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罢,李典举起桌案上的青铜酒爵,冲着刘琦道:“典在此为伯瑜相贺!”
“多谢曼成兄!”刘琦亦是举起酒爵。
二人饮罢,却见李典将酒爵向着桌案上一放,道:“实不相瞒,我与叔父聚拢数千食客屯于乘风,一则为保家业,二则也是看着世道纷乱,有心投奔明主干一番大事,只是一直未得良机,如今贤弟既已成了大事,我自当返回乘风,说服叔父,引麾下食客来襄阳相投,随伯瑜建功立业。”
“曼成兄放心,刘琦必不相负。”
李典又喝了一口酒,问道:“伯瑜,使君下一步,可是要荡平荆南?”
刘琦道:“我本意也是扫灭桂阳张羡,荡平荆南,全取四郡以巩固后方,但后与严君商议,眼下有襄阳宗族之长张方在手,张羡也未必敢动,不妨先以恩威抚慰,令荆州自定,然后我出师北上,替汉室办一件大事,彰显声名!”
“北上?”李典诧异道:“伯瑜要做何大事?”
刘琦随将自己和刘表商议的,联合刘焉和刘虞,结汉室之盟,北上督董卓与袁绍,履护君之责的主意详述了一遍。
李典听了这话,张口结舌,半晌居然说不出话来。
其实他对天下之势倒也算是颇为了解,目下知晓刘氏父子已经安定荆州北部两郡,按照李典的想法,下一步刘氏父子要么保境安民,要么收服荆南,哪怕是北上找袁术把南阳郡夺回来他都想到了。
但李典万万没想到的,竟是刘氏父子居然打起了‘护君’的算筹。
这事听起来蛮荒谬的,但若是成功,则天下将出现继以董卓与关东诸郡牧守之外的第三方势力。
以‘护君’为名的汉室宗亲联盟。
偏偏这个联盟的目地与底线似乎很含糊,不是‘清君侧’,也不是‘救驾’,而是‘护君’!
护君……说白了,就是你董卓和中原牧守交战是你们的事,天子在何人之手,也无所谓,但若是因为你们彼此交锋,而令天子有什么闪失,那就不行了,你们两方在征战过程中,谁敢让天子有任何陷入危机的可能,我就出兵救驾!
但按照常理来说,天子无论是在董卓或是关东牧守手中,都不会有性命之危。
所以这个宗亲联盟根本就不会跟任何一方产生实质性的军事摩擦。
说实话,李典打心眼里觉得这个‘护君’的名义挺不要脸的。
这个联盟占着汉室宗亲的大义,却又不帮任何一方,纯粹就是出来收割的声望,收揽人心。
而且无论是董卓还是袁氏,在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都要对这些宗亲进行拉拢。
而拉拢,自然得有实质性的好处……明明就是搅屎棍子,还偏偏能得各方恩惠。
但这一步棋若是走成了……
李典心中有些激动,此事若成,董袁之争必然又会朝着另外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方向发展!
且大有改变天下格局之势。
最重要的是,这个联盟出兵的名义太过正统,正统到足矣凌驾于四世三公的士族之首的袁氏之上!
想不到,自己竟也能参与其中
!
李典冲着刘琦一拱手,道:“伯瑜,李某当真是小瞧了君父子,想不到君父子竟然有这般大志,能得君父子接纳,真乃我巨野李氏一门之幸!”
刘琦笑道:“曼成兄不必如此,汝且回乘风,收拢麾下门客,静待时机,不必先来荆州相投,待我促成此联盟北上出兵之后,兄再引麾下投之,一则可壮声势,二则也可为兄扬名,一举两得!”
第四十章 新长沙郡守
人生如戏,全靠演技。
人活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有自己需要扮演的角色,同时代的所有人演的都是同一出戏,只是有人的戏份多点,有的人戏份少点,有人做主角,有人做配角。
刘琦不知道自己现在在汉朝算是一个什么角色,但他知道,自己现在扮演的这个角色,现在的首要任务就是收揽人心。
在这个时代,什么事儿都要讲究一个名正言顺。
组成‘护君’联盟如此,让李典回去等待时机,在联盟组成的时候引食客来投也都是为了这个目地。
……
随着刘氏父子两人的动作,荆北两方的局势逐渐安定,各级官吏或是经过举荐,或是招揽安插,或是提拔,断层的各部缺职已经逐渐填补完善,只是还有一些特殊职位,刘表还没有斟酌清楚,因而短暂搁置。
而伊籍,张允,李典,文聘等人,也按照刘氏父子的计划各自来了襄阳,在一定程度上,充实了刘氏集团在荆州的权力比重。
只是被刘表厌恶,却被刘琦所看重的满宠,在接到刘琦的书信之后,一直渺无音讯。
刘琦很是失望,毕竟在他的设想中,满宠或许是可以协助他对付荆州望族的武器中,最锋利的那一柄剑!
问题是满宠不搭理他。
可刘琦暂时还不能离开襄阳去找满宠,他在这里还有许多事要做,他只能不断的继续派人往满宠的故乡昌邑县送去书信,言辞陈恳的请其出山。
而除了南郡和江夏郡外,荆州南部的四郡中,零陵郡守与武陵郡守,都携当地宗族名门,一起上书,表示愿意支持刘表,并按刘表制定的方针履行郡县政务,且按年度随同南郡上报各郡政绩表卷,参加上计制度。
两郡太守既答应参加上计,愿意将自己的郡岁加入荆州政绩中,那就等于承认了刘表荆州之长的地位……至少是在明面上的承认,这对于刘表来说,就够了。
关键在于荆州的另外两个郡,长沙郡和桂阳郡。
桂阳郡的张羡是个人物,南郡三大宗贼族长,刘琦杀死了苏代与贝羽,只留下张方一人囚禁,为的就是钳制张羡。
毕竟张羡在历史上给刘表造成的阻碍太大了。
历史上的张羡,南部四郡中,他历任过三郡郡守,甚得江、湘人心。荆南的世家、豪强都对张羡极为拥护。
后来张羡反叛刘表,整个荆南四郡中,竟有三个全部倒向了张羡,可谓占了荆州半壁江山,与刘表呈分庭抗礼之势。
而刘表平定张羡之乱,足足熬了两年也未能攻克,最终在张羡病死之后,才出现了转机,可见这块骨头有多难啃。
在经过与刘表的反复探讨之后,父子两人针对张羡做出了一个计划,就是先对其进行安抚,然后在‘护君’之事结束后,荆北安定便立刻平其乱。
眼下张羡族兄未死,刘表以其兄为人质,让他继续担任桂阳郡守,双方谨小慎微,想必张羡在实力不足的情况下,也不敢太过造次。
不用多久,只要能够稳住他一到两年,待刘表父子手中的事情都办妥之后,就该着手啃这块骨头了。
至于长沙郡……
长沙郡守苏代死后,长沙郡暂时处于真空期,其下辖的十四县群龙无首,急需一名郡守前往坐镇。
但长沙前郡守苏代,生前在长沙声威不弱,与当地望族关系匪浅,他被刘琦杀死之后,长沙郡的宗族颇有些惊弓之鸟,经斥候探查回报,目下就有隽县和罗县的两地宗族,隐隐有据守县城不尊上令之势。
这个节骨眼上,自然得需要一个能震的住场子的长沙郡守。
刘表思来想去,最终选定了他的从子刘磐。
在南郡除宗贼的过程中,虽然是以刘琦为主导,但刘磐也表现出了他的忠心以及在关键时刻可堪大勇的优良素质。
刘表在刘氏目下的兵将中,召集了两千兵勇,交付于刘磐统领,让他前往长沙担任代长沙郡守,即刻就启程。
之所以是代长沙郡守,乃是因为即使是荆州刺史,就名义上来讲也不过“监察”之职,一个秩俸两千石的边疆郡守,刘表并无权直接任命,他只能够在没有人执掌长沙的情况下委派刘磐代理行驶刺史权力,却不能坐实这个位置。
就和蔡瑁和黄祖一样。
刘磐若想坐实这个两千石的大郡,非得有刘表向雒阳呈递奏疏推举,让后由雒阳选部草拟靠评斟酌,提交给尚书台,由两千石曹提交于执政天子,酌情批奏。
就目前这个情况,刘磐想在名义上坐实这个长沙郡守,非常难。
临行之前,刘琦认真的嘱咐刘磐。
“堂兄,长沙郡的形势不是很凶险,但相对要复杂,你去了长沙要收住你武人的脾气秉性,不要着急做出什么建树,只要能够安定局势就行,对待长沙本地的望族,若没有什么必胜的把握,凡事就姑且让他们一让。”
‘让’这个词,对于武人出身的刘磐来说,换个写法就是‘憋屈。’
“堂弟,若一味忍让,何时是个头啊?为兄这是去当郡守的,又不是去当孙子!”这话若是刘表跟刘磐说的,刘磐或许会不当回事,亦或是会听完之后抛掷脑后,但刘琦跟他说的,就未免有些不太一样。
同龄人跟同龄人之间相对来说比较好沟通,而当一个同龄人在另一个同龄人面前长期展现出了碾压式的智慧与情商,他在那个同龄人心中就是偶像级的存在。
“忍让到我这边能够抽出手来对付张羡,亦或是你在长沙望族豪门中的名望比张羡更高。”
刘磐没曾想他去统管长沙郡,居然会跟张羡扯上关系,他不屑道:“张羡是桂阳郡守,吾才是长沙郡守,就算他在江、湘的名望比我高,岂能限制于某?”
“兄长别忘了,你目下不过是个代长沙郡守,并非实质,若是没有足够的名望,张羡只要在暗中撺掇长沙望族联名诽谤你执政中的疏弊,就可以群起而攻之将你废了,所以一定要忍。”
刘磐脸上的表情颇有些没落,他点了点头道:“某晓得了,这次去长沙,定然收起脾气,与本地士族虚与委蛇便是……唉,本以为做了两千石的郡守,从此便可一展鸿鹄之志,哪曾想到头来不过还是个代郡守,说不得什么时候,就让人给吾换了。”
刘琦拍了拍他的肩膀,笑道:“堂兄,忍耐只是一时的,我相信这个两千石的郡守,不久之后,雒阳那边就会有人给你坐实……届时不光是你,我或许同样也会有个两千石的郡长之职。”
刘磐不知道刘琦和刘表在暗中串联的宗亲之盟,他更不知道这个护君联盟一旦真的形成,雒阳的董卓定会不惜任何敕封的代价,将宗亲联盟拉拢到自己那一边去。
他眼下只是单纯的以为刘琦是在安慰自己,或是他在做白日梦。
刘磐冲着刘琦抱拳道:“堂弟保重,为兄告辞了。”
“兄长保重,咱们翌日荆南再会。”
第四十一章 蔡家女
刘磐走了,率兵去了长沙郡。
以年齿来说,让他独掌一郡之地,确实还有些难为他,更何况他这个两千石的郡守乃是刘表‘引’之,并非朝廷敕封,名不正言不顺,跟自封的没什么区别,日后若是出事,何等掣肘可想而知。
只是长沙郡太过重要,且在三年之内,先后被孙坚和苏代这两任郡守分别把持过,孙坚武勇过甚,苏代是荆州豪族,遗患太深,长沙郡若是交给刘氏中的外人,风险更高。
死马当活马医,只能让刘磐硬上先去顶着了。
……
襄阳蔡氏的别居宅邸是在华容、竟陵二县之东,那里临着汉江云梦泽之边,环境优雅宜人。
先秦时期,云梦泽为平原一湖沼的地貌,时至汉时,云梦泽已经被沙洲分割成了许多小湖泊,而蔡氏的别宅就矗立在这些胡泊其中之一的渡竟湖边。
云梦泽水不定期的来回涨退,虽然景色很美,但对周边赖以生计的人来说,却也有水患之危。
然蔡瑁之父蔡讽在世时,曾有方士为其‘火灼龟壳’,替蔡氏家族占卜气运。
方士烧完龟哥,算毕后告知蔡讽:云梦泽边有兴盛之气,将相之灵,若在此处建宅,百载之内,可旺四代子孙。
蔡家不缺钱,不缺势,缺的是如何让这权势遗传后世,代代得以荫荫。
于是,便有了这云梦泽旁边的蔡家别舍。
蔡瑁平日里不在这里住,这里离襄阳太远,他身为家主,往来办事极不方便。
因此这云梦泽的居舍,就由蔡瑁的二姐蔡觅居住。
二十五的大龄剩女,不求真务实的寻个人嫁了,却跑了云梦泽这灵秀之地躲清闲,蔡瑁有时候觉得他二姐挺没正事的。
这日,蔡瑁专程来到云梦泽来见蔡觅。
骑马来至云梦泽边居舍之门前,正碰见舍中侍婢要出去采办,见蔡瑁来到了居舍,慌忙对其行礼问安。
蔡瑁翻身下马,将马鞭随手扔给了侍从,大刺刺地道:“吾阿姐何在?”
侍婢忙道:“二小姐在院中习曲吹箫,聊度闲暇。”
蔡瑁慢吞吞地道:“带我去看。”
那侍婢知晓蔡瑁的暴戾脾气,不敢怠慢,急忙转身开门,引着蔡瑁走进了舍院。
蔡家在云梦泽的别舍修建的虽不奢华,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