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达人秀-第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念及此,贾亦韬歪头看向洛养性,询问道:“孙传庭到了没”

    “启禀皇上,孙传庭昨天晚上就已经到京了,现在就在宫外候着呢。”

    不久之后,孙传庭就出现在了贾亦韬的面前,屋子里只剩下两人,后者更是没有任何的前奏可言,直奔主题,径直说道:“孙传庭,明人不说暗话,朕想要让你当陕西巡抚,只要你的回答能够让朕满意,委任你的诏书马上就会颁发。”

    “皇上,你的意思是”孙传庭心中一动,窃喜不已,强压着激动的期许,明知故问问了这么一句,整个人显得很是拘谨和恭敬。

    “意思很简单,假如你现在就是陕西巡抚,到了陕西之后,你准备如何施政”

    孙传庭并未立即回答,而是面露思索之策,不断地品味贾亦韬的这句话的意思,暗自揣摩,后者也没有催促的意思,极有耐心地等待着。

    片刻之后,孙传庭长吁了一口气,紧绷的身体略微放松了一下,再次紧绷了起来,微微弓着身子,这才徐徐说道:“如今的陕西,连年大旱,而今年的旱情尤为严重。因此,如今的陕西,摆在面前的最紧要之事有两件,一赈灾,二是军饷,前者可安民心,后者安抚军心,如此才能稳住陕西的局面,不至于再出现大的暴乱,才能全力抗灾。”

    “如何赈灾又何为军饷”贾亦韬立马来了兴致,有一些被孙传庭的观点吸引了,那就是稳住陕西的局面,忍不住地适时问了两句。

    “启禀皇上,所谓赈灾,就是赈济百姓,使得百姓能够暂渡难关,不至于颠沛流离,能够勉强生活下去,如此一来,那些民乱就失去了滋生的土壤。”

    “军饷,就是陕西的军队欠饷极为严重,短则两三个月,长达数年,士兵们都没怎么见过军饷,每个月的粮饷也无法供应充足,时常会饿肚子,唯有补发一定的军饷,方能稳定军心,不至于再出现军队哗变的事情。”

    “而且,陕西的土地兼并极为严重,军队屯垦的田地更是大量的流逝,微臣到任之后,就会整治地方的豪强,收回朝廷的官地,发还属于百姓的私田,如此一来,军队的粮食可以有所缓解,部分百姓的衣食也能有所保障。”

    贾亦韬听得频频点头,非常满意,在那一瞬间,不禁有一丝明悟,似有所感,历史上的那个孙传庭难怪那么的悲凉同样的行径,整治地方的屯田,早已将那些始作俑者,兼并土地之人,也就是京城的那些权贵得罪了个干干净净。

    当崇祯皇帝对他心生不满之时,那些权贵当然会火上浇油,想要置其于死地

    不管是当地的大家族,还是地方的豪绅,兼并土地之时,或大或小,在他们的身后都有一个大人物,在京城当官。

    脑海里闪过这些念头之后,贾亦韬直视着孙传庭,等到对方讲完之后,朗声说道:“好,孙传庭,就由人补上陕西巡抚这个空缺,朕会给你一百万两银子赴任,随后还会从各地调拨粮食,用于赈灾。”

    “谢主隆恩”

    孙传庭没有多说什么,心里已然知道,如今的那个陕西巡抚肯定倒大霉了,而贾亦韬的声音再次响起。

    “不过,孙传庭,在离京之前,关于赈灾之事,朕要给你个建议。”

    “请皇上示下”孙传庭连忙躬身行礼,表现的极为恭敬。

    “赈灾,切莫一味地发放粮食,而是有针对性的、富有建设性的赈灾,除了老人和小孩以外,其他人要想获得朝廷的救济,就必须出劳力,而劳力就是挖通河渠,亦或是挖井,总之就是向灾旱的地方引流,如此才能解决根本问题,缓解旱情,让老百姓能够自救。”

    闻听此言,孙传庭顿时眼前一亮,面露兴奋之色,似乎想到了什么,化为难色,有一些吞吐的转而说道:“可是,皇上,微臣不懂得河流引流的工程啊”

    “呵呵放心吧,朕会给你派一个得力助手,担任山西布政使一职,擅长工程一道。”

    贾亦韬淡淡一笑,说出这番话之时,脑海里不禁浮现出了一个人的名字,徐光启,明末时期有名的科学家,精通数学、天文、历法和水利等等。

第二十二章 另一个重要任务

    此刻,既然想到了徐光启,那贾亦韬不可能不知道他的众多身份之一,朝堂上为数不多的天主教徒,自然而然地,贾亦韬联想到了那些洋人传教士,拥有着西方现在最为先进的科学知识。

    这一瞬间,贾亦韬有了组建皇家科学院的冲动,将那些洋人集合起来,利用他们的科学知识,研究和改进火器,再加上他这位教授级别的穿越者,即便是文科,历史系教授,但也懂得一些科学,二十世纪的研究成果,在这个时代,提出一些电磁学的皮毛知识,以及蒸汽机的大概原理,那都将对科学产生巨大的推动。

    然而,脑海里闪过这些念头之后,贾亦韬又轻轻摇了摇头,否定了这种想法。

    “暂时还不行,相比于提出那些前沿知识,将其应用于火器的研发,现在最要紧的就是稳定时局,将大明王朝从沉沦的深渊中拉出来。否则,即便最后研究出最先进的火器,大势已去之下,只会徒做嫁衣。”

    转瞬间,贾亦韬又暗暗点头,再次心中暗想:“嗯,就这么办,先稳定时局,缓解小冰河时期对大明王朝的影响,抗旱救灾,扭转辽东的局势,待到完全掌控住朝廷,牢牢抓住军权之后,再将最为前沿的科学知识搬到现在。”

    这一切说得虽多,但不过发生在寥寥数十秒之间,孙传庭依旧在沉浸在兴奋之中,满脸的钦佩之色,朗朗的话语唤醒了走神中的贾亦韬。

    “皇上,微臣明白了,借助此次赈灾的机会,将那些处于颠沛流离的老百姓之中的青壮年劳动力利用起来,挖通河渠,向干旱地区引水,只要挖出了水渠,尽可能多的挖出水井,临近的百姓就能灌溉,旱灾的影响也就少许多。”

    “不错,朕就是一个意思。”贾亦韬轻轻点头,赞叹了一句,进而又补充道:“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简单的赈济百姓,只能一解燃眉之急,却不能永远的解决问题。如果持续不断地使用这种赈灾的本办法,迟早会拖垮整个朝廷。”

    说到这里,贾亦韬语气一顿,神色为之一愣,面露郑重之色,转而说道:“此次委任你为陕西巡抚,不仅是赈灾那么简单,还有整肃陕西的军纪,三边总督武之望虽然做得还不错,卓有成效,但毕竟是七十六岁的老人了,精力难免会有所不济,力有不逮的地方。”

    闻听此言,孙传庭的心中为之恍然,三边总督武之望恐怕很快就要退休了,心中只是闪过这个念头,就认真地倾听贾亦韬的后面之言。

    “所以,到了陕西之后,你同时两手抓,一手抓抗灾,一手抓军纪,将军队中的那些不合格的将领和士兵全都给踢出去,抓出其中的害群之马,贪墨军饷之人。”

    “还有,陕西就是地处边塞之地,自古以来,就是民风彪悍,因此,你另有一项重要的任务,组建一支精锐大明军队,番号为秦军,孙传庭,你应该明白这个番号所代表的意思吧”

    孙传庭重重一点头,几乎是一种本能反应,脱口答道:“皇上,微臣明白,意思就是,希望这只军队效仿昔日的秦国虎狼之师,有乃余风,作战勇猛,百战百胜,所向披靡。”

    贾亦韬微微一笑,虽未有任何的言语,孙传庭却明白了一切,自己的回答没错。

    恍惚间,孙传庭有一种错觉,眼前这位笑眯眯的少年,不像是只有十七岁,更像是活了几百年的老狐狸,行事可谓是天马行空,让人捉摸不透,却又暗含深意,可谓是意味深长,攻击力绵延不绝,一环套一环,又让人很难察觉。

    从登基之时,先行稳住魏忠贤一干人等,时机成熟之后,一举就将魏党的三大透明全都给收拾了,使得魏党余孽处于群龙无首的状态,不敢有太大的反应。

    再比如现在,收拾了魏忠贤的爪牙五彪其中的四人之后,再也没有多大的动静,反而搞起了皇家生意,开起了皇家拍卖行这等前所未有的行当,一手绝对是天马行空。

    不过,结果却是成功的,让人为之咋舌,惊讶的下巴都快掉了,坊间传闻,一夜之间,皇家拍卖行就弄到了超过了百万两银子,使得许多人都盯上了这块肥肉。

    “好了,孙传庭,你下去吧,稍作休整一天,接到委任诏书之后,即日就赶往陕西赴任,西北的局势已经非常不妙,颇有愈演愈烈之势。”

    “是,皇上,微臣告退了。”

    孙传庭心中一个激灵,转瞬就反映了过来,镇定地回应了一句之后,躬身缓缓退了出去。

    看着孙传庭离去的身影,贾亦韬的思绪再次翻飞了起来,不禁想起了历史记载,孙传庭坐镇于陕西,担任巡抚一职,洪承畴任三边总督,两人很快就稳住了陕西的局势。

    想到这些,贾亦韬流露出似有所悟之色,隐隐泛着自信之意,心安了许多,喃喃道:“将两个人的历史轨迹改变,提早弄到陕西的重要职位,想必陕西就不会有太大的乱子,朝廷就能集中精力的抗灾。即便是现在已经爆发的零星民乱,二人也能将其扼杀于萌芽之中。”

    转瞬间,贾亦韬面有愁容,双手揉了揉太阳穴,长叹一声,自语道:“哎现在还是要弄钱啊,军饷再不到位,不然的话,辽东还是避免不了即将到来的兵变,看来,是该动福王了”

    一念及此,贾亦韬不由地想到了朱由检与福王朱常洵的叔侄儿关系,脑海里就会凭空现出一阵浮躁的情绪,影响着贾亦韬的决心,但一想到自己的遭遇,同样是家族血脉关系,亲伯伯和亲叔叔为了金钱,还不是同样会害自己的性命。

    “朱由检,你要明白,如果那些藩王真的还感念于一丝亲情,心里有你这个皇帝,他们只要分别拿出三分之一的财产,朝廷就不至于无钱可用,也不至于无粮可调。”

    “在关键的时候,那些藩王如果能够救济朝廷,捐献钱粮,朝廷就不会向天下摊派三饷,加重赋税,自然而然地,百姓的造反也不会那么激烈。”

    “当那些藩王夜夜笙箫、纸醉金迷之时,府库的粮食都发霉了,守城的士兵却还在忍饥挨饿,无饷可领,无粮可食,如此情形,军队如果还不会哗变,那才是怪了呢兔子急了还咬人,何况是一个大活人”

    贾亦韬的嘴里念念有词,似在回忆自己的历史知道,提醒自己,又像是在说给脑海里残存的那一丝意识听,属于真正朱由检的点点思想。

    渐渐地,那股影响贾亦韬决定的残存意识不再跳动,不再影响贾亦韬的决定,算是默认了贾亦韬早就制定的阴谋,挖掘朱元璋留下的宝藏,各地藩王几代积累的财富。

    “这就对了嘛,日后,你就会明白我这样做有多么的英明”

第二十三章 敲打(上)

    很显然,贾亦韬感觉到了残存意识的变化,不再抵触自己的手段,嘟囔的抛出了这么一句之后,进而继续自语道:“没有了那些藩王,朝廷的压力将会骤减,还可以震慑住那些兼并土地的权贵,天下将会释放出许多的田地,使得许多百姓有田有地,同时也能充实国库,充盈各地的粮仓,即便小冰河时期进入最为恶劣的时期,朝廷也能从容的应对,有粮有钱用于赈灾。”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一阵响动,紧接着就是曹化淳那犹如公鸭嗓的声音,使得贾亦韬猛然清醒了过来。

    “启禀皇上,皇后娘娘求见”

    “让皇后进来吧。”

    贾亦韬淡淡回了一句,微微甩了一下脑袋,整理好思绪过后,皇后周氏已经款款走了起来,轻移莲步,一步一行间,尽显婀娜身姿。

    “妾身见过皇上”

    “皇后快起来吧,不用如此多礼。”

    说话之间,贾亦韬已经走下了龙案,扶起周皇后的同时,眼中绽放着火热的光芒,目光不断在这副娇躯上扫视,还有那迎面扑来的阵阵香风,更是挑动了贾亦韬的雄性荷尔蒙,腹中燥热了起来。

    不久之后,精致的象牙床之上,周皇后躺在贾亦韬的怀中,面颊透着绯红,一副鱼水之欢后的气喘吁吁模样,含笑似羞的轻声说道:“皇上,臣妾有一事相求,还望皇上能够准允。”

    “喔皇后,所为何事说来听听,如果可以的话,朕不是不可以答应。”

    贾亦韬轻抚周皇后的秀发,随之在光洁的肌肤婆娑着,和声细语之间,给了后者很大的底气,渐渐打破心中的那一份顾忌,径直说了出来。

    “皇上,现在乃是多事之秋,朝事繁重,妾身的父亲想要为国分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