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从单骑入荆州开始-第4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韪突然一拱手,认真地道:“贾公,当年刘焉入蜀,手中并无一兵一卒,后来是靠我蜀中诸豪集兵相助,方能击败黄巾贼马相,但后来刘焉却自成一军,与我诸部相抗,并凌驾于我蜀中诸豪的兵马,贾公可还记得是因为什么?”
  “叟兵。”贾龙淡淡地道。
  “刘焉外来之人能用蜀中夷民而成立叟兵,在短短时日内,使其战力大涨,我与贾公都是蜀郡人,为何就不能用夷民组建叟兵,用以对抗荆州之军呢?”


第六百四十二章 蔡琰入蜀
  叟兵……其名称的来源,源于叟族。
  而所谓的叟族,则是西羌的一个分支,先秦时活动于凉州边塞之地,后来有一部分移居于蜀,变成了蜀中的叟人。
  刘焉麾下的青羌军,便是叟族中的一个分支。
  这些叟人居住在巴郡、阆中、南中诸地,常年与汉民杂居。
  但当时蜀中的汉人以中华传人自居,对叟族以‘叟夷’称之,多少带有些分离的意味,毕竟在大多数汉人眼中,他们与叟人的出身和根枝大不相同。
  东汉时期,蜀中的叟人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了阶段性的转变,他们一开始不过是在蜀中荒蛮之地各自分散的部落,过着相对于还是比较原始的生活。
  后来诸部落逐渐彼此相互融合凝聚,其中有部落自命为“叟”,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名称也就逐渐被汉人们所接受,普遍用于对蜀中夷民的统一称呼。
  其实蜀中的少数民族很杂,叟族只是一个笼统的称呼,事实上,叟族中还分为青羌、濮人、帯恕㈧嗳恕k人、哀牢人、滇人等等,诸族在汉人眼中虽都属于夷人,但实际上却份不同属。
  不过,这些叟族虽然都是夷人,但就历史记载来看,他们确是很多军阀都喜欢的兵源。
  《三国志》中记载:璋闻曹公征荆州,已定汉中,遣别驾从事蜀郡张肃送叟兵三百人。《后那书》:征西将军马腾与范谋诛李傕,焉遣叟兵五千助之。《南中志》言孔明:移南中劲卒青羌万余家于蜀,为五部,所向无前,号为飞军。
  由此可以看出,蜀中叟人的战力极受各路军阀所看好,蜀汉的无当飞军亦是由此而出。
  ……
  贾龙一下子就明白了。
  赵韪这是想让自己效仿刘焉一样,在阆中招募叟兵为己用与刘琦相抗衡。
  主意倒是一个好主意,但在己方身上操作,多少有一些难处。
  蜀中的夷族多少年来和当地的汉人豪强之间的关系并不和睦,甚至可以说是极为恶劣。
  这是什么导致的?毫无疑问是压迫和生存资源。
  以大汉的土地制度,各州各郡的豪强将汉人的齐民黔首压榨的都没有生存资源了,更不要说是夷民了。
  经过了百多年的演变,益州的夷民为了从汉族豪强庄园地主手中抢夺生存资源,不断的反叛,不断的与汉人豪强进行武装斗争。
  而汉人地主为了维护自己的地位与利益,同时也为了继续对夷民的压榨,也是不惜一切代价的联合官署,对夷民进行血腥镇压。
  这是阶级和利益的斗争,双方都是为了各自的阵营而战,很难调和。
  而贾龙和赵韪,毫无疑问就是蜀中豪强的代表性人物。
  刘焉身为外来人,在益州本土没有土地利益和家族利益,所以他能够招揽夷民为叟军……他甚至可以牺牲益州本土豪强的部分利益,来喂养他的叟兵。
  但身为豪强本身的贾龙,却与这些夷民天生是死对头。
  “若是要召集那些夷民为军,必然要许诺以他们利益,然贾某身为本土大族之手,难道要从自家兄弟身上割肉,去喂养那些蛮族么?”贾龙抬起手,重重的一掌拍在桌案上,恼羞成怒地道。
  赵韪拱手道:“按常理而言,以贾公身份,确实不宜与蛮族交往过甚,但毕竟时局特殊,况且咱们俩家的族人目下在犍为郡,不在巴郡、广汉、蜀郡……咱们家族昔年在蜀郡的土地和财货,想来也早就被刘焉没收了,如今贾公与我在益州可谓一无所有,纵然许诺给蛮夷利益,那与咱们两人又有何关系呢?”
  贾龙听了赵韪的话,不由沉默了。
  是啊,如今的他们没有田产没有附户,早就不再是蜀中的豪强,又何必再以蜀中豪强的名义来约束自己呢?
  不过……
  “只是你我二人入蜀,所依仗者,皆是昔日故人的扶持相助,如今咱们要转而交好夷民,则势必要牺牲蜀中诸族的利益,只怕昔日的好友,日后也会变成敌人……这岂不是将咱们自己推向蜀郡豪强的对立面?”贾龙提出了一个关键性的问题。
  赵韪却不以为意:“当下之事,重在抵御刘琦,咱们昔日的故友,如今一个个在刘璋麾下不也是活的好好的么?哪个为咱们愤而出来抗争了?贾公,若是咱们无势,这些昔日的好友怕也不会以咱们为重的。”
  “若是我们日后真能占据蜀中,昔日因招募夷民,而损耗的同僚之利,咱们再还给他们不就是了!贾公又何必多虑呢?”
  赵韪的话,倒也是有几分道理,说到了贾龙的心坎里去了。
  最终他答应了赵韪,使用这条中计。
  ……
  与此同时,蔡琰和天师道的卢夫人,以及张鲁抵达了江州。
  “昭姬来了!”刘琦听说了蔡琰来了,急忙从郊区正在开垦的土地现场返回了郡署。
  “伯瑜……”蔡琰看见刘琦,心中欢喜,还没等喊出声来,便见刘琦哈哈大笑着走上前,一把抱住她,带着她在原地转了三个圈。
  蔡琰何时经历过这般阵势,脸羞的通红。
  “放我下来!让旁人看见怎么办……真是羞死了!”蔡琰伸出手,轻轻的捶打着刘琦的肩膀。
  刘琦笑呵呵地将蔡琰放在了地上。
  他伸手先是拉了一下蔡琰的脸颊,然后又一撒手发出一点‘啪’的声响,仿佛正在检验一下眼前的人到底是不是真人。
  蔡琰被刘琦揪的脸颊有些生疼。
  她伸手轻轻地拍了刘琦的肩膀一下,气道:“你揪我脸干什么?”
  刘琦的笑意满满:“我只是在验证看看,我到底是不是在做梦。”
  “那你怎么不去揪你自己的脸啊。”蔡琰有些委屈地道。
  刘琦伸手轻轻地揉了揉她的脸,笑意满满地拉着她到一旁,仔细的打量着她。
  蔡琰还是没有变,依旧那么漂亮,且浑身有一种书香门第的气质。
  “怎么只有你来?阿姐他们呢?”刘琦颇为诧异地抬头,左顾右盼。
  “阿姐来信不是说你们要一起入蜀的么?”
  “觅姐姐他们后到,先派琰儿先来见你,毕竟琰儿身上有重任,不能耽误。”
  刘琦心中知道,蔡琰口中的重任是带张鲁和卢夫人来帮助刘琦在蜀中收揽民心。
  “卢夫人何在?张公祺何在?”
  蔡琰道:“他们母子二人现在驿馆,这刚入城,还没来得及歇息……要不,明日在见他们?”
  “来不及了,眼下有大事要让天师道的人去办,昭姬,派人去驿馆通传一声,让他们火速来郡署,我有要事要跟他们说。”
  蔡琰见刘琦说的郑重,不敢耽搁,立刻转身出去,找随身的侍从去接卢氏和张鲁来。
  少时,卢氏母子来到了刘琦的面前。
  “拜见君候!”二人一同行礼。
  卢氏依旧是那副风骚的样子,不过当着自己儿子的,她却不敢乱耍嗲,一脸正容。
  “有劳系师和大祭酒远道而来,实在是这次夺取益州,事关重大,需要二位鼎力相助。”
  卢夫人道:“承蒙君候关照,我天师道已经开始向中原布道,香徒愈多,如今君候有需要我天师道的地方,我们自当回报君候恩义。”
  刘琦赞道:“天师交中的人,果非寻常人,系师高人,夫人更是女中豪杰,刘琦佩服。”
  一直没有说话的张鲁突然道:“敢问君候,想让我等做什么事?”
  刘琦微笑着伸出两根手指道:“其一,是想让天师教的信徒,在蜀中帮我扬名,说我才是天命所归的治蜀之主,其二,刘璋似有烧毁谷物,尽迁涪陵以东之民坚壁清野,只是还没有办……我想让天师教的信徒们,在民间广为散播此事,同时借贵教之势,声讨刘璋的暴行,不知可否?”


第六百四十三章 致命的流言
  益州,绵竹县内。
  刘璋和郑度正在对立而坐,刘璋满面的阴沉,双拳紧握,牙齿也在上下来回的打着哆嗦。
  显然,他现在的心情跌宕起伏,慌张惶恐的无以复加。
  “郑君,眼下之蜀中之势,已不在我,我刘家有累卵之危,值此时节,若是再不想办法,怕是不足一年,我这条性命便让那些狼子野心之辈拿去了!”
  郑度闻言沉默不语。
  益州的形势是不太好……刘琦占了江州,并在江州大行开垦,建造梯田,水车……又从荆州带来了新犁,看这样子,是要在蜀中广开新田大干一场。
  一旦让刘琦得逞,不但蜀人的民心都会被他收拢了过去,且他在蜀中的根基就会基本形成,到时候,荆州军就不需要千里迢迢的从后方运粮,光是新开垦的田地只要有过一次的收成之后,就足矣养活刘琦麾下的数万精锐,若是他能够再拉拢诸郡的豪绅,想来刘琦在益州的势力就会越来越大。
  这是刘璋最不想看到的,那就是刘琦越来越肥。
  而且更要命的是,贾龙也已经进入到了巴郡。
  虽然贾龙和任岐,目下和刘琦手下的张允,蔡勳产生了一点冲突,但毫无疑问,他们的目标是全据益州,争夺自己的基业。
  益州内部,那些对刘璋有意见的门阀,目下正在蠢蠢欲动。
  刘焉当初,与蜀中的门阀们之间的矛盾太深了,即使到了刘璋这里也无法化解。
  现在刘璋的情况,用内忧外患四个字来形容完全不为过。
  所以说,刘璋真的害怕了。
  “刘璝等人还没有到江州,江州就已经失守,而张松去出使刘琦一遭,也根本没有什么效果可言,贾龙也已经进入了益州,整个巴地失守,是早晚的事情,益州自涪水以东,已不复为我所有,目下刘璝等人驻兵涪水,不敢轻举妄动……但不论是刘琦和贾龙,他们早晚都会奔着涪水而来……先生,当此危机时刻,璋只能采取你的计谋了。”
  郑度听了之后,缓缓地点了点头。
  “主公这是想清楚了?”
  “想清楚了!”
  “但此乃两伤之法,而且对主公的名声受损太重,即使能够击退刘琦和贾龙,但主公的声名在三年之内,怕是都无法恢复。”
  刘璋嗤笑了一声:“民心总是能拢回来的,花点时间无妨,我若是不这般做,只怕性命都没了,还何谈名声……郑公,此事就全权委托给你了,不要让我失望。”
  “诺!”
  ……
  刘璋下定了决心,要开始尽迁涪水以西的军民,尽烧谷物,以求达到坚壁清野的效果。
  但这策略还未等铺上台面,绵竹方面就开始流言四起……
  不知为何,整个广汉郡的民间,人人都开始传道刘琦乃是受天子敕封的益州之主,此番来益州,乃是替大汉朝收复蜀中,而一直统领益州的刘焉和刘璋父子,则是宗亲中的叛臣,属于悖逆之贼。
  而另外,民间还流传起了,刘璋为了保全自己的地位,不惜要尽毁涪水以东的田地,谷物和仓禀,届时整个益州东部将变为一片焦土,衣不果腹,易子相食的局面将再次出现在蜀中。
  消息一经传出,以涪水为中心,整个广汉郡和蜀郡的齐民黔首,包括世家好像都犹如炸开了锅一样!
  刘璋若是真尽毁仓禀和谷地,那受影响的人将是整个益州的所有阶层,包括所有门阀豪强以及齐民黔首。
  这些原本处于对立阶层的人群,此刻竟然是空前的一致,他们站在同一条阵线上,发出了强烈的反对声!
  若是普通的流言,以刘璋为首的益州官方集团或许还能将他们压下去。
  但这一次掀起这股浪潮的势力实在太过巨大,他们在益州民间的力量和声望已经远远超过刘璋!
  天师教!
  自汉顺帝时期,天师教就在蜀中立足,‘正一盟威之道’这六个大字在五十多年来,已经深深的刻入到了所有蜀人的心中,哪怕就是夷民,听了天师教的名头,也不由发自内心的尊重。
  这份尊重,不是朝夕之功就能培养的,而是天师教花了整整半个世纪的时间,在蜀中一点一滴的积累起来的。
  光是天师教的‘五斗米’政策,在这几十年的时间里,就救济了多少南来北往的蜀人,光是张道陵传之以后的治疾之法,在这五十年里,就为多少蜀人祛了瘟瘴,救了他们的命!张道陵的‘陵井取盐’之法,在半个世纪,不知为多少蜀人送去了生存的实惠。
  在人类的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