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从单骑入荆州开始-第64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忧心朝政,难道袁某便不忧心么?”
  曹操见袁绍说这话的时候,面色发红,双眸隐隐之中甚至有些充血,心中不免有些疑惑。
  “本初,你……你如何发这么大的火?你这脸色有些不太对啊。”
  曹操的话提醒了袁绍,他猛然想起了那医官对他说过的话。
  袁绍深深地吸了口气,随即坐在了原地。
  然后,便见他闭起了眼睛,开始平复自己的心绪。
  少时,便听他缓缓开口道:“事情已经是定下来了,出兵的事不容置疑,不论如何,张燕我是灭定了!”
  随后,便见袁绍缓缓地睁开了眼睛,看着曹操和荀彧,道:“接下来,便要商讨如何剿灭张燕!这事,才是应该从长计议的。”
  曹操又要张口劝,却感觉到荀彧在后面轻轻地拉了拉他的袖子。
  曹操心下无奈,知道此事已经不容更改了。
  他沉吟片刻,道:“既已经确定要出兵了,那眼下对于我们来说,与其从邺城调兵,倒是不如直接命南匈奴进兵,乌桓那边也可问蹋顿借调兵马,以充军势。”
  荀彧惊讶地看向曹操,似乎是没有想到曹操会主动要求袁绍借调南匈奴和乌桓。
  袁绍也似是有些惊讶。
  “南匈奴和乌桓之事,你从来都不是特别赞成,怎么今日反倒是转了性了?”
  曹操心道我的确是反对了多次,但问题你根本就不听我的,既然我说的话你不听,那我还跟你对着干干什么?左右也动摇不了你,那倒是不如顺着你的意,想办法利用他们获得最大的利益。
  “张燕的势力虽然大,但是兵马装备不强,若是正面交锋,我们想要打赢黑山,也不过是旦夕之事,但难就难在太行山的地形实在是太过复杂,他们若是不出来,咱们想要进去剿灭他们,也委实是太过耗费时间,而且若是进入太行,一旦兵力不足,各部接应困难,还容易被对方所反制,实在是得不偿失。”
  袁绍听了曹操的建议,方道:“如此说来,你是打算借匈奴和乌桓的兵力,扩充实力,如此一旦进入太行,也能彼此支援……或许,还能为我们挡挡敌军的刀锋。”
  曹操额首道:“正是此意。”
  袁绍摸着下巴,认真地考虑了一会,看向荀彧道:“文若可有什么高见?”
  荀彧作揖后,道:“依照末吏之见,骠骑将军所言颇和兵家之道,不过末吏还有一点建议,那就是用匈奴和乌桓,将张燕一众引出来,然后聚而歼之。”
  “引出来?”袁绍挑了挑眉。
  “黑山军人数虽多,但跟我军实力相比,相差甚远,若是正面交锋,想要破他们不难,所仪仗者唯有太行山地势而已,只要能将他们引出来,则我军必胜。”
  袁绍似乎是颇有些兴趣道:“如何引之?”
  ……
  又过了一会,便见曹操和荀彧一前一后的从袁绍的书房走了出来。
  到了外面,曹操扭头看向荀彧,笑道:“文若好计策,比曹某的想法,着实要深远多了。”
  荀彧闻言,急忙低头道:“将军过赞了,荀某也不过是一时意起而已。”
  曹操呵呵笑道:“文若如今对丞相可谓是忠心耿耿了,对朝廷更是尽心尽力,曹某真是好生羡慕啊。”
  荀彧闻言,脸色一僵,他多少也能听出曹操的话中之意了。
  其实说实话,荀彧现在在邺城也不好过。
  他的兄弟荀諶如今在刘琦麾下任职,而荀諶当初是从袁绍这里叛逃过去的,所以荀彧在袁绍这里待的比较尴尬,不光是袁绍,就连曹操平日里对他也多少有些顾忌和提防,这是荀彧一直都能够感觉的到的。
  第一千零五十九章 昭姬的心
  雒阳皇宫内。
  蔡觅坐在凉亭之内,轻轻地拨弄着手中的琴弦,一曲凤求凰由她的指尖弹出,显得格外清美,韵律极佳,有一种说不出的沉醉之感,甚至可以让人沉沦其中,难以自拔。
  少时,蔡觅弹了一曲完毕,她方下了手中的琴,然后扭头看向身后的蔡琰,笑道:“妹妹,我适才这一曲弹奏的如何?”
  蔡琰微笑道:“姐姐学琴的进步神速,再过一段日子,怕是妹妹我就没有什么能教给姐姐的了。”
  “你可莫要安慰我了,谁人不知,论及操琴之道,妹妹你可以说是天下第一大家,你若是敢居第二,又有何人敢居第一?我便是再跟你学十年,也弹不出你的水准和意境。”
  说罢,蔡觅起身,来到了凉亭之内的案几旁,那里有宦官早就已经泡好的香茗。
  蔡觅轻轻地泯了一口,然后咧了咧嘴:“真苦涩。”
  蔡琰也喝了一口道:“陛下平日里总是喜爱饮苦茶,不似咱们姐妹,喜爱喝花茶,不过据陛下自己说,苦茶对身体有益,可以强身健体,抵御疾病,也不知是真是假。”
  蔡觅笑道:“既是少郎君所言,终归是不会错的,多喝些,想来肯定是会有好处的。”
  两个人就这么一起喝了一会,突听蔡觅对蔡琰道:“昭姬,姐姐有一件事想要与你商议。”
  蔡琰见蔡觅说的郑重,遂道:“姐姐是后宫之主,有什么事吩咐,小妹自当遵从,绝无二话。”
  蔡觅轻笑道:“陛下这一次南巡,带上了邹妹妹和任妹妹,两位妹妹此番随同,如无意外,想来也是想借这个机会为陛下生个皇子或是公主的……开枝散叶,为皇室添丁进口,本无可厚非,只是陛下毕竟与旁人不同,陛下的后嗣,事关天下,事关大汉江山将来如何治理,此事不可不查……我想,等陛下这次回来之后,劝陛下立兴儿为嗣,如此也好明确准备,以后等孩子们长大了,彼此之间也不要你争我夺,以免乱了皇家气度,徒增笑柄。”
  蔡琰闻言大吃一惊,手中的茶盏一时间没有拿住,都差点要落在地上。
  “姐姐,此事非同小可,恕蔡琰不能答应……况且兴儿年少,还看不出品性能力,如此冒然被立为储君,一旦将来他不成器,岂不是误国误民,再说了姐姐你才是正宫,将来姐姐的子嗣才能继承大统,蔡琰终究只是旁支。”
  蔡觅闻言苦笑道:“你看姐姐我,都这般年纪了都无所出,哪还有可能生育子嗣吗?”
  蔡琰正色道:“不到最后,一切都说不好,姐姐切莫先自失了信心才是。”
  蔡觅摇了摇头,道:“妹妹莫劝我了,大汉朝的昌隆国运,岂能赌在我这不争气的肚子上?”
  蔡琰安慰道:“姐姐不要着急,大汉朝的昌隆国运,也不是急在这一两年里的,有些事万莫着急,现在陛下的孩子们还小,看不出优劣,陛下自己尚且不急,姐姐又何须着急呢?”
  顿了顿,蔡琰又道:“况且立嗣乃是大事,更是事关国本,姐姐冒然去向陛下谏言,恐惹陛下不悦……陛下是何等样人,姐姐还不清楚么?”
  这一番话也算是说到了蔡觅的心坎里了。
  “妹妹如此替我着想,让姐姐甚是感动,唉……倒是我这个做姐姐的,思虑不如你周密。”
  蔡琰笑道:“都是为了陛下,也都是为了这个家。”
  就在这个时候,蔡琰的贴身侍婢前来,说是国丈蔡邕入宫探望女儿和外孙来了。
  一听蔡邕来了,蔡觅忙道:“既是蔡公来访,妹妹便莫要在我这耽误功夫了,还是快回去与老父团聚要紧。”
  蔡琰站起身,对蔡觅道:“姐姐保重,妹妹改日再来与姐姐一同抚琴。”
  “那是自然,我还得向你多多学习讨教呢。”
  ……
  蔡琰回了自己的宫室,与蔡邕相见,父女两人也是许久未见,彼此思念,一直在厅中畅谈许久。
  父女两个人交谈了一会之后,蔡琰便将自己适才与蔡觅之间的谈话告诉了蔡邕。
  蔡邕听完之后,显得有些不淡定了。
  他用手轻轻点了点蔡琰的头,不满道:“你这个孩子,真是不让为父省心,皇后既然想要让咱们兴儿为嗣,继承大位,你为何还拦着?须知咱们兴儿本就是长子,再说了,陛下的孩子,再加上你亲自教育,又怎么会没有出息!?这好端端的机会,你如何就这般浪费了!殊为不智。”
  蔡琰笑了笑,道:“皇后虽是好意,这对兴儿也确实是个机会,但琰儿觉得,还是时机不到,立嗣事关重大,一个不好,说不定就不是机会了,而是变成了灾难。”
  蔡邕不屑道:“老夫看,皇后跟你的关系很是不错,哪里会有什么灾祸?”
  蔡琰轻叹口气:“皇后对孩儿很好,也正因为如此,我才更要小心,尽量不把与皇后之间的关系弄僵了才是。”
  “什么意思?”蔡邕闻言,不由皱起了眉头。
  蔡琰轻叹道:“父亲,皇后对我友善,实是因为陛下,皇后对陛下上心,爱屋及乌,因此厚待我们几个,但皇后本人其实并非心地纯善之人,她眼下没有孩子,为了陛下,为了大汉,故而想要为陛下找寻一个子嗣来继承江山大业。”
  “这不是好事么?”蔡邕不解道。
  “眼下看是好事,但父亲仔细想想,日后一旦万一……万一皇后诞下一名皇子,那又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局面?”
  蔡邕的脸色一下子变得有些灰暗。
  蔡琰继续道:“这个世上,什么事都是有可能的,但是依照孩儿的角度,若孩儿是皇后,当真有幸诞下皇子,但储君之位却是其他皇子的,孩儿的心中怕是不会甘心的……父亲,皇后虽然对陛下一片赤诚,却也不是简单的人物,听闻蔡勳为了调查蔡家在荆州圈地的事情,连蔡中,蔡和的人头都交出去了,可仔细想想,若是这件事没有皇后点头,蔡勳岂敢擅自妄为?”
  蔡邕点了点头,道:“你想的很对,难得你如今与皇后交好,但却也能看清时局,没有被冲昏了头脑,唉,可叹为父的脑筋就没有你这般活络,不然蔡家当年也未必会因为为父而由盛转衰……昭姬,蔡家由你在,为父才是真的放心了。”
  第一千零六十章 众臣议袁
  大司马张允,司徒荀攸六月三十日,紧急接到了刘琦在荆南的手令之后,立刻召集朝中诸将,商议如何应对河北来犯之敌的事。
  “陛下在荆州传回消息,说是袁绍不日即将动兵,陛下此刻在荆州,不能即刻赶回朝廷主持,只能由荀某辅助大司马调兵遣将,以应大局!”
  说到这,荀攸看向张允,道:“大司马,陛下有旨意,令你全权处置雒阳军务,当下之事,应当如何?”
  张允心中其实还是很紧张的。
  论及军事才能,张允还是有的,但他的这份军事才能,你让他独领一军可以,但你要让他当能够指挥全国军队,调兵遣将的大司马……说实话,他还是差了一些。
  说是大司马,但事实上,真正执掌全国军队的人,一直是刘琦。
  此刻刘琦骤然放权,让张允全权处置,他还真的是有些慌张了,不会玩了。
  这应该是怎么个规则啊?
  张允求助式地看向了黄忠。
  “那个……黄将军!”
  “末将在。”
  “你且将当下时局,向诸位解释一下。”
  刘琦的诏书,荀攸虽未曾向所有的战将公示,但私下里还是先知会了几名重要人物。
  黄忠自然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位。
  见荀攸问到了自己,黄忠随即站了出来,对众人道:“诸位,卫士署在河北探知,眼下袁绍身似有疾,虽暂不知是否会威胁其性命,但想来病症不轻,依照黄某人判断,似我们这般年纪的人,到了一定的岁数,若是大限将至,所想的必然是当如何尽快完成心中的志向,方不负此生……这一点,袁绍与我相同,陛下亦是这般猜想。”
  在场众人皆不是凡人,经过黄忠这么一说,自然明白他想要表达的意思了。
  “袁绍为了完成心中夙愿,怕是会对我朝动手了。”太史慈总结了黄忠的话。
  蒯越摸着下巴,似乎是在琢磨着什么。
  “敢问黄将军,目下袁绍方面可有什么动静?”
  荀攸笑道:“太常这话,算是问到点子上了,我军的斥候已经探听到了消息,河北那边确实是有异动,只是与我朝暂无干系。”
  “是何异动?”
  “说起来,河北眼下的情况,与袁绍和曹操也并无实际相干……是乌桓三王部的踏顿,与鲜卑在边境发生了摩擦,因为没有适当的调停,导致两方的王庭产生了直接的冲突,而南匈奴王庭似乎也借着这个机会,将其部落的势力,向着云中和定襄转移,似有意要分一杯肉羹。”
  众人听到这,面上皆露出了欣喜之色。
  三王部的势力并不算特别强,跟鲜卑相比还是有一定差距的,但因为背靠袁氏这棵大树,倒也是敢和鲜卑掰一掰手腕。
  相比于南匈奴和乌桓三王部,鲜卑这几十年来势力发展的着实有些迅猛了,当然论及人口基数,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