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从单骑入荆州开始-第3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琦其实也很想试试,有朝一日当他领十万人马去蔡府借粮的时候,蔡瑁能不能把一半的家资赠送给他。
  但很可惜,这个想法并不成立,以刘表现在的角度和他的性格,在南郡士族中征粮,必然还是要以利益捆绑的方式为主。


第五十七章 让人捉摸不透的刘焉
  刘表欲在豪族中征粮秣,必须找蔡瑁和蒯良。
  毕竟蔡、蒯两族是南郡诸望族之首,他们若是肯带头捐粮,则此事必成。
  当刘表将征粮的事告知两族族长之后,蒯良和蔡瑁的第一反应……是犹豫不决。
  就立场来说,他们肯定都是站在刘表这一边的。
  刘表到荆州后,一直对待荆州本土的望族颇有优待,让以蔡,蒯为首的望族在郡中的利益大幅度提升,协助刘表,他们本责无旁贷。
  但还要看刘表的需求是什么。
  若是为了发展荆州,或是抵御外敌,哪怕就是出兵攻打桂阳郡的张羡,蔡、蒯也定然没有二话,全力资助。
  但若是让他们资助刘表上雒护君,情况就不太一样了。
  说白了,这是他们汉室宗亲自家之事,与荆楚士族没什么直接的利益关系,胜利了,最终得利的是刘表父子,蒯家和蔡家完全是白扔钱。
  虽然刘表也承诺了一些利益和职务给他们,但这买卖在蔡瑁和蒯良看来,怎么都是费力不讨好,因而方才犹豫不决。
  在两位家主犹豫期间,一个关键的人物站了出来。
  是蒯越。
  蒯越力劝其兄长蒯良资助刘氏出兵上雒。
  不过作为交换条件,蒯越让蒯良向刘表提个建议,就是让他随同刘琦一起上雒护君。
  此等扬名之事,蒯越自然不会任其溜走。
  这当中的厉害关系和利益前景,蒯越深层次的对蒯良进行了一番剖析。
  让蒯氏一门从荆楚一门望族中脱颖而出,成为名满天下的世家门阀,眼前这不就是一个良机吗?
  刘表父子成功了,支持他们的蒯家父子便也算成功了!
  虽然当中有风险存在,但为何不赌上一赌?为何偏要将目光放在荆楚一隅之地?
  蒯越言之凿凿,凭借其秦仪之功,终于说服了蒯良。
  按照蒯越的提议,蒯良同意出资金和粮秣供应上雒,只是请刘表允许其弟蒯越随同刘琦一同前往。
  蒯良有了动作,蔡瑁便也不能装傻了。
  事已至此,他纵然反对,也决计是不可能的了,唯有支持刘表,尽量为族中多捞些好处。
  他也同意了从族中出粮饷资助上雒兵马,但也仿效蒯良,请刘表让其弟蔡勳一同随行。
  事情终于是定了下来。
  ……
  刘琦在平了南郡宗贼、张虎、陈生后,为刘表收拢了兵卒六千人,后文聘从南阳那边带来了一千七百县卒,刘表又在南郡招募了五千余本土士卒,刘磐带走了两千前往长沙,眼下南郡归属刘氏父子直接统领的军队尚有一万余。
  这几个月来,这万余兵马,一直由黄忠和文聘日日进行操练,进境倒是颇为神速。
  刘琦与刘表谋划了一番,由刘琦率领一半兵卒北上,剩余的则留守襄阳。
  为了防止蔡瑁再次暗中夺权,刘琦将黄叙留在了襄阳,并嘱咐他一定要紧握襄阳防务。
  黄叙虽然不太情愿,但刘琦能够选择留下的人,只要他一个。
  原因很简单……因为对手很强。
  北方各牧守的兵将,大多为新招的兵卒,当然也有精锐善战的泰山军等众,但毕竟都是少数。
  真正值得担心的是董卓一方的强兵。
  毕竟他麾下,有号称虎狼的西凉军和并州军,以及何进遗留的雒阳南北以及禁军。
  其中,西凉兵常年在边塞与羌胡作战,且骑兵数量极多。
  反观荆州军的五千人中,只有两百是骑兵,二十五分之一的比例……其余的都是步卒,远远不能和西凉军相较。
  兵卒的质量已经是难以逾越的鸿沟,将领绝对马虎不得。
  非得有黄忠和文聘这样悍将坐镇不可。
  如此,那就只能把黄叙留下了。
  其实在刘琦看来,将年轻的黄叙独自一人留下执掌襄阳防务,对其来说也是一个锻炼。
  其实,这次上雒之行,对所有人来说,都犹如一次大考,包括刘琦本人。
  ……
  整个襄阳都在整兵布武,征调民夫打包粮秣,颇有些全民皆兵之势。
  而伊籍也终于在这个时候从蜀中赶了回来。
  他一路风尘仆仆,舟车劳顿。
  但伊籍不曾停歇半分,抵达襄阳后,便立刻去见刘表。
  “使君,刘益州答应从川中出五千川军,与使君的兵马会和,共同北上,联盟护君!”
  听到了这个消息,刘表和刘琦都是长长的舒了口气。
  大事定矣!
  刘琦露出笑容,夸赞伊籍:“多亏了先生从中斡旋,才有今日之局面!此番上雒若有大成,先生当居首功!”
  伊籍赶忙施礼:“若非公子指点,伊籍也不可能这般轻易的劝动刘益州。”
  刘表闻言很好奇:“伯瑜,汝指点机伯什么了?”
  刘琦自然是不方便跟刘表说,他让伊籍去走刘焉姘头的后门……
  “孩儿闲暇之时,曾与先生交流了些秦仪之术,并不曾帮上先生什么忙,先生适才所言,不过是捧高孩儿……真是惭愧!”
  伊籍呵呵一笑,心中自晓得刘琦之意,便将这茬一带而过。
  “使君,您猜刘焉此番派何人统兵?”
  “何人?”
  伊籍忙道:“刘焉命益州从事贾龙督军,其三子刘瑁为蜀郡都尉为主帅,率五千兵马从江关出川,与使君之军会于秭归县。”
  刘表闻言一惊,道:“益州从事贾龙督军?”
  “正是,听闻此人用兵颇为强横,昔日在益州大破马相十万贼众的,便是此人,此人出川,诚可谓是吾军一大臂助!”
  “这倒是有点意思……呵呵,这个刘君郎,心中又打的什么算筹?贾龙?居然是贾龙。”
  刘琦也是皱起了眉头。
  若是没有记错,这贾龙一开始应该是迎接刘焉入蜀的蜀中代表,后来却被刘焉压制过甚,以至反叛,最后被杀。
  如果时间估算不错的话,他现在跟刘焉的关系应该是有些水火不容吧?
  伊籍见刘表不但不喜,反倒是颇为质疑,随请示道:“使君,这领兵之人,莫非是有什么不妥?
  刘表缓缓言道:“刘焉昔日入川,老夫在朝,颇知刘君郎在川中所行的制衡之法。”
  随后,刘表便开始给刘琦和伊籍做解释。
  刘焉入蜀之时,已经是六旬高龄,比刘表还要大的多,他信奉谶纬。
  刘焉入蜀后,雒阳有传言说,刘焉是在听了当世极有盛名的谶纬大师、侍中董扶言益州有天子气后,方才从交州改道入蜀,那董扶亦是随行于刘焉。
  此言之身之假,谁也说不好,毕竟都是刘焉入蜀之后,才在雒阳传开之事。
  然可以确定的是,刘焉入蜀确实是因为有董扶的支持,因为这为年过八旬的蜀中谶纬大师,其实也代表了益州本土豪强对刘焉的态度……即益州本土人士愿意拥戴刘焉为主。
  至于益州本土豪强为什么想拥立刘焉为牧,刘表没有明说,但刘琦心中也能猜个八九不离十。
  其实跟刘表在荆州的境遇差不了多少。
  刘焉既是宗亲,亦是名士,名气不小,而益州本土豪强们有兵有粮有钱,唯独缺一面镇得住场面的招牌。
  而刘焉虽有名望,却无兵马,高矮肥瘦正合适,空降至益州正好和本地豪强们做互补。
  正巧当时益州黄巾马相叛乱,杀了刺史郄俭,致使州郡大乱,益州豪强们也正需一个外来的名士和有官方背景的人出面,来整合他们的力量稳定各郡县。
  说白了还是互惠互利……
  刘焉到任后,任用了益州本土的豪强领袖,州从事贾龙和犍为太守任岐整合各豪族的资源,并由贾龙率兵平定了马相之乱,替刘焉夺取了益州权柄。
  但在平乱之后,刘焉并没有像是刘表一样,与蔡瑁,蒯越等荆州本土望族和平的互惠互利。
  相反的,他开始大力打压益州本土豪强,剥夺他们的利益,并找借口相继杀掉了王咸,李权等十多名益州豪强。
  纯纯的卸磨杀驴。
  当然,刘焉也不是毫无防范的打压益州本土豪族,毕竟益州豪强都是本地户,势力强大,而刘焉这名空降的刺史,凭自己的战力根本无法与之抗衡。
  于是,刘焉为益州豪族找了三个对手。
  一是从宗教方面入手。
  刘焉重用了天师教系师张鲁和米贼张修,让他们成为自己的左膀右臂。
  天师教在蜀中传承三代,教众无数,刘焉将两教师君纳入麾下,这就等于攥住了蜀中人的信仰之心。
  二是从执政方面入手。
  自黄巾后,蜀外各州战事频繁,不少望族为了避祸,纷纷举家迁移入蜀,其中以三辅之豪族为众。
  这些人昔日在本州是大族,到了益州便是外来客,一直都受蜀中本土的豪强打压,有人称其为‘东州士’。
  刘焉便在这两年时间,大批量的起用东州士,并从他们的族中招募东州兵,扶持东州士集团成为一股可以和益州豪强相抗衡的政治势力。
  其三是从精锐兵马入手。
  除了招募的东州兵外,刘焉还与蜀中的青羌联合,招募羌民入军,建立了一支战斗力相当凶悍的青羌军。
  有基于此,说明刘焉为了打压益州豪族,一直不遗余力。
  但此番上雒护君,他却派遣益州从事贾龙领兵,这就很奇怪了。
  需知贾龙乃是益州宗族之长,其在川中犹如蔡瑁于荆州一样,这样的人,刘焉恨不能除之而后快,为何要将这么重要的任务交付于他?
  刘表心中有疑惑,刘琦心中也有些忐忑。
  按道理来说,这个贾龙是阻拦刘焉彻底掌控益州的最大障碍,按时间算,不久之后他应该就是在蜀中造反,然后被刘焉联合东州士和青羌平定……
  但如今,他居然成了蜀军的督军,将要随自己一同上雒。
  益州的局势,看来已经和历史上有所不同了。


第五十八章 有应必允
  刘表在任荆州刺史前一直在雒阳城内,因此对天下各州诸事皆有了解。
  益州牧刘焉有意切断了和朝廷的联系,偏安一隅坐观天下诸事,朝廷中的人也不是睁眼瞎,雒阳方面对益州的调查一直没有放松过。
  毕竟是一方牧守,一举一动都可能牵扯到整个西南的政治走向。
  刘琦心中纳闷,护君是赚取名望之事,虽会有兵戈之险,但后续的收益却甚为可观,特别是领兵出征之人,必然会赢得极好的口碑,政治前途一片大好。
  可以说是在斗地主的开局前,就在手里握了个炸。
  刘焉这老狐狸,居然要将这一炸交给他的眼中钉,是何道理?
  刘表和刘琦思索了好一会,也没琢磨出刘焉的想法,便索性不管了。
  毕竟是他益州自家之事,跟荆州也搭不上关系……
  “还有两件要事,请使君定夺。”伊籍突然露出犹豫之色。
  刘表和刘琦父子,都是人精,看伊籍的表情,就知晓伊籍想说的应该是刘焉的条件。
  刘表哼了哼:“刘君郎提了什么条件?”
  伊籍见刘表一语道破自己用意,心中佩服:“刘益州言,此次出兵护君,当仿关东诸侯之盟,立一辈分最长之人为盟主,节掌刘氏诸部。”
  “刘君郎想当盟主?”刘表似笑非笑地看着伊籍。
  刘虞和刘表是同辈,而刘焉高二人一个辈分,若立辈分最长之人为盟主,舍他其谁?
  伊籍长尴尬的笑了笑。
  刘表再次出言时,语气中已有些许怒意:“刘君郎好不晓事,这护君之策乃是吾荆楚人所设,促成联盟亦是吾荆楚使者往来奔波,如今大事已成,他却要做盟主坐享其成,岂非大谬!”
  刘琦听到这,不由想起了关东诸牧守之盟的情况……袁绍虽是盟主,得了一时之利,但却不是最后的赢家。
  虽然这个盟主的含金量确实很重,但做人要懂得取舍,不可太过执拗。
  谁笑到最后才是最好的。
  刘琦冲着刘表拱手,谏言道:“父亲,请听孩儿一言,这个盟主,咱荆州还是不要争了。”
  刘表瞥了他一眼,似有不甘:“为父是这联盟的发起人,却要将盟主拱手想让?”
  刘琦知道刘表只是一时之气,劝道:“父亲,其实您心里早就知道,这盟主无论是刘焉还是刘虞,都比您更有资格做,咱们是争不过他们的。”
  刘表的心情憋闷,但他知道刘琦说的是对的。
  确实,他跟刘焉和刘虞是比不了的,因为那两个人各有优势。
  刘虞的优势在于身份和功绩……论功绩,单是平定举纯之乱这一功绩,便足可秒杀刘表。
  至于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