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琦冲着李通挥了挥手,道:“坐!”
李通随即应命,一脸无奈地坐在了刘琦的下首。
“朕知道你受了委屈,为了大汉中兴的大业,你的心血被朕一朝夺走了,而你能够识大体,顾大局,毫不吝啬推阻的就将徒户和基业献出来,这一点让朕着实非常的佩服,也异常的欣慰。”
李通心下苦笑,脑海中响起蒋琬来说他之时的那些劝降之词。
什么三万兵,十万兵,倾国之兵的……谁敢不识大体,顾大局?
“这,都是臣应该做的,为大汉尽忠乃是臣的本分。”
“朕不会亏待你的,来人啊,将朕昨日刚刚拟定好的圣旨拿过来。”
便见侍奉刘琦的小宦官急忙将一份精致的黄色缣帛呈递到了刘琦的面前。
刘琦微笑着展开,然后面容随即僵住。
那是下令着刘磐和黄叙立刻调兵遣将,从荆州和南阳征调兵马,若李通胆敢有任何不服和异动,立刻踏平朗陵县,将李通全族剿灭,鸡犬不留的备用诏书。
刘琦的笑容只是略微僵硬了一下,然后缓缓地将诏书合上,冲着小宦官道:“不是这个,另一份。”
那小宦官愣了愣,方才醒悟,着急忙慌的去架子上将另一份圣旨给刘琦取来了。
刘琦微笑着看他,心中在琢磨着稍后等李通走了,怎么拾掇这个伺候自己的小糊涂蛋。
打开了那份圣旨后,刘琦大概看了看,随即满意地点了点头。
“文达,你过来看,朕已经将圣旨拟定好了。”
李通不敢怠慢,急忙上前接过了刘琦递给他的圣旨。
打开一看,李通的眼泪差点留下来。
圣旨上的大致意思,是敕封李通为建功侯,领阳安都尉,迁裨将军。
同时,李通在朗陵的徒户之中,现任军卒的依旧统一编制,自成一军,交付给李通统管,同时他的子侄以及族中正枝子弟,统统由郡署安排统一进入地方官学,待日后长成,再行进入国子监重点栽培。
对于立功甚少的李通来说,这简直就等于是天大的恩赐了。
“臣……叩谢陛下!”
李通立刻站起身来,向着刘琦重重叩头拜倒在地。
“爱卿若不负朕,则朕也不会辜负爱卿,你就带着你的子弟兵,留在朕的身边吧,爱卿在淮汝虽然逍遥自在可称霸一方,但终归上不得台面,永远登不得这天下之巅,朕愿以与爱卿,一起称雄于这个天下,只要爱卿愿意,一切就都不是问题。”
“臣遵旨!”
收服了李通之后,刘琦随即打算继续南巡,再往长沙等地转转。
但也就是在这个时候,田楷作为公孙瓒的使者前来,表示公孙瓒愿意接受刘琦的调令,前往河北会和张燕,作为刘琦应对袁绍的前哨。
而另外一边,蔡勳则是派人献上了蔡中和蔡和的首级。
他表示蔡氏在南阳郡圈地的举动,皆乃此二人所擅为,今日特诛除此二人,并将所有土地的表册献上,请陛下网开一面,饶过蔡家。
在看到了蔡中和蔡和首级的一刹那,刘琦心中不由感慨,相比于张允,蔡勳做的似乎更加决绝,若是蔡瑁在世的话,恐也未必能够做到这样的地步。
他当即亲自写了一封书信,派人送往雒阳蔡觅出,安慰皇后,让她放宽心。
不论如何,对于蔡觅,刘琦都是一直报以最绝对的信任的。
第一千零五十七章 战争的前因
刘琦以江陵为基点,在南郡视察了一阵子之后,本想继续南移,再往长沙去查探,没曾想就在这个时候,北方传来了一个重要的消息。
“袁绍生病了?”刘琦眯起了眼睛,颇疑惑地盯着下方的那名卫士,道:“消息准确吗?”
卫士忙道:“河北方面,虽然对袁绍生病的消息进行严密的封锁,但我等还是在这里查探到了准确的消息,此事定然无假,只是袁绍的病到底有多重,请陛下恕小人等还未探听到准确的信息。”
刘琦闻言遂挥了挥手,道:“既然如此,那你就先去吧,让你手底下的人在河北继续仔细查探,务必实时将消息给朕带回来,对于河北的情况一刻不能放松,特别是要看准袁绍生病之后,会有什么军事动向。”
“喏!”
那卫士领命离开了。
刘琦随后将刘磐找了过来,与他一同商议此事。
“袁绍生病了?”刘磐摸着下巴道:“如此说来,这倒是好事啊,他若是真的病死,也等于陛下凭空去了一个大敌,这对陛下来说,倒也不失为一件好事啊。”
“他若是一下子病死,或许是一件好事,就怕他身患顽疾,偏偏一时半刻还不会死,那就有些难办了。”
刘磐不是很明白这话的意思。
一下子病死,和一时半刻不会死,会有那么大的差距吗?
看着刘磐疑惑不解的神情,刘琦随即对他解释道:“一下子就病死的人,一般是不会给活人找麻烦的,但知道自己得病,一时之间还不会死的人,其心中自然就会产生一种焦急的心态,渴望在死亡之前,能够达成心中的愿望。”
这一番话说出来,刘磐遂似有恍然,他摸着下巴,认真地思索了片刻,方才慢悠悠地道:“陛下此言甚是,人若自知大限将至,天不假年,便会着急去实现心中未尽之事,只是对于袁绍来说,他心中最重要的未尽之事,或许就是……”
“就是灭了朕。”刘琦慢悠悠地将下话说完。
……
邺城,相府。
袁绍躺在床榻上,伸着手腕,旁边坐着医官,为他摸脉诊治。
少时,便见医官长出口气,站起身对袁绍长长作揖,面露难色。
袁绍却是随意地摆着手,道:“不必如此,某的身体什么样子,某自己心中有数,唉,人至半百至年,已属长寿,某父某母皆不至五旬而亡,某能活到这个岁数,亦是无憾了,只是某想问你……某还有多少寿数可言?”
那医官道:“丞相本身并无重疾,只是因常年心有挂念,精气不振,殚精竭虑,脏腑损耗甚快,故时感风寒,平日里体亏力乏,常觉疲劳,如今脉象甚显虚弱,若再这么下去,恐难延寿。”
人都是希望能够长寿的,而且谁都是怕死的,袁绍也不例外。
他一听自己还有救,急忙道:“某当如何才能延寿?”
“修身养性,放下牵扯心神的俗事,不问旁人,不问旁事,一心读老庄之书,粗茶淡饭,可缓脏腑之衰也。”
袁绍一听这话,不由苦笑着摇了摇头。
“罢了,罢了,还是算了吧,某已经做到这般位置,你让某不问世事,已是不可能了,唉,若老天执意要收了某,那也是没办法的事,你说罢……某眼下的情况,还有多少寿数?”
医官叹息道:“脏腑之衰,既需调理,亦需时间,依丞相眼下的情况,怕是寿命超不过两年……”
袁绍一听到这,心中顿时一沉。
“只有两年了么……”
他沉吟片刻之后,随即对那医官挥了挥手,道:“你且下去吧,给某配一些药,切记好生保密,若是走漏了风声,莫要怪某无情。”
“丞相放心!
……
次日,便是邺城的朝会,天子刘袛坐在大殿上方,听着朝臣们在下方奏报,并时不时做出一些指示。
当然,在做出指示之前,刘袛都毫无例外的会去看一线坐在他旁边佩剑着履的袁绍,询问他的意见。
待所有的朝臣们将大事都汇报完毕之后,见无人再上奏,刘袛随即看向了袁绍,询问他道:“丞相,众人已无事禀奏了,要不,咱们今日便散朝如何?”
却见袁绍缓缓地从座位上起身,道:“陛下,臣还有一事请奏。”
一见袁绍有事情要奏,刘袛自然是不敢大意的。
他急忙正了正身子,一脸严肃地看向袁绍,道:“丞相有何要事,尽管说来,朕无有不准。”
“谢陛下……陛下,臣要谏的,是关于黑山贼张燕之事。”
“哦?”
“张燕贼子,割据太行,聚众成势,危害甚大,近日更是接受了伪帝刘琦的任命敕封,如同一柄利剑一样,扎在我河北腹地!若长此以往,危害甚大,臣想亲率精兵强将,前往太行山剿灭贼寇,特向陛下请旨!”
“打,打仗啊?”
刘袛闻言,似乎有些犹豫:“丞相,咱们好像刚刚太平没几年吧,这么快就就要打仗?而且那张燕成势也非一年两年了,他在太行山脉势力已成,想要剿灭他,恐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袁绍点了点头,道:“臣也知道,此时此刻,非出兵良机,只是张燕在太行山脉对我朝威胁太大,若是不能灭了张燕,刘琦随时都能用其作为前哨,进攻河北,今闻刘琦南巡,更兼雒阳再向凉州和西域用兵,此乃是我等收服张燕的良机,若是日后刘琦返回雒阳,平定西域,势力大增,届时我等河北中原之地,只有被动守势,刘琦想派兵进入河北,那就随时能够进入河北,而张燕在我们的腹地,我朝却根本无暇能够对雒阳用兵,只能一直被打,陛下,这难道是您希望看到的吗?”
刘袛心说我看不看到无所谓,关键这是不是你想要看到的。
眼见袁绍的表情异常坚定,刘袛不由转头看向下方众臣:“诸位爱卿以为丞相之言如何?”
话音落时,便见骠骑将军曹操站了出来:“丞相之言甚是有理,只是出征张燕非同小可,还需谨慎。”
袁绍转过身看向曹操:“曹将军之言甚是,只是眼下机不可失,已经是不能允许我等不紧迫,耽误之急,是以迅雷之势拿下张燕,如此方可与刘琦划境内相抗,剿灭张燕可使我朝安稳与刘琦南北对峙二十年,这一点曹将军不能否认吧?”
“可是……”
“我意已决,还请陛下下旨!”
袁绍这么说,刘袛还能说什么?还敢说什么?只能下旨。
第一千零五十八章 计议
曹操在心中,其实还是挺认可袁绍的说法的。
张燕在太行山脉,确实如同一柄悬在头顶上的剑,吊在邺城朝廷的上方,时刻都能落下来扎入他们的心脏。
张燕若是不投靠刘琦还好,如今一朝投奔刘琦,那对于河北来说,就是巨大的祸患。
但即使是巨患毒瘤,想要剜除,也不是一刀就能切下去的,需要慢慢放血再进行祛除。
曹操的想法,就是针对张燕慢慢放血,祛除毒素,待病灶的毒性减弱之时,再切除便不会留下祸根。
若是行事过于急躁,只怕就会有很多未知的祸患。
眼见袁绍固执执迷,曹操还想再说话,但袁绍突然转头,恶狠狠的盯着他。
迎上了袁绍的目光后,曹操随即闭上了嘴,遂将下话咽回到肚子里去了。
邺城的朝堂之中,很多臣子都站出来向袁绍谏言,请他不要冲动,若是要对付张燕,还需谨慎行事。
但袁绍却是执意不听,很显然他已经在今日谏言之前,就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了。
这一次他是非战不可。
最终,在袁绍的乾坤独断之下,出兵的事情就这么定了下来。
……
散朝之后,袁绍返回了自己的府邸,而曹操和荀彧则是随同他一起回了相府。
进了府门,袁绍直奔着自己的书房就走,一路上都冷着脸,曹操和荀彧则紧随其后。
正巧,刘氏和袁尚亦在后院,见了袁绍和曹操等人之后,便见刘氏笑道:“孟德来了?一会在府中食否?”
曹操笑着向着刘氏拱手道:“嫂子客气了,曹某今日来此,就是有点事要跟本初商议,不必劳烦了。”
“你们兄弟多日不曾相聚,今若无事,不妨一聚又如何?”
袁绍怒目看向她:“我们有正事,你在这多嘴多舌什么,一点规矩没有,还不下去!”
这一番怒吼,将刘氏惊的目瞪口呆,站在原地半晌不知道该如何回答了。
别看袁绍高居丞相之位,平日里还真就是不敢冲她大喊大叫,今日也不知道是吃错了什么药了!
刘氏的脸一瞬间变的通红,牙关紧咬,双拳紧握,有心想跟袁绍吵,但偏偏曹操和荀彧就在旁边,她也不好意思张口。
毕竟是大族之女出身,不好在外人面前使性。
荀彧见状,急忙道:“丞相,咱们还是赶紧去商量正事要紧。”
曹操冲着刘氏和善地点了点头,三个人一同向着袁绍的书房走去。
少时,三个人进了书房,门关上之后,便见袁绍猛然转头,冲着曹操怒道:“今日朝堂之上,你为何当众反驳我的意见!谁反驳我,我都能忍,唯独你难道不知我的心意?你何时变成和那群庸人一样?!”
曹操苦笑着道:“本初,出兵是何等大事,特别是张燕势力不弱,若真要征伐他,必须要从长计议,我也是忧心朝政,并无私心啊。”
“你忧心朝政,难道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