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九千岁[重生]-第3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要论色相,殷承璋和殷承璟哪个都不算差,身份亦并不比他低微;要论好掌控,也是生母早逝,年岁又小的四皇子殷承绪更容易控制。

    但他偏偏选择了他,伸出手来,将他从一个泥潭,拉入了另一个深渊。

    无数次的交托后背,数不清的同生共死。他唯恐沉溺其中,只能死死抓住他,又不断警告自己,莫要当真。

    他们终究不是一路人。

    可人非死物,心亦有所偏向。经年相处,他们早已密不可分,他到底做不到无动于衷。

    殷承玉眼中情绪明灭,良久,才冷然道:“若是不想说,便滚吧。”

    薛恕抿起唇,定定看了他数息,到底没有开口,躬身告退。

    外头天色蒙昧,才刚过四更。

    但殷承玉却再也睡不着,他将应对要点逐条记录下来,又根据上一世的经验逐步完善改进。

    到天色微明时分,册子已经密密麻麻写了小半本。他收起册子,又抽出一张宣纸,提笔悬其上半晌,方才落笔。

    画上人一身华贵蟒袍,眉目间戾气深重。

    正是上一世的薛恕。

    殷承玉长久凝视着画中人,想到他胸前交错的伤痕,想到他无人知晓的来历,以及,那一双望向他,仿佛装载了无数说不清道不明情绪的黑眸。

    “你到底瞒了孤多少事?”殷承玉提笔在画像上画了个叉,含着怒气道:“”总有一日,孤会让你自己亲口说出来。”

    他将笔扔下,画像揉成一团扔进纸篓中,才回了内室歇息。

    *

    十日之后,四月二十一。

    山西太原府安东中屯卫指挥使孙耀八百里急奏,状告山西巡抚周为善隐瞒疫病,罔顾人命,贪墨赈灾粮。致使山西多地爆发大饥疫。生者或饥食鼠,或染病被处火刑,短短半月死者已达数万之众,死者烧之不及,数个村镇人丁凋敝,如同鬼城。

    周为善又强逼卫所兵士处理尸体,以致卫所兵士亦传染疫病,如今八千兵士只余四千不到。

    奏折之上,孙耀描绘山西如今之惨状,字字句句椎心泣血,引起满朝哗然。

    大学士卢靖等人心系百姓社稷,当即请求隆丰帝立即调拨银两,加派人手前往山西救灾。

    但隆丰帝犹有迟疑:“不若先派人前去核实情形。疫病年年都有,孙耀状告上司已是违律,恐有夸大其词。”

    就在朝堂上为是先派人前往山西核实情况还是直接派人赈灾吵翻天时,顺天府尹又上奏,言河中现群鼠衔尾渡河之异状,恐为大凶之兆。

 第34章 第 34 章

    北运河河段; 忽现群鼠衔尾异象,一时间引起无数百姓围观。

    有年岁长的老人都说:老鼠渡河,必有大灾殃。

    隆丰帝接到顺丰府尹的奏报; 一时也有些犹疑不定起来。

    他招了钦天监的监正前来询问,老迈的监正对着天象扯了一堆高深莫测又模棱两可的话之后。隆丰帝终于听得不耐:“说些有用的,这天象究竟如何?”

    监正身子一躬,颤声道:“上天示警; 岁有大凶。”

    隆丰帝背着手焦躁踱步,一双已经有些浑浊的眼睛盯着监正道:“上天可有给出应对之法?”

    监正盯着天上看了半晌,又掐指片刻; 迟疑道:“北方大凶; 吉位在南。往南去可解。”

    隆丰帝咂摸了半晌; 皱眉道:“往南?莫非要去南京城?”

    山西就紧挨着直隶; 若是山西疫情当真如此严重,那直隶恐怕也难以幸免。

    而且疫病一旦大规模爆发出来; 也不是一时半会儿能控制住的。

    隆丰帝心里琢磨了片刻,到底还是有些犹豫。南京城虽是陪都,但天子出行不是小事; 如今疫病尚未扩散,他就提出前往南京城避疫,多少有损颜面; 落人口实。

    况且这疫病也未必真如孙耀折子里说的那样可怖。

    从前那些瘟疫哪次不是说得可怖非常; 但死上一批人,也就平息了。

    最重要的是,若是他去了南京城; 京师需得有人坐镇; 若是留下太子监国; 那老大的声望恐怕又要上一层楼。但若是换成旁人,又终究没有太子叫他放心。

    隆丰帝一时陷入两难境地,犹豫了半晌也没能下定决心,最后决定再观望一番。

    他先派了官员前往山西核实疫情。

    就在核实山西疫情的官员出发不久,薛恕留在山西的四十名西厂番役回来了,同时还带回了紫垣真人。

    薛恕亲自见了人后,隔日便将人请进了宫中,面见隆丰帝。

    紫垣真人满头白发如雪,面相看起来却只有四十左右。身体轻盈,健步如飞,完全不见龙钟之态。

    隆丰帝一见着人,便直呼“老神仙”,满面喜色将人请到玄穹宝殿论道。

    两人从午膳时分一直论到暮色四合,隆丰帝才恋恋不舍地打住。

    又命人将玄穹宝殿收拾出来,要将紫垣真人留在宫中论道。

    没想紫垣真人却是摇头推拒:“贫道不欲在京久留,如今天现异象,大灾将至,贫道准备往南去寻破解之法。”

    他这话却是叫隆丰帝心里一动:“真人何出此言?”

    紫垣真人道:“贫道最近夜观星象,发现北方异象频出,紫薇星四周为邪气遮蔽,有大凶之兆。而南方则气清正,若要破北方之凶,需引南方清正之气驱逐邪气。”

    “要如何引?”隆丰帝追问。

    “需命格极贵之人坐镇南方,助长南方清正之气。天气阴阳之气本互为轮转,南方清正之气盛极,则会往北方轮转。邪不压正,如此北方邪气消退,则大祸消弭,大灾得解。”

    隆丰帝沉吟半晌,道:“那命格极贵之人不就是朕?”

    这世上还有谁的命格比真龙天子更贵?

    紫垣真人点头又摇头:“是也不是。陛下自然是命格最贵之人,若是能南下,自然是能助长清正之气。但陛下乃万金之躯,轻易不能离京,贫道只能多寻命格贵重之人以做替代。”

    他越是这么说。隆丰帝越是意动。

    先前钦天监监正的话就让他动了念头,只是到底还有些犹豫。如今紫垣真人这一番话,反而让他坚定了南下的念头。

    按紫垣真人所说,他此行前往南京城,非是避祸,而是为了破解北方大凶之兆。

    隆丰帝越想越觉得可行,摇头道:“便是寻上百人千人,也未必能替代。不若朕亲自南下坐镇,以助清正之气。”

    紫垣真人仍然迟疑:“如此自然是好,只是……”

    “真人不必担忧,朕自会解决。”隆丰帝摆了摆手打断他的话,心中已有决断,便命人摆架回了乾清宫。

    紫垣真人望着他的背影,谨慎地等了半个时辰,才又寻人请了薛恕过来。

    他面对薛恕,再无对着隆丰帝时的仙风道骨,满面讪笑道:“薛监官您看……我都按您说的做了。”

    “做得不错。”薛恕看出他面上忐忑,并未与他绕弯子:“目前不需你再做什么,只要你有本事哄得陛下开心,荣华富华便都是你该得的。”

    紫垣真人神色还有些迟疑:“那可是陛下,万一被识破了……”

    “你在大同府骗那些百姓时,可曾有人识破?”薛恕不等他说完便反问道。

    “未曾。”紫垣真人对自己的本事还是很有些自信的,他捋了捋打理整齐的雪白胡须,挺直了胸膛道:“大同府的百姓都称我‘老神仙’,对我之所求无有不应。”

    若不是西厂番役忽然将他强行带来,这会儿他还在大同的道观里受人叩拜呢。

    山西最近疫病颇为严重,不少百姓都到观里求了驱邪符回去。要不是他怕染上疫病,说不得还能开个道场做法事。

    “那你觉得陛下比之百姓如何?”这话问得就有些大逆不道了。

    紫垣真人神色迟疑:“这……”

    薛恕却并不忌讳,话语带着蛊惑:“你便将陛下当作那些百姓便是。你就是有上万的信众,带来的荣华富贵,恐怕也不及这一人。”

    紫垣真人张了张嘴,却没能说出什么来。

    仔细想想,薛恕说的确实不错。陛下并不比那些市井百姓难糊弄。

    他打量着即便看起来简朴素雅,实际上连角落里最不起眼的香炉都嵌着宝石的玄穹宝殿,再想想自己那经营了许久、仍然连神像金身都塑不起的小道观,贪念便源源不断地涌了出来。

    富贵险中求。

    “日后还望薛监官多多照拂。”

    薛恕满意颔首:“彼此彼此。”

    *

    隆丰帝回乾清宫思索两日之后,第三日便当朝提出,要去南京城为百姓祈福。

    他将紫垣真人的一番话复述了一遍。

    大约是说的多了,他自己也深信不疑。在朝上提起时,颇为振振有词。

    满朝文武一时都被震住,竟无人反驳。

    山西疫病才刚爆出来,一国天子便要南下避祸。这是无论如何矫饰,都难以让人信服的。

    只是无人敢直言罢了。

    毕竟隆丰帝做过的荒唐事也不是一两桩,只不过这次更为荒唐一些罢了。

    下头的官员都下意识看向几位内阁学士,四位内阁学士则面面相觑,谁也没有出言劝阻。

    次辅邵添为首的南方系官员自然不会当这个出头鸟得罪皇帝,反正他们的根基在南方,北方人死得再多,隔着秦岭淮河,对南方影响也不大。况且皇帝摆驾南京,对南方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

    大学士卢靖原本想要出言劝阻,却被后头的吏部侍郎拉了一把提醒:“这是好事。”

    皇帝走了,总要有人留下。这人选除了太子,还能有谁?

    这对如今的山西而言,确实是好事。

    卢靖很快便想明白了,也闭口不言。

    于是朝廷上下罕见地达成了一致,隆丰帝前往南京的提议无一人反对,顺利施行。

    四月末,隆丰帝携宠爱的妃嫔和皇子公主,在五万禁军的护卫之下,前往南京城。

    太子殷承玉留下监国。

    临走之时,隆丰帝到底不放心,将薛恕留了下来,命他统领四卫营两万兵马,名为协助太子护卫京师,实则是行监视之实。

    队伍开拔之日,殷承玉至城门送行。

    眼看着华盖队伍逐渐走远,殷承玉才露出个痛快的笑容来,对郑多宝道:“传孤令,召几位大学士入宫议事。”

    山西饥疫拖延至今日,他终于可以毫无顾忌地施展手脚。

    包括卧病告假的虞首辅在内,五位阁老齐聚慈庆宫弘仁殿,共同商议山西赈灾一事。

    前去核实灾情的官员已经折返,言山西灾情比孙耀所陈更加严重,长久下去,恐人丁将少泰半。并且山西疫病已有往周边的大名府等地等扩散之象。

    如今国库还有盈余,户部调拨钱粮容易,但要保证钱粮都送到当地百姓手中,却是难事。

    且山西巡抚周为善革职问罪,还需寻顶替之人。

    但眼下的山西就是个烫手山芋,如邵添之流皆心怀鬼胎,既惦记着赈灾的钱粮,却又不想一肩担下山西这个重担。倒是也有虞淮安和卢靖这样心系百姓的臣子,可不是年纪太大就是过于文弱且经验不足。

    之前在朝堂上吵过的问题,如今到了弘仁殿,又吵了一遍,仍然没什么结果。

    殷承玉听了半晌,头疼地让人散了。

    独自在弘仁殿呆了半晌,殷承玉召了薛恕过来。

    “孤欲往山西一趟,你去安排。”

    山西疫病关系整个大燕的命运,殷承玉思来想去,派谁去都不放心,唯有自己亲自去一趟。

    朝中有外祖父坐镇,并不需要他太过担忧。

    “山西疫病严重,殿下千金之躯,不宜冒险,”薛恕还没听完,便皱眉反对。

    但殷承玉却并不是要听他的意见,他缓缓逼近他,按住他的唇:“孤召你来,并不是要听你的意见。给你一晚时间准备,明日一早出发。不必备马车,孤与你们一道骑马,轻车简从先往山西探查。其余赈灾人马随后到。”

    要控制山西疫病,需得弄清楚山西疙瘩瘟爆发的始末,如此方能对症下药,尽快遏制。

    薛恕劝说无果,只能依言去安排人马。

    次日一早,殷承玉和三名年轻太医,在薛恕以及一百四卫营精兵的护送下,赶往山西太原府。

    殷承玉说不用马车,便当真弃用马车,快马不停赶往山西。

    三名太医骑术不精,便只能由兵士轮流带着。

    一行人清晨出了望京城,直到深夜方才寻了背风处停留歇息。

    为了节省时间,殷承玉并未让人搭帐篷,只生了几堆篝火,匆匆吃些干粮填饱肚子,便就地和衣休息。等天色微明,便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