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从单骑入荆州开始-第50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蒯良被送走之后,暖阁内便只剩下刘琦和贾诩两个人了。
  刘琦看向贾诩:“文和,你觉得这镇西稻种的事情,该如何处置?”
  贾诩拱手作揖,道:“镇西稻已经广布于民间,要流传出去,只是早晚的事情,这事是无法阻挡的,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蒯公所言甚至,我们没必要因为这事,而耽误和袁术结盟。”
  刘琦砸吧砸吧嘴,心中多少有些不快。
  “不过,就算是给了袁术稻种,他这稻种拿的,也许还会挺烫手的。”贾诩又慢悠悠地补充了一句。
  刘琦侧头看向他。
  这个老毒物,又想出了什么毒辣的法子不成?
  贾诩慢悠悠地道:“依君侯之见,在我大汉境内,能够种植镇西稻的牧守,现下还有几人?”
  刘琦笑了笑:“镇西稻只能在南方种植,当下除了我荆,益之外,只有江淮扬州之地可以大面积种植,如此说来,得镇西稻能用之者,唯有袁术与孙坚二人。”
  贾诩道:“不错,镇西稻虽然好,但真正能够用的上镇西稻的人,也只有君候,孙坚,袁术三人而已。”
  刘琦一开始没太明白贾诩的意思,但稍稍寻思一下,就琢磨过味儿来了。
  “你也太毒了吧?”
  贾诩叹息道:“贾某可以不毒,我若不毒,待孙坚和袁术得到了镇西稻的稻种,在各自的地盘上种个两三年,届时他们不缺粮食,可随意征战,虽不能成为君候的大敌,却也必然会成为君候的肘腋之患。”
  刘琦淡淡一笑,没说话。
  这就算是默认了。
  “扬州之地,若是能拿下来,则整个大汉朝能够种养镇西稻的州郡,就全都在君候的手中了。”
  刘琦点了点头,道:“既然如此,那我就再下严令,严禁镇西稻种外传,所有的稻种全部由县署和郡署统一收放,不允许一颗流外……但估计也就只能阻拦一时也。”
  贾诩笑道:“一时便足够了,回头君候将稻种随杨弘一同送往九江,则可静观其变。”
  刘琦摇了摇头:“静观其变,不是我的处事方法,还需再加一把火才是。”


第七百九十八章 袁刘之交
  刘琦找来了杨弘,表示愿意出一部分粮草供给袁术的军队使用,同时还会送镇西稻的稻种给袁术,让他在两淮境内种植,用以供给军民。
  杨弘得到了刘琦的许诺之后,大喜过望,他兴奋地从座位上站起身来,一个劲地向着刘琦拱手作揖,口中直言“感谢刘益州救我江淮百姓于危难之间,我江淮两岸百万军民,定不敢忘刘益州之大恩大德。”
  杨弘谢完之后,刘琦抬手挡住了他的话头,道:“且不忙谢,我给你家袁将军镇西稻的稻种,同时还给你家袁将军军需所用的粮秣……是有条件的,你将这条件传达回去,他若是应允,则一切好说,若是不应……这事恐怕还有些难办了。”
  杨弘闻言,心中不由“咯噔”一跳,一种不好的预感瞬息间蹿上了他的心头。
  其实杨弘在来之前,就已经跟袁术就这件事商量过了,镇西稻种这么大的事情,刘琦不可能平白无故地送给他们,一定会对袁术提出要求的。
  袁术别的倒是不怕,主要就怕刘琦问他要人质。
  若是刘琦真开口问袁术要他的长子当人质,袁术是答应还是不答应。
  杨弘忐忑不安地问道:“敢问君侯对我家将军有何要求?”
  “很简单,公路将军与我同盟,共同对付叛逆袁绍,但毕竟是自家兄弟,又都是天下门阀的表率,若是让公路将军和我一同联手出兵对抗袁绍,多少有些不妥。”
  杨弘没摸清楚刘琦的用意,遂道:“那敢问刘将军想让我家袁公做什么?”
  刘琦的两只手在轻轻地搓着,笑呵呵地道:“袁绍称雄于北方,势力强大,凭我和朝廷之力,与其抗衡倒也不是问题,只是现在还有一个人颇有实力,若是袁绍与他联合,只怕对我或是对袁将军,都不是太好。”
  杨弘自然明白刘琦口中的这个人指的是谁。
  “刘益州口中所言者,是曹操?”
  “是他。”刘琦淡淡地言道:“就是曹操。”
  杨弘疑惑地道:“君侯想让后将军怎样?”
  刘琦站起身,来到厅堂的舆图之前,用手在上面轻轻地点着,道:“如今的曹操全据兖州八郡,同时还占有豫州北部,就实力来说在天下诸牧守当中靠前,只是他地处天下正中,四方皆敌,这是他的弱点。”
  “据我所知,曹操下一步的目标,就是刚刚受到过公孙瓒进攻的徐州,不出两个月,曹操必举兵东向,若他的兵马离开中原,我意请袁将军率兵北上,攻取豫州,不知杨君可否替刘琦转话于袁将军?”
  杨弘没想到刘琦居然会提出这么一个意见。
  不是要人质,而是要袁术攻豫州?
  这是想要作甚?
  “君侯,这件事么……”
  刘琦抬起手挡住了杨弘的话头:“这件事,杨先生怕是做不得袁将军的主,还请先生火速赶往淮南,向袁将军转达我的意思。”
  刘琦虽然是笑着说的,但说话时候的态度坚决,杨弘知道在这继续跟刘琦纠缠是没有结果的。
  本来就是己方目下有求于刘琦,现在人家提出要求也无可厚非。
  杨弘再不迟疑,遂向刘琦告辞。
  杨弘走后不久,张允前来面见刘琦。
  “伯瑜,你找我?”
  刘琦示意张允坐下,道:“兄长知道吧,我昨天已经命人下达严令,各郡各县将镇西稻种统一控制起来,禁止外流。”
  张允忙点头,称赞道:“此事我自然知晓,君侯此策甚是高明,镇西稻种乃我军之根基,有此物在手,我荆、益之地便可永立于不败之地……君侯真乃旷世之英主也,远见卓识,着实是令人叹服……”
  刘琦伸出手,停止了张允的吹捧。
  “我有件事让你办——急事!”
  “什么事?君侯只管吩咐!”
  “我会在全境禁止镇西稻种的外流,但在长沙的益阳,与荆蛮的互市上,我想在流通一些镇西稻的稻种……这事靠你了。”
  张允一开始有点没太听明白:“君侯不是已经将镇西稻的稻种禁了么?这在互市上又该如何流通?”
  “黑市、黑市交易,明白么?”
  张允呆愣楞地看着刘琦,半晌方才反应过来:“黑市交易,为何要交给咱们卫士署处理?”
  刘琦似笑非笑地看着他:“正因为是见不得光的交易,才交给你们去办,不然呢?我让各郡的郡守和县令去操办不成?”
  “是、是!君侯说得是,可是末将不明白,要将稻种打入黑市,为何偏偏要选中益阳的互市?”
  刘琦眯起了眼睛,道:“因为那里,离近扬州,而且荆南之地离南郡中枢较远,孙氏在扬州,若是想做些什么动作,第一选择必然就是益阳。”
  张允吃惊地道:“君侯是想将这些稻种传到扬州去?万万不可,如此岂不是便宜孙氏的那帮贼子!”
  刘琦的嘴角扯出了一丝笑容:“传过去倒是可能传过去,但好不好用却是另一回事了。”
  张允有些不解地道:“什么意思?”
  “兄长可知春秋时期的楚人文种?”
  张允点了点头道:“自然知晓,此人乃是越国大臣,为越国灭吴献上九策,功劳赫赫……君侯你说他作甚?”
  “兄长既然知道文种,又何必害怕稻种外传?古人先贤不是已经给我们做过榜样了么。”
  ……
  杨弘快马加鞭地赶回了寿春,向袁术提出了刘琦的要求。
  针对刘琦让他出兵拿下豫州的事情,袁术颇为惊异,因为他看不到这件事中对刘琦有什么好处。
  但阎象却指出了刘琦在当中的利处。
  “以陛下为首的宗室朝廷,眼下的大敌乃是袁绍,一旦两方对垒,刘琦必要全身心地对抗袁绍,没法分出多余的心思抗衡旁人,而曹操毫无疑问很有可能成为袁绍最强大的臂助,刘琦让袁公去攻豫州,就是为了让曹操对宗室与袁绍之争插不得手。”
  袁术捋着须子,认真地思考了起来。
  “刘琦拉本将为其盟友,寻机击溃袁绍,此乃常理,倒也是无可厚非,只是这豫州到底是打还是不打?”
  阎象慢悠悠地道:“曹操如今的势力渗透到了豫州境,但也仅仅只是限于豫州北境,而且时间太短,掌控力量不强,他若是真要往徐州去,后方没有多少兵将,将军一鼓作气,拿下豫州,乃是正理!更何况,豫州的汝南郡乃是将军故土,袁氏在那里的声势甚隆,汝南人口又多,袁公一旦入了豫州,则势力必将大增,我们眼下犯愁的也不过是军粮而已,但如今刘琦既然愿意提供给将军粮秣,我们有此良机,又为何不为呢?”


第七百九十九章 黑市的稻种
  “不错!合该为之!”袁术重重地一拍手,道:“有此良机而不取汝南,实乃天大憾事!”
  阎象皱眉道:“曹操若是东征,我们出兵进取汝南和颍川,拿下这两地不难,难就难在,曹操若是回兵来攻,我们是否拦得住他。”
  “曹阿瞒有甚可惧?他若回来,袁某自敌之。”
  阎象忙道:“末吏倒是不担心将军用兵之能,只是我淮南屡经战事,时有败绩,如今虽军队齐全,但士气不振,刘琦虽然应承给我军军粮和稻种,但想来也不会太过大方,军粮或许仅够支撑数月之用,而稻种想要获得收成,也非一时,若是曹操回军与将军鏖战,一时间不能破之,时间一长粮草不敷,却该如何是好?”
  阎象反问袁术,袁术自然是一点想法都没有。
  “你说怎么办?”
  “孙坚虽已经与袁公分开,自在扬州创业,但终归还是以袁公为尊,末吏觉得,袁公想兵伐豫州,不妨约上孙坚,承诺拿下豫州之后平分其地,我军与孙坚如今也算是唇齿相依,想来孙坚必会应允的。”
  “找孙文台……”袁术默默地念叨了一会:“也是个路子,回头派人去吴郡,邀请孙坚共同出兵!”
  ……
  次日,袁术麾下的信使就携带着袁术的信函,飞一样的向着荆州方向而去。
  刘琦接到了袁术的消息,却是袁术答应了刘琦的请求。
  只要曹操兵马东向徐州之日,他就会立刻率兵北上,去占据豫州。
  刘琦厚待了袁术的信使,并告知他,够淮南一半用地的稻种随后就到,剩余的一般和军需粮秣,将在袁术出兵的时候一并奉上。
  使者走了之后,刘琦又找来徐庶,向他询问袁绍目下的动向。
  徐庶告知刘琦,袁绍已经尊奉朝廷之命,北上去战乌桓和鲜卑,双方在幽州边境展开交锋。
  由于袁绍的主动出击,并与鲜卑和乌桓交手,导致先前怀疑他与异族联合的言论,在数日之内便不攻自破。
  刘琦在心中暗赞袁绍好手段。
  ……
  与此同时,以孙坚为首的孙氏,在扬州之地也一直蠢蠢欲动。
  江东猛虎实力不负猛将之名,目下已经攻破扬州诸郡,割据长江以东的大片土地。
  虽然论及综合势力,孙坚眼下远不及荆州,但在军事实力上,也未必没有一拼之力。
  孙坚原先只是一勇之夫,但是如今他也是四郡之主,领地内的民生和农业发展,他也不得不开始上心了。
  和其他诸侯牧守一样,孙坚眼下关键的问题是粮食。
  孙策将自己几年前在九江结识的好友周瑜引荐给了孙坚,周瑜虽然年幼,但声名颇响,周氏乃两世三公之门,也属江淮强族,袁术昔日亦曾征辟周瑜,周瑜却以疾推之,后袁术在九江横征暴敛,民不聊生,周瑜应孙策之邀,暗中携带家中老人,前往江东相投。
  到了江东之后,周瑜又向孙坚举荐贤能,如吴县的顾雍,广陵的张纮等人,会稽的虞翻等人。
  虽然有了一定的本土士族基础,但大汉南境的底子相比于北方薄弱,这是不争的事实,在很多人看来,这是在短时间内无法改变的。
  但是刘琦在荆州和益州的举动,却打破了这一定律!
  眼看着荆州和益州的发展蒸蒸日盛,钱粮之多,人口之盛,资源之丰富几无可比拟,试问孙坚如何能够不眼红不眼气?
  他心中又如何能够没有想法?
  包括张纮等在内的一众人都力劝孙坚,无论如何都要赶紧拿到镇西稻的稻种。
  想要发展江东,毫无疑问,镇西稻的稻种目下是第一位的。
  但事情并没有那么容易。
  刘琦对镇西稻的稻种管控极严,各级郡、县署衙对稻种限制管控,哪怕就是荆蛮想要开田耕种,稻种也要由官署统一贩卖,且规定数量。
  镇西稻的稻种遍布荆州,想要拿到倒也是不成问题,但难点是,怎样拿到足够分量的稻种!
  孙坚所掌管的吴郡,会稽郡,丹阳郡,豫章郡虽然只有四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