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从单骑入荆州开始-第14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就刘琦而言,他对刘表此举并不反对。
  山阳刘氏本就应该是荆州之主,为何事事要以蔡、蒯等南郡诸族为先?
  这种不健康的政治环境,越早改变自然是越好。
  “父亲威武,孩儿在此为父亲贺!”刘琦低声道。
  刘表随意的摆了摆手,道:“为父能有今日之局势,还不都是仰仗了你?呵呵,你可真是我山阳刘氏的麒麟儿啊。”
  刘琦急忙谦虚的推辞。
  “对了,除去关中和司隶之外,关东诸郡,目下形势如何?”
  刘表沉吟半晌后,只是说出了一个字:
  “乱!”
  “怎么个乱法?”
  刘表一边走,一边道:“桥瑁死后,王肱暂代东郡郡守之职,却不能胜任,黑山黄巾兵发东郡,时势渐乱,袁绍派曹操入驻东郡,以镇时局,而青州黄巾亦是大举入侵青、徐、兖州诸郡,除泰山郡守应邵与黄巾交锋数次而得胜,其余诸郡战事皆颇为不利,而公孙瓒如今在右北平大破另外一支黄巾兵,迫使其南渡,声望正隆。”
  说到这,刘虞顿了顿,道:“如今袁绍麾下的周昂,周昕与袁术麾下之人相争于豫州和丹阳郡,而宗亲联盟中的两位汉室宗亲亦亡,我等虽几番声讨二袁,但在兵势上却无动作,如今二袁见我等宗亲之盟不敢与之相争,竟是越发猖獗,袁术竞派孙坚渡江东向,只取吴郡,却是要将咱联盟中的吴郡郡守刘繇连根拔起。”
  顿了顿,刘表道:“所以我几番书信召你回来,若是再这样下去,宗亲联盟只怕就要被二袁的兵势迫散了。”
  “宗亲联盟决不可散!”刘琦深深的吸了一口气,道:“如今荆南已定,兵甲粮秣尽皆富足,孩儿决定率军北上,征讨二袁,为先前死去的几位宗亲成员报仇雪恨,以警示于天下。”
  刘表满意的点了点头,道:“为父之意亦是如此。”
  “还请父亲坐镇后方,为孩儿筹备粮草辎重,孩儿率领南蛮营的将士,讨伐诸路不尊朝廷之令的叛逆,另外还请父亲置书于陈王,请他领兵从雒阳南下,与我军同伐二袁!”
  刘表点了点头,道:“此言正是,联盟之中,唯陈王与等我荆州可成夹击之势,且其部兵强马壮,若能合兵,则可与二袁一战,只是……”
  刘表说到这,顿了顿,道:“只是刘正礼目下被孙坚所攻,又该如何?他身为我宗室盟友,却远在吴郡,我等对其……恐难施以援手。”
  刘正礼,指的便是刘繇。
  刘琦一边走,一边略做沉思。
  己方与刘繇虽然从未见过,但彼既然已经是护君联盟中的一员,那便不可见死不救。
  但吴郡之地,己方着实是鞭长莫及。
  “事到如今,父亲若想救刘正礼,那只有置书信与他,让他放弃吴郡,不要与孙坚对抗,才能有一线生机。”


第二百二十八章 拯救我们的盟友刘繇
  刘琦的话似乎引起了刘表思绪中的共鸣,
  他开始低头细细的沉思了起来。
  但刘琦得胜而归,按规矩要安排他一场宴席,而这些事情,则需要在宴席之后再谈。
  当晚,刘表在牧府召开庆功之筵,把酒言欢,为刘琦庆功。
  刘琦携两万余南蛮营锐士返回了襄阳,声威盖世,在宴席之中,被刘表当场敲定任命为讨逆中郎将。
  蔡瑁和蒯良等人听到此信,心中极不舒服。
  在整个荆楚中,能够被任为中郎将的只有蔡瑁,蒯良和蒯越,可如今刘琦也被授置此军职,在加上他两千石南阳郡守的身份……如今可以说,整个荆州此刘表往下,排第二的已经成了他刘琦了。
  蔡瑁和蒯良则是通通靠后。
  很显然,荆南的平定令刘表对自己的势力信心大涨,他已经不会再去特意顾忌蔡蒯的意见。
  这对蔡蒯而言,着实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宴席结束之后,众人各自回返府邸,刘表和刘琦父子亦是回了牧府。
  父子二人今夜都特意控制了酒量,没有喝的太多,因为他们心中都惦记着北方的大事。
  返回了府邸,刘表带着刘琦来到静室中,父子俩相对而坐,针对讨伐二袁之事继续详谈。
  “吾儿今日言,要让刘繇放弃吴郡,可具体又该如何去做?又该让刘繇何去何从?”
  刘琦言道:“刘繇乃是护君联盟中的一员,是我们的盟友,如今刘琬和刘松已经死了,不可再让刘繇有所闪失,不然护君联盟脸面何存?”
  “你是说,要让刘繇前来荆州依附于某?”
  刘琦点了点头,道:“先请刘繇到荆州,然后……让其前往豫章郡,请他在长沙以东立足,作为我荆南的屏障,替我们坐镇扬州。”
  刘表用手轻轻的抚摸着桌案上的双儿壶,似是有些出神。
  他沉思了好一会方道:“可刘繇是吴郡郡守,若是坐守于豫章郡,恐是于理不合吧?”
  刘琦轻声道:“于理不合,那我们就让他变成合理,父亲若能接刘繇回荆州,就派人去往长安,表奏刘繇为扬州刺史,如此他坐镇豫章郡中便算是名正言顺了。”
  刘表似乎有些醒悟了,道:“此言不错,如今的扬州刺史陈温已经被孙坚驱出了寿春,此举与挂印弃官无异,陈温若是再占着扬州刺史的位置,怕是却无道理,倒不如由朝廷敕于他人,只是如今我们护君联盟对董卓没了威胁,怕他未必肯应。”
  刘琦笑道:“孩儿估计,咱们若是表奏刘繇为扬州刺史,以董卓老贼的诡诈,十有八九会应允的。”
  “吾儿为何这般说?”
  刘琦耐心的为刘表分析道:“父亲且想,董卓当初任命刘松,刘琬,刘繇等人为刺史或郡守,其目地何在?不就是为了挑宗亲之盟与二袁之间的争斗,他坐守关中以渔利么?”
  刘表听了这话,很是惆怅的叹了口气,道:“正是如此,老夫也确实是中了他的计了。”
  “这事也怨不得父亲,董卓把持朝政,挟天子而号令天下,他占了大义之名,所出的阳谋天下无人能解,我们目下在政治上,注定会是董卓的棋子,这种事避无可避……不过眼下二袁已经除掉了刘松和刘琬,为了豫州和丹阳郡而彼此争斗,反倒是宗亲联盟盛极而衰,如今袁术已得九江郡,孙坚又杀入了吴郡,董卓若是再不有所动作,难道任凭袁术和孙坚蚕食了扬州全境?父亲知道,孙坚可是董卓心中最忌惮的人!”
  刘表恍然而悟:“所以吾儿觉得,董卓未防孙坚坐大,一定会同意我们的表奏,任命刘繇为扬州刺史,是么?”
  刘琦淡淡笑道:“这就要看董卓的机变了,反正他现在若是不任命刘繇为扬州刺史,回头等孙坚自领扬州之时,却要看他这位大汉相国又会是一番怎样的嘴脸?”
  刘表笑呵呵地道:“吾儿此言甚是……但吴郡距离江夏郡,中间隔着袁术,我等若是要接刘繇入荆州怕是不会那么容易的?”
  刘琦认真的道:“从吴郡往荆州来,最近的路程莫过于走丹阳郡,过庐江郡而入江夏郡。”
  刘表闻言,缓缓地点了点头,道:“过两郡之地而入荆州,恐怕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况且还有孙坚的追兵和九江郡的袁氏守军。”
  刘琦言道:“适才宴会之时,孩儿其实就一直在仔细思量此事,其实也救刘繇回荆州,只要筹谋得当,也不是太难。”
  “吾儿且细名言之?”
  “二袁杀宗亲联盟中人,狼子野心,图谋大汉州郡,此乃天怒人怨之举,父亲当联合陈王和大司马图之,此举势在必行,父亲可置书于大司马和陈王,让他们分别出兵,陈王率兵南下奔南阳郡,与我军会师共抗袁术,大司马则是派兵袭袁绍之后,至于我荆州,则兵分两路,一路前往南阳郡去与陈王会和进取南阳,一路去往江夏,会和黄府君北上取汝南。”
  刘表没有想到刘琦居然会提议两路分兵:“然后呢?”
  “孩儿愿领南蛮营,前往江夏郡,假意攻取汝南郡,袁术见吾军袭取汝南,必调九江郡之兵前往会和陈兰和雷薄,与我相抗,届时九江郡就不会有多余的兵马东顾去阻拦刘繇入楚,至于孙坚那边,我自写一封书信,请他放过刘繇一马便是。”
  “你写书信劝孙坚?”
  刘表闻言,不由哑然失笑:“孙坚何等样人,岂会因你一封书信而不杀刘繇?吾儿未免托大。”
  “别人我或许说不得,但对于孙坚,孩儿确又把握能够令其罢兵。”
  刘表收起了笑容,认真的看着刘琦,他知道自己的这个儿子并不是一个吹嘘之人,做事很有章法,且深思熟虑的令人感到害怕。
  他既然敢自称能够说动孙坚……那或许还真就是能。
  “然后呢?”刘表继续道。
  “然后就是庐江郡守陆康,刘正礼若要去江夏,需走庐江郡,此人目下尚属于中立人物,孩儿对这个人不甚了解,因而不敢妄言。”
  刘表慢悠悠地道:“前番董卓任刘松为豫州刺史,刘琬为丹阳郡守,刘晔为庐江郡守,刘松和刘琬皆前往上任,唯有那刘晔不曾上任庐江郡守,你可知为何?”
  刘琦认真的思索了一会,道:“想来,应是那刘晔乃是高绝之士,看出了董卓的计谋,恐为二袁所害,因而不敢上任庐江?”
  刘表摇了摇头,道:“这或是其一,然其二便是陆康在庐江的声望过高,即使刘晔乃是淮中名士,亦不敢去接替其郡守之位。”
  “陆康居然有这般声望?”
  “当然了,我儿需知,那陆康乃茂才出身。”
  刘琦闻言恍然而悟。
  在大汉朝,茂才也是察举制的一种常科,相比于刘琦这种被郡中每年会一举出的孝廉相比,茂才在士人中的含金量更高,孝廉是郡举,而茂才则是州举,且被举者,都是在职官吏,相比于孝廉人数要稀少的多。
  能够在士人官吏中被举为茂才者,要么是在士林中名气极大,要么就是对朝廷有过特殊贡献,绝非随随便便就可以任之。
  而经过刘表一番叙述,刘琦知道了,陆康除了有早年被举茂才的政治履历,更兼在庐江镇压了黄穰之乱,守备庐江诸县不为兵戈祸乱,至今已是有十年之久。
  如今的陆康,更因不惧兵戈之乱而连年朝贡,而被加封为忠义将军。
  如今的他已有六十五岁高龄,却依旧是兢兢业业的治理着庐江郡,不论是士人,豪强,还是黔首齐民,皆对其深以为赖。
  此等人物,若是不主动交印,刘晔又如何能去接替其位?
  刘琦听了刘表的叙述,心中大致明白了陆康的情况。
  “若是依照父亲这般说,这陆康似是忠义之臣,应不会与我们为难吧?”
  刘表摇了摇头,道:“不尽然,陆康乃是吴中士人,与袁家昔年亦有来往,若是就立场来看……此人目下,只怕依旧还是较亲于袁。”


第二百二十九章 南郡诸族决定逼宫
  刘表的话说的没错,以眼下的时局而言,陆康身为吴中士人的典型代表,年轻时又被举为茂才,在政治立场上还是比较近亲袁氏的,毕竟汉时选士‘论族姓阀阅’,同为有影响力的士族群体,袁氏和陆氏的立场和目标基本一致。
  宗亲联盟虽占据大义,但刘表和刘虞等这些人代表的是皇室宗亲,他们的利益和世家门阀的利益在根本上还是有些区别的。
  所以刘繇到底能不能成功的从庐江郡过境至江夏郡,却是谁也说不好的……要看陆康到底是有什么想法。
  刘琦认真的想了一会,方道:“不论陆康是如何的态度,但我们都要试试去做,毕竟眼下时局已是这般紧张,刘繇之生死,只怕就是攥在咱父子手中了,无论如何都要试上一试。”
  刘表点了点头,道:“也罢,那听你之意,似有意亲自前往江夏郡去迎救刘繇了?”
  刘琦点了点头,道:“孩儿率兵入江夏郡,北上兵指汝南,直奔袁氏老巢,声东击西,再寻机联络陆康,想办法接刘繇入荆州来。”
  刘表点点头,道:“老夫在襄阳,替你筹备粮草军械诸事,后方之事你无需担心……不过你若是去江夏郡一面,那这进兵南阳郡的重任,又当交付于谁来?”
  刘琦半晌没有说话。
  刘表见他不言语,道:“如何沉默了?”
  刘琦笑道:“整个南郡之中,目下军阶最高者,除孩儿之外尚有蔡瑁、蒯氏兄弟,父亲若要分兵,孩儿往江夏,能够领军奔南阳郡者,也无外乎是蔡蒯中人。”
  刘表听了这话,不由皱起了眉头。
  南阳郡乃是荆楚首府之地,可算是刘表和刘琦梦寐以求之地,那里人口稠密、冶铁技术高、农耕技术强、库府仓廪充盈,而且自古便盛产铜器。
  拿回南阳郡,会令荆州的势力发展到一个顶峰,刘氏父子一直在对这件事做准备。
  但事到临头,刘琦竟然有意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