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从今天开始做藩王-第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燕郡人口少,好不容易用好名声吸引了些百姓过来。
    这些百姓若是因无地可耕走了,那就太可惜了。
    赵煦踱步出了门房。
    刘福能看到的,他自然看的到。
    在他的观念里,封地最重要的当然是人口。
    有了人口便等于有了劳动力。
    有了劳动力才能创造财富,为军队提供源源不断的兵源。
    所以他才会迫不及待的买下牙行,让自己成为一个奴隶贩子,从大颂各处贩卖人口前往燕州。
    “本王现在有个法子,就是不知道管不管用。”赵煦沉吟着。
    这是他早就想好的法子。
    只是因为实力不济,这个办法没法施行。
    但现在时机到了。
    “这燕郡还是殿下主意最多。”刘福贱笑起来。
    每次他觉得前面是绝路的时候,燕王总是能给他带来惊喜。
    “就是不知道豪族们会不会上套,这样,你先去把燕城的豪族们都请来。”赵煦吩咐。
    刘福应了声,屁颠屁颠去了。
    不多时。
    豪族们陆续来了王府。
    现在燕王的命令他可不敢怠慢,有人的脑袋还在城门上挂着呢。
    “不殿下让我等来有何吩咐。”董元首先开口。
    得了信他就过来了,连儿子董安都没告诉,摆明和他儿子争着在赵煦面前露脸。
    不是他防着儿子,实在是燕王随便丢下的生意让董家赚大了。
    儿子要压着老子了。
    除了董家,杨家,吕家都来了人。
    吕昌的父亲比以往更神气了。
    儿子进了王府亲军,还坐了校尉,脸上有光。
    除了这几下家稍大的豪族,就是一些小豪族了。
    什么刘家,陈家等等,赵煦这些日子也都记得了。
    而让他意外的是,这次张家没来。
    还有几个和张家走的近的豪族也没来。
    赵煦冷笑了声。
    袁立到燕郡让一些人的胆子又肥了。
    不过正好。
    因为他今天做的事今后会长远影响燕郡。
    “诸位请坐。”赵煦让众人坐下。
    目光在众人身上一一扫过,他道:“前些日子,因造冰之事,本王让你们成立了一家商行,诸位共同经营,将来得利分成。”
    众人点了点头,有人道:“盘算着,现在在金陵应该卖了一段时间了。”
    “下个月便有人回来,到时候将账目和银两运回来。”
    “……”
    想到马上就能分得银子,豪族们个个兴奋。
    赵煦点了点头。
    收了黄杜两家的分成,王府几乎占了现在商会的六成红利。
    他是最高兴的。
    不过今日的重点不是这个。
    他话锋一转道,“只是诸位想必明白制冰之术极为容易泄露,本王担心一旦泄露,商会的利润便会越来越薄。”
    众人闻言露出担忧之色。
    尽管他们发过誓,但难保在外面不会他人强夺。
    毕竟南方的权贵很多,不少比燕王还要尊贵。
    不过燕王既然提出此事,肯定是有话要说。
    于是他们等待燕王的下文。
    “所以,本王出于维护诸位利益的考虑,决定将王府的酒也纳入商会贩卖之中,优先供货。”
    赵煦话让豪族的心跳骤然加速。
    现在谁不知道王府美酒是个稳赚不赔的生意。
    而且也不会有卖冰这么麻烦,又只能在夏天卖。
    “殿下,这…这是真的?”一个小豪族幸福的要晕过去。
    赵煦点了点头。
    但他当然不可能白送,于是道:“不过,这需要你们拿东西来换……”
    “殿下请说,需要什么东西?”有豪族说道。
    酒带来的丰厚利润是可预见的,只有能得到酒的分成,他们愿意承受。
    “你们的土地。”赵煦不再掩饰自己的目的。
    不同于黄杜两家,这些豪族都是支持自己的。
    像对付黄杜两家那样夺取的他们的土地不合适。
    所以,他决定拿出部分商业利益。
    他这样做,除了掌握更多的土地外,还有一个目的。
    那就是建立一个围绕他的利益集团。
    如此一来,他便能获得更多的支持。
    “土地?”
    豪族们你看我,我看你。
    燕王对土地的执着,他们都能感觉的。
    这些年,他们在民间占据了大量的土地。
    有些土地甚至还是空置的。
    如今燕王执掌燕郡,他如果想要这些土地是很简单的事。
    毕竟杜黄两家的例子就在眼前。
    现在,燕王拿利益来换,似乎没什么不妥,总比查了他们以前做的恶事,夺取好得多。
    当下,一个胆小的豪族道,“殿下,我们陈家有田产两万亩,只留五百亩供自家族人耕种,其他都愿交出。”
    “甚好,每亩地,本王给你六两银子,从卖酒的利润中抵扣。”赵煦笑道。
    陈姓豪族惊喜道:“那我们陈家能从卖酒中分的几成利润。”
    赵煦不是傻瓜。
    以当前的王府美酒的销量,一年几百万两不是问题,今后随着美名远扬,收入会越来越多。
    他不可能给他们太多。
    所以他决定只拿出卖酒红利的小部分出来,让这些豪族们按照拿出土地的多少来分。
    于是他道:“本王只拿出两成利润,按照你们交出土地的多少各自分这两成。”
    “两成……”豪族们窃窃私语。
    “据说这段时间王府卖出了六万坛酒,这就得九十万两,扣掉本钱怎么也得有五六十万两,这一年下来,三四百万两银子是有的,两成那也得五六十万两啊,若是更多……”
    “这酒年年有银子,咱们的土地上可不是年年都有好的收成。”
    “咱们是赚。”
    “……”
    商议了会儿,豪族们似乎是达成了一致。
    一齐站起来,“殿下,我们愿意交出土地,换取分成。”


第四十八章 炼铁
    “好。”
    赵煦和刘福对视一眼,俱都露出笑意。
    对他来说,虽然付出些银子,但土地是到手了。
    在豪族,土地不过是牟利的工具。
    但对他来说,土地却是让燕郡百姓拥护他的保证。
    所以,他豪族们能为银子抛弃土地,而他不能。
    “殿下高明啊,舍小利而见大义,此番数十万亩土地到手,燕郡一大半土地都在王府手上了。”刘福心中激动。
    至于剩下的土地还在张家和几家豪族手中。
    不过这不影响大局。
    定下此事。
    赵煦让刘福取来契约,让豪族们一一签下。
    算是他们入股商会的证明。
    都签了协议后,赵煦继续道:“此番交出土地,实为大义,今后本王不会亏待你们,以后,王府还会有赚钱的生意,到时候有零碎的活会第给你们。”
    “谢殿下。”众人眉开眼笑。
    这个承诺对董家,杨家,吕家就罢了,他们已经从王府获得好处。
    此番支持王府义不容辞。
    刚才他们也是第一个带头签订契约。
    毕竟他们没有回头路可走了。
    至于其他豪族,他们早就眼馋几家的生意。
    王府现在卖酒数量众多,需要的酒坛也是巨量,这可是不少银子。
    接着,他又同众人商量了商会的构建。
    燕郡商行是燕郡豪族共同成立的。
    每家在商会都要出力。
    这次豪族参与分成,他便要将王府美酒的售卖交给商会,由商会统计卖酒的数量,这样才能透明。
    除此外,和制冰一样。
    豪族还要出人负责贩售,王府的责任只在于生产。
    在原有分成之上,每家若是能额外卖出美酒,还能得到提成。
    “提成,这倒是个新鲜词。”董元捋须而笑。
    燕王提出此法,正和他意。
    董家族人众多,没了土地,正可以让他们贩酒出去卖。
    商会做大,他们的利也越大。
    定下此事,众人看向赵煦的眼神微微有些不一样了。
    此刻,赵煦除了是燕王外,还是他们的衣食父母。
    他们只能跟定燕王了。
    忙碌到中午。
    赵煦让王府设下宴席,留豪族们宴饮。
    不同往日,这次更像是当代公司的成立酒宴。
    豪族们讨论的不是风花雪月,而是如何将商会做大,卖出更多的商会货物。
    畅饮了一个时辰,大部分豪族醉醺醺而去。
    赵煦也有些微醉。
    回到寝殿,鸾儿正要服侍他睡下。
    这时凤儿走了进来。
    “殿下,您怕是睡不了了,兵仗司的王主事派人来,说请殿下过去看炼铁。”凤儿笑道。
    鸾儿轻轻抚着赵煦的后背,嘟嘴道:“这炼铁有什么看的。”
    赵煦闻言,酒醒了大半,他点了点鸾儿的脑袋,“你个小妮子懂什么,这才是国之重器。”
    从床上跳下来,他马不停蹄去了兵仗司。
    “殿下,在这边。”
    得知赵煦来了,王应从兵仗司出来。
    只是王应身上没有穿官袍,而是穿了一身普通的短打,脸上也是黑黝黝的。
    不过这时的王应却带着一种狂热的兴奋和期待。
    跟着王应进入兵仗司。
    在兵仗司后院赵煦看见了两个三米多高的塔状建筑。
    这就是土法高炉。
    兵仗司的高炉由陶瓷用的黏土烧制成。
    因为这是天然的耐火砖。
    高炉的上口有盖子,下面有两个孔,一个孔与风热炉相通,一个用以流出铁水。
    “殿下,焦炭和石灰石下官都已令人制备妥当,这焦炭是在窑炉里闷烧的,石灰石是从燕山凿出来的。”
    拿到赵煦的炼铁之法,他思考了一夜,琢磨了一夜。
    第二天便令人建高炉,同时让人搜罗材料。
    一切准备妥当后,他通知了燕王。
    “那就开始吧。”赵煦也有些兴奋。
    在他看来,古人不笨。
    一些精湛的技艺甚至是现代都无法复制。
    他们只是缺乏一个指导者,将他们引上正确的道路。
    而毫无疑问,他现在就是这个引导者。
    所以,在这次炼铁中,他只能给王应点播一下,剩下的让他自己想法子。
    事实也正如他的想的一样。
    王应将前面的准备事宜做的很好。
    “先把风热炉的火点了。”赵煦下令。
    炼铁的具体过程他还没告诉王应。
    这便是王应急于找他的原因。
    得到他的命令,匠人引燃风热炉里的煤饼,拉起风箱。
    接着,赵煦又让匠人按照比例先后把铁石,石灰石,和焦炭放入其中。
    做完这些,赵煦便和王应站在一边等待结果。
    “殿下,下面这个池子是用来做什么的?”王应问道。
    赵煦看向高炉前面的池子。
    高炉的铁水流淌出来后会流入这个池子。
    在池子旁有三个拿着棍子的匠人站着。
    他道:“铁分生铁和熟铁,刚炼出来的铁是生铁,里面碳多,这时趁热搅拌,就能让铁里面的杂质燃烧,如此铁水冷却后就成了熟铁,此法叫灌钢法。”
    生铁和熟铁的概念王应是懂的。
    但他不懂的是铁的生熟是因为里面有碳。
    第一次听到这个说法,他不禁大为讶异。
    “原来竟是如此。”他惊叹一声。
    赵煦点了点头,继续道:“之后将熟铁石墨坩埚中熔炼便可得到钢了。”
    “石墨坩埚?”王应满脸问号。
    他曾自负自己尽知天下技艺,如今被赵煦寥寥几句说的全无自信了。
    “有一种砚台乃是黑色石头所做,最为廉价,那黑色的石头便是石墨。”赵煦继续解释。
    熟铁出来,对他来说一整套炼钢程序基本就完成了。
    再把这个石墨坩埚整出来,就行了。
    他的脑中的知识告诉他,古代是有石墨砚台的。
    对于读书之人,纸墨笔砚是少不了的。
    所以直接提出,王应也容易明白。
    王应闻言顿时恍然。
    接着赵煦又将如何制造石墨坩埚的法子告诉了王应。
    两人聊着。
    不到一个时辰的时间,匠人忽然叫了声。
    只见一条火红色的细线从高炉中流出来。
    王应立刻上前察看,大喜过望。
    “真的,铁真的变成水了。”王应一副不知所措的样子。
    匠人们也都傻眼了。
    本来,他们还是不信的,现在亲眼见到,算是服气了。
    赵煦则淡定许多。
    古人无法炼制铁水,那是因为烧火的温度不够高。
    铁融化需要一千五百多度,他上了焦炭,又搞了个风热炉在旁边吹热风进去,这才把温度提升上来。
    在众人惊呼声中,铁水的细线越来越粗。
    汩汩流入了下面的池子。
    红色的火光让王应的脸色红如铁。


第四十九章 常威负伤
    “殿下高才,世间竟有如此炼铁之术,下官刮目相看。”
    蒸腾的热气中,王应汗流浃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