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从单骑入荆州开始-第60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面对对方凌厉的威压之势,东海王根本就没有反抗的余地。
  无奈之下,他最终走到了当傀儡的地步。
  “唉,其实朕也不想打仗,很多事情,并非出自朕的本心本意,都是不得已而为之,虽说是天无二日,土无二皇,但木已成舟……朕也是不胜唏嘘,无可奈何啊。”
  伊籍言道:“大王此心,我家陛下尽知,虽然就吾朝而言,我家陛下方为当今正统,但大王毕竟与我家陛下乃是同宗叔侄,虽然天下势必一统,但是否要进行武统,这還有待商榷,總之,我家陛下乃言,汉室天下,最终不论如何统一,若翌日大王前往雒阳,陛下仍會以诸侯王之礼以待之。”
  刘袛笑了笑,道:“回去告诉伯瑜,朕虽然不曾与他见过,但翌日他来邺城,朕也自当以王爵之礼相待。”
  ……
  送走了伊籍之后,刘袛下了决心,當即找来审配。
  “爱卿替朕修书一封,送往前线,告知丞相,刘琦派使者伊籍前来,有意与朕议和。”
  其实无需刘袛向审配进行说明, 他在皇宫中的奸细就已经通知了审配。
  审配施礼道:“敢问陛下,针对刘琦的议和,陛下是想答应,还是不想答应?”
  刘袛心中自然是想答应的,不打仗对于他来说最好了。
  但他不能这么跟审配说。
  因为目下的邺城中枢,他这个名义上的皇帝,没有足够的权力来决定这样的军政大事,特别是关乎己方对待刘琦的态度问题,这可是非常敏感的问题。
  他若是敢直接向审配下定论,那他的命估计也走到头了。
  刘袛对审配道:“此事事关重大,朕不能擅决,非得有丞相临机决断才是,爱卿只管将此事告知丞相,至于如何行事……朕自当听从丞相安排。”
  审配满意地点了点头,对刘袛的表现异常满意。
  “陛下放心,臣一定将陛下的话给丞相带到。”
  “有劳爱卿了。”
  审配之所以如此配合,实在是因为,其实他现在也觉得若是能够休战,对于己方来说,是一件天大的好事。
  辖境内需要安排的事情太多了,在审配看来,河北现在需要的是休养生息,而不是继续与刘琦不断的进行战争。


第九百七十七章 人 质
  审配的使者很快来到了前线的袁绍军阵前。
  使者向袁绍呈递上了审配的亲笔书信,请袁绍早做决断。
  袁绍捋顺着胡须,坐在主位上,一脸沉默地看着手中的书信,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
  少时,便见他抬起头来,看向使者道:“正南之意,若何?”
  使者很是恭敬地回复袁绍道:“回禀丞相,大司农的意思,是请丞相能够顺水推舟,暂时与刘琦言和,好生安定时局,休养生息,毕竟我们新立的朝廷在名义上并不能与雒阳朝廷相比,眼下境内时局依旧不稳,况且尸乡一战,我军损失惨重,不宜再大兴征伐了。”
  袁绍不满地道:“问题是,这一次并非袁某去打他雒阳,而是那刘伯瑜派人来打袁某人的!”
  使者呵呵一笑,道:“大司农之意,刘伯瑜此番率兵东向,不过是为了能够借机诛除朝中破坏他新政的人,如今刘琦在雒阳屠杀过万,虽是安定时局,但出这么大事,其辖境内不可能依旧安定,所以他一定会率兵回返雒阳稳定局势……此时议和,对我们两方都有好处。”
  袁绍闻言不由沉默了。
  少时,便听他缓缓开口道:“你且下去休息,待吾与诸公商议之后,再做定论。”
  “诺。”
  那使者下去之后,袁绍便派人将逄纪,许攸,辛评,辛毗等人找来,共同研究当下之局。
  众人听了袁绍的阐述之后,皆觉得此时此刻,还是与刘琦议和,更符合眼下的时局利益。
  最终,袁绍决定听从他们的意见,与刘琦议和,暂且歇兵。
  使者返回邺城,向审配陈明了袁绍的意思。
  审配立刻派人,以天子的角度,遣使者前往刘琦的大营,答应与对方进行和谈。
  既然是议和,特别是这种两军不分胜负的议和,那自然不是简简单单的互相派个人过去知会一声就算完了,一定是要进行公开讨论,并签订条约,方才作数。
  刘琦方面告知邺城天子的使者,他们对于这次议和,有两个条件,一是议论的地点要由刘琦一方决定,第二点是对方要派足够有分量的人物来与己方和谈。
  使者返回邺城,将此事告知了审配,而审配自然也通知了前线的袁绍。
  袁绍心中大为不满。
  这许多年来,都是别人因为顾忌他的势力迁就他,可如今这刘伯瑜居然让自己派人到他指定的地点去议和,还要派出分量足够的人物,这摆明了是要压自己一头。
  袁绍本来是要发怒的,但许攸劝他眼下还是以时局为重,莫要因一时之气而毁掉和谈。
  河北需要休养生息,河南也需要休养生息。
  经过了许攸等人一番苦口婆心的劝谏后,袁绍终于平息了胸中的怒火。
  “去与刘琦和谈,当用谁人?”
  许攸拱手道:“依照许某愚见,此番去与刘琦和谈的人,不应仅仅指派我军中人前往,应也邀上曹孟德一方派人同行,毕竟事关天下走势,曹操又是丞相的左膀右臂,不宜怠慢,此时拉上他,定是有益无害。”
  许攸的话深得袁绍赞同。
  于是,议定的是袁曹双方各派两名使者和两名武将通往。
  ……
  两方和谈的地点定在了中牟县,袁绍一方派遣了许攸,逄纪,张郃和徐晃领军拱卫,外加曹军的荀彧和程昱,由夏侯渊和曹洪领军拱卫。
  刘琦的兵马后撤百里,将中牟县让位出来在两军的正中,而议和就是定在了中牟县之中。
  袁军的议和团来到了中牟县之后,雒阳一方的议和团也随之来到了此地。
  雒阳方面派来的议和使者是荀谌,荀攸,徐庶和蒯越,同时由吕布,赵云,徐荣,张辽四员大将率兵来辅。
  双方在见了面之后,先是针对疆界,然后关于战争后的赔偿,以及各自的政治地位展开了激烈的辩驳。
  谈判这种事情,是个细致活,一般都不是一天两天能够谈完的,因为这当中牵扯的利益特别复杂,特别是边界利益,一般都是双方最为激烈的争论焦点。
  经过了整整半个月的激烈角逐,两方才在边界,赔偿等一些方面上达成了初步共识,至于双方在政治方面……则根本无法达成共识,只能暂且搁置。
  毕竟正统地位事关两股势力今后的发展与前途,谁也不会让步的。
  不过,就在这个时候,雒阳方面,向邺城提出了一个要求。
  雒阳方面要求袁绍送一个人质过来,而且必须是袁氏一族的正统子嗣,由此表示对方和谈的诚意。
  当他们向雒阳一方表示反对的时候,雒阳方面却表示,他们也会同样送出一名宗室作为人质送往河北,而这名人质就是当今天子的亲弟弟,刘表的二儿子刘琮。
  而此时,刘琦已经在向中牟县驶来的途中了。
  逄纪和许攸一听对方提出这个消息,当时就懵了。
  这不是欺负人么?!
  许攸和逄纪不敢擅专,急忙派人飞马回去向袁绍禀报。
  同时,消息也很快被有心之人传到了河北邺城。
  ……
  前线谈判的消息也很快就传到雒阳,刘表在得知刘琦要拿刘琮换袁绍人质之后,异常惊恐,急忙命人去前线向劉琦讨要说法。
  劉琦似乎早有预料,他親自给刘表回信,让父亲尽管安心。
  他告知刘表,自己不过是在试探袁绍的虚实,用刘琮当人质的事情不过是说说而已,就算是到了最后,袁绍当真会派人送袁家子过来为人质,自己也会找出理由反悔,将这事搅黄。
  刘琦的真正目地,是想看一看在这样的情况下,袁绍究竟会牺牲谁来当人质!仅此而已。
  消息传回了袁绍的本阵答应之后,袁绍大为震怒,当即否定了这个建议。
  他的意思表达的很明确——姓刘的爱谈不谈,要人质……门都没有!让他滚!
  前线负责和谈的许攸等人向雒阳方面转达了这个意思,当然袁绍的脏话他们没有传达。
  但雒阳方面的态度很坚决,人质是必须要进行交换的,若是不交换人质,那就证明袁绍没有和谈的诚意,而且己方已经选定了人质的人选,且身份不低,还是天子的亲弟弟,现在雒阳方面又没有要对方送皇亲过来,只是要袁家一个子嗣,为何不给?
  難道对邺城的伪朝而言,一个袁家子要比汉室皇亲还要值钱不成?
  袁家子当然比皇亲值钱,道理是这么个道理,但是不能放在明面上说。
  一时间,谈判僵持了下来。
  而谈判的进程,邺城方面也已经掌握了消息。
  按照审配分析,此时此刻,没有后台背景的二公子袁熙,似乎是最适合被当做人质送往雒阳。
  但就在这个时候,袁绍的后妻刘夫人又站出来兴风作浪了。
  她单独找了审配,希望能够用前线的袁谭,代替袁熙送往雒阳作为人质。


第九百七十八章 我怕掉你家坑里
  丞相府内,审配按照平日里的正常流程,来向府内的相府仓曹提供本月邺城库府的收入支出以及结余数量,双方核对无误,各自签押。
  随后,审配就被刘氏召到了正厅。
  刘氏将她的诉求向审配诉说了一遍。
  审配听了之后,眉头深深皱起,心中开始来回琢磨此事的可行性。
  刘氏见审配听完自己的意见后不吭声,急道:“正南先生,在丞相麾下的诸公之中,您是最疼爱三郎的,也是最看好他的,三郎日后若能够继承袁氏基业,定当以上师之礼以待先生,绝无反悔。”
  审配的表情不见喜怒:“多谢夫人与公子厚爱,只是此事还需从长计议,一旦被丞相发现我等所为,处置配倒是罢了,若是对三公子不利,那就得不偿失了。”
  刘夫人并没有因为审配的劝说而打退堂鼓。
  “正南先生,那大郎虽无亲母在堂,但毕竟要比三郎年长好几岁,而且他常年行于军中,在军中声望甚高,而丞相至今也没有废长立幼之意,纵然日后有了此意,可袁谭在军中的根基已成,定会对尚儿形成威胁,若不早点处置,久后恐祸患无穷。”
  顿了顿,又听刘氏继续说道:“袁谭若掌大权,颍汝之士皆起,到那时候,朝堂之内,焉有冀州公卿之位?”
  这句话算是正好打在审配七寸之上。
  他沉默半晌之后,方道:“夫人,此事容我细思,若能办成,配自当不遗余力。”
  虽然没有答应刘氏,但审配话中已经明显有了松动。
  刘氏知道,审配若是将话唠到这个份上,那这件事基本就是成了。
  ……
  不久之后,从河北方面传到袁绍军中一个流言,就是在邺城方面,以大公子袁谭和三公子袁尚两个人为中心,河北朝堂已经形成了两股对峙势力。
  在这两股势力中,军中之人大部分都支持袁谭,而冀州本土士族豪门则是普遍支持袁尚。
  特别是前番袁尚和其母刘氏,被皇帝刘袛敕封之后,声势达到了一个顶点,而身为长公子的袁谭,则非常顾忌袁尚与其母刘氏,因而开始更加卖力的在军中拉帮结伙,暗中收买人心。
  毫无疑问,这个消息是审配暗中派人放出来的。
  他为什么要放这个消息?这不是将刘氏和袁尚以及袁谭的矛盾摆在明面上了么?
  审配之所以要这么做,是有他的考量的。
  说句实话,袁绍并不是一个蠢夫,相反的,他比大多数人都要聪明,同时也非常的英明。
  在一定程度上而言,他有一些方面确实不如曹操,但他们两个人之间差距的绝不会非常巨大。
  审配觉得,袁谭和刘氏、袁尚母子之间存在的利益矛盾……袁绍身为一家之主,不可能看不出来,也不可能心中没数。
  只是目下,袁绍并没有捅破这层窗户纸。
  一是他不想,二是他觉得事情还在他的可控范围内。
  但如果,自己散布流言,超出了袁绍的心理预期范围,那结果会是怎么样呢?
  经过一番衡量与思考,审配得出了一个最终的答桉。
  无论是就整体大局而言。
  无论是就袁绍个人的喜恶而言。
  无论是从安抚河北诸势力的角度而言。
  无论是对军队的绝对掌控权而言……
  袁绍只有一个选择,那就是牺牲袁谭。
  因为对于袁绍而言,一个没有娘家帮衬的长子,绝对没有一个受到河北诸家拥戴的幼子重要。
  经过前番在河北的一番腥风血雨,现在的袁绍需要重新安定河北众家之心,所以他一定会侧重于河北诸家族。
  所以经过一番衡量之后,审配决定适当的记性造势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