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古往今来有哪些造反的人不得好死、哪些善终了”,这都是历史事实,儒家的“经”把理论编得再圆,也没法篡改事实判断。
就好比一个股评家说得再天花乱坠,他也不能说K线图历史记录是假的。
李素把历史事实的数据统计引入对治乱兴衰的辩论,这是划时代的降维打击,胜之不武。
“李卿可谓擅知天命者矣,三公竟不识人,也不举为有道博士,呵。”刘宏继续旁若无人地吐槽,随后冷不丁窜出一句,“李卿有此学识,不如改改,入朝为官吧。”
李素跟赵云恭恭敬敬站在下面,听到这么一句,不由眉头一皱,只好壮着胆子、冒着君前失仪的风险,偷偷把眼珠子往上瞟。
李素这才注意到,皇帝最后那句话根本就不是跟他说的,而是说着说着转向旁边的赵忠了。显然是赵忠此前已经拟定好了封赏的敕命,今天原本就是走个过场当众宣读一下,刘宏听得高兴,才临时起意要改。
也是,作为皇帝,怎么可能考虑臣下的意见、还跟你商量呢?当然是想让你干啥就让你干啥。
赵忠当然不会违逆皇帝的意思,不过他也没有马上去改,而是一边应承一边略作拖延,显然是想确认皇帝是不是心血来潮三分钟热度。
李素知道机会不多了,连忙斗胆出声:“陛下,臣有一言启奏。”
刘宏一挥手:“说吧。”
李素:“得蒙圣眷,臣不胜惶恐,然张举虽诛,张纯尚在,辽东未平。念刘幽州知遇之恩、拔擢臣于草莽,臣不敢独享太平。”
刘宏好奇地盯着李素看了一眼,嘿嘿一笑:“也是,倒是个义士,那就放你回幽州,待幽州贼乱彻底平息,再议入朝。”
李素:“臣谢恩。”
刘宏看也不看他,就拉着赵忠又随便吩咐了几句,赵忠也不得不临时修改敕命,折腾了好一会儿,全然没有朝廷威仪。
满朝众臣看着,心中也是微微叹息:唉,赏罚由心,毫无定性!
不过大家也习惯了,这种奇葩的事情刘宏可没少做,当年册封崔烈为司徒的那次朝会,刘宏可是当着大伙儿的面,刚宣布完任命,就吐槽说这个司徒卖便宜了。
如今因为听李素吹牛逼吹得心情舒畅稍微法外加赏,一点都不奇怪。
而且凭良心说,李素这番话,确实对于大汉的正统性有帮助,本来就有功劳,大家也心服口服。
半晌之后,赵忠拿出新的敕命,宣读了对于幽州此次平叛各主要官员的封赏:
“兹加封幽州牧虞,蓟侯,食邑五千户,假节钺。
辽东长史公孙瓒,改右北平太守,封令支亭侯,食邑五百户。
广阳都尉、蓟县令刘备,改护乌桓校尉、辽东相,封良乡亭侯,食邑四百户。
护乌桓校尉拥节长史、幽州别驾李素,加辽东长史,封都亭侯,食邑二百户。
广阳都尉左牙门督关羽,改辽东都尉,关内侯,食邑一百户”
李素静静地听完,从关羽再往下,就一个爵位都没了,连关内侯都没有。
另外,刘备之所以被封为“辽东相”,是因为当时既有“辽东郡”也有“辽东属国”,郡的长官是太守,属国的长官是相。
东汉早期,有藩王封于辽东,加上辽东地方很大,所以把昌黎县周边数县从辽东郡里划出来,单独列为一个王国,辽东郡依然治襄平。
但后来封到辽东的藩王不存在了,辽东属国又由辽东郡的太守兼领管辖。所以事实上,“辽东太守”是比“辽东相”略微高半级的。
张举之乱中殉国出缺的阳众,本是辽东太守,但因为辽东郡大部分地区还在反贼手上,所以暂时只封刘备辽东相,这也是暗示刘备:
朝廷封给你的地盘你要自己从叛军手上打回来,只要打回来,你这个“相”就能自然而然升级成“太守”。
李素作为辽东长史,也要作为刘备的副手,一起帮忙彻底歼灭辽东反贼。
另外,汉末带个“都”的侯爵,从级别上来说已经算列侯了,但依然没有封地,只有跟关内侯类似的虚拟食邑租税俸禄。
比如关内侯的食邑一百户,是没有具体地方的,你也不知道你的这一百户在哪儿。
朝廷只是按照一个正丁每年纳税四石、使男和成年女子两石的标准,虚拟折算每一户每年十石粮食。
关内侯的食邑百户就是每年拿一千石的爵位俸禄。都亭侯二百户折两千石、都乡侯三百户折三千石
而正常的亭侯就已经比都乡侯高了,因为人家是有实打实地图上看得到的亭作为封地的。
所有的亭侯、乡侯在命名上依然以所在县为名,同时写上食邑多少户,到了地方上后再按照户数凑一个或者几个亭套上去。
比如刘备这次封了良乡亭侯,良乡是县名,假设当地某乡有两个亭,一个一百户一个三百户,加起来刚好四百户,那就把这两个亭都给刘备食租税。
最后,该给的钱还是得给。护乌桓校尉和辽东相正价就要每个一千五百万,那些爵位更是夸张,都亭侯一千万起,都乡侯一千五百万,正经的亭侯两千万。
大部分都用之前刘备给刘虞代付的乌桓部落赏赐款冲抵了,但还是额外要掏一部分,几千万钱肯定是少不了的。
不然给朝廷立功的人那么多,怎么不见别人每次一有功就升官?
一年多时间从县长升到校尉,不给钱换谁也做不到呀。
“咱终于也有爵位了!虽然只是都亭侯,好歹也算侯爷了!不容易啊,潜入丘力居大营谈笑风生,拿到张举首级换来的。汉朝文人封个列侯真难,幸亏斩张举的外交胜利勉强也能打打擦边球算军功。”
听完全部封赏决定后,李素双手恭领了敕命,再拜谢恩,脑子里依然有些不冷静。
许久之后,朝会终于散去,李素也依班退去。
十常侍中有人喊住李素,让他稍等,皇帝还有些话想跟他聊,李素只好继续等着。
不过实际上也没什么,就是刘宏今天突然来了兴致,让李素给他讲一些历史故事主要是从历史事件的数据统计盘点角度来解读一些事儿。
因为之前给皇帝上历史课的大儒,从来没从数据统计分析的角度讲过,皇帝好奇嘛。
李素耐着性子,又讲解了半天,都挑尽量有趣的盘点,几乎形同UC震惊部那些“史上十大XXX,第四名如何如何,第二名如何如何,第一名却大多数人都不知晓”的调调,反正是怎么标题档怎么骗点击怎么来。
刘宏果然听得挺爽,留他辞了一顿饭才放走。临走之时,有宦官私下跟他交底:“回去让辽东相好生用命努力,早尽全功。幽州彻底平定之日,陛下便改授他辽东太守、度辽将军。”
护乌桓校尉和辽东相,都是比两千石。
而度辽将军和辽东太守,就是正两千石了,又要高半级。到了度辽将军,好歹也算杂号将军了,也迈过了从都尉校尉这些“尉”向“将军”的转变。
这可是一道很大的坎,很多武官一辈子都没能迈过校尉和将军的差距。
历史上,这两个位置基本上是公孙瓒在群雄讨董之前所达到的高位,现在已经被夺了一半过来了。
“陛下所托,岂敢不用命。”
回到雒阳城后,已经是当天傍晚时分了,李素和赵云回下榻处再住一晚,准备明日再带着朝廷的封赏敕命回幽州复命。
李素也注意到,赵云有亲自斩杀张举之功,但为了吹嘘朝廷的威望,赵云只能做幕后英雄,所以这次的敕命中并没有提到他。
大家关起门来说私房话时,李素当然要安慰赵云了:“子龙,别担心,关司马已经被提拔为辽东都尉了,都尉下属各职还不是刘府君和关都尉说了算?到时候翼德晋为左牙门督,你定然是右牙门督了,位在诸部司马之上。”
刺杀时动动手,以赵云的武艺来说,也不是多辛苦的事儿,只不过杀的目标值钱了,功劳才跟着值钱。
加班杀人半小时,就从普通别部司马升到右牙门督,已经很划算了。
赵云依然还是那样淡泊名利:“属下岂敢不服,当时让典韦、幼平出手,也是一样可以成功的。长史让我动手,是信任我。”
“那就好,今晚好好休息,明早又要启程复命了。”
李素歇息一夜,就载着封侯之誉荣归故里。
第20章 赴战辽东
春风得意马蹄疾。
被封都亭侯后,李素觉得自己归程赶路的速度都飙起来了,不过六七日,就从雒阳飞奔回蓟县复命。
这一路上,李素每天赶路无事,也在警惕反省:自己为了立功,成为当世“知天命”学者中的翘楚,把殿兴有福论的影响力也推到了极致。这样的做法,会不会对历史有什么不良影响呢?
不过,这几天琢磨下来,他发现自己也是多虑了。
殿兴有福论又不是他发明的,后世明朝人本来就用过,最后封建制度还不是照样灭亡了?所以说是否殿兴有福,根本不会影响封建制度的最终终结。
更不会影响富强民主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到来。
因为真正的有志之士,是根本不会被“我自己会不会死,我能不能看到伟大事业成功的那一天”这种顾虑吓住的,他们是有信仰前仆后继的勇士。
想要活着看到胜利的人,本身就意志不坚定,瞻前顾后,那叫投机分子!
历史一遍遍证明了,投机分子本来就不配有好下场。
所以,殿兴有福无非是减缓了封建制度存续期间的改朝换代频率、吓住那些为了一姓荣华富贵而冒险投机的人。
更减少了本来就没法改朝换代的狂妄野心家的“试错”,让战乱总量减少这世上90的投机型反贼都是失败告终的,但只要他们动了心,蠢蠢欲动发动了战争,就会造成无数百姓死伤。这些人自己死了白死,来拖了这么多无辜的垫背。
李素让华夏此后封建时代整体少打仗、所有人发动战争前多想一想,这有什么不好?
至于政治制度的演变,李素觉得终他这一生,最多从汉干到隋唐,也就是极限了能绕过九品中正制这几百年大分裂无信仰的歪路,就是极大的功德了。
至于科举,肯定不可能在李素有生之年建设完善,那玩意儿受到的世家反扑反噬太大了,充其量打着“改良察举制”的幌子,一点点掺沙子,一方面调整察举科目,一方面调整察举的监视手段,那就是极限了。
同时,李素也不是盲目信仰“晚的就是进步的”,他觉得察举制相比科举制也是有一定优点的,优点就要保留后世科举太注重公平,而牺牲了选才效率,科目设置太不合理了。而察举制只要不举孝廉,其他科目还是比较科学的。
走一步看一步吧,这辈子能干到唐就不错了,留给本朝的后人慢慢一代代干到宋明。
而且得是一个“尚武的宋明”宋明之所以没法尚武,说到底就是五代十国把天命权威打崩了。那没办法,皇帝还得有,大家又知道“皇帝兵强马壮者为之”,那只能崇抑武了。要是还有汉朝皇帝那种天命稳定性,犯得着崇抑武吗?
反正李素是不会对富强民主和谐自由公平法治造成什么阻力的。
正月二十三,李素还没回到蓟县,就受到了刘虞的亲自出城十里迎接。
刘虞还带着幽州官场的大部分心腹武,连已经跟刘虞关系不太和睦的公孙瓒都来了,刘备阵营诸将就更加不可能缺席了。
李素老远望见,连忙跟赵云提前翻身下马、拱手致意:“蒙使君礼遇,素幸不辱命。”
然后就是一番繁缛节,大伙儿都知道了各自的封赏、又是一片互相互相恭喜客套。
“恭喜使君获封蓟侯,五千户侯呐,实乃近年罕有。使君之功,摩天及地,真乃大汉栋梁、晴天巨擘。”
一众官,首先对刘虞谀词如潮。
“行了行了,玄德年未届三旬、伯雅明年方得及冠,这才是后生可畏。”刘虞被拍得有些腻味,就随口嘉许下属,转移大伙儿注意。
其他人少不了对公孙瓒刘备李素又是一番恭维。
刘虞等大家折腾完了,这才换了一副严肃的表情:“既是朝廷任命已到,尔等也不可懈怠。明日便分别去右北平、辽东上任吧。
伯圭,到了右北平,好生防备鲜卑轲比能,玄德要担任主攻张纯残党的任务,北边鲜卑人的压力,你可要全部担负起来,不可使鲜卑残余与张纯勾结。”
“是,末将领命,我自会主动出击鲜卑,调动鲜卑各部前来救援、分张纯臂助,只要使君别限制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