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大半年的相持战争)
曹操指望靠近六十万人主动进攻吞掉刘备的二十六万,装备上还被刘备碾压,难度显然是非常巨大的。
只要刘备发现异常选择坚守不战,光是地利上的攻防易势,就足够耗死曹操。
所以曹操不得不配合一些计策,比如先示弱退却、坚壁清野。把刘备放进来,勾引到一处无险可守、避无可避的战场上,再转守为攻寻求决战。
……
腊月初八,曹军即将完成决战准备的前夕。
豫州陈郡的郡治陈县,县衙已经被临时改成了曹操的中军统帅驻地,
曹操本人这些日子也是足不出陈县,在这儿部署决战前的各种细节安排。
曹操很清楚,决战必须在十几天之内打响,最晚开战日期不能拖过腊月下旬。
理由也很简单,这个时间节点,是己方扩军工作刚刚完成、士卒也稍加训练后的关键时间节点。
如果再早一些,士兵征发、集结不彻底,或者是最基本的军纪队列都没来得及强调,己方战力太弱。
如果再晚一些,拖到明年正月的话,那么对面刘备的部队就不是二十六万了。
到时候会有更多冀州和淮南维持地方的汉军部队,会因为肃清剿匪的工作进展顺利,而能进一步分兵增援正面战场。
按照郭嘉给曹操的估计,拖到正月,李素就能给刘备多派两三万人,河北的张飞也能再抽那么多人,
拖到二月,如果春耕播种季过去了、刘备能把更多后方驻守工作交给临时服役的民夫,然后抽调更多正规军预备队到前线,那也能腾出数万人。
所以,从明年正月开始,整个春季里,每多拖一个月,刘备军就可能增加三到五万人!
等刘备彻底反应过来,就不是六十万打二十六万了。而可能是六十万打三十万、四十万。
必须在今年腊月、就把这个决战战役打起来!
这是双方前线实力调度曲线对比,最有利于曹操的一个拐点!
按照往年来说,寒冬腊月用兵其实是大忌,天气太寒冷了,士卒也容易冻饿非战斗减员。历史上曹操发动赤壁之战时,一个非常明显的劣势也是冬季开战,对进攻方不利。
寒冬开战唯一的天候优势,就只有“大规模厮杀后的腐尸型瘟疫传染会少一些”这一点了,主要是天冷尸体腐**较慢,病毒和腐虫的繁殖也慢。
但相应的伤寒类和呼吸道类瘟疫的爆发率,反而会上升。
曹操不是不知道这些兵法常识,可他仍然选择腊月决战,可见也是两害相权取其轻,实在没办法了。
……
这天,曹操把其他准备都做得差不多了、战略思路也基本捋顺,
他正想催一催最后一批新练的河北壮丁新兵和青州新兵,什么时候能抵达前线,让前方的部队正式达到五十几万。
可巧,当天午后,就有数万新兵从后方赶来,抵达鸿沟东岸,与陈县相距只有数十里了,然后转入就地扎营。
毕竟,五十万人的部队,足够把大半个陈郡都处处驻扎,不可能堆到一个战场上来的,战区绵延二百里,都属于稀松平常。
部队驻扎后,督运部队的官员,也来曹操处求见陈情。曹操本以为会是个什么将军,被镇守后方的荀彧派来押运,最后没想到,却是荀彧本人亲自也跟来了。
曹操连忙把荀彧让进县衙的临时帅帐:“文若何故亲自督师至此?莫非后方兖、青出了什么变故?”
荀彧叹了口气:“变故天天有,但曹洪将军还算勤勉,赵云暂时渡不过黄河,太史慈也因为寒冬收兵回去了,那些小问题,都能维持住。”
曹操:“那这是……”
荀彧有些不好意思开口,这一年多来他一直没有参与前方军机,就是在后面统筹生产和军需、征兵。但这种事情做得久了,他也开始不忍起来。
之前曹操分田地,这事儿荀彧是支持的,甚至觉得曹操无私。
毕竟如果曹操失败了,给无立锥之地的赤贫分田,这个举动本身是好的,未来得天下的统治者也能享受到这个遗产红利。
所以荀彧一直也在支持曹操,全心全意深化改革。
可是秋收之后,曹操的种种转变,让荀彧的良心有些动摇了。竭泽而渔狂征壮丁一波流,这个明显是对大汉的严重摧残,而且曹操就算赢了,他也不可能一锤定音得天下。
荀彧心里很清楚:就算这场决战曹操靠着狠劲、靠着动员效率的逆天强度,打赢了,最好情况,无非也就是杀了刘备嘛。
那也就是把冀州和淮南夺回来,不可能重新统一天下的。
刘备的嫡长子是七年多前生的,到明年年初就是八周岁。对面只要有丞相李素辅佐,然后关羽张飞赵云等等继续卖力为“先帝”报仇,曹操是打不进虎牢关的,也可能打过长江和太行山去。
到时候,至少又是为期十年的关东关西拉锯。
九死一生赢了,也只是让大汉多十年超血腥的战乱,那还不如考虑考虑,如何以目前的动员力和兵力为筹码,跟刘备谈谈条件,废黜刘和,承认刘备为皇帝呢。
虽然征兵还是征了那么多,但这些兵的战斗力,荀彧是最清楚的,那三十五万才当了一个多月的兵,是完全不能打,只能用来吓吓人。
既然只能吓人,通过外交渠道吓人不比真刀真枪要好?
曹操现在收手,罪孽至少还是比袁绍轻一些,袁绍是挟持宗室傀儡、一手策划了另立。曹操还能推脱说他当初是被袁绍胁迫,只是承认。
毕竟现在孙权也投降过去了,反正了,听说也还保住了性命,给他一个太守级别的官位,留下他爹孙坚的乌程侯爵位,
只是没承认他哥孙策的吴侯,谁让孙策当初在选边站队时,袭击了李素呢,所以刘备不承认吴侯爵位是对的。曹操一方旁观,也无法指责这一点。
荀彧便是一路上怀着这样的心思,把他的说辞和考虑都想清楚了,才亲自来找曹操,说说他的想法。
荀彧艰难地组织了一下措辞:“丞相……属下以为,如今我军新扩军马,看似声势壮盛,实则不能一战。
但既然扩军都扩了,其间还造成数十万百姓流离失所、无数人枉死,这些牺牲也不能白费。不如遣使跟刘备协商,表达我军愿去……愿去陛下帝号,
改承认刘备为正朔,以兖豫青徐四州并七十万士卒归顺为条件,恢复一统,效光武帝纳降隗嚣、马援故事。
虽然这么说也不太贴切……但只要丞相辅汉之心过于隗嚣,将来结局总归会远好于隗嚣的。
听说李素屡次劝刘备以信义立国,以秦始皇背信饿死齐王建为耻,当居安思危,不可因天下一统,便觉得大汉朝廷从此不需招降纳叛,而愆信隳义。
从刘备对孙权的态度来看,他应该是真心采纳了李素的建议,所以只要丞相派出的使者跟刘备谈妥条件、刘备正式盟誓答应了,以后应该也不至于反悔。唯丞相慎之。”
曹操听了那么久,居然没有打断荀彧。
主要是他太震惊了,他没想到荀彧跟了他十年,居然现在想教他如何谈“投降条件”!
他觉得自己简直不认识荀彧了。
曹操愕然地起身,跌跌撞撞往后退了几步,又捻着蜷曲而略微花白的胡须,手指如鸡爪一般佝偻颤抖了几下,还不甚揪掉了自己三根胡子,简直如帕金森病人。
曹操自揪胡须,吃痛之下,才从不甘中回过神来,痛心疾首地指着荀彧:“文若!你糊涂啊!孤简直不敢相信,这番话是你这等智数之人说得出口的!
自古首义者赏,末降者杀。他这一切都是演的啊!包括李素散布的那么多煽动军心之论,那也都是演的!
只因刘备此人貌似忠厚,演得无以复加罢了!李素阴险歹毒,配合也配合得天衣无缝!孙权现在能活得好,那是因为孤还在,孤要是归顺了,孙权说不定也得死!
两军交兵,数十万士卒,填然列阵而战,那就是没有退路的!能战则战,不能战则守,不能守则走,不能走则降,不能降则死!复何言哉!”
荀彧听了曹操这么说,也是心灰意冷,知道这个肯定是劝不过来了。
最后的症结,是曹操的多疑。
而曹操有多多疑,天下没有人比荀彧更了解。
这话说出来,已经没可能和平解决了。
第843章 诈谈示弱之计
曹操那番话说完后,深知曹操多疑程度的荀彧,当然已经明白和平无望。
他痛苦地瞑目不语,以为会等来曹操后续更猛烈的训斥、甚至是严惩他动摇军心,要褫夺他一部分的权柄。
然而,这一切却没有发生。
曹操痛心疾首完了之后,居然不打算严惩荀彧。
他只是来回踱步,一开始如同愤怒的虎豹。许久之后,才渐渐冷静下来,也一如虎豹一击不中后,进入蓄势待发的状态。
平复半晌,曹操似乎终于冷静了,挤出一个诚恳的笑容,跟荀彧商议:
“也罢,不管怎么说,文若你这也是为了大汉,为了天下苍生。虽然刘备那些虚演不可信,但孤还是可以遣使跟他谈谈。
咱了解一下和平劝刘和退位、只认一个正朔的条件。知己知彼,才好有备无患嘛,谈谈有什么损失,谈不成也是没办法,孤先把诚意展现一下。”
荀彧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丞相愿意以天下苍生为重?那真是大汉之幸。属下以为,看在丞相当年诛杀袁术的功绩,再加上最后的四州之地和七十万士卒。
刘备肯定会答应一个好条件的。说不定能保留丞相五县封地、以一郡为公,再保留一州土地,由曹家镇守两代。若是连这个都做不到,属下也会尽量精选舌辩之士,为丞相争取。”
曹操干笑了两声:“到时候便是人为刀俎,孤哪里还敢奢望具体的要求,要求提低一些,刘备应允后真能兑现,就不错了。
至于舌辩之士,呵呵,难道还派董昭、司马朗去不成?孤麾下,还有谁人能不辱使命。总不能派许攸去吧。”
曹操其实根本不在乎派谁去,确切地说,
是他不在乎派去的人口才如何、能不能谈成结果。
但如果派去的人能擅长欺骗、多刺探一些刘备的军情,那还是不错的。
曹操刚才之所以有此转变,是因为他内心已经产生了一个新的念头,是被荀彧勾起来的:
谈一谈,又没有损失,而且通过尝试谈判,正好可以向刘备表达一个示弱的信号,让刘备觉得“曹操外强中干,看似在扩军,可能实际扩军效果不理想,所以想虚张声势换个好的和平条件”。
刘备要是真上当了,最后谈判又破裂,那刘备还不正好狂妄自大、疯狂往前追击?
而陈郡这边,乃至谯郡的部分地区,曹操都已经提前开始着手破坏了。
他的计划,就是把刘备从郾城到汝阳这一带的相持阵地勾引出来,把刘备勾引到陈郡腹地,勾引到鸿沟以东,到一片被严格焦土策略、坚壁清野又无险可守的战场上,进行最后的大决战!
这样,刘备想坚守避战都不可能,除非是再次西渡鸿沟、放弃陈郡后撤逃跑,回到汝阳这一带有坚固防御营寨阵地的区域!
但那样说不定也会给曹操乱中取胜的追击机会,几十万大军说进就进说退就退,不是那么容易的。万一由攻转撤的节骨眼上出了什么变故,就会酿成崩溃!
谈成谈不成,曹操都不亏!谈不成也能顺手完成战略欺骗!
不过,荀彧既然已经产生了动摇之心,以大汉为念,而不是以曹家利益为念,那就不能再完全信任荀彧了!
所以,曹操没打算把他的真实想法告诉荀彧,他只跟荀彧说他是真心回心转意、愿意和平谈判的。这一点上,连荀彧一起骗,才最稳妥。
另外,荀彧既然有动摇,不可靠,那就连后方的最高内政权力也不能再交给荀彧了。曹操打算让程昱替代荀彧,担任总的内政和后勤统筹职务。
程昱此人心狠手辣,搞军备后勤不择手段,他才适合眼下的特殊时期。
当天傍晚,曹操为了稳住荀彧,还非常虚情假意地跟荀彧一起吃饭,留他一起讨论和平谈判的己方开价细节。
讨论内容之真切,一度让荀彧以为曹操是真的被劝动了。
曹操甚至都不惜先是“借酒浇愁”,然后“酒后吐真言”,跟荀彧说了很多“肺腑之言”。
荀彧一走,曹操立刻一骨碌爬起来,丝毫不剩醉态,一个人在上弦月色笼罩的庭院内踱步。
“要褫夺文若的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