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第85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曹操甚至都不惜先是“借酒浇愁”,然后“酒后吐真言”,跟荀彧说了很多“肺腑之言”。

    荀彧一走,曹操立刻一骨碌爬起来,丝毫不剩醉态,一个人在上弦月色笼罩的庭院内踱步。

    “要褫夺文若的总督军需之职,还不让他起疑,表面上不撕破脸、伪装出和平示弱的诚意,此事着实困难……”

    曹操思前想后,不知该如何调度。

    着实良久之后,他脑中才闪过一个可怕的、他一直不愿意去面对的念头。

    “既然不能跟文若撕破脸,那唯有‘明升暗降’了,最稳妥的做法,就是给他一个比筹办后方军备更重要的职责,才能让他不疑有他。

    否则,以文若之智,其他招数都会被看穿。可这个‘更重要的职责’,也确实没多少可选的了,莫非,真要让文若为使、全权代表关东朝廷,去跟刘备谈判?

    这个任命倒是够重,能让他消弭疑心,可孤既然要彻底瞒着文若真相,也就不能让文若趁机刺探刘备军情,也不便指示他在谈判期间示弱诱敌……”

    这个难题着实棘手,以曹操的智商,最后都想了很久,才打上一个勉强可用的补丁:

    他决定派荀彧为正使,去跟刘备谈判,然后再安排一个绝对可靠的副使。这个副使要绝对忠于曹家,而且不可能跟荀彧串谋。

    而曹操私下里给这个副使的交代,也不必说太多,只要告诉副使“荀令君首劝孤与刘备和谈,孤见其似有动摇,恐其不够忠义,卖主求荣,不得不让人从旁协助”。

    这种情况下,让副使再散播一些曹操所需的示弱消息,或者是刺探刘备真心想法,

    副使也就不会觉得曹操是“明里谈判,实则还是想打”,只会觉得是“曹操也不想打,他只是担心被荀彧出卖,所以不得不留个后手”。

    这是人之常情,很合理。

    为了想这个安排,曹操着实失眠了一夜,头风导致的头疼也愈发剧烈了。

    ……

    次日,腊月初九,一大早曹操就招来了荀彧,还有几个能言善辩曾经为使的幕僚,

    包括身居高位、如今依然暂时是司空的许攸。

    还有当年负责跟许攸联络的司马朗,加上司马朗的一些兄弟助手,最后就是帮曹操处理朝廷关系的董昭。

    人找齐了之后,曹操就诚恳地稍稍说明情况,然后跟荀彧说:

    “文若,孤想了一夜,此事既然是你最先提出,想必你也是想得最透彻的,时间紧迫,就让你为使,去刘备处议和吧。

    孤也跟你说几句肺腑之言,只要刘备开的条件,真能让孤相信他确实会执行,孤不是不能谈。反正孤此生只是想辅汉,从未有过篡逆之心,这点天日可鉴!

    此前,只是无奈天下分崩,正朔有二,一时惶惑,不知所归而已。今年打了这些血战,双方二十万将士埋骨,都是本不该有的。

    这次之所以让你去,也是向刘备展示我们的诚意,咱是派出了三公、尚书令级别的重臣,去请和的——你不会推辞此重任吧?”

    荀彧呆了一下,随后立刻拜领:“丞相以天下苍生为重,属下岂敢不奋力争取!”

    曹操点点头:“为使谈判,非一日之功。说不定刘备还要讨价还价,往还数遭。这段时间,后方军需之务、足兵足食,就交给仲德吧。

    孤今日就派快马信使、持教令至濮阳,让仲德回鄄城统筹后方——这任命,文若以为得其人否?”

    荀彧的八字胡微微抽动了一下,随后也是不得不承认:“仲德做事确实有些不择手段,但非常之时,确该用非常之人,丞相可谓知人善任。”

    曹操点点头:“孤再派一两个副使,随你同去,也好查漏补缺,从旁观望刘备态度,如何?”

    荀彧心中一凛,觉得有点悲哀,但也没有想更多——他以为,曹操这仅仅是不信任他能为曹家争取最好的和平条件。

    荀彧连忙答应以自证清白:“属下本就不谙舌辩出使,丞相肯派人辅弼,正合其宜。”

    曹操挥了挥手,示意他们退下:“那尔等稍作准备,后日一早出发,由此去汝阳!孤昨晚思虑甚多,神思不济,头风愈发剧烈,需要休养。”

    众人连忙退下,不耽误曹操养病。

    ……

    两天之后,腊月十一。

    一大早,荀彧就带着董昭,还有司马朗司马懿,前去正西边七十里外的汝阳县,刘备的中军驻扎所在地,寻求和平谈判。

    曹操最后还是没有用许攸,一方面是因为许攸有卖袁归曹的大功,如今地位实在是高,位列三公,名义上比荀彧还高。这样一个角色派出去,实在是不好驾驭。

    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曹操觉得许攸既能出卖袁绍,未必不能出卖他。

    背主之人,谁都不敢重用的,历史上曹操平了袁绍之后,没多久不也把许攸给借故杀了么。这一世,只是许攸投他才一年,所以曹操其他人都没搞定,没轮到许攸呢。

    更何况,许攸本来就是个恃才傲物管不住嘴的家伙。曹操很清楚许攸的底细,早在十几年前,汉灵帝中平年间,前幽州刺史王芬想废灵帝那次谋逆,许攸都要参与和撺掇!

    这样一个劣迹斑斑的人,太危险了。

    所以,曹操才只能继续用当年派去买通许攸的司马朗。

 第844章 各方面都被碾压

    曹操无奈之下,原本也没别的选择了,只能用司马朗作为荀彧的副使。

    考虑到司马朗终究智谋不足,曹操很怕他看不出荀彧的问题。或者是演得用力过猛,被荀彧怀疑。

    所以出发前一天,曹操把司马家的人叫来,好好考察策问了一番,想看看有没有可能胜任。

    没想到,考察的结果,司马朗本人似乎确实不够机灵,但他身边协助他署理事务的弟弟司马懿,却很是能领会领导的意图。

    而且曹操看得出来,那个司马懿很会明哲保身,不该说的不多说,但知道自己该干什么。

    仅仅一天的深入交流,曹操就和对方形成了一种微妙的默契,

    那就是,曹操“知道司马懿知道自己让他干什么”,

    司马懿也“知道曹操知道自己‘知道曹操让自己干什么’”。

    但他俩都没挑明,以至于司马朗反而不知道丞相和弟弟相互知道了那么多。

    曹操对这个结果很满意,这才放下心,仅仅只让司马兄弟给荀彧跟班。

    荀彧也觉得丞相似乎没有太猜疑他,毕竟司马朗的斤两,荀彧是很清楚的。

    至于司马朗的弟弟,之前确实没有独立办事的成绩,荀彧也看不透对方。只知道那是个很谨小慎微、不求表现的年轻人。

    荀彧也就没把司马懿放在心上。

    使团一行在路上花了整整一天,傍晚时分才走完这七十多里路,抵达刘备军控制的汝阳。

    其实,在离城三十里外的时候,荀彧一行就被刘备军的巡逻骑兵斥候发现并包围了。当天带队巡逻的骑兵军官,正是陈到。

    但荀彧及时亮出了曹操的求和文书,还有他本人作为关东朝廷尚书令的符、印,说明了来意。陈到意识到对方是来求和谈判的,不敢造次,带着数百骑护送荀彧回城。

    考虑到天色已晚,消息通传进去之后,刘备也觉得颇为意外,想有点缓冲跟手下谋臣商议一下,好有个数,就没有立刻接见。

    但对于主动来寻求和平的使者,刘备还是礼遇的,吩咐在原本汝阳县的驿馆里收拾雅间,准备干净饮食,招待荀彧一行入住洗尘,明日一早再行接见。

    荀彧这还是第一次接触刘备手下文武、第一次见识刘备治下的景象。

    看着汉军兵甲坚利齐整、汝阳城内百姓居然还能安居乐业,也是暗暗心惊,同时很是惭愧。

    荀彧是知道刘备这个君主还算仁民爱物的,

    也知道李素、诸葛亮擅长治国。不但能搞经济建设、鼓励工巧和生产。还深谙天道,在劝化人心施行德政方面,也是古今罕有的奇才。

    此刻,荀彧信中暗忖:

    “刘备占领郾城,是六月的事儿,占领汝阳,应该是六月底七月初,一直到十月初,据说刘备军都是在挖掘沟通郾城到汝阳的运河,取名为讨虏渠。

    当初我还不信,至少也觉得就算挖,那必然也是劳民伤财、最快也得明年才能贯通。

    但如今亲至汝阳,进城前亲眼目睹,西边河道绵延、船队逶迤而来,络绎不绝,这绝对做不了假。

    那岂不是在诸葛亮的规划之下,敌军将士和汝、郾本地民夫,真的三个月就挖成了此河?这是何等的宏伟浩大?

    若是让我主持如此大业,甚至换了丞相麾下任何一个文官来筹办,包括程仲德,都绝不可能做到!而且必然会导致汝阳百姓因修河而死伤数万!

    可刚才进城时,连寻常汝阳百姓中,都未见面有菜色者,这岂是被无尽徭役折磨的样子?”

    荀彧越观察越觉得怀疑人生,还有点信仰崩塌。

    谁让他这些年是帮曹操处理后方内政的呢。他确实知道不少关于敌方的内政情报,但那些都是纸面数据。

    他的工作性质,导致他对“敌占区”的直观认知是最匮乏的,一点都没亲眼见过。

    一个自命王佐之才的文官,心中暗暗以萧何自居,以框君辅国、让前方足兵足食为任。哪怕知道对面更强,但只要没被直观羞辱,总是会心存侥幸。

    最后,却发现自己在足兵足食方面,被对面如此完爆,那心态,当然是爆炸无比。

    汉军给使者提供的饭食还不错,但也不算刻意隆重款待。

    荀彧和司马朗司马懿待遇一致,每人一个食盒,里面有一条切段蒸的草鱼,盖着姜丝葱丝祛腥。还有些腌渍的肉脯,也是蒸熟的,

    主食就是粗糙的籼米蒸饭。

    荀彧却丝毫没有胃口,他只想多解开一些疑惑。于是吃着吃着就离席,去屋门口巡视他带来的那些曹军侍卫骑兵。

    然后荀彧就看到那些普通骑兵,吃的米饭和蒸肉跟他们这些当官的是一样的。不同的地方在于,文官吃的鱼是新鲜的,蔬菜也是新鲜的。骑兵吃的是腌菜,没有鱼。

    荀彧以此度彼,看来汉军官兵之间,待遇差距也不大。

    这已经让他愈觉震撼,就想出驿馆走走,但被陈到的人拦住了。再三申请,陈到才派了骑兵保护,让他们在街上走动,但不能去军事禁地。

    荀彧择机询问了一些本地百姓,和基层士兵,主要是挑那些一看就是参加过前几个月挖运河劳役的,了解他们的生活——

    荀彧精于内政,所以对民夫是否有长期服役,还是很容易一眼就看出来的,实在不行拉过手看一下手掌的老茧都知道。

    连续几个月高强度挥铲锹的人,手都明显不一样。

    荀彧问他们:服役的时候,官府有没有完全提供伙食?是否要民夫自备一部分干粮?徭役有没有耽误秋收?

    得到的回答,都是官府会集中提供伙食,没秋收的时候,所有人抓紧挖河,到了非抢收秋粮的时候,连士兵都会帮着收割。

    时间统筹非常好,百姓生活受到的影响也有限,只是服役了两个月——而正常情况下,百姓本来就要每年服徭役至少一个半月,这是法定的。

    然后,与百姓的交谈中,荀彧还惊人地得知,刘备组织几十万人干活,居然还能尽量保障前方人员吃新鲜蔬菜,还是最近冬季严寒越来越明显,新鲜蔬菜实在短缺,才让士兵们都吃腌菜。

    荀彧当然知道,在农村,在原产地,菘菜萝卜这些新鲜蔬菜,成本是比粮米还低的。让民夫多吃杂菜少吃饭,也是节约开支。

    但是,这是前方战地!当地聚集了那么多人,物资是需要别处集中转运过来的!蔬菜笨重,同样分量体积不顶饱,那就意味着运输量会加大!

    而运输都是有路途损耗的!蔬菜更是容易腐烂,要是运送路上时间超过半个月,绝对全烂光了!

    刘备怎么做到的?!确切地说,是诸葛亮怎么做到的。

    可惜,这些问题普通民夫也回答不了。荀彧走访了半天无果,最后还是回驿馆的时候,陈到把荀彧一行的企图上报,得到了许可,才由陈到亲自为荀彧解惑。

    “荀公,看来曹操治下,民生凋敝呐,也没什么爱民贤才帮忙统筹。在朝廷光复治下,这些都是很基本的,丞相和诸葛尚书家,都深谙调度之道。

    今年陛下出兵之前,整个南阳郡和河南尹的田土,乃至一部分襄阳郡的田地,都被官府担保、要求全部种植蔬菜。而种粮是后方远离前线各郡的任务。

    加上有南阳运河和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