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第89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然,太史慈麾下的李严也可能会反应过来,过来截断海峡。那样就弄巧成拙,想走都走不了了。

    当天公孙康就假装放火焚烧宫殿,执行了诈死不降的骗术。而且把大量不够心腹的普通百姓和基层官吏都留下了,没打算移民,以免露出太多破绽。那些跟他一起的濊貊蛮族也被放弃了,没有通知。

    然后他只带着部队,以及自己的族人,和军中军官的家眷,全部坐船逃跑,三天之后就先渡过了一半的海峡,到对马岛先落脚驻防。

    部队当中很多人想过哗变,都被公孙康严酷镇住,杀了不少人。因为他不能容许知道了此行目的地的人、再活着反悔留下,不然他的海外建国打算不就瞒不住了么。

    但是,他又不能杀太多人,否则军队会直接哗变的。情急之下,公孙康选择了恩威并用,杀了一群带头的,然后立刻画大饼宣布提高将士们的待遇。

    他在对马岛上岸停留期间,立刻召集全军,他和弟弟公孙恭,以及剩下几个儿子,亲自当众给大伙儿做思想工作,宣扬到了对岸后的好处。

    “将士们听着!没让你们带家眷,也是为你们好。你们的家人会以为你们已经为国战死了。但是大王保证,到了邪马台之后,凡是无妻子者,人人至少发两个邪马台女人!还有更多的熊袭蛮女子!有妻的也能发一个!

    所以,你们不要担心断子绝孙、老后无人赡养客死异乡。从此邪马台就是你们的新家了!之前的邪马台女主,去年就已经被大王剿灭斩杀,邪马台人的权贵大多被清算,我们到了那儿就是做人上人的!”

    公孙家的人疯狂画饼,军心总算重新稳住了。很多不太了解时政的将士们,也是到了这时候才知道,公孙康是在去年他爹公孙度死的时候,就先秘不发丧搞了一堆恐怖清洗,还把之前羁縻的海对面的邪马台国高层都端了,早就想好了鸠占鹊巢的退路。

    一想到那些更蛮夷之地的女人虽然更加矮丑,但去了之后好歹是去做人上人的,汉人士兵个个都能分到奴仆,大家也就认了。

    九月下旬,公孙家的船队又短暂地稍作补给休整,便准备从对马岛继续启航,南下到邪马台靠岸。

    ……

    时间线回溯到大半个月之前。

    南线战场,后世的九州岛一带。

    早在八月二十日左右,甘宁的部队终于在鹿儿岛以及南九州站稳了脚跟。

    甘宁的船队,是仗着纬度航行法、先从舟山群岛往正东航行、随后利用观察海云及军舰鸟找岛引航、沿着流虬群岛最北段的三分之一,慢慢摸索航行到后世曰本本土的。

    在大陆上站稳脚跟后,甘宁还真就花费了比预期多得多的时间,才能继续往北推进。

    主要是农历七八月份,东海上还是有风浪的,哪怕避开了台风,普通的风浪也不好受。颠簸久了船肯定会有损伤,抵达陆地后就得想办法休整修理。

    如果是在有成熟人类文明定居的区域靠岸,这种补给就会很快,可能也就七八天搞定了。

    但谁让甘宁是在一个完全没有国家统治、只有原始部落存在的蛮族地区登陆呢。当地原本没有任何港口码头设施,也没有造船修船的场所、工具、工匠。

    甘宁的从零开始,先自己派人用小船上岸伐木采石、搭建临时栈桥。

    甚至要在岸上赶造一个临时殖民点,把船上带的车木棍简易车床和水轮锯木机都搬上岸,再放下一批水手临时转为樵夫木匠,制造船用板材修船。

    甘宁也不知道继续往北会遇到什么文明、何种程度的抵抗,总不能冒险开个破船就继续推进。

    这种感觉,就跟哥伦布第一次抵达古巴的时候差不多,得从零开始种田建设,稳着探索。这么一算,耽误半个多月绝对是正常的,没有人能指责他的谨慎。

    好在休整修船的这段时间,甘宁也没闲着,派出了侦察部队在岛上搜索情报,了解当地部落。着实拿到了很多可靠信息。

    甘宁来之前,他对这儿的认知几乎是空白的,他曾经想过从无所不知的李丞相那儿得到更多提点教诲,但李素也非常识趣地没有多说。

    因为李素知道,虽然他前世看过几眼所谓的曰本古代史,但那些东西显然是不可信的——按照《曰本书记》和《古事记》,早期天皇的事迹基本上就是神话,捏造度绝对比中原的三皇五帝还要高出数倍。

    欠史八代就不说了,哪怕是从最早有考古物证佐证的年代算起,最初三四百年的历史也是扯的。

    按照曰本人的说法,毫无考古可言的“欠史八代”天皇,大约是从公元前600年到公元前100年,那中间的五百年完全是编造的。

    曰本本岛的关西地区有国家政权的诞生,基本上也就是公元前100年,对应西汉武帝的时候,才算是刚有雏形。

    但是当时曰本至少有三大类政权的存在,一类就是北九州的邪马台,一类是南九州的熊袭,第三类是关西淀川琵琶湖流域的大和——

    至于浓尾平原再往东的关东地区,那就不用说了,完全不可考,或许当时的虾夷人活动范围有那么广吧,整个关东到北海道都是虾夷野人。

    估计一直到汉末刘备李素这时候,曰本也还是这么个状态,零散小部落至少上百。

    《曰本书记》和《古事记》上倒是说早在公元80年左右、相当于东汉汉章帝时期,景行天皇已经把熊袭蛮灭了,但这个记载也绝对是扯淡,所以李素没误导甘宁。

    此刻甘宁亲自到了南九州,见识了熊袭蛮的状态,确实还是处在独立蒙昧之中,一切也就真相大白。

    毕竟按照《曰本书记》的说法,灭熊袭蛮的景行天皇虽然不是欠史八代,但也长寿得夸张,跟欠史八代时的古人一样逆天,足足从公元前13年活到公元130年,有143岁。

    哪怕尧舜禹都不敢这么吹嘘寿命呢。

    既然如今熊袭还是没有国家的蛮夷,甘宁顺手奴役一些人来修船造码头、征粮抢牲畜,也就没什么可说的了。

    甘宁也想过用文明人的贸易手段来获取补给,但也得对方听得懂人话、有话事人能跟你贸易啊。

    那些蛮子自己听不懂汉语,那汉人就直接拿,这很合理。

    在熊袭肆虐获取够补给后,甘宁才继续北上,在八月底抵达了邪马台。

    期间,甘宁还好奇同在一个岛上,为什么南北会有那么大的差异。所以他的船队沿岸北上的途中,经过阿苏山还靠岸勘察了一番,甘宁亲自尝试带队探险攀登,纪录地理。

    甘宁这辈子是第一次看到始终冒着烟的活火山,内心也是颇为震撼。

    所有的汉军海军将士,也都觉得蔚为壮观,算是理解了为什么一座宏伟火山构成的无人区隔离带,能让一个岛南北两侧有那么大的文明差异了。

    抵达邪马台之后,甘宁一开始也杀伐征服了一阵,但随即就发现对抗自己的居然就是公孙康留下的镇守军。公孙康的人自己也才刚刚彻底征服邪马台没多久。

    甘宁轻易击败公孙康留下的数千士卒后,抓了点将领活口拷问,得知公孙康去年冬天才设计宴请邪马台高层去朝贡,然后把邪马台巫女头目卑弥呼在内的人都杀了。

    当时邪马台这边还不知道公孙康的父亲公孙度已死,公孙康就是趁着爹刚死秘不发丧那阵子,把邪马台高层清洗屠杀了,以实现他鸠占鹊巢留退路的阴谋。

    甘宁当然也是很为愤慨,但也顺势将计就计,可以笼络本地土著的人心。邪马台剩下的都是些蒙昧的平民,根本没有足够的军事力量和贵族阶层足以反抗。至于那些巫女阶层,就更是毫无威胁。

    既然连被公孙康奴役他们都暂时忍了,无力反抗,现在正牌的大汉来了,他们当然也是乖乖躺平接受大汉的统治。

    整个过程实在是没什么好多说的。

    搞定这一切之后。甘宁就彻底控制了大致相当于后世博多、福冈一带。那地方就是隔着对马岛海峡和韩国釜山相望的。

    甘宁收拾完之后,就遇到了公孙康从对马岛休整完,继续南下,自以为逃出了大汉的“地图迷雾视野范围”,从此可以不被汉人知晓他的存在。

    在对马岛以南的海域,公孙康大惊失色地撞上了甘宁的船队。随后自然是一场腥风血雨一边倒的海战。

    之前公孙氏的人马以五倍的兵力跟李严对战,尚且死了主帅、人马战船折损近半,大败亏输。

    现在只剩一万多人的公孙康军,面对有两万之众、还是开着大福船来以逸待劳的甘宁,那屠戮之惨烈,就不用说了。

    公孙康全军覆没,跟弟弟公孙恭一起被击杀在对马海峡,三韩地区的割据军阀至此总算是彻底肃清。

    倒霉的太史慈,最后还是没捞到公孙康的人头,不过他好歹占领了朝鲜半岛的全部土地,又花了两三个月打肃清战争,最后拿了个濊貊国蛮王的人头,聊以表功。

    赵云拿扶余王,甘宁拿公孙康,太史慈拿濊貊王,李严拿公孙渊,总算是都有军功收割入账。

    战事结束后,各方联名给李素报捷,当然是由甘宁派出福船直航会稽郡送回去。

    因为海路迁延,李素那边又拖了一个多月才得到消息,当时已经快205年的腊月了。

    雒阳方面,刘备也在李素之后大约十余日,得到了三韩尽平的好消息,还搂草打兔子把九州岛和整个流虬的地图都开了、顺便羁縻了一下。

 番外第22章 大汉不能只有十五个州

    章武十年(205)十一月二十日。

    会稽郡治山阴县内,从句章巡视归来的丞相李素,就得到了三韩与九州岛平定的消息。

    李素当然是非常振奋,当天就决定在公爵府上大摆宴席,宴请扬州官员、丞相府幕僚,同庆大捷。

    当时,李素本人因为刚刚从外地回来,正在享受天伦之乐,身边都是妾侍子女,这些人当然也都向他贺喜。

    为首的,自然就是他侧室中地位最高的甄宓。此刻的甄宓还有些憔悴,不过看上去心情很是喜悦开朗,只是肉身虚弱,她发自内心地吹捧:

    “恭喜夫君又为大汉绸缪了如此一桩大功,虽周公不及矣。”

    李素一脸意气风发:“这次至少也把当初青、兖度田引起泰山贼再叛的削地,拿回来了。要是后续还能再扩大功勋,说不定能多拿一两个县——”

    甄宓闻言,却不好接话,只是低头微笑,靠在夫君肩膀上。

    还是一旁抱着孩子的另一个小妾周樱凑到近前打趣:“夫君从来不在意功名利禄,只想教化世人,怎么反而计较起封地了。”

    李素接过儿子,无所谓地笑笑:“咱是不计较,但也不能太寒酸,毕竟是想好了将来要拆封会稽,可如今闽中之地,才侯官一县处于封下。

    移民新设的漳、泉等地,那都是避嫌没有吞并,将来总不好让这小子沦落为县侯吧。”

    原来,他手上这孩子,才四五个月大,正是他来封地会稽这两年里,甄宓又给他生的。

    蔡琰留在老家陈留,为父亲最后尽孝,还带走了李素那个姓蔡的次子。所以章武九年、十年这两年,李素在会稽,大半的宠爱都分给了甄宓。

    甄宓三年多前就给李素生下过第一个孩子,但是个女儿,所以李素至今只有蔡琰所生的两个嫡子,一个还改姓了。最近才算是刚刚补齐了继承公爵爵位所需的儿子数量。

    如今甄宓也已经二十一周岁,嫁给他整整五年了。周樱她们几个更是有二十六七岁了,蔡琰则已年过三十。

    甄宓是去年秋天、李素刚到会稽半年之后怀上的,今年夏末刚生。生下来后,李素又很贴心地陪甄宓调养身体,小半年没离开山阴,有些许公务也是在公爵府上处置,让幕僚上门汇报请示。

    到孩子满了百日之后,确认没什么灾病,妻妾也恢复得很好,李素才恢复了到处视察的工作节奏。

    这不,十月初他才去了一趟吴县、娄县、海盐、句章,乃至新设的舟山县,在外面走了一个半月,视察港口和船厂的建设工作。

    毕竟倏忽之间,已经快两年了,李素筹备的南方开发计划,可不也已执行了两年。

    规划中的舟山群岛灯塔群如今当然还没开建,毕竟海运需求还没饱和到那种程度,那些劳民伤财的奇观总能再拖延个五到十年才提上议程。

    不过两年的时间,对于港口和造船厂的建设、当地商贸工业的发展,已经是足够发展出个雏形了。

    毕竟这方面李素有丰富的种田经验,当初鲁肃在南海筹备造船事业,诸葛亮在光复雒阳后发展黄河下游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