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从单骑入荆州开始-第3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虞的优势在于身份和功绩……论功绩,单是平定举纯之乱这一功绩,便足可秒杀刘表。
  至于身份,刘虞的身份不仅仅是他大司马之职,还有他的出身。
  刘焉和刘表的先祖鲁恭王是西汉王族,年代久远,且几经变迁,这一族目下在雒阳宗正府可查的都是支脉小宗,颇有些落魄皇族的意味……虽是宗亲,但血统不是特别纯。
  但刘虞的先祖乃是光武帝刘秀的嫡长子东海恭王刘疆,一度还曾当过太子,可谓根正苗红。
  而刘焉的优势在于辈分和名望。
  刘焉和刘表一样,都属名士,但刘表毕竟有因党锢之事而弃官逃亡的前科。
  而刘焉年轻时曾拜名士祝恬为师,后党锢时,他没有选择和刘表一样与宦官决战,而是隐居自保,用七年的时间隐居教学,不但积攒了声望,还没有被牵连。
  第二次党锢祸时,刘焉又当上了司徒胡广的文吏,搭了胡广的便车,他在司徒府镀金后外放,成功躲避了第二次党锢之祸。
  刘焉这辈子左挪右闪,一直在想办法脱离士族清流与宦官对决的主场,没有一次掉经过坑里,诚可谓是党锢之乱中的‘忍者神龟’。
  也因为如此,他的政治底子相比与刘表就要来的干净些。
  所以,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在三刘之中,刘表都没有成为盟主的可能性。
  最不济,那俩人还是州牧呢,而他目下只是刺史……
  “纵然如此,也不能推举刘君郎为盟主!此獠绝非善类。”
  刘琦闻言笑了。
  “自然,依孩儿意,父亲与刘焉虚与委蛇便是,谁当盟主,也不是他刘焉一个人说了算的,大司马想来也会争上一争,父亲且先答应刘焉便是,待日后大司马派人问时,再虚应大司马,两不得罪,依孩儿想来,他们两人彼此谁也不会相让,最后基本就是拖黄了……咱们不慕虚名,只取其实。”
  刘表眯起眼睛,斟酌半晌方道:“吾儿言之有理,深和朝堂之道,为父适才是有些急了,且先应了刘焉,待他出川之后,再做定论不迟。”
  说罢,刘表转头问伊籍:“刘君郎还说了什么?”
  “刘益州还言,川中多险路,且往关中之路不通,运粮极为周折,请使君供应其粮秣。”
  这一次,刘表没有生气,他似乎已经想到了这一点。
  “这老匹夫,真是算计到骨子里去了。”
  刘表自持清流,既能说脏话骂刘焉为‘老匹夫’,足见其胸中对刘焉之愤慨。
  伊籍在一旁道:“此事在下曾与刘益州力争过,但他绝不退让。”
  刘琦暗道刘焉是吃定我们一定要促成这个联盟,当然不会放过揩油的机会。
  “父亲,此事依旧权且应着,还是那句话,刘焉的五千兵将不出川,一切皆为惘然,可刘焉的兵将一旦出了西川,那便是无根之萍……”
  说到这,刘琦笑了,但下话却没继续说……
  你用我荆州之粮,那我的粮秣便是你的命脉,我若要断你命脉,你再从蜀中往外粮秣,还能赶得及么?
  等川军出了益州,我要是真试着掐一掐你的粮草,你们要不要对我俯首听命?
  或许在刘焉心中,刘表是汉室宗亲,又是清流名士,还是发起联盟之人,这样险恶之事他干不出来……
  但他不知道刘表有个熊孩子。
  ……
  就这样,刘焉那殊为过分的要求,刘表一样不差的全都应了。
  随后,便是出兵往秭归会盟。
  荆州军这一趟出兵的阵容,为襄阳校尉刘琦、别部司马黄忠,别部司马文聘,襄陵令蒯越,军司马蔡醺等人。
  因为蔡蒯两家人同时随军,因此两家亦是各出一千人马随行,共计七千人。
  整整出动七千步卒,这对于仅仅只对江夏郡和南郡有直接控制权的刘表来说,都可谓是相当大的军事行动。


第五十九章 寻相熟之人引荐
  益州,绵竹。
  “君侯,江关都尉严镛之弟严颜,在府外拜见,想要拜见君侯。”
  刘焉躺在软塌上,枕着卢夫人的大腿,闭着眼睛,正享受着卢夫人用耳勺为他采耳除垢。
  听了管事的话,刘焉只是轻轻的‘嗯’了一声,随意:“让他在府外候着就是了。”
  “诺。”
  州牧府的管事走后,卢夫人轻轻地冲着刘焉的耳朵眼一吹,然后继续为刘焉采耳。
  “君郎,那严颜到了绵竹已有一月,且每日来府求见,可你只是让他在府外候着,侯一天后又遣走他,从不召见……究竟为何?”
  刘焉被采耳采的舒服的哼了一声,半晌后方才:“打磨一下棱角而已,顺带敲打敲打,让他做到心中有数,晓得该为谁所用,这样才好赋以重任……委其大事,呵呵,严家人和其他益州豪族不同,一直都上进的紧。”
  卢夫人奇道:“什么大事,还需要用到他一个别部司马?”
  刘焉没有吭声。
  卢夫人知趣的闭了嘴,不在询问。
  他们俩相处也有一年有余了,卢夫人对刘焉的秉性颇为了解。
  别看刘焉对自己这般宠幸,但在真正的重大事宜上,刘焉一直是防备着自己的。
  或者说,他防备着川中所有的人。
  大概又过了两炷香的功夫,刘焉方才从卢夫人的大腿上起身,舒服的抻了个懒腰,笑道:“夫人,你该走了。”
  刘焉很少主动让卢夫人离开,他要是这么说,一般就是有要事办。
  卢夫人识趣地站起身,冲着刘焉盈盈一礼,便要离开。
  “等会。”刘焉出言叫住她。
  “嗯?”
  “走后门。”刘焉微笑道。
  卢夫人识趣的点了点头,出了暖阁后,便改道走后门出府。
  待卢夫人走后,刘焉便招呼来了府中管事,对他道:“卓严颜进来。”
  “诺。”
  过了不一会,府中管事便引着严颜走了进来。
  严颜急忙对刘焉行礼道:“末将见过君侯!”
  刘焉道:“严司马不必多礼,老夫近期公务繁忙,屡次想要接见于你,可惜一直未曾倒出时间,委屈你了。”
  严颜心中很是苦涩。
  自己来绵竹一个月了,几乎日日前来拜府,但刘焉一直不见他,摆明了就是故意为之,何来公务繁忙一说?
  “君侯诸事缠身,日理万机,严颜能得君侯接见,实是荣幸之至。”
  刘焉面色肃整,问道:“严司马从江关远来,滞留月余不走,不知有何要事?”
  终于是问到点子上了。
  严颜忙道:“听闻君侯已经应了刘表……欲出兵前往秭归与荆州军会盟,北上护君?”
  刘焉淡淡道:“老夫受先帝厚恩,值此汉室危难之际,合该报效朝廷,匡君扶国,老夫已经点齐五千兵马,以武猛都尉为帅,北上护君。”
  严颜抱拳道:“君侯忠君之心,天地可鉴,严颜此来绵竹,就是想请君侯能够准许严颜随武猛校尉出征,为君侯大业尽绵薄之力,以报君侯对我严氏之大恩。”
  刘焉的嘴角勾起了一丝晦暗不明的笑容,但又很快逝去。
  “汝不随汝兄镇守江关要地,却要去上雒,岂非胡闹?”
  严颜郑重道:“不瞒君侯,江关现下无事,况吾大兄久镇江关之地,带兵极有方略,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少了严颜也断然无事,大兄恐吾在江关荒废了本事,特遣我来绵竹请缨,请君侯准我在军前效力!”
  刘焉似笑非笑地看着他:“汝兄弟是如何知晓伊籍此来是与吾结盟的?他是荆州使者,再未见到吾面之前,应不会随意透漏,可是汝却在老夫决定出兵前就到了绵竹,这是何道理?”
  “这……”
  严颜闻言顿时语塞。
  刘焉也没有追问于他,只是叹息道:“罢了,难得汝这片忠义之心……只是出征各部军将皆已定下了……”
  话还没等说完,却见严颜突然单膝跪倒,声泪俱下道:“末将一片赤诚之心,只要能为君侯分忧,末将愿马革裹尸而还,还请君侯给末将一个机会,准我阵前立功!”
  刘焉急忙站起身来,去扶严颜:“汝这是作甚?快起来!”
  将严颜扶起来之后,刘焉终于道:“难得汝这般忠心……也罢,其实此番上雒,除了护君之外,老夫尚还有一件大事要办,只是人手颇为不足,需猛士相助,既然严司马有此建功之心,吾便信汝一次,给汝一次机会。”
  严颜大喜过望:“多谢君侯!”
  便见刘焉走到书案便,拿起一卷简牍,道:“老夫要做的机密事,尽写于此简牍之中,汝且回驿舍,仔细阅看,明日自来老夫府上领军令便是了。”
  严颜目中含泪,哆哆嗦嗦的从刘焉手中接过了那卷简牍。
  “末将谢君侯厚恩!定不辜负君侯重托。”
  刘焉笑道:“此事若成,老夫当表奏朝廷,请汝为巴郡郡守。”
  严颜听了这话,激动的说不出话来。
  两千石的郡守,不正是他梦寐以求之事么?
  ……
  严颜走后,刘焉便将府内的管事招呼了过来。
  “汝去通知府中的青羌死士,到驿舍周围盯住严颜,他今夜若是无有异动,明日来老夫府中领令……便不需动他,但他今夜若是暗中派人出城……”
  说到这,刘焉微微扬了扬下巴,并没有多说。
  但他的意思,傻子都能明白。
  “诺。”管事领了命令。
  ……
  ……
  云梦泽,蔡氏别舍。
  “呼——!”
  刘琦舒坦的长出口气,从蔡觅身上翻身下榻,赤脚走到长案前,倒了一盏蜜水”咕咚咕咚”的一饮而尽。
  半晌,床榻上的蔡觅也缓缓坐起了身。
  她头发凌乱,面色红如浆果,颇有些狼狈之态。
  她一伸手抓起被褥,挡在前身,瞥了一眼刘琦,羞恼道:
  “后天就要出征了,还特意跑到这来撒欢,你属狗的不成?”
  刘琦又给自己倒了一盏蜜水,”咕噜咕噜”的又一饮而尽。
  饮罢,刘琦擦了擦嘴,笑道:“我是属什么的?阿姐应最清楚不过。”
  蔡觅白了他一眼:“就看出你属狗了。”
  刘琦摇了摇头,笑道:“其实我是属驴的……”
  蔡觅一开始没反应过来。
  过了一会,便见她羞恼的拿起一个丝织枕头向刘琦扔了过去……
  闹了一会后,却听刘琦叹息道:“这一次北上护君,看似无事,其实也多有些凶险,虽然我和父亲觉得袁绍和董卓不会轻易对我军动手,但万事无绝对,我这心里多少还是有些顾忌。”
  蔡觅疑惑道:“你顾及什么?”
  “我与董卓、袁绍,皆不相识,无甚往来,根本谈不上有什么交情,然若要护君,则必须与他们交涉谈判,没有交情,此一点对我多少有些不利。”
  蔡觅闻言点了点头,沉思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你这话倒是没错……”
  思虑了一会,突见她脸上露出自信的笑容:“有了!”
  刘琦被她弄楞了,奇道:“怎么,阿姐有主意?”
  蔡觅点头道:“我蔡氏虽不相熟于袁绍,但却与袁绍一好友相熟,此人乃袁绍发小,若是能得他引荐,或可与袁绍结下一些私交。”


第六十章 吃鸡二人组
  听了蔡觅的话,刘琦恍然想起来了。
  后世时看过的记载中,确实有蔡瑁与汉末的一位大人物颇有交情的记录。
  《襄阳耆旧记》中有一段讲蔡瑁的话:性格骄豪自喜,少为魏武所亲,刘琮败降后,曹操顾访瑁宅,入蔡瑁私室,呼见其妻儿。
  刘琦原先对这段记载的真伪不好评判,但如今看来,空穴确实不来风。
  如果是真的,那蔡瑁和曹操的关系就确实匪浅……而蔡瑁年轻曹操十岁,属于小老弟级的人物。
  至于谯县曹操和蔡州蔡瑁,彼此之间为何会产生交点,刘琦分析这中间人应是张温。
  《宦官列传·曹腾传》的记载中,曹腾曾为朝廷推举过几名臣子,包括虞放、边韶、延固、张温、张奂、堂溪典。
  曹腾既然肯为朝廷推举张温,依照这个时代的风气而言,说明曹腾和张温应有私交。
  而张温是蔡瑁的姑夫。
  估计蔡瑁少年时应是通过张温往来于雒阳,也是通过张温与曹操相识。
  想到这,刘琦试探道:“阿姐所言之人,莫不是昔日西园八校尉中之一的典军校尉曹操?”
  蔡觅奇道:“少郎君也晓此人?”
  刘琦心中恍然,果然是他。
  “吾也是略有所闻,听闻曹操祖父与伯慎公相厚,而伯慎公又是阿姐的姑丈,故而吾猜测阿姐所言的十有七八便是此人。”
  蔡觅并不疑惑,曹操这个人的声名目下也算不小,刘琦知晓他并不奇怪。
  不过少郎君的反应倒也是够迅速的,这样的关系他也能立刻串联起来。
  蔡觅将玉臂伸出被子,支撑着光洁的下颚,回道:“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