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达人秀-第2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么,随着钟斌等人的离开,一下子拉走了数千人,带走了十八艘大鸟船,无异于给李魁奇沉重一击,使其实力为之大损,使得李魁奇原本不妙的处境,将会愈发的不妙,而且,还是不断的恶化。

    因此,钟斌的离开,就是雪上加霜,无异于将李魁奇推向了万劫不复的境地。

    当然,这种情况的发生,乃是建立在李魁奇察觉到钟斌的背叛。

    这个时候,郑芝龙能够想象的到,一旦钟斌离开的消息传开,李魁奇余下的那些部众知道的话,李魁奇的队伍将会立即处于滨临崩溃的边缘。

    也就是说,若是现在就去攻打李魁奇的话,对方根本就不堪一击,恐怕连组织人手都很难。

    渐渐地,郑芝龙的心思活络了起来,已经意识到,现在正是出手围剿李魁奇的最佳时机,一旦对方反应过来,知道了钟斌拉走队伍,势必会使出浑身解数,稳定人心,收拢兵力的同时,出于稳妥和安全考量,一定会转移老巢。

    李魁奇也是一个海上巨枭,在海上闯荡的时间并不短,为人虽然狭隘,但还是有一定的能力,可以处理好一些突发事件,就算是处理不好,还是懂的断尾求生的道理。

    一旦发现局面不可控,形势危急,李魁奇一定会带着心腹部众逃离,保住小命要紧。

    然而,此时的钟斌,就像打开话匣子的话痨,一发而不可收拾,满脸都是追忆之色,语气充满痛惜的同时,更是感慨万分,一副物是人非的沧桑之态。

    “郑兄,遥想当初,咱们兄弟是何等的威风叱咤于东南沿海之上,几乎控制了整个海上的商道,商船直达南洋诸国,又与倭人有生意往来,实力不断壮大。尤其是结拜之后,组成了十八芝,就连那些洋人也要退让三分,轻易不敢掠其锋。”

    “而现在,十八芝的兄弟,投降朝廷的投降朝廷,自相残杀之下,死的死,伤的伤,归附洋人的归附洋人,原本的十八芝海上联盟,早已是分崩离析,不复存在。”

    “李国助、何斌与郭怀一投效了荷兰人,刘香成为了佛郎机葡萄牙人和西班牙的代称的买办,杨天生和陈衷纪死于李魁奇之手。”

    不知道是因为不耐于钟斌的絮叨,还是思路已然清晰,权衡好了利弊,现在乃是出手的绝佳时机,可以一举剿灭了李魁奇,郑芝龙终于不在保持沉默,打断了钟斌的讲话。

    “钟兄,关于以往的那些事情,咱们以后再聊,你还是先带为兄前往李魁奇的盘踞隐藏之地。”

    “呃那个这个”

    看到钟斌有一些迟疑的模样,似乎是顾忌着什么,郑芝龙随之又循循善诱起来,不无提醒的说道:“如果能够剿灭了李魁奇,除去这一海盗,你我兄弟二人,等于又为朝廷立了一大功劳,回去之后,皇上与熊大人势必会有更大的奖赏。”

    “这样的话,有着这份功劳,为兄不仅能够扬眉吐气一番,也能提高老弟你在朝廷的印象,将来也能更好的发展不是”

    “嗯”

    钟斌依旧面有迟疑之色,沉吟了一下,似乎是下了很大的决定,重重一点头的同时,语气中带着几分无奈之意,沉声回道:“好吧郑兄,兄弟我这就带你去”

    不久之后,郑芝龙的水师与钟斌的船队汇合一处,但还是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开始扬帆起航起来,加快行进。

    看着头前带路的钟斌船队,郑芝龙的神色才是恢复了平静,并没有任何的言语,而郑芝豹却是满脸的不屑之色,撇了撇嘴,颇为嘲讽地说道:“大哥,现在看来,钟斌并没有那么讲义气,好像生冷不忌,并不在乎那个禁忌,嘴里口口声声的不情不愿,但行动说明了一切,恨不得立即灭了李魁奇,不过是三言两语,一口答应了下来。”

    “而且,从他现在的表现来看,钟斌之所以不答应和咱们里应外合,一举灭了李魁奇,恐怕不是因为义气二字,而是他担心,起义不成,反被李魁奇给灭了。”

    “还有就是,现在这样做的话,对他最有利,能够最大限度地保存他的实力,又能捞到一份功劳,危险的程度也能小很多,可谓是算盘打得叮当响,精明得很。”

    就在这时,似乎想到了什么,郑芝豹忽然停顿了下来,望向钟斌等人的船队,带着几分怨毒之色,恨恨地转而说道:“当初,如果不是他钟斌与李魁奇降而复叛,咱们郑家又何至于落得如今的境地处境也不会那么的尴尬,让朝廷猜忌不已。”

    郑芝豹还想说,现在灭了钟斌,以己方的实力,有着那些强大的火器,在如此距离之下,即便对方占据着战船的优势,但也有着十足的把握,将其一举全灭,己方也不会有太大的伤亡。

    但是,一想到还要钟斌带路,寻找李魁奇的老巢,也就忍了下来,没有说,毕竟,说了也等同于废话,毫无疑义。

    这个时候,听到郑芝豹的最后一番话,郑芝龙却是暗暗摇头,颇为的无奈,心道:“五弟的想法还是过于简单了,事情哪有那么简单”

    郑芝龙能够想象得到,就算没有李魁奇导演的那件事情,朝廷也会对郑家忌惮非常,也会采取非常措施,严密监视一些人的家人的同时,更是会在郑家军上面打主意。

    毕竟,就算除去李魁奇和钟斌等人的船队和部众,郑家军还有万余人,船只近千艘,如此规模的军队,却不在朝廷的掌控之下,而是由郑家所有,朝廷要是没有动作才怪。

    李魁奇等人的降而复叛,只是给了朝廷一个由头,只是一个引子,一个针对郑家的切入点。

    当然,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也是当头棒喝,给朝廷敲响了警钟,不能任由郑家军那样不管。否则的话,与养虎为患何异

    遥想归顺大明之时,尤其是提出了那个条件,依旧率领原部,郑芝龙就有了这种心理准备,迟早有一天,只要崇祯是一个明主,是一个想要有一番作为的帝王,迟早要对郑家下手。

第四百三十六章 黄粱一梦

    只是郑芝龙没有想到,这一天来的那么快,朝廷的那些招数是那么的刁钻很辣,又快又准,一招接着一招,一环套着一环,绵延不绝,衔接的很是紧密,防不胜防,根本就不给他喘息的机会。

    等到反应过来之时,一切都已经晚了,自己和部众的家人,悄无声息之中,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被严密监控了起来,而又毫无察觉,锦衣卫和东厂暗中早就有了行动。

    停靠在晋江上的郑家水师,在福建水师的火器绝对优势之下,更是动弹不得,一旦有一个风吹草动,引起朝廷的误会,郑家水师所在的水域,瞬间就会化为一片火海。

    一切变化的都是那么的太快太突然,让郑芝龙始料未及,与当初的计划背道而驰,而又无可奈可,无法做出相应的补救措施。

    在某段时间里,郑芝龙郁闷的要死,夜不能寐,辗转反侧,犹如一个孔武有力的高手,知道对手的存在,却看不到对方,也清楚地感觉到对方的逼近,以及不断地放出伤害,自己却有力无处使。

    这种无奈,直至最后化为绝望,渐渐演变成习以为常,既来之,则安之。

    在郑芝龙最初的雄途计划,有着官军这一层身份,背靠福建,郑家军就有了强大的后盾和底蕴,就能够突破原本的瓶颈,实力位置更上一层,进而图谋东南沿海的真正控制权。

    东南沿海,海域就是那么大,岛屿就是那么多,再怎么说,地盘也是固定的,却有着各方的势力挤在一起,如此一来,先天之上,就限制了他郑芝龙的发展范围。

    十八芝,虽然是结拜的十八个海盗巨枭,却也有各自的利益,代表着不同的势力,若是继续持着海盗的身份,即便再富有,即便再赚钱,发展的空间也有限。

    不管是那些洋人,还是大明朝廷,亦或是其他海盗,都不可能任由哪个海盗一家独大,即便是十八芝之首,他郑芝龙也不行

    因此,若是想进一步地发展,成为东南海上的真正霸主,就只能归顺大明,换一个身份,才具备长足发展的潜力。

    而且,虚与委蛇之下,趁着大明皇帝还太年轻,登基不久;趁着大明正处于多事之秋,四面环敌;趁着朝廷处于内外交困的境地,弊病积重难返

    如此情形之下,他郑芝龙完全有能力,也有实力,可以安稳地在东南等地发展壮大,不断地经营福建和广东,尽可能地招揽人心。

    按照预期,朝廷根本就没有精力,也没有能力顾及到东南沿海。

    就是在这么一个空档期间,只要发展起来,实力再提升几个层次,他郑芝龙就能成为东南的无冕之王,就能逐渐控制住福建和广东等内陆。

    一个一个的收拾那些海盗,那些往日的兄弟,收服他们的部众,召入麾下的同时,更是吞并他们的财富,不断地扩充实力,收拾了那些海盗之后,自然而然地,就轮到了那些洋人。

    那个时候,或明或暗,兼并了所有的海盗之后,他郑芝龙有的是办法逼迫洋人低头,不得不按照他郑芝龙的规则行事,在东南沿海经商。

    换而言之,在东南沿海的话,他郑芝龙,真真正正地拥有了海上的霸权。

    得到了海上的霸权,那就等于有了滚滚的财源,可以支撑他郑芝龙的所有野心,一切计划。

    到时候,裂土为王,割据一方,随时都能做得到,朝廷再想拿捏他郑芝龙的话,也几乎不可能,也不得不掂量一二。

    然而,理想是丰满的,现实却是那么的骨感,他郑芝龙的所有想法和计划,都化为了泡影,美好的计划,全部的野心,随着这一系列的变故,全都为之幻灭,成了黄粱一梦,遥不可及的事情。

    这个时候,郑芝龙的目光看向了东面,台湾所在的位置,不禁想起了自己当初的一个暗手,实施那宏伟计划的第一步,也就是刚刚归顺朝廷,第一次示好。

    闽南大旱,饥民甚重,为了缓解灾情,自己自掏腰包,招纳漳州府和泉州府灾民数万,人给三两,三人给一牛,通过海船,将那些灾民运到台湾,进行垦荒定居。

    有了这一恩惠,在那数万灾民的心里,他郑芝龙就有了极高的声望,在台湾岛上,等同于培植自己的力量,若是什么时候想要占领台湾,他们将会一大助力。

    在大明实行海禁之策的时候,毫无疑问,台湾成了多方势力交易的中转站,想要获得大明那些货物的平台,更是竟相谋求更多利益的目标,自然而然地,台湾岛势力复杂的同时,也就成为了一块肥肉。

    谁要是控制了台湾,单单是每年的关税税收,就是一笔巨大的财富收入。

    否则的话,又怎会有滨田弥兵卫事件

    “算了,既然所有的计划全都泡汤,都不可能再实现,那么,就不如送给朝廷,卖个好。有了台湾岛这个礼物,想必皇上对郑家的印象也会好许多,最起码也能改善目前的尴尬处境”

    郑芝龙的声音很轻,虽然是念念有词,但嘴唇就好像没有动一般,再加上周围呼啸的海浪之声,以及海浪拍打战船之音,莫说周围的人离郑芝龙很远,就是近在迟只,恐怕也听不到他在说什么。

    渐渐地,不难发现,就好像放下了某种心理负担,郑芝龙的神情明显放松了不少,显得很是开阔,等到目光再次转移到船队的前方,再次恢复了那副冷峻的模样。

    一场大战,正在渐渐逼近。

    福建

    巡抚衙门,书房之中,熊文灿端坐于上方,东南水师的统帅朱一冯和福建都司洪先春列坐于左右两侧,福建最顶层的军方三位大佬,可谓是全都到齐了。

    “两位将军,这段时间里,郑芝龙可是积极的很呐,围剿了不少的海盗,东南沿海的老百姓更是纷纷叫好,朝廷的公信力不断地上升,可是,虽然海盗的势头遭到了遏制,但福建和广东的匪患依然十分严重”

    然而,对于熊文灿的这番言语,兴奋之中,带着几分淡淡的担忧之意,朱一冯和洪先春的反应却是很平静,就好像并不在意的样子。

第四百三十七章 第三祸患

    渐渐地,看到两人的反应很是稀松平常,并没有多少重视,熊文灿的眉头微微蹙了起来,突然又抛出了一个话题。

    “两位将军,福建的三大祸患,一红夷,二海盗,三山贼。”

    “如今之时,随着郑芝龙的归顺,并渐渐控制住他的郑家军,海盗的祸患已经得到了极大的缓解,想必再过不久,就能予以彻底解决,而红夷的事情,要等到第二个问题解决之后,看看洋人什么反应,才能采取相应的策略。”

    “因此,现在的话,摆在咱们眼前的主要问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