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从今天开始做藩王-第26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怔怔想了一会儿,赵煦只觉大颂这潭浑水似乎没有自己想的那么简单。
    尤其京师金陵,这个势力错综复杂的地方。
    犹豫了一下,他正要拆开信封。
    徐烈突然将信夺了过去,爆出自己的口头语,“殿下,小心有诈,还是让末将来拆,以防有毒。”
    赵煦点了点头。
    自徐烈自从跟着他,便如同他的影子一样。
    平时仿佛不存在,但一遇到危险便会挺身而出。
    而且不会夹杂任何私人情感在其中。
    即便他对小环有点想法,但这不妨碍他对小环的警惕,可谓相爱相杀的典范。
    这点,到是和他的脾气一样。
    “滋。”得到应允,徐烈撕开信封,将信纸拿出来。
    过了一会儿,见没有任何异状,他才把信给赵煦。
    赵煦接过信,扫了眼,上次的字迹十分娟秀清丽,写道:“燕王哥哥亲启,冒昧书信,愿殿下勿怪妹妹鲁莽,自初见,已四年有余,殿下如今坐镇燕州,武功赫赫。”
    “妹在京师常闻殿下功勋,胸怀激荡,奈何大颂孱弱,北伐虽胜犹败,圣旨已下,妹将为和亲之人,但于此,妹妹宁死不从,若哥哥愿相救,妹愿意携天香楼为哥哥效力,以报之……”
    从上到下念了一遍,赵煦顿时有些哭笑不得。
    长乐郡主一口一个哥哥倒也没有毛病。
    他和醇王是叔侄,长乐是他的义女。
    自己和她是应该以哥妹相称。
    不过二人曾是又是那种关系。
    只能说他们之间实在过于复杂。
    “徐烈,派人去趟司州,邀请马翰前来燕城。”赵煦道。
    扰乱北狄的和亲图谋本就是他的计划之一。
    现在当事人长乐郡主又是亲笔信,信中又提携天香楼助他,他自然更要把和亲给搅黄了。
    毕竟,若是有天香楼相助,他的情报网络会更加完善。
    当然,他也没有那么天真,会听其言,观其行。
    不过,他虽然有营救的想法。
    但是大军一动,必然会被势族的眼线发现,由此判断出他有营救长了郡主的计划。
    所以,他不能动,要装作什么都不知道。
    如此一来,唯一能执行营救计划的便是马翰了。
    除此之外,他让马翰过来还有一个目的。
    窦唯为首的七家势族是吃了秤砣,铁了心要与他对抗了到底了。
    但是马家不一样。
    一来,马翰一直怀疑窦唯是害他父亲的凶手。
    二来,据四院探查,马翰对议和结果十分失望。
    秦州是马家的基业所在,朝堂把秦州外加雍州正式划给北狄,他如何能接受。
    第三则是他曾经出兵相助马翰,有合作的基础。
    虽说这是相互利用,但对马家来说,当下大颂显然没有比他更可靠的合作人选。
    以上种种,让他有心拉拢马翰。
    即便马翰不归附他,至少也要达成类似盟友的关系。
    如此一来,他至少不会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
    “是,殿下。”徐烈应了声是。
    “注意要隐蔽。”赵煦又提醒了一句。
    徐烈会意,转身离去。
    目送徐烈离去,赵煦刚要回寝殿,就见糜温后脚跟了进来,一脸兴奋。


第四百九十九章 根基
    “殿下,下官找到了一个让殿下今后不必抄书的法子。”
    见到赵煦,糜温急急说道,生怕被抢了功劳似的。
    赵煦闻言,猛然想起还有一件迟迟未办的事。
    不过糜温当前,他还是决定先听糜温说什么。
    “什么办法,说来听听。”赵煦在前院的石凳上坐下,跑来跑去的,脚有点酸。
    “殿下可知有种把字画刻在木板上的印刷之法?只需把书上的字刻在一块木板上,这块木板便能不断将字印在纸上。”糜温眉飞色舞。
    赵煦让担任宣传司主事,他便立刻忙碌起来。
    这时,他发现宣传司需要张贴的告示非常多,而且其中会有大量重复的文字。
    如果抄,会耗费大量的时间。
    尤其是燕王提到的报社,如果一页页的抄,第二天根本无法及时把报纸投递出去。
    苦思之下,他猛然想起在京师的时候,一些纨绔子弟曾说,春宫图是雕刻在木板上,之后印刷的。
    于是他便在燕城逛了一圈,也发现的确有做这行营生的商贾。
    赵煦闻言,轻轻点头,“不错,看来你已经深思了一番,你说的东西叫雕版印刷术,不过这种印刷术有很大的缺点,费时费力不说,大批书版存放也不方便,而且宣传语是要常常变的,雕版等于用过就废,简单来说就是太死板。”
    顿了下,他道:“过两天,本王带你去见识下真正的印刷术。”
    “真正的印刷术?”糜温怔住了。
    现在,他终于能理解为什么燕州的官员和将领在燕王面前如同乖巧的学员一般。
    因为燕王时时刻刻在提醒他们有多么无知。
    “是,殿下。”糜温突然又兴奋起来。
    跟着这样的燕王,他才能学到很多东西。
    糜温离去,赵煦去了书房,在一张纸上写写画画,接着令人送到工坊。
    第三天早上,糜温如约到来。
    他对糜温招了招手,带着糜温去了工坊。
    如今的坊区和兵仗司已经完全分割。
    兵仗司相当于军工厂,而工坊则由商行负责。
    只要是民用的东西,都在这里研造。
    糜温提及的印刷术正是他遗忘的工艺。
    到了工坊,赵煦见了杨贺。
    行了一礼,杨贺油腔滑调说了几句话,便引着二人去了东北角一间坊房。
    此刻,坊房中匠人正在铸造一个个的金属立方体块,在这些金属块上则刻着大颂国的标准字体。
    这就是赵煦要给糜温展示的活字印刷术的字模。
    接下来,他会让商行在工坊区建立一个新的工坊。
    这个工坊会直接交给糜温的宣传司。
    不过,这个工坊不会采用老旧的木模,泥模活字,而是将会采取更先进的铅字印刷术。
    毕竟原始活字印刷术的字模容易损坏,使用周期短。
    这种改进版的活字印刷术来源于当代的十五世纪。
    一经推出,便让当时的印刷商赚了一大笔钱。
    因为铅字让他们节省了材料的同时,还提升了印刷的速度。
    如果他的估计没错,铅字印刷术可以让一台活字版,每天印刷出五百张纸,对当下的宣传司来说,这绝对足够了。
    即便有十个活字版的工坊,一日也能印出五千份报纸。
    糜温绕着已经雕刻密密麻麻的活字转了一圈。
    现在他终于明白为什么燕王说他讲的雕版印刷术效率缓慢,而且十分死板了。
    此刻,在他面前的景象让任何一个人见了都会吃惊。
    匠人手边的字模不但数量多,而且还有各种规格。
    有的字模大,有的字模小,如此一来便能根据要求,在同一张纸上印刷大小不同的字。
    ”殿下,下官真是孤陋寡闻了,没想到世间还有这种神奇的印刷之术,在下官看来,这件事就是天下寒门士子的福音!!“糜温神色激动。
    大颂的读书人和当代的读书人一样,内心都是有些微微的清高的。
    所以,他虽然惊异燕王能造出来那么多稀奇古怪的东西,通过商贸赚取大量银两。
    心中叹服,但却不崇敬。
    但这个活字印刷则不一样,他能够看出这种印刷术的巨大价值。
    有了这个,根本就不需要书生抄书了。
    他们将能够拥有大量拓印书籍的能力,从而让书籍变得廉价。
    身为寒门子弟,他体会过没有银子买书的困苦。
    赵煦笑了笑,糜温的反应不出他的意料,他道:”本王知道你的意思,不过想要让燕州寻常百姓之家有买得起书,除了印刷术之外,还缺少一样东西。”
    “是什么?”糜温突然紧张起来,就像是害怕一个美好的梦突然破碎。
    “这个东西就是纸张,没有纸张,如何拓印书籍,纸张不便宜,书籍的价格同样下不了。”赵煦说道。
    印刷除了印刷术,油墨,还需要合格的纸张。
    赵煦在让杨贺建立印刷工坊的同时,也没有把造纸坊的建设落下。
    从古到今,造纸这门技术的核心基本没有多少区别。
    古人生产出来的纸张质量同样不错。
    宣纸这个东西更是当代我国的独门绝技。
    所以,造纸的技术不是问题,问题是如何提高造纸的效率。
    简单来说,造纸分为脱胶,打浆,抄造,干燥四个造纸工序。
    脱胶就是利用蒸煮,浸泡的办法让草木在碱液中纤维化。
    之后的打浆就是把纤维打成浆糊,这个工序最为复杂,耗费力气。
    第三部的抄造则是用筛网纸浆捞出来,在网上形成薄薄的一层,这就是湿纸。
    最后把这些湿纸,放在太阳底下晒干就行了。
    所以,当下的大颂,造纸坊的匠人只能人工或是利用畜力把草木打成浆。
    这便是最大的问题。
    只是,如果有了蒸汽机,造纸过程中最费力的问题便不再是问题。
    交代杨贺造活字的时候,他就让杨贺买下一个民间的造纸坊。
    当下,造纸坊中的东西都搬到了工坊区,在一个独立的坊房内,暂时先按老办法造纸。
    一旦蒸汽机到来,这个工坊的造纸量便会飞跃式提升。
    教育的根基便打牢了。


第五百章 舆论
    “殿下除了改良印刷术,也已经改良了造纸术?”糜温越发激动。
    如果印刷和纸都能变得廉价,燕州百姓今后将家家都能买得起书籍。
    若如此,读书识字对农家百姓将不再是可望而不及的奢望。
    赵煦点点头,“可以这么说,所以,你的宣传司可以动起来了,当下燕州面临的形势严峻,本王需要从上到下,思想统一。”
    如果说枪炮是燕州征战的利爪,那么宣传司便是燕州的口舌。
    这个口舌除了对内宣传之外,同样也要承担起对外宣传。
    来自当代,赵煦深知掌握舆论的重要性。
    往往战争之前,便会先进行舆论动员,如此才能上下一心。
    同时,通过舆论也能搅乱敌方的民心,让对方自乱阵脚。
    虽然这个时代信息的传播相当原始。
    宣传司无法像当代一样,只要坐在电脑前发条信息就能全世界皆知。
    但是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
    就如徐克负责的四院一样,总要先建立起来,再考虑发展壮大,最终成为佼佼者。
    “是,殿下。”糜温兴奋起来,他道:“殿下,在燕州这段时间,下官在行院学员倒是相处了几个志同道合之人,他们俱都文采斐然,如果让他们加入宣传司,定然如虎添翼,望殿下成全。”
    “本王待会给你一道手谕,你直接去找刘福。”赵煦说道,糜温这是向他要人。
    糜温一喜,继续道:“还有,按照殿下嘱咐下官的,这宣传司负责的事务虽简单,但只怕要许多人手跑腿,才能及时把殿下的想法传到百姓耳中,所以,下官还想再招募一些读书人。”
    顿了一下,他道:“殿下拿下南三郡之后,倒是有不少书生涌入燕城,除一部分有才学的被选入三大学堂外,还有一些平平之辈,这些人会识字,但又不精,不过对宣传司倒是够用了。”
    赵煦闻言,打量了眼糜温。
    他发现自己有些小瞧这个糜温了。
    这小子的脑袋倒是很灵活。
    不过也是,糜温比他还小一岁,年轻的思想总是跳脱的。
    再受到的影响,有时候会冒出与他格调相似的想法也不奇怪。
    他道:“这正是本王想的,物尽其用,与其让他们沦落街头,抄书买画为生,倒不如给他们一点事做。”
    想了想,他又道:“不过只是让这些书生跑腿,他们定然不乐意,但俱都让他们为官为吏,这对府衙又是一笔庞大的开支。”
    糜温刚才一时没有想到这个问题,顿时皱起眉头。
    没错,他招了这么多人,需要耗费的银子可不会少。
    他正犯愁,只听赵煦又道:“所以本王给你想了个主意,即便宣传司负责对整个燕州的宣传,那么就在每个县城设立一个宣传亭,设立一个官员负责宣传亭,配两个吏员。”
    “剩下的书生则统称宣传员,他们非官非吏,但也由府衙发放俸禄,不过俸禄会很少,如此燕州七郡,四十九县也耗费不了多少银子。”
    古代,亭也是机构常用的名称。
    比如刘邦就层担任亭长。
    糜温闻言,高兴地拍手,“还是殿下想的周到,这些宣传员只需给他们足够温饱的俸禄就够了,毕竟他们还会继续读书,官考。”
    “就是这个意思。”赵煦笑道。
    这些宣传员就相当于府衙的临时工了。
    就如同当代一样,虽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