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达人秀-第16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继盛依旧在自顾自的说着,就好像没有发现毛文龙的神色变幻,变得极为难看,处于爆发的边缘,就要控制不住心中的那股滔滔怒意,双拳紧握,关节处都在微微泛白。

    忽然间,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毛文龙犹如狂风暴雨的怒意消失不见了,整个人变得平静无比,声音很轻的打断了还在滔滔不绝的陈继盛。

    “好了,陈将军,无需多言,不用再说了,本总兵会按照朝廷的指示行事,不会有丝毫的纰漏。”

    此言一出,所有人都震惊了,比听到陈继盛的那些话还要震惊,在他们的心中,毛文龙的强势可是出了名的,怎么就突然服软了呢

    “将军,你说的是真的”

    就连陈继盛也是吃惊不小,完全是一种下意识的举动,本能地问了这么一句,以示确认,随着毛文龙缓缓吐出两个字,这次意识到,自己没有出现幻觉。

    “当然”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你,一副大眼瞪小眼的样子,至今不敢相信自己听到的这一切,毛文龙如此表现,不仅远超他们的意料,更是不在他们的想象之中,有过这样的事情,太过匪夷所思了。

    毛文龙的强势与霸道众所周知,尤其是最近这些年,尤为强烈,怎么就这么服软了呢

    众人很是不解,心中充满疑惑,更多的还是好奇,刚想询问什么,旁敲侧击一下,就被毛文龙给打发走了,看到他那不耐烦的样子,心中惴惴不安之下,没有几个人敢留下来。

    “好了,好了,都回去吧,准备一下,明日随本将军出战,直捣建奴的黄龙。”

    然而,随着众人的相继离去,毛继祚和毛文龙的义子毛承禄却留了下来,后者不仅是皮岛的内定参将,更是长期统领着毛文龙的家丁亲军,由养子养孙和女真人组成,位列诸子之首,金人呼其为“毛大”。

    “义父,切莫怪承禄多嘴,一旦咱们按照朝廷说的那样做,孤军深入建州,即便是有着辽东水师的接应,接咱们撤走,咱们皮岛上的精锐也得折损大半,损失惨重,到时候,恐怕就失去了与朝廷讨价还价的话语权和主动权。”

    “而且,朝廷虽然没有进一步的举动,但其意也显,想要借此次的机会,削弱义父你的兵权,从而全部收回,也就是想要替换皮岛的统帅主将。”

    看到义父毛文龙不为所动,依旧是那副平静的样子,但在毛承禄看来,却是一种固执与倔强的表现,一旦做出了决定,谁也无法阻止,谁也无法劝说他改变主意。

    一念及此,毛承禄告别一声,也就识趣地离开了,满脸的兴趣索然,很是无奈。     奇 书 网  w w w 。 q i s u w a n g 。  c o m 

    “父亲”

    毛继祚张了张嘴,吐出这两个字之后,有着毛承禄的前车之鉴,也就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面对自己的亲子,毛文龙的神色终于出现了波澜,有一些动容,更像是打开心扉,语重心长地说道:“继祚啊,陈继盛的那些言语,虽然难听了一些,甚至是非常的刺耳,但有一点他没有说错,如今之时,朝廷的水师在黄海上游弋,不仅彻底封死了咱们皮岛的经济命脉,所有的收入来源。”

    “更为关键的是,朝廷要是真想收回你父亲,我毛文龙手中的兵权,不惜动用武力,几乎是不用动用一兵一卒,只要水师的红夷大炮一通狂轰滥炸,咱们就毫无抵抗之力。”

    “而且,一旦动用雷霆手段,咱们不仅要全部而亡,没有一点幸存和反抗的机会,还要背上千古罪名,沦为民族的罪人,千夫所指。毕竟,违抗皇命,不服从朝廷的调令,对建奴用兵,咱们就已经陷入非常不利的境地,世人只会骂咱们的抗旨不尊,却不会在意以往建立的功劳,其中是否有什么阴谋。”

    “何况,朝廷还握着父亲的把柄,尽管那几封信是为父的曲意逢迎,为了斩杀建奴更多的大将,但是,这件事情可大可小,一旦坐实,那就是千古骂名,永世不得翻身,从朝廷未对那些谣言澄清,就可见一斑。”

    说话之间,相比于表面上的无奈,毛文龙心里却是翻起了重重骇浪,五味杂陈,思绪更是翻飞了起来,久久不能平复,想起了自己的一些过往,也是陈继盛重点指责的地方,又何尝不是提醒的重点

    否则的话,就算陈继盛的威望与资历不俗,毛文龙又怎么会由着他那般说,而不加阻止

    幼年之时,父亲病故,兄弟三人与母亲相依为命,若不是舅舅沈光祚的收留,在生活上给予接济,结果可想而知。

    此为恩情,老母在杭州,已经是古稀之年,受不得丝毫惊扰与颠簸,毛文龙不得不顾忌这一点。

    还有次子毛承斗,辽阳陷落之时,幼子毛承斗与自己失散,还好被亲朋好友救出,送往杭州,交由妻子张氏抚养,其母也死于战乱之中,多年未曾尽过父亲之责,毛文龙又怎么可能没有愧疚之心

第三百二十七章 收复辽东失地(十一)

    凡此种种,都催使地毛文龙下定了决心,不得不服从朝廷的命令,不会有丝毫折扣的去执行,哪怕是赔了他这条老命,他没有其他的选择

    何况,一旦抗旨不尊,落实了投敌叛国之罪,毛家这上上下下几百口,没有一个能够活命,还会生生世世背负千古骂名。

    皮岛的某处院落,密室之中,耿精忠与孔有德相对而坐,屋子里弥漫着一股极其紧张的氛围,近乎于压抑。

    “义兄,现在看来,咱们要早做打算了。否则的话,再这样下去,一切可就晚了,恐怕再难重新获得朝廷的信任,咱们的军旅生涯也会停滞不前,只能到这步了,还会有性命之忧,遭到牵连之苦。”

    耿精忠的眉头紧皱,一脸的忧心忡忡之色,虽然很是不安,一副十分认同的样子,却没有做出任何的回应。

    “耿兄,一旦朝廷收复了辽东失地,并能够站稳脚跟,稳定下来,到时候,即便是咱们的实力犹在,义爷他的兵权犹在,但是,皮岛就没有那么重要了,犹如鸡肋一般,可有可无。”

    “最为关键的是,如今之时,咱们皮岛的处境太过微妙了,一个弄不好,不仅会有倾覆之灾,还会背上千古骂名,事情的好坏,全在义爷的一念之间,全在咱们接下来的表现。”

    “而且,已经有人传来了风声,像是朝廷有意为之,意在敲打毛爷,如果服从朝廷的命令,表现良好的话,可以博得一个善终,老年能够极尽荣华。”

    随着孔有德循循善诱,陈述其中的利害攸关,耿精忠终于有一丝动容,做出了回应,询问道:“那义弟,咱们又该如何做呢,才可以摆脱目前的困境”

    “嘿嘿义兄,这个简单,请听我说”

    孔有德露出一个会心的笑容,模糊不清地来了这么一句,说话之间,趴到耿精忠的耳边,小声嘀咕了起来,满脸的兴奋之色,显得颇为得意。

    黄海之上,辽东水师在海面上随风飘荡,随着海浪的拍打与汹涌,而上下起伏,数十艘战船却是纹丝不动,始终停在一定的范围之内,随着风浪而摇曳,被沉重的船锚固定着。

    这一刻,在水师中间的一艘指挥战船上面,船舱之中,崇祯一身铠甲的站在那里,而在他的身后,悬挂着一幅巨大的局部辽东地图,前面站着孙元化、袁可立、杨启聪等人。

    不难发现,孙元化等人那恭敬的面孔之上,有几分担忧之意若隐若现,似有什么难言之隐,卡在喉咙之中,不吐不快,可是,看到崇祯那意气风发的模样,所有人都住了嘴。

    “袁巡抚,刘兴祚那边准备的怎么样了有没有什么关于建奴的内部消息”

    “启禀皇上,刘兴祚已经准备好了,联络了金州、复州和盖州的有识之士,行动之日,他们就会同时反水,作为内应,接应朝廷的大军拿下相应的城池,至于关于建奴的消息”

    袁可立的话音忽然戛然而止,目光投向了身旁的刘兴治身上,也就是刘兴祚的弟弟,那目光,那神情,意思已经十分明显,后者也连忙站了出来,颇为识趣地接过了话茬。

    “启禀皇上,我大哥的确得到了一些消息,关于建奴最近的一系列动作,但却不是很确定”

    “无妨,说来听听,不管是真是假,也只是一种参考,并不是决定接下来的行动关键所在。”

    刘兴祚停顿了一下,面露犹疑之色,看向崇祯,得到对方的承诺之后,这才再次缓缓张开了口。

    “由于家嫂是黄猪皮的妹妹,臣之大哥,从其口中了解到,建奴与察哈尔来往甚密,黄猪皮之所以向林丹汗示弱,不惜以辽阳、沈阳为酬劳,保住建奴的盟友,一些蒙古部落,只是一个幌子,顺便而为。”

    “真实目的所在,是想让林丹汗当靶子,为他们挡灾,等到朝廷与林丹汗交手过后,他们好坐收渔翁之利,重新返回辽东,从而以时间换空间,扭转不利的局面。”

    “这个消息应该不会有假”

    崇祯轻轻嘟囔了一句的同时,轻轻一点头,进而似自语一般,继续说道:“如此一来,这也就说得通了,毛文龙他们还未行动,黄猪皮为何就那么的心急,放弃了许多地方,收拢兵力,回防主要城池,这一切都在为完全撤离辽东做准备。”

    “还有,最重要,也是最为关键的一点,这也能够说得通了,以往之时,一向以强势著称的建奴,此次为何表现的如此软弱咱们还未完全展开行动,只是稍稍流露出用兵的势头,黄猪皮就迫不及待地想要离开辽东。”

    “原来如此,黄猪皮居然是打着这样的主意,出乎朕的意料,以退为进,化不利为有利,利用林丹汗的贪婪,从而瓦解朝廷与察哈尔部落的同盟,又让后者替他们守住建州的大门,这应该不是假消息。”

    “不过,那又如何”

    崇祯淡淡地吐出这句话,脸上闪过一丝幽幽之色,显得是那么轻蔑,似乎是在向众人表示,他崇祯一点也不在乎和林丹汗的同盟关系。

    不过,事实也是如此,一旦黄猪皮退出了辽东,大明在辽东的主要对手,最大的威胁,就变成了林丹汗,自然而然地,两者的联盟也就名存实亡了。

    这个时候,袁可立站了出来,径直说道:“皇上,不管黄猪皮动的什么歪脑筋,耍的什么阴谋,收复辽东失地,势在必然,不是哪个人或势力所能阻挡的。”

    “所以,皇上,相对于接下来的行动,朝廷应该早做打算,如何才能避免辽东的得而复失”

    “毕竟,攻占一座城,占领一个地方,这些都很容易,但要想守住,长久的拥有,将会更难,格外考验后期的政策,单靠驻军,恐怕难以解决问题。”

    “袁爱卿,你说得不错,这和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一个道理,朕明白”

    回应之时,崇祯轻轻点头,出乎袁可立的意料,他的神色是那么轻松,不等袁可立再次开口,崇祯继续说道:“放心吧,从发兵于辽东,准备收复所有失地的那一刻起,朕就想到了这一点,并且有了相应的应对之策,你日后自会知道”

    说话之间,崇祯的心念一动,想到了许多。

第三百二十八章 收复辽东失地(十二)

    如今的大明王朝,虽然国力蒸蒸日上,渐渐向好,但是土地问题尤为严重,还有成千上万的百姓没有土地,处在颠沛流离的边缘,随时都有可能演变成民乱。

    然而,现在乃是多事之秋,朝廷正在整肃吏治,不可能再大肆搞土地改革,否则的话,将会严重激化与那些权贵、士绅的矛盾。

    毕竟,兔子急了还咬人

    最为关键的是,小冰河时期越来越近,影响越来越明显,旱灾已经不只是局限于西北,陕西等地,开始向中原等地蔓延。

    即便有着兴修水利,即便有着新农作物玉米、番薯等的推广,即便极大的降低了老百姓的赋税,然而,随着小冰河时期的到来,完全爆发,一连数年的旱灾持续,即便朝廷再如何的赈灾,但效果也非常有限。

    毕竟,一连数载的天灾,面对旱灾,任何的抗灾措施,都是那么的渺小,依旧改变不了一个结局,那就是大面积旱灾的地方,将会出现大量的灾民,饥寒交迫之下,面对死亡的威胁,他们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做得出。

    作为一名历史学者,崇祯深深地知道,要想将小冰河时期影响降到最低,要想最大化的稳住灾民,唯有移民,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策

    在这个时代,别人或许不知,他却很清楚,小冰河时期,持续的时间,不是一两年,也不是三五年,而是足足五百年年,而这十余年,是灾情最为严重的时期,几乎是无解,面对这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