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从单骑入荆州开始-第56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琦的表情自然是落在了吕布的眼中。
  吕布的‘心’不知为何咯噔一跳。
  “将军,怎么了?”
  “温侯,你这些证人的供词,咋都不太一样呢?”
  “啊?”吕布闻言愣了。
  刘琦伸手指了指上面的内容,道:“你看,光是这一项,天子遇害那日,所穿罩服颜色……你看看这些人回答的,红色,黑色,姿色,金黄的,写什么的都有,还有的干脆说没穿的
  ……天子披甲出宫,怎可能不穿罩服?”
  吕布愣了愣:“是,是。”
  “然后问他们天子罩服上绣的图案为何,有答鳞龙的、有答鹰的,还有狮子虎豹的……这怎么还有说水牛?天子的罩服能怎么可能绣的水牛?”
  “君侯,并州将士出身边郡,不见经文少读书,见识短浅,能识字的都少……可能是认错了吧?”
  刘琦眯起了眼睛:“这龙和水牛,也能认错?”
  “额……毕竟都是长角之物,认不清楚也难免。”
  “不对,太敷衍了。”
  “这、这和陛下当日遇害,有关系吗?”吕布不解地看向刘琦。
  “怎么没有?陛下遇害何等大事,你是不是觉得朝中公卿回头调查此事,只是会问关于陛下遇害时的情况,但这些细枝末节的问题,就不会问了?”
  “这……”
  “有的时候,这细枝末节的东西,才最为致命,至少他能让我知道,你所谓的这些证人,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
  吕布闻言一惊,急忙拜倒在地:“末将知罪。”
  刘琦看向徐庶,道:“那些证人,该说什么样的供词,各方面都要有个统一的口径……元直回头你帮忙操练一下。”
  “唯。”
  吕布闻言大喜:“多谢君侯关照!”
  “关照什么呀?我这不也是怕你被别人冤枉了不是?……起来吧,咱们喝酒。”


第九百零七章 高风亮节
  兖州,濮阳。
  曹操的大军从雒阳撤退之后,就一直在中牟县驻扎,并未回返去他的地盘。
  不因别的,只因曹操实在是不甘心就这样放弃。
  天子死了,他的脑袋上被刘琦和雒阳的朝臣们扣上了一个好大的屎盆子,无论他如何努力; 也是摘不掉的了。
  不但是他自己,袁绍也被曹操给拉下了水。
  这两位难兄难弟,此刻算是彻底被打成了一丘之貉。
  曹操不甘心,他屯兵中牟,想要寻找机会杀回司隶,与袁绍一起合击刘琦,然后助袁绍打入朝廷。
  这是他在当时的情形下唯一的选择,只要让袁绍掌权; 颠覆朝廷重新立帝; 曹操和袁绍身上的污水,才有被洗刷干净的可能性。
  但是很可惜,还未等曹操再次出兵与袁绍打配合,豫州方面就传来了消息,袁术在江夏驻扎了一段时日后,便与魏延一同出兵再次北上,威胁豫州的腹地。
  同时宛城的李典将兵向东,与闻言呈现南西合夹之势。
  兖州境内的士人,早就因为曹操当年诛杀边让,剿灭张邈,驱逐陈宫,而对曹操极度不满。
  如今曹操在雒阳又犯下了‘谋害天子’的恶劣罪行,兖州各地的士族便纠结当地的豪强,菲菲揭竿而起; 意图推翻曹操在中原的政权。
  这可是叛逆,不推翻还留着他?
  还没等曹操偷别人的血池; 自家血池就先被偷了。
  在这种情况下; 曹操又怎么可能向雒阳再次兴兵?
  他只能是率领大军回返,去镇压后方。
  ……
  “唉。”
  荀彧落寞地仰头喝下了一盏酒,然后转头看了看自己桌案上的那封简牍。
  那封简牍上的内容,足可用‘触目惊心’四个字来形容。
  那是他写给自己侄儿荀攸的信。
  至于内容么……曹操不宜。
  荀氏家族从先代人起,便是颍川士族中的领军人物,他们在士林中享受极高的盛名,每一代都是辈出人杰,虽然与袁家这样集士人与门阀为一体的魁首没法比,但在儒林之中,他们却也是天下士人翘首以望的风向标。
  但是如今他竟然成了反贼的属下。
  荀彧也清楚,天子的死并不是曹操的本意,但是当初他也确实向曹操谏言过,不要轻举妄动派兵去偷袭雒阳。
  但是曹操没有听。
  郭嘉有谋略,但他属于激进派的,喜欢险中取胜,曹操愿意听他的话。
  像是郭嘉这样的人进言,要获胜就是大胜,但一旦失败,后果绝不是普通人能承担的起的。
  荀彧觉得曹操这一次不该听郭嘉的。
  他居然成了反贼的属下?
  荀彧拿着那份已经写好的信,仔细地看了许久,突然长叹口气。
  他站起身; 走到屋中的火盆旁,犹豫了片刻后,随即将那封信扔到火盆里烧掉了。
  他还是狠不下心肠去做这件事。
  他长叹口气,转身回到了桌案边,仰头又喝了一盏酒。
  随后,他又给自己倒了一盏……
  一盏又一盏……
  荀彧心头苦啊,苦到自己居然把自己给喝醉了。
  “我虽异事,
  及尔同僚。”
  “我即尔谋,
  听我嚣嚣。”
  “我言维服,
  勿以为笑。”
  “先民有言,
  询于刍荛。”
  喝醉了之后,荀彧竟不知不觉的唱了起来。
  ……
  “他写了信,然后又烧掉了?”曹操一脸深沉地看着他手下的探子。
  “是。”
  “还做了什么?”
  “喝酒,吟唱。”
  曹操没有继续问,只是一甩袖子,冲着那探子伸出了手。
  探子仿佛知道曹操要问什么一样,立刻从怀中取出一份简牍。
  那简牍上记录的,是荀彧吟唱的那首词的内容。
  曹操大袖一甩,让那探子下去了。
  随后,他展开简牍,仔细地瞧。
  瞧了好一会之后,曹操的表情变了。
  他的眼眸中一瞬间爆发出了愤怒的眼光,好似一头凶兽,想要将周围的一切全部吞噬。
  但也不过是一瞬间的事,很快便见他又恢复了平静,露出了淡淡的笑容。
  “好啊,把我比作周厉王了?”曹操将简牍甩在一边,无奈地自言自语:“这人啊,有时候真是够没良心,我几时嫌弃过你,又几时不听你的谏言了?反倒是你,看我如今落魄,就要生出异心,呵呵……兖州士人如此,颍川士族,也是一样。”
  说罢,便见曹操站起身,将那探子给他写的简牍,也扔到了火盆之中。
  ……
  曹操回军去整备兖州了,而袁绍也会河北去整治他的地盘。
  毫无疑问,这两个人的地盘上,即将叛乱丛生,腥风血雨不断。
  而刘琦,眼下依旧是屯兵尸乡,动也未动。
  他派人将天子的尸身,运送往雒阳交给以刘虞为首的朝臣,他自己则是按兵不动。
  就这么大概等了数日之后,雒阳方面派太仆赵岐为使者,请刘琦回兵雒阳,与众臣商议拥立天子的大事。
  刘琦见了赵岐后,告诉他自己不过是外藩之臣,立帝的大事,自己一個边将不宜参与,还请刘虞与一众朝臣们商议,他就不回去凑这个热闹了。
  赵岐见刘琦这般谦虚,心中既感有些无奈,同时又有些气愤。
  都到这个时候了,你还装什么装?
  我们找你回去,是让你干什么,你自己心里没点逼数是不是?
  明明心里乐开了花,却在这跟我们装!
  恶不恶心人?
  心中虽然将刘琦诽谤了千百遍,但赵岐还是客气地对刘琦道:“前将军,难道您看不明白?我等众臣请将军回雒阳,实在是为了能够让您继承大位啊,延续汉统啊!”
  刘琦一听这话,顿时露出了吃惊的神色。
  “让我继承大位?这!这可是万万使不得的。”
  赵岐疑惑地看着他道:“有何不可?”
  “我为朝廷,为天下,立下的功绩太少了,不论是德行还是能力,都没有资格继承大位。”
  赵祁听着这话,一边笑一边摇头。
  “将军这话说的不对,在赵某人看来,将军的功绩在整个刘氏宗亲中,是排名第一的。”
  刘琦摇头道:“太仆可莫要夸我,我哪有什么功绩。”
  赵岐掰着手指头,一样一样的给刘琦数道:“君侯您看,自打当初君侯随父入荆州之后,先是组建了护君联盟,维护帝统,这些年又一统南境,剿灭了逆贼刘焉,董卓祸乱朝纲,亦亡于君侯之手,刘太师能够从幽州平安还朝,也是君侯一手促成,袁绍和曹操谋逆,也全靠君侯击退,若是没有君侯,只怕就没有汉室江山了。”
  刘琦愣愣地看了赵岐,半晌方才说道:“要不是你适才念叨一遍,我还真就是没发现,原来我为这个天下,还有汉室江山,立下了这么多的汗马功劳。”
  赵岐脸上的来回抽抽,嘴角的笑容也有点僵硬。
  他干巴巴地笑道:“是啊,君侯每日都操心国事,为国尽忠,连自己立多少功劳都忘记了……真是让人佩服,高风亮节啊,赵某佩服!”


第九百零八章 我的子房
  经过了一日深谈后,赵岐气鼓鼓的返回雒阳去了。
  到了雒阳,以刘虞,杨彪,司马防,马日磾,伏完; 士孙瑞等为首的众臣立刻就见了他。
  见了赵岐,还未等刘虞等人开口询问,赵岐就长叹口气,很是无奈地道:“不太好办啊。”
  “怎么个不好办法?”刘虞见状一愣。
  赵岐吱吱扭扭道:“这个前将军,表面上看,是一个温文尔雅,与人相善的君子; 但实际……实际这主意; 多着呢。”
  士孙瑞笑了,道:“这也正常,你别忘了,人家用了不到七年时间,就三分天下有其半了,怎么可能与人相善?”
  “他想要什么?”
  赵岐随后将他和刘琦的交流情况,向这些朝臣们大致的叙述了一遍。
  众臣都有些没太反应过来。
  伏完奇道:“前将军说这些,其意为何?”
  赵岐道:“他要我们承认他的功绩。”
  马日磾闻言笑了:“我们也没人否认他的功绩啊。”
  赵岐言道:“某大概能够猜出他的意思,如无意外,前将军是想让我们这些老家伙昭告天下,代发诏书,陈明他为汉室立下的汗马功劳,然后再以功劳为名迎其入朝即位。”
  刘虞哈哈大笑,笑的很是开怀:“这有什么,还至于拐外抹角的费这么大功夫?一句的事而已; 这臭小子当真矫情。”
  说罢; 刘虞看向议郎赵彦道:“火速去拟一份功德颂,以朝廷的名义,广布诸郡。”
  赵彦立刻起身就要去办。
  “等一下。”
  杨彪开口喊住了赵彦。
  刘虞看向杨彪:“文先何意?”
  杨彪对刘虞行礼,道:“太师,非杨某人妄自揣度,只是拥立新帝只看两样,一看出身,二看德行,至于这功绩不功绩的,又有何意义?自古以来,哪個帝王在没上任之前,就已经是功盖寰宇,恩布九州了?”
  刘虞捋着须子道:“这话说的不对……难道有功者,就不能为帝了吗?”
  杨彪摇了摇头,道:“这倒也不是,只是这功德颂一出,便算是承认咱前将军功盖世,德满天下,文治可比文景,武德可比孝武; 这样的帝王; 一旦登基; 如何说的?如何劝的?谁可左右其行?哪个又有资格劝谏?”
  刘虞砸吧砸吧嘴; 不说话了。
  杨彪长长作揖道:“不可过于放纵啊。”
  ……
  赵岐回去之后,刘琦一直在等朝廷下一步的动作。
  但连续等了几日之后,朝廷方面却连个屁都没有。
  刘琦便找荀攸、刘晔、张允和蔡勋等人商议。
  “君侯不要着急,以那些老家伙的立场而言,他们要迎新帝,只能是承认君侯的身份以及君侯的德行……但若是在登基之前,就承认君侯的功业,他们绝不会做的。”
  刘琦闻言笑道:“这点,我倒是想到了,只是我以为,刘太师会从中周旋,但没想到,他居然也没有一个屁。”
  荀攸捋着胡须道:“刘太师,也是人……人之常情。”
  “那接下来,我怎么办?”
  “等。”荀攸出言道。
  “就这么空等?看谁能耗的过谁?”
  荀攸和刘晔彼此互相瞅瞅。
  “君侯,眼下比的就是耐心,谁的气势先若了,做了退让,那恐怕就要一在退让,不等不行啊。”
  刘琦皱眉道:“就没有别的办法了。”
  荀攸摇头道:“没有别的办法了,朝中的这些老家伙,刀不架在他们的脖子上,他们是绝不会让步的。”
  刘晔亦是苦笑道:“除非有张良陈平之谋者为君侯谋之,我俩人确实是没有办法了。”
  刘琦挥手道:“二位且先下去吧,容我自思之。”
  荀攸和刘晔走了之后,刘琦又看向张允和蔡勋。
  “唉,荀攸和刘晔都没有办法,你们说这事我该如何处理才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