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达人秀-第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父亲大人啊,你怎么还有心思关心这些,关键的不是拍卖行能不能到手,而是宫里的情形非常的不妙,皇后姐姐没来由的被皇上惩戒,田妃与袁妃全部被擢升为贵妃,再这样下去,将会威胁到姐姐的后位啊。”

    说话之间,周绎已经是心急火燎,急得犹如五内俱焚,但周奎的反应却是平平,没有丝毫的危机意识。

    “绎儿,不用这么着急,你姐姐乃是皇上的结发之妻,宣懿太妃选得的信王妃,如今宣懿太妃依旧健在,还掌管着皇太后的印玺,只要你姐姐没有大的过错,就不可能会被废除后位。”

    很显然,周奎的这一番话下来,起到了不小的作用,使得周绎心安了许多,但依旧有一些担忧的说道:“可是,父亲,即便如此,姐姐的后位没有威胁,但失去了皇上的宠幸,被田妃和袁妃争了去,情况也不妙啊”

    周绎的话语一顿,看到父亲还是那么的无动于衷,进而语重心长地继续说道:“父亲,切莫忘了,咱们家的这一切,可都是来自于皇上的赏赐,一旦皇上对姐姐产生了厌恶之感,以后可就没有什么好事儿能够落到咱们头上了。”

    周奎的神色终于冷了下来,现出愁眉苦脸的样子,似乎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和紧迫性,语气低落的问道:“绎儿,那你说咱们接下来该怎么做,才能挽回如今的形势”

    “父亲,儿子觉得,为今之计,就是尽快进宫,问问姐姐,打听清楚,宫里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使得皇上如此生气而且而且”

    看到儿子变得吞吞吐吐起来,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周奎顿时心生不满之意,催促道:“而且什么现在都什么时候了,你还在这里与为父打马虎眼”

    周绎长叹一声,并没有立即回答,而是转头看向那些竞拍而来的名贵物品,目光逡巡不定,这才幽幽地回道:“父亲,据儿子打听而来的消息,皇上之所以这么恼怒,惩罚姐姐,施恩于其他的妃嫔,主要是因为昨晚的拍卖会。”

    “昨晚的拍卖会怎么了”周绎适时地问了一句,眉头微蹙,心里有一种不好的感觉。

    “皇上,根据宫里传出的风声,在昨晚的拍卖会上,皇上就混入竞拍者之中,咱们的一举一动,还有其他勋贵的以势压人,皇上都清清楚楚的看在眼里,记在心中。”

    “而且,凡是那些刻意打压拍卖品的权贵,就在今天,皇上都借着一些可大可小的由头,纷纷申斥了一番,至于那些正常竞价的皇亲国戚,都莫名地得到了褒扬。”

    听到儿子的这些话,周奎的担心之色反而消失了,神情变得凛然起来,恢复了铁公鸡的本色,很倔的说道:“哼休想打这些东西的主意,它们可都是老夫真金白银的买回来的,即便是皇上也不行,除非要了我的老命”

    这一刻,周绎深深地知道,父亲的老毛病又犯了,爱财如命,心中长叹一声,面有无奈之色,接话道:“父亲,我并没有让你将这些东西还回去的意思,而是想让你进宫一趟,向姐姐证实一下,事情的缘由是否真如传言的那般如果真得属实,咱们以后再在拍卖行竞拍的话,就要有所收敛,切莫再坏了那里的规矩,破坏拍卖行的生意。”

    周奎的神色明显缓和了许多,不再是紧张兮兮的样子,一副谁敢虎口夺食、他就敢拼命的架势,而是态度松软了下来,和声回道:“好,明天一早,我就进宫见你姐姐,将事情弄清楚。”

    说到这里,似乎想到了什么,周奎的脸上露出古怪之色,嘟囔道:“真是奇怪了,自从大病了一场,皇上跟变了一个人似的,变得有一些小家子气。以前的时候,皇上虽然过得简朴,舍不得在生活上铺张浪费,但咱们皇亲国戚绝对是没话说,不会像现在这般斤斤计较。”

    此言一出,似有同感一般,周绎点头的同时,附和道:“还真是如此,那次大病之后,皇上就很少要求宫里削减例银,生活开始讲究奢华和享受起来。”

    几天之后,随着宫里的这一场风波,京城里发生了很大的震动,尤其是那些权贵阶层,许多人都变得小心翼翼起来,轻易不敢招惹是非,深怕皇上抓住小辫子不放,进行问责。

    拍卖行,又在进行着一场拍卖,巩永固与吴用誉站在后台,遥遥地观看着,此时,吴用誉满脸的高兴之色,喜不自胜的说道:“驸马爷,皇上的这一招敲山震虎,来得太及时了,近日以来,拍卖之时,很少有权贵再亮明身份,全都按照规矩竞拍,更没有人再打招呼,将竞拍价压得极低。”

    巩永固也很高兴,听得频频点头,进而补充道:“为了让皇家拍卖行、皇家赌楼以及皇家珠宝首饰行能够正常营业,这段日子,皇上可是费了不少心血,小小惩治了不少的权贵与官员。否则,三处店铺的麻烦还得不断。”

    说到这里,巩永固的语气一顿,随之转而问道:“对了,这段时日里,三个店面的盈利如何”

    听到这样的问话,就像挠到了瘙痒之处,吴用誉整个人顿时变得春风满面起来,显得很是得意,一副恭敬地神态,恭敬地答道:“启禀驸马爷,这将近十天的时间里,三个店铺的总营业额已经突破了四百万两白银。而且,以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未来的一段时间,获利还将有所增加。”

    然而,巩永固却高兴不起来,一脸忧心忡忡的样子,自语道:“赌楼和金银首饰行还行,前者能够照常营业,后者不缺货物的来源渠道,拍卖行就不行了,魏忠贤那些人的贵重物品马上就要被拍卖完,如果仅靠收取佣金,帮人拍卖,拍卖行的收入将会大幅度的缩水。”

第二十六章 分化瓦解

    与此同时,皇宫之内,乾清宫中,贾亦韬正在捧着一本奏折,聚精会神的看着,眉头变幻不定,时而紧皱,时而舒展开来,不时地流露出淡淡的兴奋之意。

    “张彝宪,宣熊文灿进宫。”

    “是,皇上,奴才遵旨”

    看着张彝宪离去的身影,贾亦韬再次陷入了回忆之中,回想着关于熊文灿的种种信息。

    熊文灿的仕途也算是官运亨通,一路升迁,数年之内,最高做到了兵部尚书,兼任五省总督一职,位列一品大员,但最大的政绩就是招抚东南沿海的海盗头头郑芝龙,也就是郑成功的父亲。

    奈何,这位大人太过于想当然,以他招抚郑芝龙的那一套,居然想要用在张献忠、李自成那一些人身上,可谓是异想天开,弄不清具体情况。

    “哎熊文灿还是待在东南沿海比较好,看住郑芝龙。”

    贾亦韬轻轻吐出了这么一句话之后,更是连连摇头,心想,东南的海盗怎么可能与中原的义军一样

    中原地区大面积天灾,百姓流离失所,造反的话,还有一丝苟活的可能,即便能够招降,那也不过是起义军的权宜之计,想要借机休养生息,张献忠等人后来的复叛,就是最好的证明。

    东南的郑芝龙就不一样了,背靠沿海,就算朝廷不发军饷,他们依旧可以活得逍遥自在,吃喝不愁,完全可以向海上的那些商人收取保护费,事实也正是如此,接手招降之后的郑芝龙,有了大明王朝这座靠山,漂白之后,数年之内,财富急剧膨胀,可谓是富可敌国,建造了极为奢华的郑宅

    可谓是黑白两道通吃,先天立于不败之地。

    当熊文灿沿用杨鹤的招抚之策时,镇压中原的起义军,就注定了他将会以失败告终

    “哎崇祯啊崇祯,大明王朝那么多的宝藏,你不知道挖掘,却想着加赋于天下,使得老百姓生活不下去,逼得他们造反,干这种杀鸡取暖的事情,即便你再如何勤于政事,少时就愁白了头,也多是无用之功,于国有何益处”

    “别得不说,开放东南沿海的部分地区对外贸易,收取关税,朝廷又何愁无钱可用最后还不全都便宜了郑芝龙这个家伙,见利忘义而又见风使舵,对大明王朝毫无忠心可言,清军来了,立马归顺。”

    想到这里,贾亦韬的心中一动,眸子里的光芒愈发的炽盛起来,愈发坚定自己的决定,完全可以暂时先开放广东这个通商口岸,允许洋人在那里进行通商贸易,如此的话,朝廷又将多一笔不菲的财政收入。

    毕竟,清朝之时,广东十三行上缴的赋税,几乎占据了清廷财政收入的半壁江山,皇室才能够挥霍无度,尽情的享受。

    然而,贾亦韬闪过念头之时,又果断了一摇头,否定了这个想法,嘴里喃喃道:“还不行,现在还不是开放海禁的时候,最起码也要将东南沿海的海盗清理一些,建立一个强大的水师之后,方能开放海禁,如此才能严密监视那些洋人武装力量,有效地打击海盗,稳定通商贸易,保护沿海老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

    随着一阵轻微的脚步声响起,贾亦韬的思绪被打断。

    “微臣熊文灿拜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熊爱卿免礼,平身吧”

    看着伏地而拜的熊文灿,贾亦韬寒暄的同时,更是招了招手,示意对方站起来。

    等到熊文灿站起来之后,素手而立的站在对面,一副十分拘谨的模样,贾亦韬淡淡一笑,这才继续说道:“熊爱卿,东南沿海传来急报,盗匪猖獗,肆虐于海上,又有西洋人虎视眈眈,盘踞于台湾,居心不良,时刻窥视内陆,朕想派你前往福建,担任福建巡抚一职,剿灭匪患,还沿海百姓以太平的生活。”

    “谢主隆恩,臣定当幸不辱命,剿灭东南沿海匪患”

    熊文灿叩谢之时,贾亦韬露出满意之色,颔首以待,等待对方再次站好之后,紧跟着问道:“熊爱卿,你曾经在福建任过左布政使,对东南沿海的情况也算是了解,朕想知道,到任之后,你将如何剿灭匪患”

    “启禀皇上,微臣以为,要想永除东南匪患,必须采用分化瓦解之策,剿抚兼具。”

    很显然,熊文灿对东南沿海的情况极为了解,尤其是那些海盗,面对贾亦韬的突然发问,显得很是从容不迫,抛出一个观点之后,不等贾亦韬的继续追问,就说出了自己的理由。

    “东南的海盗看似猖獗,嚣张无比,在海上的实力极大,但是,这些海盗内部却是山头林立,谁也不服谁。就拿其中实力最强的郑芝龙与刘香,早已是暗生间隙,十八芝早已是名存实亡,不再是那个一致对外的海盗团体。”

    “而且,这些海盗虽然勇猛强悍,善于海战,细细看来,也不过是无源之水,海上浮萍,一旦缺少内陆作为依托,封锁他们与内陆的往来,就很难生存下去。”

    “因此,微臣到任之后,只要略施手段,许以小利诱之,彻底分化瓦解十八芝这个海盗团体,将其中的一部分编到朝廷的水师之中,就能稳定东南沿海。”

    贾亦韬听得频频点头,当然知道对方并不是在糊弄自己,作为一个明史专家,虽然不能尽述当时的东南沿海情况,但也知道个七七八八,了解个大概。

    “好,有勇有谋,熊爱卿,朕果然没有看错你”

    贾亦韬朗声夸赞了一番,紧接着神色一敛,郑重地说道:“一旦击溃东南沿海的海盗之后,匪情得到了控制,熊爱卿,朕希望你能够一举收回台湾岛,将上面的洋人武装力量赶出去。”

    “启禀皇上,微臣也正有此意”

    熊文灿双手一插,躬施一礼之后,进而徐徐说道:“这些年以来,东南沿海的海盗之所以日益猖獗,其中就不无与那些洋人的关系,两者狼狈为奸,劫掠于海上,有时袭击沿海的百姓,只有将岛上的洋人武装赶出去,并对台湾岛和澳门岛上的洋人进行严格管理,方能根本解决匪患。”

    “而且,那些洋人远渡重洋,属于孤军深入,在东南沿海并没有什么根基,在台湾岛不过是有少量的武装力量,岛上的局面多是土著与汉人,微臣自信,荡平海盗之后,只需派一支人马上去,就能将其收复。”

    贾亦韬当然知道对方所言非虚,根据他了解到的历史,关于当时的台湾消息,岛上绝大多数的居民都是汉人与当地土著,又混有日本人、西班牙人与荷兰人。

    至于后两者,西班牙人登岛不到两年,谈不上什么根基可言,只是占据了一个鸡笼,而荷兰,也不过是控制了台南一小部分地区,根基只是相对稳定而已。

第二十七章 明悟

    贾亦韬心中一动,不禁再次想起了迫在眉睫的事情,筹钱,朝廷需要许多许多的钱,用于支付军队的粮饷,以及西北的赈灾,还有即将到来的小冰河时期大面积爆发,这都需要大量的钱粮储备,以应对即将到来的天灾。

    “熊爱卿,你觉得何人最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