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有人都震撼了,自大明建国以来,除了卫戍京师的禁卫军,是不可以进城的,只可以在城外驻扎、修整。
然而,皇上居然让他们进城了,尽管只是京城的一个瓮城,城门的一个护门小城,还威胁不到京城的防御,但它所代表的意义非凡,却是震撼人心的。
九五至尊,言出法随,乃是金科律例。
尤其是现在的这种情形,不仅是百官在侧,还有百姓们环视周围,在贾亦韬之前的一系列树威之下,人心惶惶之时,无人敢上前提出质疑。
第五十四章 冰火两重天
阉党不想引火烧人,不想再加深皇上对自己这些人的那种恶感;东林党亦然,不想做出头之鸟,尤其是对那些空出来的官职虎视眈眈,迫切地想要填补上去。
一时间,百官达成了一个默契的共识,在各怀心思之下,无人指出其中的不当之处。
满含笑意的眸子之中,贾亦韬偷偷地打量着百官的反应,尽管格外希望是现在这种结果,乐见其成,但还是高兴不起来,心中不禁有一些失望起来。
此情此前,虽然正是他想要看到的局面,却也恰恰说明,这个时候的文武百官,已经没有了那种秉言直谏的特质,没有了指出皇帝决定不当之处的勇气。
自古以来,都是文死谏,武死战。
文官变了,不再冒死直谏,变得苟且偷安注重个人的利益得失;武将也有变得苗头,不再那么骁勇善战,不畏生死。
如此种种,何尝不是大明王朝的悲哀
贾亦韬瞥了一眼王家彦,虽然这位也没有点出自己的不当之处,却很欣慰他的后世表现,能够以身殉国,跳城自杀,足以说明他对大明王朝的忠心
拥有忠心,又兼具治理之能,正是贾亦韬迫切想要的官员。
这些说起来虽长,却不过是几个呼吸的时间,当秦良玉三人反应过来之际,连忙谢恩过后,贾亦韬再次笑着说道:“秦将军,就让令郎夫妻二人留下来,协助王家彦,带着大军入瓮城修整,咱们进宫吧,朕迫切想要知道西南现在是一个什么情形”
“是,皇上,末将遵旨”
秦良玉答应一声,扭头分别看向了身侧的两人,交代了一番,虽已年迈,但底气依旧非常足,话音铿锵有力。
“祥麟,凤仪,你们两个就暂且留下来,配合王大人安置大军,如若有兵卒闹事者,骚扰到百姓,军法处置,定斩不饶,也将追究属官的罪责”
“是,母帅,末将遵命”马祥麟和张凤仪同时抱拳,异口同声地答道。
渐渐地,百官再次排成了两列,目送着贾亦韬与秦良玉前行,等到两人走出了一段距离,这才紧紧地跟随,整个过程中都是默然不语,仅仅是陪着笑。
然而,笑容是那么的勉强,气氛充满异样之感。
不久之后,瓮城之中,白杆子兵的临时驻地,大帐里,马祥麟夫妻二人忧心忡忡地站在那里,张凤仪那一张飒爽英姿的面庞之上挂满焦虑之色,不安的说道:“夫君,妾身实在不能理解,皇上虽有密旨,但西南的局势非常的不稳,那些少数民族的吐司随时都有可能复叛,奢崇明随时都有可能卷土重来。”
“只要向皇上和兵部言明四川与贵州如今的情况,皇上不可能再坚持,非要母亲大人赶赴京城,什么事情能有西南之地的稳定来得重要啊”
“好了,凤仪,不要多说了,母亲既然这样做,不顾四川之危,不惜亲身赶来京城,一定有非常重要的事情,有她自己的打算。何况,母亲不是那种意气用事的主帅,若是没有其他的考量,就不会这样做的。”
乾清宫之中,贾亦韬端坐于上方,秦良玉直直地站在对面,一身的红色披风和腰间的佩剑早已不见了踪影,尽管脸上爬满了岁月的风霜,脸上的皱纹纵横交错,但依旧掩饰不了那股飒爽英姿的英气。
贾亦韬的手里有一份折子,正是王家彦检点白杆子兵之后,统计上来的将领名单,马祥麟,张凤仪,秦翼明,秦拱明,秦佐明,秦祚明
记忆如泉水般涌来,浮现在大脑之内,不管是属于朱由检的残存意识,还是贾亦韬的历史研究信息,都使得贾亦韬对这些名字非常的熟悉。
秦良玉的儿子儿媳、秦良玉兄长秦邦屏的双子、秦良玉弟弟秦邦民的两个儿子
一门忠烈,堪称宋朝时的杨家将,兄长秦邦屏、秦邦瀚战死于浑河战役,弟弟秦邦民战死于奢安之乱,儿子儿媳战死于镇压起义军
这一条条信息,愈发的让贾亦韬重视秦良玉,作为他清除朝廷党政弊端的最大助力,如今能想到的外援。
当然,这些信息多是以历史上的事件为主,他贾亦韬很有可能改变这些事情的走向,改变马祥麟与张凤仪的结局。
呼
贾亦韬暗暗长吐了一口浊气,扫去心中的那股阴霾,对秦良玉的同情,目光再次回到了秦良玉的身上,沉声说道:“秦将军,朕就不拐弯儿抹角了,此次召你进京,就是让你率领白杆子兵保驾护航,协助朕清理那些为祸朝政的奸佞之臣。”
一时激起千层浪,秦良玉被贾亦韬的直接震撼到了,心里莫名的翻起了惊天骇浪。
即便纵横沙场几十年,年近六旬,看尽了世事的起起伏伏,早已参透了生死轮回,秦良玉此时的心绪还是难以平静,一阵的波澜起伏,对于皇上即将付诸的行动,产生了丝丝心悸
需要从异地调军,还是大明王朝为数不多的精锐部队之一,拱卫京师,仅仅是想想这些,秦良玉就觉得心寒,大概猜到了贾亦韬的动作将会有多大。
“秦将军,俗话说,重病须用猛药,加上本朝,你也算是四朝元老了,魏党势力遍布朝野,盘根错节,不仅是官场之上,还有军队之中,或大或小,都有魏忠贤的党羽,要想将其一一拔出,除去朝廷弊病,整肃朝纲,非强势手段所不能除。”
秦良玉那遍布周围的面颊抖动了两下,强压下心中的那股惧意,躬身行礼道:“老身明白,如果谁敢犯上作乱,祸乱朝政,动摇国之根本,忤逆圣意,皇上所指之处,就是老身与白杆子兵的刀锋所向之处。”
“好,秦将军果然是明白人,快人快语,朕要得就是这句话”
贾亦韬忍不住地赞叹了一句,脸上的兴奋之情溢于言表,转而看向宫门的方向,喊道:“张彝宪,进来”
伴随着一阵窸窸窣窣的小碎步声,张彝宪弓着身子走了进来,高声附和道:“皇上,奴才在。”
“来啊,传朕的旨意下去,秦良玉素有军功,先有赴辽东抵御后金,后有平叛西南之乱,世代镇守四川,一门忠烈,现加封太子太保衔,封忠贞侯”
不过是寥寥数分钟,秦良玉就经历了冰火两重天的遭遇,只觉得自己的脑袋不够用,搞不明白皇上这是要干什么
前一刻还要整肃朝纲,后一秒就对你大肆封赏,没有一丁点的征兆,幸福来得太过突然
第五十五章 夺情
当然,此刻的秦良玉更多的是感动,仿佛所有的委屈都在这一瞬间化解,消失不见,丈夫被太监邱乘云诬告,最后病死于云阳的监狱,两个兄长和一个弟弟也为朝廷尽忠,先后身死,而朝廷也仅仅是追封了一个名号而已,再无其他。
即便心如坚铁,忠君爱国的信念根深蒂固,经历过这些的秦良玉要说毫无怨言,那绝对是骗人的。
一把辛酸泪,满心的苦楚,都随着贾亦韬的这个封赏而有所缓解,更加坚定了她对大明王朝的忠心,兄弟与丈夫的死也值了。
帝王的亲口肯定,予以加官进爵,即便是虚衔,也是武将的无上荣耀
泪眼朦胧之中,老泪纵横,秦良玉当即跪拜了下去,领旨谢恩,表达感激之情。
当然,作为一名沙场的老将,让敌人闻风丧胆的当时“花木兰”,秦良玉表现的并没有那么不堪,言行举止之间,很好地掩饰了自己的失态。
这个时候,贾亦韬的脸上现出一丝淡淡的欲言又止之态,似乎想说些什么,但又有着某种顾忌,最终还是没有开口,异样的神色转瞬即逝,唯有心里暗暗告诫自己。
“算了,过段时间再说那件事情。”
谢恩过后,秦良玉却是满脸的踌躇之色,犹豫再三,最终还是说道:“皇上,末将此次入京,主要还是有一事相求,需要当面奏禀。”
“哦,秦爱卿,所为何事”
贾亦韬的眉毛挑了挑,心中泛起了嘀咕,等待秦良玉的回答。
“启禀皇上,去年之时,大军虽然平定了西南之乱,但确切的来讲,不如说是将安奢之乱暂时压了下去来得更加贴切,巡抚朱燮元大人将只是奢崇明赶出了四川,稳定了四川局面,并未将其斩草除根,解决问题的根源。”
“然而,如今之时,奢崇明与安邦国同流合污,盘踞在贵州的水西,就像养伤的老虎,一旦恢复过来,他们必然会再次为祸西南,鼓动其他的吐司,从而动摇朝廷在西南的根基。”
“巡检傅宗龙之策虽好,但却需要一定的时间,现在朱大人丁忧在家,傅大人在去年相继离去,回乡守孝,使得西南缺少一个主持大局之人,统帅诸多军队,督促西南军务。”
贾亦韬听得频频点头,作为一个明史专家,当然知道秦良玉属实,当然知道安奢之乱,奢崇明和安邦彦两个吐司相继在四川与贵州起兵造反,从天启元年一直持续到崇祯二年。
战事虽平,但历经将近九年的战乱,耗费了大明王朝的大量的钱粮,使得大明王朝的财政拮据如斯,无力应付后面的各种天灾与人祸。
同时,看着声情并茂讲述着的秦良玉,不禁想起了这位巾帼英雄的所作所为,白杆兵的建立,几乎没有花费朝廷的一文钱和一粒粮食,朝廷仅仅是给了一个编制而已。
相比于那些犹如铁公鸡的藩王与勋贵,秦良玉的爱国行为超过了当时绝大多数的达官显贵,赢得了天启与崇祯的赞许与认可。
“秦将军,朕记得朱燮元的丁忧之期就要结束,还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一旦守孝期满,朕肯定要重新启用,让他前往四川任职。”
贾亦韬打断了秦良玉的讲话,眉头微蹙,脸上现出疑惑之色,进而问道:“秦将军,说了这么多,你应该不仅仅是为了朱燮元复归的事情吧”
“皇上圣明”
秦良玉恭维了一句,这才缓缓答道:“启禀皇上,巡按傅宗龙大人的围堵之策,在水西周围的地界沿水屯田,养兵练甲,开垦荒地,将奢崇明与安邦国围困于水西,一点一点削弱他们的势力,这些都需要傅大人的主持,其他人都无法胜任,领会其中的精髓。”
“而且,朝廷废除了永宁宣抚司,在那里推行州府郡县制,势必会引起当地的吐司反弹,唯有朱大人主持局面,凭着平叛奢崇明之乱的威望,将其赶出了四川,一定可以镇得住那些居心叵测的吐司。”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江西与贵州仅仅是一线之隔,中间夹了一个湖南,在这个时候,朱燮元的许多战法,譬如战术“敌止我动、敌动我止”、“诱敌深入”、“四面迭攻、渐次荡涤”
数百年后,这些战法又在毛爷爷的身上重现,唯一的不同的是,后者将其优化和拓展,更加适用于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
国民党对井冈山的五次围剿,毛爷爷的从中指挥,不就是对这些战术的再现、最好诠释吗
回顾历史,不难发现,毛爷爷的许多战术都是有迹可循的,这也是贾亦韬研究历史的心得,愈发的明白,毛爷爷为何那么的喜欢读史
以史为鉴,不仅可以明得失,还可以从中找出许多方法,解决现实问题。
贾亦韬摇了摇头,压下了心里的这些想法,只听到秦良玉再次说道:“皇上,末将请求,朝廷能够颁发一个夺情的圣旨,让傅大人戴孝任职,履历贵州。”
“嗯朕虽然继位不久,但对西南的战事也有所了解,尤其是傅宗龙向朝廷呈报的方略,前些日子,朕让兵部拿了过来,仔细看了一番,委实不错,只要推行下去,不仅可以为朝廷节省一笔不菲的军饷,还能缴纳一些税赋”
贾亦韬的话音戛然而止,随着脑海里浮现出傅宗龙呈报的治理西南的方略,再一看秦良玉,不禁心中一动,又有了一个新想法。
“对了,秦将军,傅宗龙呈报的方略,其中就有一条,大概的意思就是,向贵州移民,从而增加朝廷在那里的控制力,削弱当地吐司的实力,是否有此一条”
“嗯,是的,皇上,确实有”
秦良玉愣了一下,不解皇上为何突然这样问,神色隐隐还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