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从今天开始做藩王-第4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除了官办的纺纱坊,短时间内仅仅燕州就在商务司登记了五十六家纺纱坊。
    除了纺纱坊外,还有织布坊,肥皂坊,玻璃坊,水泥坊等。
    当然,钢铁坊,酒坊,盐坊这些重点工坊依旧是只允许官办的。
    因为转炉炼钢的技术即便当下的西土也尚未掌握,自然要保密。
    而酒和盐的利润最为丰厚,自古以来便被官府掌控,作为重要收入来源。
    总而言之,他的原则是普通的民用技术可以开放。
    朝廷通过向这些工坊征收专利费和税赋获利,不再垄断这些行业。
    而核心的技术则必须掌握在官方工坊手中。
    今后,随着工业水平的提高,一步步向民间开放。
    为此,他还专门令杨贺编写了一份清单,将一些技术列入限制名单,不可向专利司提供。
    不过,即便允许开放的民用技术,也只能在江北内部流通,不允许获得技术的商贾私传牟利,更不许未经专利司同意的情况下,向域外国家走私专利技术。
    他还在专利司设置了稽查院,负责稽查私传技术的商贾。
    一旦查出,视严重情况将处于巨额处罚,令其倾家荡产的同时还要入狱,最高处死。
    除了稽查队,他还要求各州郡的武侯司也要配合稽查队,监督不法者。
    自古以来,只要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润,商人便敢干掉脑袋的勾当。
    他需要依托商业让大颂变得富庶,但绝不希望被商业反噬。
    所以,从一开始就要给商业套上枷锁,免得他们彻底放飞自我。
    同时,大颂今后对民间商业的态度将始终是有限开放,坚持以官办工坊为主,辅以民间工坊。
    一来,这是为了增加竞争,免得官办工坊不思进取,空耗资源。
    二来,朝廷需要掌握比民间资本更强大的官方资本。
    否则民间资本一旦有了歪心思,大颂工商业将陷入瘫痪。
    而掌握关系大颂命脉的官方资本,他便等于是如来佛,任由他孙悟空如何跳,也跳不出他的五指山。
    他一巴掌下去,便可将其镇压于五指山下。
    如此想着,他从这家官办纺纱坊离去。
    之后,他又去了织布坊,农事机械坊等工坊。
    和纺纱坊一样,这些工坊都在改造中,准备加入民转战的任务中去。
    一连巡视了五六日,赵煦对民转战的成效十分满意。
    月内交付十二万只秦式步枪大概率没问题了。
    或许,他们需要半个月学习和改造。
    但这么多工坊,只要正式投产,十二万只秦式步枪便会如水一般从生产线流出来。
    当代一战时期,欧洲各国为了战争需要,一个月内生产百万只步枪的事不稀奇。
    而在他巡视期间,四院不断将江南的情况汇报给他。
    了解到梁开抵达巴州,大批吴国军队向九江沿海进发。
    他只能又令常威抽调三万兵马驻扎在江北沿线应对。
    尽管他清楚,这可能只是吴国拉扯防线的一个动作,但他又不能不防。
    否则,对方若是抓住漏洞过江,将会给江北的乡间造成巨大的破坏,生产和建设都会受到影响。
    不过如此一来,应对中岭关的王府亲军便只剩下七万人了。
    除了调遣王府亲军,为了确保江北的安全,他又给周毅去了命令,让他确保有十二艘蒸汽船和风帆战舰巡视九江。
    原本,金陵之战后,周毅便将十二艘蒸汽船的八艘抽调走了,驻扎在夷州防备意外。
    现在又不得不调回了。
    “战舰还得继续下饺子,否则不够用。”王府书房,望着墙上的地图,赵煦叹了口气。
    他决定巡视新建的造船坊。
    虽然这次的民转战只设计秦式步枪的制造。
    但当下对大颂来说,战舰下饺子这件事同样急迫。
    东瀛之战,燕州舰队歼灭了不列颠的舰队,不列颠人定然不会善罢甘休。
    将东瀛划入自己势力范围的山姆国也不会就此认栽。
    可预见的未来,必定会有大批西土战舰云集东土,意图夺回东土的海洋霸权。
    这种海洋霸权的争夺将会是持续而残酷的。
    一场甚至数场海上大战无法避免。
    而这就需要燕州舰队入列更多的战舰。
    当前,仅仅是监守东瀛,控制九江,就让战舰显得捉襟见肘了。
    若是对方大批舰队抵达,海上他将陷入被动。
    好在去年年底,他就吩咐陈寿派人拓展了造船坊的数量。
    下饺子能多几家造船坊一起下了。
    他正想着,这时凤儿通报工部尚书邹容求见。
    赵煦隐隐猜到什么,露出期待的表情,令他进来。
    不多时,邹容出现在书房,满脸喜色,“殿下,臣今日是来向殿下道喜来了。”
    “这么说,正在建造的某段铁路马上就能通车了?”赵煦笑道。
    除了这件事,他想不出还有什么能令邹容如此高兴的。


第八百二十五章 意义
    “正是,从燕城到静海的铁路通了,铁路司正准备第一次发车试运行,还望殿下驾临参观。”邹容眼中仿佛有光,说的时候,兴奋地搓手。
    这铁路司当前归于工部管辖。
    铁路的铺设也有工部直接负责。
    赵煦点点头,一阵激动。
    这可是大颂乃是东土的第一条铁路,而且是完全依靠自身的技术建造的。
    同时意味着,不仅是蒸汽船方面,如今在铁路方面,江北也实现对西土蒸汽工业的追赶。
    今后技术的升级就是单方面的超越了。
    “这么重要的事,本王自然是要去的。”赵煦满面笑容,“什么时候试车?”
    “随时都可以。”邹容道。
    “嗯,那就后天,顺便把消息放出去,让百姓们也来参观一下盛况。”赵煦道。
    他正准备去趟静海,巡查舰船的建造。
    趁着试车,正可以一边体验蒸汽机车,一边从燕城直接到静海。
    这燕城到静海不过一百八十里左右,也就九十公里。
    以前往往需要一天的多的时间才能抵达。
    如果蒸汽机的运行没问题,此番只需一个半小时,他就能到静海了。
    上午去,下午便可回来。
    不过第一次试车,自然要稳健,加上他亲自乘坐,铁路司定然不敢以全速六十公里每小时运行。
    但即便是三十公里每小时,也只需三小时,他就能到静海。
    从以前的一天有余到如今的一个半小时,可见蒸汽机车是交通方式的巨大的变革。
    百姓,商贾,官员以及货物再也不需要将大量的时间浪费在路上,从而能够提高整个江北的效率。
    这就如同是人体血管内流淌的血液,运输氧气的快慢毫无疑问能够决定这个人的运动能力。
    今后,江北将进入高效率的时代。
    “是,殿下。”邹容嘿嘿笑了两声,拱手离去。
    待邹容的身影消失,赵煦派人去了一趟无极宫请赵恒去参见蒸汽机机车的试车。
    尽管这位大颂皇帝当前没有任何权利,但至少还是大颂的吉祥物。
    再者,他就是让这位皇帝亲眼见识自己的能耐,让他懊悔曾经刻薄对待九皇子。
    除了赵恒,他还令人将此事告知了杨丰等金陵老臣,以及醇王之类的皇族宗亲,让他们一起前来。
    一个又一个王府下人领命而去。
    这件事不胫而走,自然让杨素素,凤儿和鸾儿也知道了。
    他回寝殿的半路上,杨素素便同凤儿和鸾儿迎过来。
    “殿下,臣妾也要去。”杨素素和凤儿鸾儿交换了眼神,央求道。
    自上次在静海见识了蒸汽船,杨素素便不仅仅只是对针织女工感兴趣了。
    对这点,赵煦也能理解。
    毕竟杨素素也是自幼读书,见识比一般的深闺女子广博。
    再加上燕州浓郁的科学氛围以及受到他有意无意的影响,对截然不同于诗书礼乐的事务产生好奇心很正常。
    当然,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是,有时候赵煦同王崇等人聊天的时候,她仿佛如同听天书,让自己显得相形见绌。
    与赵煦闲聊也少了许多话题。
    她出身武将世家,又是个外柔内刚的性子,因杨家男儿几乎都死在战场上,她是女儿身又不能上阵杀敌,所以心里一直埋着巾帼不让须眉的念头。
    于是便暗暗较劲了。
    不过,如果只是这样,她倒也不至于此。
    还有一件事,在赵煦的授意下,糜庄近来一直在和其他大儒在传播新儒学。
    这新儒学核心便是针对旧儒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一方面推翻唯圣人经典的传统旧学,一方面提倡公孰模式的新学。
    且鼓励不分男女,皆可入学。
    所以,既然燕王有这个想法,她这个王妃就更要夫唱妇随了。
    “去,当然要去,这次蒸汽机机车的副车长就是个女子。”赵煦笑道。
    他之所以把铁路的试运行搞得如此隆重,除了借此展现江北的强悍蒸汽工业实力,增强从百姓到官员的自信心外,也想趁机教育大众。
    教育的目的之一,便是通过展示女副车长,令众人意识到女子可以胜任一些关键工作,从而让百姓不再阻挠女童入学。
    根据刘福向他提供的信息,自朝廷大办公孰,入学的九成还是男童。
    这种封建社会,女童只能闺中待嫁,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恶习持续下去是不行的。
    毕竟近代国家的比拼是综合国力的比拼,人才的比拼。
    入学的学员数量越多,越能从中选拔出天才人物。
    公孰少了女童,就等于少了一半的学员。
    还有一个教育目的则是为了让大众认识到科技的重要性。
    连皇帝,大臣们也出席蒸汽机车试运行,便能在百姓心里留下深刻的印象,一改奇技淫巧这种污蔑性说法。
    “是吗?既然如此,臣妾更要去看看了。”杨素素笑起来,露出两个小酒窝。
    赵煦摇了摇头,杨素素比他小两岁,不过十八岁而已,正是活泼又充满朝气的年龄,的确没必要让她做笼中的金丝雀。
    接着他又想到,让王妃积极学习各类科学知识,也是对其他女子的鞭策。
    如果再成立一个机构,让她专门负责女童的入学难问题就更妙了。
    一念及此,他暗暗点头。
    又是一日过去。
    第三天,赵煦和杨素素先去无极宫请了赵恒和糜妃,之后径直去了位于燕城东面的车站。
    此时,刘福,杨丰,醇王等人俱都到了,前来看热闹的百姓更是人山人海,他们站在铁路两侧,形成了厚厚的人墙。
    “殿下请。”
    赵煦一到,邹容立刻来到赵煦身边,引着众人步入车站。
    赵煦一面往里走,一面观察这个旧式车站。
    没有当代火车站的豪华,燕城车站北侧只有一排红瓦红墙的房子,这是铁路职工的公署。
    房子前则是一排柱子,柱子上面挑出雨棚。
    对面也是一排雨棚,而雨棚与雨棚中间的位置铺面了碎石,碎石上面是两道铁轨。
    一台蒸汽机车正停在始发铁轨上,蒸汽机车的后面拉着六节车厢。


第八百二十六章 通车
    “煦儿,这就是传闻中的蒸汽机车?”
    赵恒一身龙袍,神采奕奕,与糜妃并肩而行。
    赵煦望向蒸汽机车的时候,他也望了过去。
    自从来到燕城,这里层出不穷的新鲜事物让他感觉自己活在梦中一般。
    同时,他也越发感到自己这位第九子的可怕。
    势族们输得不冤。
    “正是。”赵煦轻轻笑道,“这次儿臣准备乘坐这蒸汽机车去趟静海再返回,父皇愿不愿意同去?”
    糜妃闻言,露出老母亲才有的担心神色,“煦儿,这东西靠得住吗?你肩负一统大颂的重任,可不能以身犯险。”
    “糜妃多虑了,实不相瞒,这蒸汽机车刚刚造出来那会儿,儿臣便乘坐过了。”赵煦道。
    糜妃一瞪眼,抬手点了点赵煦的额头,“你现在胆子真是越来越大了,罢了,这次母妃也陪你大胆一回。”
    “朕也陪你大胆一回。”赵恒忙补充了一句。
    自他来燕城,交出权利,赵煦对他真是相当不错了。
    衣食住行没有亏待他,一些重大事宜上也颇给他这个帝王的面子。
    如今,还有个无极宫住着,又无需担心身家性命,日子倒也清闲自在。
    再想到当年自己对九皇子的冷淡,他便越发不安愧疚,当然还有点怕,于是便有些弥补讨好之意。
    所以,赵煦邀他乘坐蒸汽机车,他壮着胆子答应了。
    见赵恒答应,醇王挺着肚子道,“皇上坐,臣弟也坐。”
    “臣也坐。”杨丰等金陵大臣闻言,自然也不想被嘲笑胆小。
    一个个请命乘坐蒸汽机车。
    赵煦轻轻笑起来,引着众人到了蒸汽机车的车头前。
    这时,蒸汽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