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达人秀-第2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自缢于万岁山煤山之时,蓬头垢面,一块绸缎颜面,足以说明朱由检信鬼神,害怕答应了李自成的要求,无颜见九泉之下的列祖列祖。

    “启禀皇上,锦衣卫在真定府的密探飞鸽传书,送来消息,秦将军已经到了真定府的地面,若无意外的话,按照他们的行军速度,骑兵下午就能到京城。”

    贾亦韬从失神中清醒过来,听着洛养性的讲话,顿时就反映了过来,满面的兴奋之色,连忙说道:“好好通知礼部,立即准备一下,朕要出城十里,亲自接秦将军”

第五十二章 不甘与庆幸交织在一起

    学就西川八阵图,鸳鸯袖里握兵符。

    由来巾帼甘心受,何必将军是丈夫

    贾亦韬的口谕刚刚出了乾清宫没有多久,其中的内容就像长了翅膀一般,弄得满城风雨,人尽皆知,伴随着的还有这首贾亦韬“借用”朱由检夸赞秦良玉的诗,引得无数人热议,纷纷猜测,皇上这是要干什么

    一时间,北京城内风云骤起,气氛骤然变得紧张了起来,颇有人人自危之势。

    当听到消息的那一刻,秦良玉即将入京,还带来了她那闻名遐迩的白杆子兵,一些人不安了起来,意识到事情的不妙,并未因为田尔耕等人的处死、查没家产而告一段落。

    风声鹤唳,人人噤若寒蝉,不外如此。

    黄府。

    黄立极的宅院没有了往日的繁华与喧嚣,不再有络绎不绝的官员拜访,门可罗雀,就连下人都少了许多,处处都透着落寞和破败的味道。

    种种迹象都在述说,黄家已经是昨日黄花,家道中落。

    黄蘅若与黄藻相继结束了牢狱之灾,返回了家中,算是黄府的一大幸事,却没有多少喜悦之感,除了黄立极之外,每个人的脸上都挂满了不高兴,带着淡淡的落寞之意。

    书房之中,黄立极心情不错的坐在那里,自斟自饮之间,无视家人那幽怨的眼神,整个人显得好不快意,两个儿子站在对面,脸上尽是不甘之色,低头不语,虽然心中充满疑惑,却不敢开口询问。

    不仅如此,还有妻子杜氏坐在一旁,满脸的苦瓜相,皱巴巴的眉宇间弥漫着淡淡的着急之色,看到两个儿子不敢开口,无奈地问道:“夫君,妾身实在不明白,向皇上辞官,告老还乡也就罢了,你为什么还要这样做呢不仅让蘅若和藻儿跟着返乡,不再为官,还将家产之十七八捐给了朝廷,没有了这些钱银田产,咱们以后的日子还怎么过啊”

    “女人家家的,就是头发长见识短”

    黄立极长长的叹息了一句,稍稍停顿,将手里的酒一饮而尽,神色早已收敛了起来,显得十分的凝重,看到两个儿子同时流露出期待和不甘的神色,就知道他们不愿意辞官离京。

    尽管如此,黄立极依旧没有松口的意思,再次看向了杜氏。

    “夫人,你不明白,事情远不像表面上的那么风平浪静,不要只看眼前的这些利益,却没有意识到一个大危机悄然来临,威胁到咱们全家人的性命。”

    “老爷,你这是什么意思”

    杜氏心里一惊,紧张了起来,情不自禁地脱口问了一句,就连黄蘅若与黄藻的神色也变了一变,心中有一种不好的感觉。

    “难道你们还没有看出来吗皇上准备动手了,凡是与魏忠贤来往国密之人,都将沦为清算的对象,轻则罚没家产,流放戍边;重则满门抄斩,一家老小都难以活命。”

    “你们看看最近发生的一些事情,不妨回想一下,虽然多是一些鸡毛蒜皮之事,处理的不过是一些微末小官,无足轻重之人,李国那些人还被皇上重用,委以重任,但事事透着诡异,让人捉摸不透皇上到底想干什么”

    “还有,随着那些东林党的相继重新启用,返回京城,算是彻底搅混了京师的这潭水,使得谁也不敢行动。关键的是,年初之时,施凤来这一边还占据着绝对的优势,打压的东林党抬不起头来,不过是寥寥几个月的时间,形势已经发生了逆转,两者处于势均力敌的状态,后者隐隐还有稍占一筹的意思。”

    “父亲,即便如此,大不了咱们全都返回老家,我与二弟不再入仕当官,皇上也准了你的请辞。可是,这与你一下子捐出那么多的钱财,几乎是咱们家的全部家当,有什么关系呢”

    黄蘅若脸上的不甘之色已经消失不见,和张氏、黄藻一样,只剩下浓浓的不解,等待一家之主黄立极的解释,更多的是心里的好奇在作祟。

    当然,不甘和不舍占据着主导,又有几个人能够做到视金钱如粪土

    毕竟,堂堂朝廷重臣的家产,多年以来的积累,其中的十之七八是一笔巨大的财富,足够他们一家子生活不愁,过上富裕的生活。

    “哎蘅若啊蘅若,没想到你在朝当官这么多年,居然还是这么多的目光短浅,不知道孰重孰轻”

    黄立极只觉得嘴里苦涩,一脸的恨铁不成钢之色,叹息的同时,更是连连摇头,略微平息了心绪,这才解答三人的疑惑。

    “如今之时,朝廷可谓是麻烦不断,辽东有建奴之患,西北有连年的大旱天灾,西南的奢崇明和安邦彦叛乱,虽然暂时压了下去,却未根除问题,两人随时都有可能卷土重来,为祸贵州和四川。”

    “凡之种种,朝廷急需一大笔银子,没看到都逼得皇上不择手段了吗不惜以一些小事儿为由头,让百官与勋贵变相的捐输。而且,皇上针对的对象多是魏忠贤的往日故交,从田尔耕这些人的下场来看,咱们还是及早脱身的好。”

    “如果不是天下动荡,朝廷面临这么多的危局,皇上需要一个相对稳定的朝局,以便应对这些问题,恐怕早就对我们这些人下手了。”

    三人的神色很凝重,一时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一副忧心忡忡的样子,黄蘅若更是露出恍然之色,沉声接话道:“父亲,我明白了,之所以捐出大半的家产,你老就是想要讨皇上一个好印象,免得咱们被皇家秋后算账。”

    “不错,为父就是这个意思。”

    黄立极赞叹了一句,看向大儿子的眼光稍稍平和了一些,颇为欣慰,转而有一些庆幸地说道:“皇上已经下旨了,咱们一家子随时能够离京,不像施凤来和张瑞图他们,虽然也被准了辞官,却被困于京城,赋闲在家,说不定他们还羡慕咱们家呢可以全身而退,保得一家老小性命。”

    这一刻,杜氏与黄蘅若、黄藻再也没有了不甘之色,整个人显得很是轻松,有一种劫后余生的感觉,恨不得立刻离开京城,这个是非之地。

    他们也听到了那个消息,秦良玉率军入京,稍稍联想一下,就让人有一种心惊肉跳的感觉,京城将会有一场大动荡,一场血雨腥风正在悄然逼近,自己等人还是赶紧逃离这个越来越大的漩涡比较好。

    否则,稍有迟疑,又或者走得慢的话,一旦被漩涡波及到,都将是粉身碎骨。

第五十三章 意义非凡

    西南之地,贵州水西,贵州宣慰司,也就是水西土司衙门,此时却变成了“罗甸大王”的王宫,彝族土司安邦国的住处,盘踞之所。

    此刻,在诺大的王宫大殿之上,身材短小而异常粗壮的安邦国懒洋洋的倚坐在那里,神情漠然,一副安于现状的样子,奢崇明坐在下面的右侧为首之处,隐隐有急切之意,两人有一句没一句的聊着,气氛有一些异样。

    “罗甸大王,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啊”

    “朱燮元和傅宗龙相继离开西南,回乡丁忧守孝,没有比现在更好的时机了,越早兵出水西越好。没有此二人的掣肘,西南的这些名将都是泛泛之辈,也就秦良玉手下的白杆子兵还有一些威胁。”

    “拿下四川之后,你我二人就能形成掎角之势,互为援助,任他大明派百万大军而来,也无可奈何,凭借地势之险,咱们哥俩依旧可以在这西南之地自立为王。”

    安邦国的双眼皮耷拉着,自始至终都是一副不以为然的样子,等到奢崇明说完之后,翻了翻双眼皮,一只手掏了掏耳朵,这才漫不经心地予以回复,显得很是傲慢。

    “我说安邦国老弟,这才过去多久,去年的那场打仗,傅宗龙将本王打得元气大伤,兵卒折损了大半,粮草储备更是一个大问题,你现在让我出兵,让我拿什么出兵拿什么打仗恐怕兵出水西还没有多久,就会因为粮草短缺的事情而军心涣散。”

    “可是,罗甸大王,朱燮元的丁忧三年期限就快结束了,不到一个月。一旦朱燮元返回四川,你我二人再想图谋四川,将会难上加难,就连水西这里都有可能不保。”

    然而,任凭奢崇明千般言语,万般劝说,依旧打动不了安邦国,后者一个脑袋摇得跟拨浪鼓似的,秃噜着嘴死不改口。

    “不不安邦国,任凭你如何的花言巧语,就算是说得天花乱坠,我也不会更改决定的。如今之时,我手下也就数万人,兵力如果不能发展到十万,没有两年的粮草储备,我绝不会兵出水西的。”

    水西城的一处宅院,密室之中,奢崇明父子正与他们的将领秘密相商着,谋划着未来的行动。

    “土司大人,咱们不能再这样下去了,时不我待啊。再这样下去,咱们的部众非得被安邦彦那只老狐狸一点一点的蚕食不可。”

    “父亲,不能再犹豫了,现在是返回四川的最佳时机,如果再错过这个机会,朱燮元要是返回了四川,恢复了四川巡抚一职,咱们再想复国可就难了。”

    “是啊,土司大人,少爷说的太对了,留在水西绝非是长久之计,就这么一大点地方,不仅我们的人要吃喝拉撒睡,要补充兵力,安邦彦也是如此,长此以往下去,双方绝对会摩擦不断,争斗不休,不如趁着双方现在还未撕破脸皮,返回四川,攻取明军兵力薄弱的城镇,休养生息,发展壮大,留给咱们的时间可不多了。”

    当西南密谋迭起之时,奢崇明等人蠢蠢欲动,将会再有战端出现之际,远在千里之外的北京城却是旌旗招展,遮天蔽日,绵延有十里之遥,贾亦韬正伫立在十里亭之内,登高而招,遥望南方。

    就在这时,远方出现一个黑点,紧接着变成了一个黑团,渐渐地,伴随着一阵奔腾的马蹄声,尘土飞扬之下,一支骑兵队伍出现在众人的视线里,引起众人的惊呼。

    “看看,秦将军他们到了。”

    “快看,那个领头之人,身穿红色披风的就是女将秦良玉”

    “还有那个,身披银色铠甲,胯下骑白马,手持一干银枪,应该就是秦将军的儿子,石砫宣抚使马祥麟,人称小马超,好不威武”

    贾亦韬笑了,缓缓从十里亭上面走了下来,缓缓而行,在百官的簇拥之下,在三大营之一的五军营警戒之下,来到了官道的正中央,年轻的面孔上泛着丝丝的笑意。

    不管是秦良玉,还是马祥麟,都有一身的标配,很容易就能认出,前者一袭红色披风,后者一身银色铠甲,独目,素有“独目马”之称。

    尤其是秦良玉,今年已经五十四岁高龄,这支骑兵队伍之中的两名女将,除了她之外,就只有马祥麟的老婆张凤仪,一门两女将,都堪称“花木兰”的存在,早已成为军中、乃至于整个大明的美谈。

    很显然,秦良玉很识趣,有一个老将应有的自觉,随着一个手势,白杆子兵戛然而止,全都停了下来,距离贾亦韬足有两里之遥,唯有儿子和儿媳在身后跟随,策马而来。

    “末将秦良玉,末将马祥麟,末将张凤仪,拜见皇上”

    “三位将军,无须多礼,快快请起”

    贾亦韬连忙上前一步,扶住了就要弯腰行礼的秦良玉,更是说道:“老将军,仅仅是朕的一道手谕,一个模糊不清的命令,就远赴万里之遥,赶赴京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从崇山峻岭的四川,赶到了京城,朕心甚慰”

    然而,相比于秦良玉三人听到如此热情的夸赞而意外,心里满满的好奇和不解,周围的一些官员却感觉的十分刺耳,心里愈发的忐忑而不安,五味杂陈。

    山雨欲来风满楼,一些官员此时的危机感格外强烈,变得极为心绪不宁起来。

    就在秦良玉三人那么一愣神的瞬间,还未反应过来之际,百官怀着复杂和忐忑的心情之时,贾亦韬却是兴奋地难以自抑,再次做出了惊人的举动,大手一挥,对着一名文官喝道:“都给事中王家彦听旨,暂代处理京营戎政,负责协调白杆兵事宜,领他们进入瓮城之中修整,听候安排。”

    所有人都震撼了,自大明建国以来,除了卫戍京师的禁卫军,是不可以进城的,只可以在城外驻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