要是看一个人活着的时候对父母好不好,而不是看死后陪葬多不多。陪葬绝不纳入政府选人才、地方郡举孝廉的考核标准。
甚至要反过来,发现有把钱财用于陪葬而不是给活人花费的,要认定为不孝!剥夺被举为科举应试人员的资格!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这种政策制定环节并不费多少事儿,关键是宣传推广的效率。
……
刘备的车驾抵达将作右校,虽然里面正在进行保密级最严格的生产试验,但看到皇帝来了,当然是立刻所有门全部打开,提前让行。
刘备直入内院,走到中门就看到李素和诸葛亮连忙迎出来。
“不用多礼,是朕不请自来,卿等本就不必出迎。”刘备虚扶一下,顺便视察询问,“搞得怎么样了?朕记得前些日子就开始试了。”
李素连忙引着刘备进去,然后找了一台水力压模的机器,取了几块工匠们刚刚卸下来的成品金银币,给刘备御览。
李素一边介绍:“还不错,这些水力锻压机本来就连胸甲都能锻造了,压铸比钢铁软得多的金银,非常便利。
而且锻造钢铁的时候,其实要反复、慢速冲压,唯恐折断,所以锤头的加力减速传动还要复杂一些。金银柔软,不怕快速形变。
所以只要材料预先准备充足、分量标准,数息之间便能压铸出一枚金银币。压出来的钱币,因为模具纹路花饰更为精美细致,比用铜水浇铸的铜币还要精细,民间没有模具极难伪造,正好便于朝廷明确法令、把金银币铸造权完全收归官营。”
金银币压铸的工艺,其实西方到了文艺复兴后期就挺多了,具体技术细节不值得怎么多说,反正是能造出水力锻造板甲,就肯定能造出压铸法的金银币,谁让金银更加柔软易加工呢。
历史上大航海时代中期开始,那些欧洲航海文明的金币,比如英镑、金路易、佛罗伦萨的佛罗林金币(值21先令)、威尼斯的杜卡特金币(值27先令),基本上都是这么造出来的。
工艺精细的,能够印上一圈三四十个阴文的字母,其他细节也多得难以伪造。
李素前几年搞水锻板甲的时候,没有立刻把压铸金银币拿出来,无非是市场还没有这个需要,步子不宜迈得太快。但技术是一直储备在那儿的,等水到渠成了随时能拿出来。
刘备掂量了一下,心中预估了一下分量,问道:“这个金币当一万钱?银币当一千钱?不过分量应该是不足一两的吧?”
李素:“分量确实略有不足,而且掺了一两成容易重熔时分离出来的其他贱金属,有铜、锡、铅,具体配方陛下可以看工匠们的实验纪录。
总之,朝廷按照八折金银实重出的币,这样也是有效防止民间私下重熔。因为只要重熔破坏了,回收其中金属,肯定是比金银币面额更亏的。
这样也防止金银价略有波动、金属涨价时,百姓就立刻急于熔币取金银,浪费了钱币的铸工。一定要金银价上涨两成以上,民间商人百姓才会看出熔币的利益,而这么剧烈的波动是很难出现的。
而八折金银实重,也不算盘剥百姓,毕竟朝廷掌握技术,这个压铸工艺为民间所无,凭这个工艺收百姓两成溢价,也算天经地义。民间也不好仿造,用别的工艺粗制滥造也容易被发现,属于重罪。”
李素说得非常理直气壮,毕竟先进生产力就是应该值钱的。民间没掌握这些新机器技术,只知道熔了金银铜重新浇铸,凭这个技术代差赚两成信用价值,百姓也可以接受。
不管怎么说,比“直百钱”或者别的直接发大钱已经良心得多得多,在乱世也算是人性之光了。
刘备拿了一批样品,自己再三把玩,然后交给侍从收好,准备拿回去慢慢鉴赏收藏,也算是见证了一段历史的。
交代完这事儿之后,他才有时间问李素今天的正事儿:“吕布辱骂污蔑袁绍的投降檄文,应该也要传到邺城了。朕想着袁绍目前这状态,若是再遭奇耻大辱,说不定随时会死。
中风病人冬夏最难熬,之前那个夏天被他扛过去了,这个冬天绝不能再扛过去。朝廷也该对袁绍的身后事做具体部署了。
昆阳城防已经修了两个月了,是不是该调整一下设防,引诱曹操来攻?一旦南面演完,袁绍真死了,对于袁绍那几个儿子,我们又该以攻打何处为先?”
第746章 三国志14 触发最大包围占领事件
李素显然最近心里也一直有考虑这方面的问题,所以面对刘备的提问,他马上能给出一些意见:
“陛下……说起这事儿,臣近日倒是又有些心得,发现前几年定的计划,也有不尽善尽美之处。就是当初跟陛下说的那个‘三路平关东’的方略,最好是微调一下。”
刘备:“哦?这无妨,尽管说来。反正还没开打呢,迟调不如早调。能及时查漏补缺,总比捂盖子好。”
李素建议道:“前年臣上任荆益总督之前,曾建议陛下把云长放在河北,主灭袁绍,翼德放在河南,主灭曹操,子龙与臣在江东,主灭孙氏。
如今袁氏已削、孙氏已灭。云长跟袁氏已经血战三年,而且新进刚刚收复并州。形势与前年预期的,已经有很大变化。
考虑到我们现在要追求的,是示袁氏以缓、给他们自相图害的空间。所以让云长再留在河北,会对袁氏形成压力,说不定反而害得袁尚、袁谭兄弟内讧时更多顾忌。
而中路对付曹操方面,我们如今也调整了战术。既然我军已经打算冬天引诱曹操打昆阳之战、让袁氏兄弟放心,那不如一不做二不休,干脆把云长秘密调到南阳郡,跟翼德换防。
云长这几年立功也立得够多了,已经又太尉荣升大将军。让他打打防守反击、消耗敌人有生力量的防御战,即使明年没有新的收复失地任务,暂时无法再立功授勋,也不算亏了他。
相比之下,翼德这几年一直在跟敌军相持防守,因为我军此前的战略重点原因,他始终没有捞到拓地之功。爵位也至今不满万户,封邑比子龙还略少,唯有一个车骑将军的官职,倒是在子龙的卫将军之上。
翼德也算是少数几个主公最信赖之人,也是时候让他大展拳脚了。一旦把云长调到博望、昆阳,跟曹操开战后,可以让云长主动暴露、威慑曹操,让曹操以为中了我们的诱敌之计。
而‘云长在南阳’的消息传到河北,袁氏兄弟才会放开胆子,觉得来自我军的威胁不足为虑,我方主力真的在往南跟曹操死掐。
到时候让翼德趁袁氏兄弟放心内讧时,乱中出击、剪除敌军羽翼,岂不两全其美?”
刘备点点头:“让翼德领兵倒是没什么,只恐翼德骤然独当一面,以他的性子会难免疏漏……别误会,朕不是不相信翼德的带兵之才。
他跟着朕这些年南征北战打下来,就算年轻时莽撞,轻进易退,现在也改了不少了。只是他这人打仗,需要战前给他充分的时间了解情况,打起来才好随机应变。这几年他久在河南带兵,忽然就调去河北,我怕他适应不过来。”
刘备的考虑,也算是持重之见。他知道张飞属于有战斗天赋、但是缺乏系统谋略的将才。张飞的用兵策略,很多都是灵光一闪的本能反应,抓战术机会是不错的,但不成体系。
这种用兵风格最需要对作战环境、敌我条件的长期观察积淀。
说白了,就是要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一个在河南防区经营了两三年的人,让他继续主持河南战场肯定是最稳的。同理在河北多年的也继续待在河北,避免将不知兵、兵不知将。
因为关羽张飞换防容易,但下面的十几万部队是不换防的,最多他们的几千人嫡系亲兵跟着调动一下。
张飞军法又严厉,接手了新部队后,整顿军纪时会不会乱打人立威、积累矛盾,也是一个问题。这方面刘备太了解他了。
刘备把这些顾虑一说,有些李素已经想到了,有些倒是原先没在意。
但李素临时评估一下,觉得还是可以解决的,便分析道:
“陛下知人善任,对云长翼德了如指掌,臣佩服。不过这些问题,也不是不能弥补,先说将不知兵——如果我军立刻让云长翼德调换防区,那他们还是有几个月时间熟悉新防区、新部队的。
因为河南冬季严寒不如河北,在河北之地,严冬无法远征用兵,最多相持。而在河南颍川、南阳一带,却可以攻战。翼德调去河北,至少要明年二月才有机会出征,如果熬过春耕农忙的话可以拖到四月,那就足足有五个月的时间熟悉部队和防区,此其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