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开始仿造,且准备扩散这种火枪,甚至向势族和北狄提供,那么给王府军队更迭火枪就更急迫了。
不过,他相信即便天竺的不列颠工厂能制造前装线膛枪,但因工厂规模的限制,短时间内也不可能大规模向势族和北狄供给。
因为不列颠有在天竺制造火枪的需求,但这个需求不会太大。
但显而易见的一点是,拖的越久,势族军队和北狄军队以及西土军队,装备使用锥形子弹的前装线膛枪的规模就会越大,对自己越不利。
所以,现在就是一场军备竞赛。
剑关和中岭关可以早些拿下,也可以晚些拿下。
但王府亲军的火枪必须在短时间内升级。
否则,即便势族和北狄得到了三万只火枪,凭借益州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峻山道,也能对王府军队造成更大的伤亡。
可对他而言,这种多余的伤亡是没有必要的。
既然兵仗司掌握了后装针击式步枪的技术,何不让士兵们拿着秦式火枪,痛痛快快杀敌,尽早一统江南。
现在,他对一统大颂的这个目标越发急切了。
不列颠之后,罗斯人,法兰克先后也介入了大颂的内乱。
江南成了大颂身上无法愈合的伤口,敌人只要撒把盐,就能让大颂痛疼难忍。
想到这,他立刻令人去常威和马翰送去命令。
让他们不必急于进攻剑关和中岭关,而是与对方对峙的同时,组织士兵进行训练。
训练的内容自然是秦式步枪的使用以及全新的用枪姿势和战术。
兵仗司是有十来把制造出来的样枪,可以用于训练。
如此,到时候只要秦式步枪一到,便立刻能转变成战力。
不多时,刘福也过来了。
赵煦将民转战的事情同他说了。
“民转战?”刘福还是第一次听到过这个词。
赵煦点点头,“这次民转战是一次应急,也是一次演练,如果将来爆发更大的战争,大颂势必要进入举国体制搞军备生产的。”
火器的诞生让士兵变得廉价而容易获得。
当代的一战和二战中,常备军拼完之后,便是预备役,预备役不够便直接招募一切够年龄的青壮了。
这些青壮走运的,还能接受正规训练的,不走远的,直接发把枪就被送上战场。
如今,他年仅二十岁,当前世界便处于十九世纪前中期的技术水平。
这一世,他难保不会在这里经历一次两次的世界级战争。
而在他看来,这些战争也势必是围绕以不列颠为核心的西土世界与以大颂为核心的东土世界展开的。
西土人吃了几百年的殖民红利,享受了几百年世界霸权,这几百年他们为所欲为,除非打的他们彻底失败,他们定会死斗到底的。
当代的一战,不列颠可为了维护自己的旧秩序,压制德国,不惜打这场死亡上千万人的世界大战。
可见昂撒人为了保持自己奴役世界的地位有多么疯狂。
而二战其实不过是一战的延续而已,残酷更甚之前。
正是急于当代经验的判断,他才会有大颂要在一场世界级战争取胜,才能掌握话语权的觉悟。
这次民转战,他就当是一场提前预演了。
让大颂朝廷自上倒下提前经历一遍,免得到时候手忙脚乱。
接着,他同刘福详细解释了一遍什么是民转战,又告诉他需要做的事情。
“原来如此。”刘福恍然大悟,“只是如此一来,就耽误商货生产了,不过眼下也顾不得这些了。”
自从燕王令他和常威不要只是把目光局限在大颂内,他这段时间一直在了解大颂之外的国度。
逐渐理解了燕王的对外战略,也清楚这个世界不仅仅有北狄这只狼,还有许多狼比北狄更强大。
意识到这点,他从燕王一统江北的满足感中惊醒,深知大颂要富庶安康,大颂百姓要安居乐业,他们还有一段又长又艰险的路要走。
所以,对燕王的决定,他定理支持。
再者,燕王这段时间洗劫东瀛带回了大笔财富,金陵之战又得到了谢家的财富。
这两笔巨大的财富足够他们折腾的。
商定此事,刘福回了无极宫的公署,召集六部尚书,杨贺,寻矿司主事等官员,要求他们从矿产到制造全面转向战时状态。
尤其是各个工坊要配合兵仗司制造秦式步枪的零件,钢铁坊保证优质钢铁的供应。
再临时组织一批匠人参与纸壳弹的制造以保证弹药的数量充足。
“原本殿下给兵仗司的命令是三个月内交付三万只秦式步枪,如今过去了一个月,还有两个月。”交代了众人,刘福语气坚定道,“但现在,我们要在一个月内,向军队提供十二万只秦式步枪,这是死命令,从现在起,工坊要把一天当两天用,长白版轮换,人能休息,机器不能停。”
“是,宰相大人。”
刘福神色严肃,朱沱,杨贺,陈策等大臣能感受到这件事的急迫性,一个个也不由紧张起来。
回到各自的衙门,他们立刻组织民转战。
一时间,整个燕州笼罩在紧迫的氛围中。
第八百二十三章 巴城
巴州,巴城。
这座说不上富庶,也不贫瘠的山城因为吴国君臣的到来而变得喧闹起来。
在决定迁都巴城之后,半个月前,梁开便同大臣,妃嫔和皇子抵达了这里。
之后,奉命从苏城撤离的谢端,韩铮和王子安三人和势族子弟也相继来到巴城。
一起来的,还有卢瑟和他的六千雇佣兵。
牛头滩和金陵的战事,他的雇佣兵折损了一大半。
土著士兵似乎死伤殆尽,西土士兵也折损了两千余人。
“布鲁克大使,燕王没有中计,南下的王府亲军龟缩在金陵城内,没有追击我们吴国的军队,相反,他却将兵马调往了剑关和中岭关,大有夺取这两道关隘的意思。”
巴城行宫,梁开眉头紧皱。
燕王一向用兵不按常理,尽管配合了布鲁克的计策,但他始终悬着一颗心。
果然,他还是失望了。
如此一来,他们诱敌深入,歼灭王府亲军的计划便失败了。
行宫的凉亭中,谢端,韩铮和王子安坐侧面,梁开对面坐着布鲁克和卢瑟。
二人对视一眼,布鲁克笑道:“你应该感谢我才是,虽然燕王没有中计,但至少他的注意力被南梁和北狄人吸引过去了,不是吗?”
梁开闻言,顿时恍然大悟,端起酒杯,他连连感谢,“布鲁克大使,卢瑟将军,是朕愚钝了,多谢,多谢。”
很显然,当下的联盟中,南平国亲军法兰克,南梁亲近北狄,北狄又亲近罗斯国。
不列颠与他吴国的关系才是坚定的。
布鲁克这番计策,无疑是暗中偏向他吴国的。
“不过窦唯是个老狐狸,他定能意识到这点,可为什么他……”谢端忽然觉得某些地方有问题,于是问道。
“南梁没选择,吴国灭亡,下面就轮到南梁,这也是南梁的诚意,他们曾经背叛了你们,补偿你们也是应该的。”布鲁克道,“当然,最重要的一点是,北狄可以从不列颠获得火枪火炮,他们要配合我们的行动,北狄配合,南梁自然也得配合。”
梁开等人恍然大悟。
韩铮拍手大笑,“不错,南梁欠我们的,否则伐燕之战我们就答应了,怎会像今日一样悲惨,也该让他们出血了。”
闻言,王子安和谢端同时叹了口气。
现在他们除了麾下的残军,真是什么都没有了。
“韩兄,谢兄,王兄,这些事都过去了,如今我们几家重归于好,为了对付燕王,心里明白,但外面可不能再提此事了。”梁开见三人面带愠色,立刻劝解。
布鲁克道:“陛下说的不错,这次让南梁和北狄出手,虽然一方面在照顾你们吴国,但也的确也是战略需要,今后你们势族要鼎力合作才行。”
韩铮三人缓缓点头。
据说梁开一到巴城,南梁便运来大批粮草,这第一批粮草竟然还不收银子。
可见这窦家真是有几分弥补之意了。
否则以窦唯的性子,打死也不会做吃亏的事,更不会在剑关和中岭关主动出击。
毕竟,这意味着会遭受燕王的重点进攻。
“布鲁克和陛下说及是。”韩铮目光坚定,“过去的就过去吧,燕王才是我们真正的敌人。”
说罢,他将酒一饮而尽。
从战略上来说,布鲁克的做法一点错没有。
燕王南下之势如同九江的江水一般汹涌,无法阻挡。
再任由其继续南下,不出半年,整个江南就要沦陷。
如今,把南梁军队和北狄的阿舒尔部向剑关和中岭关这么一摆。
虽然燕王没有按他们的计谋走,但他们的目的也达到了一半。
燕王如今被迫停止南下,战场被从南方拉扯回了北方。
如此,他们便有了喘息的时间。
“这才对嘛。”布鲁克露出满意地笑容。
他其实是希望势族之间有矛盾的。
这样,灭了燕王之后,他就能利用势族之间的矛盾为不列颠牟利。
不过当前的形势,这些矛盾必须遮掩起来,要专心应对燕王。
“对了,布鲁克大使,这仿造的火枪什么时候能到,就怕南梁和北狄坚持不住,若是被燕王夺了剑关和中岭关,燕王将再次掌握主动,定会继续南下,依朕看,最终还是让我们的军队拥有与燕王军队相等的火枪火炮,方可对付他们。”说了燕王改变部署的事,梁开道。
布鲁克皱了皱眉头,“我们在天竺的工厂规模不大,短时间内无法扩产,但总督已经将仿造火枪的事汇报了议会,以不列颠本土的蒸汽工业,两三月内,三四十万只火枪绝对没问题,但这一来一回,怕是要一年才能满足你们的需要。”
梁开有些失望,一年太漫长了。
这期间不知道会有什么变故。
但眼下,他只能寄希望与不列颠在天竺的工坊了,他道:“那还请你们优先给我们吴国,哪怕银子多一些,也无妨。”
“陛下,又有忘了,现在你们要团结一致,这能腾出来的火枪自然要用在最紧要的地方。”布鲁克没有答应梁开。
尽管他们更倾向扶持吴国,但面对燕王这个问题上,不能太偏颇。
再者,生产的火枪自然先要满足他们不列颠军队。
多余的才能买给他们。
按他估计,从现在起两个月内,他们至多向势族和北狄两方,一共提供三万只仿造火枪。
“对对对。”梁开尴尬地笑了笑,不再提此事。
随即,众人又商议如何在燕王改变部署之后,再次做出相应部署。
这次他们与燕王的对决,就像战场上军阵的变化。
对方改变军阵,他们自然也要改变相应的军阵。
“当前,穆勒洪真拉扯北方的防线,南梁和阿舒尔部在拉扯西面防线,我们要配合他们将燕王的兵力拉的更分散,如此,我们便能在一点集中兵力,占据优势。”卢瑟说道。
顿了下,他继续道:“既然燕王不来追我们,我们便给他找麻烦,当令吴国大军向九江南岸挺进,多点制造渡江的假象,令其不得不在九江北岸部署兵力防备。”
众人闻言点点头。
燕王用于剑关和中岭关的兵力越少,夺取剑关和中岭关的可能便越小。
拖到不列颠的火枪到了,优势将在他们。
头一次,他们觉得胜利近在咫尺。
第八百二十四章 商之利弊
燕城。
自民转战的命令下达,赵煦便亲自盯着此事。
一方面是督促,一方面是想亲眼见识下民转战的情况下,燕州的工坊能爆发出多么大的战争潜力。
“殿下,小臣挑选了纺纱坊中比较干练的女工去了兵仗司学习车床和零件的打磨,等车床工坊交付车床,小臣便将工坊改造下,正式制造火枪的零配件。”纺纱坊主事指着纺纱坊的蒸汽机说道。
一些匠人正在拆卸蒸汽机和纺纱机连接的部位。
当下这些蒸汽机是用来带动纺纱机的,但稍微改造下便能用来带动车床。
如此,纺纱坊便能转变为军工坊了。
赵煦点点头。
民转战之后,被指定的工坊纷纷派出工坊的匠人前往兵仗司。
他则令王应抽调掌握了秦式步枪制造技术的匠人专门教授他们。
让不同工坊制造不同的零件,流水线生产,最后组装。
这个纺纱坊便是被征调的工坊之一。
不过,由于这次民转战只是小试牛刀。
征调的工坊只是各行业的一小部分。
譬如这纺纱坊,在江北允许民办工坊之后,大大小小的纺纱坊如雨后春笋一般在燕州长出来。
除了官办的纺纱坊,短时间内仅仅燕州就在商务司登记了五十六家纺纱坊。
除了纺纱坊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