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朝工科生-第79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经抽绿,看到这一抹抹盎然绿色,长孙无忌顿时回想起十几年前的“曲江文会”。
  “当年曲江一句‘碧玉妆成一树高’……甚是精妙。”
  说罢,夹起一只小笼包,轻轻地咬了一口,里面不但有肉,居然还有虾仁。长孙无忌微微点头,对这滋味很是满意,又感慨了一声,“也不知大哥在河中如何。”
  “‘长孙河中’文韬武略,必得成功,令公无虑也!”
  “如今便是常州乡野私塾,也知‘贞观耿恭’之名,诚乃当代楷模……”
  “下官提议,诸位一起敬令公老大人一爵,再敬‘长孙河中’一爵!”
  ……
  马屁么,谁不喜欢?
  长孙无忌眼睛微微一眯,喝着本地的武进老酒,口感清淡却不失酒味,寒春天里喝一杯,浑身暖洋洋的,着实舒服。
  “此酒当真是好酒,还不知叫甚名字?”
  没有回应那些马屁,老阴货话锋一转,仿佛是要聊一聊酒。
  “回令公老大人的话,这是武进本地的老酒,无甚名字,只叫老酒。”
  “如此好酒,竟是无名?”
  长孙无忌有些讶异,这样的酒,已经够资格入贡了。
  不过能不能遴选入贡,除了资质,还要机遇。
  当下有聪明的官僚反应过来,尤其是常州刺史赵节,当下起身道:“令公不若赐名?”
  “嗳,老夫非是常州人士,岂敢当此重托。”
  话是这么说,长孙无忌看上去也很诚恳的样子。但常州官吏也不是傻逼,真要是顺水推舟,大概这辈子基本上也告别自行车了。
  “公乃淳厚长者,此酒既为老酒,在座唯公为长,万勿推辞啊。”
  赵节不愧是李家公主生的崽,他后爹杨师道说话也没他好听。当年来常州,寻思着这小日子也不咋样,岂料前任常州刺史李玄道在郑州老家受过杨家帮扶,甭管当年隋朝如何如何,现在是唐朝,有这情分在,常州地面上,也算是有点嗓门。
  再说了,赵节来了常州,第一站去的就是江阴,原本寻思的,就是见一见江阴老板娘这个女中豪杰。
  结果见面之后,赵节情不自禁就喊了一声“阿姨”。
  人生寂寞如雪啊。
  后怕的赵节这光景背地里算是攀上了某条金大腿,如今拍长孙无忌马屁,那也是历练出来的。
  至于周围的人信不信长孙无忌是淳厚长者,关他屁事。
  只要酒是醇厚的就好。
  一众常州官吏一看自家老大都这么说了,赶紧跟着一起吹,什么长孙公牛逼(破音),什么老令公第一,什么长孙中书强无敌……
  一通乱拍,横竖让长孙无忌美滋滋,然后笑呵呵道:“诸君盛情,老夫难却。如此,便为此酒取名。”
  言罢,长孙无忌远眺河堤,河水照应柳树,连绵的嫩绿,挡不住的春色。
  持杯把酒,老阴货开口道:“此酒既为晋陵老酒,眼下又照拂春风,不若就叫‘晋陵春’,如何?”
  “好!”
  “令公老大人言之有理!”
  “有劳老令公取名……”
  一群常州官吏嘴上喊着好,心中却是在吐槽,江东满地的“xx春”,酒名实在是俗得很。
  可长孙无忌话还没有说完,浅饮一口之后,他又接着道:“如此好酒,当为贡品,老夫定要上奏中国,令其入贡。”
  长孙公牛逼(破音)——
  只一天光景,苏州润州的官场,顿时都知道了长孙无忌的口碑真鸡儿好,不愧是中央做大官的。
  收钱办事,诚乃清官。
  于是乎,长孙无忌的船队刚过无锡进入泰伯渠的时候,原先的十八条船大概也是不够了,变成了二十八条船。
  要作为贡品,公关费用肯定是少不了了,这费用给谁都不放心,常州广大人民群众表示只相信令公老大人。
  盛情难却之下,老令公就十分为难地收下了。
  


第十五章 老阴货
  ?    有些对“德明学堂”还在观望的江东豪族,因为长孙无忌的出现,这种观望被瞬间打破。哪怕浙水南北有些跟张氏别眉头不知道多少年的“世仇”,面对这种情况,也不得不捏着鼻子前往苏州。
  校长是长孙无忌……还怕学生没前途?
  这不是闹么。
  且不说老阴货现在就已经门生故吏遍布全国,这种“恩师”情分,等于是白捡的。
  于是乎,原本就价格高昂的入学通知书,在长孙无忌疯狂收钱的那一刻起,他价格再度暴涨。
  而人们依旧在追涨,饶是市井小民,也在热烈地讨论着这个事情。至于舆情的疯狂背后,有没有江淮李狂人在那里推动,又是话分两说。
  李奉诫要“造神”,神格要是不够大不够稳,那还玩个鸟。
  “这‘虎丘园’如此声势浩大,不怕朝廷忌惮?”
  杭州城内,有人小心翼翼地说出了自己的疑问。
  “声势再浩大,能比武汉更浩大?朝廷忌惮得过来吗?”
  “却没想到陆氏居然能请动长孙中书。”
  “陆氏能有这个情面?你说甚么糊涂话呢。”
  “嗯?”
  都是杭州地面的头脸人物,三两句就明白了里面的弯弯绕绕。
  “张梁丰尚在苏州?”
  “长孙无忌未到苏州,他岂会离去?”
  言罢,说话的老者微微点头,“要说陆德明对这个弟子如何照拂,老夫却是不信的,旧年在长安城,也不过时教了抚琴罢了。江阴子对陆氏,回报甚厚。”
  “陆公深谋远虑啊。”
  “南朝以来第一等的文士,你当是吹嘘出来的名声?”
  杭州内外,还有曾经魏王李泰的门客幕僚,前阵子王珪之子还来了一趟杭州,算是保持了一下关系。
  此时此刻的时代变化,让魏王门徒们也心知肚明,这大位就算上去了,也不好说是不是好事。如今京城对武汉是爱恨情仇交织在一起,要说压制,有那么一点;要说拉拢,还是有那么一点。
  什么都有一点,各种纠结各种反复,简直是初恋的狗男女,散发出令人厌恶的酸臭味。
  “陛下态度未明,我辈……由着去吧。”
  终于,杭州为首的长者们都表明了一下态度。
  吴越之间的对抗远多于合作,皇帝老子为了平衡,扶持浙水势力打压太湖势力有十多年。
  可正所谓见招拆招,这么多年下来,随着武汉滚雪球一样的发展,名利场中的争夺,武汉是另辟蹊径。
  说到底,有实力,做什么都是对的;没有实力,连想都是错的。
  浙水南北以钱氏为首的新兴势力虽然是“忠臣”,可面对现实,还是学会了妥协。
  谁叫皇帝老子自己不给力呢。
  长孙无忌前脚刚进苏州城,浙水南北各家,也陆续前往拜访。
  礼数周到,礼物很多……
  “主公,张梁丰去了太湖,是等他回转,还是也去太湖?”
  亲随问询了一下正在吃茶的长孙无忌,此时案几上,摆满了各种糕点。苏州的糕点论精致,是天下第一,要说好吃,倒是不至于如何,但这相貌,确实是糕点中的异类。
  拿起一只活灵活现的小兔子,长孙无忌张嘴一口吞下,咀嚼了一会儿,略微喝了点茶,这才笑道:“这是改朝换代了?都到了老夫要去见他的地步?”
  “……”
  亲随身躯一抖,连忙道,“是小的失言了。”
  “无妨。”
  长孙无忌摆摆手,“唉……现如今,老夫也是坐立难安,不得不出京城啊。”
  “主公何出此言?”
  “大哥在波斯的事业原本甚好,岂料朝廷居然经略河中,这变显得大哥越发重要。现如今……罢了。”
  连连摇头的长孙无忌,竟是难得地露出了苦笑。
  现如今的长孙冲,跟“王侯”有个屁的区别?手中文臣武将齐全,还有“朝贡”的“属国”,便是“后宫”都满满当当……
  中国之外的力量中,受中国干扰最小的,就是长孙冲这一支。
  而中国之内,长孙无忌位极人臣,长孙无垢当代女圣。
  这他妈要疯!
  就算自己知道自己的妹妹在防着自己,可别人知道个屁啊。
  而且最关键的,自己的妹夫皇帝,他妈的身体越来越糟糕,身材走形成了魏王李泰那个版本,谁知道临死之前会不会嘱托哪路英雄盯着他长孙无忌?
  要是留有口谕,说哪天长孙无忌出现什么样的苗头就干死他,这他妈上哪儿说理去?
  亲情?
  不存在的……
  “尉迟敬德不日入京,堂堂安北都护府大都护,开春入京……嘿。”
  京城有什么消息,内廷外朝都不如他长孙无忌灵通。这一回尉迟恭入京,是要正式除职安北都护府大都护,随之而来的,是要以“三军黜置大使”的身份,带着圣旨巡查三边。
  这三军,分别是东海军、北军、西军。
  北军本来就是尉迟恭主持的,大约是走个过场。但东海军和西军,说道就深了,都是边军中的强军,假如中国有变,肯定要安抚控制好。
  长孙无忌现在越来越吃不准贞观朝的“少壮派”,不管是张德、程处弼、李奉诫、李景仁……
  隋唐交替之际,英雄辈出,豪杰遍地。
  可这太平年间的贞观朝,也忒“妖”了吧。
  “主公,可是内中有变?”
  亲随怀疑的,就是皇帝不行了。
  “放心,皇帝只是身体大不如前。”
  在长孙无忌看来,李世民也就是虚弱,还没有到将死的地步。人的精气神是不会作假的,见过李世民几面,只要妹夫不作死,老阴货认为他再活个十几二十年都没问题。
  当年李渊胖成那个球样,不照样天天打炮?
  贞观二十三年还能保持生育能力,这他妈也就周天子能盖一头。
  “那……主公在苏州,可是要长久经营?”
  “不错。”
  长孙无忌点点头,斜靠在躺椅中,目光看着垂下的屋檐,“老夫如今,也只能尽量寻个进可攻,退可守的地方。”
  假如武汉嗝屁了,凭他门生故吏以及个人声望,朝堂崛起不成问题。
  假如武汉没有嗝屁,将来的皇帝连中央都压制不住,他在地方的“门生故吏”以及“个人声望”……假假的混一个“长孙不出,苍生奈何”,难度不大。
  


第十六章 霸道总裁
  ?    常州苏州的交界处,是吴主孙权所设“御亭”镇。这地方老张两辈子都挺熟的,非法穿越之前,这地界叫做“望亭”。
  贞观朝已经开始叫“望亭”,但因为逼格的原因,靠着南运河吃饭的本地人,还是更愿意叫它“御亭”。
  有没有往杨广这个死鬼皇帝身上靠的意思不知道,但常州苏州两地,这小小的“御亭”镇,知道的人还是挺多的。
  “姑父,不是说要去江阴的么?怎么陪我来‘御亭’?”
  遂安公主是个心思不复杂的女郎,“倒春寒”的光景,裹着狐裘貂皮,整个人显得极为娇小。
  和李葭还瞎琢磨不同,没什么靠山的李月为数不多能指望的,大概就是“姑父”。原本还想着寻点事情做,可后来张德让她好好地做一个安安静静的女才子,她便没了多余的想法。
  吟诗作赋依旧是日常,也学会了十好几种乐器,还有七八种语言,除此之外,她的写真画的极好,尤其是山水,几年下来,也成了贞观朝的一个小流派。
  江湖上流传的“月笔”,其实就是李月自创的一种写真风格,除了还原景物之外,还用上了传统的技法,使得画面带有一种“朦胧”,简而言之,类似自带美颜的滤镜。
  论湖光山色多变,太湖是相当独特的。太湖不同的地方从不同的方向看过去,大江大河大海大洋的模样都有一点。加上水草丰茂,鸟兽鱼虫也很丰富,景致自然也就更加多变。
  “长孙无忌到了苏州,不急于一时去江阴。”
  言罢,张德又道,“再说,你十四姑姑去了江阴,也能让你十二姑姑消停一下。”
  “十二姑姑可谓女中豪杰。”
  “由得她去。”
  她们几个年龄相仿,加上因为“奸情”联系在了一起,倒是灵魂上更加契合。至于肉体,想契合就契合……
  “此间要是有个堤坝能行走,那便更好。”
  湖光山色很是精妙,只可惜江南一年到头动不动就下雨,泥泞的乡道就有点折磨人了。虽说“御亭”镇这里已经了相当不错的道路,但都是在镇上,而且苏州常州互相串门,划船更普遍一些。
  隔着两个乡里,走街串巷还不如摇着小船晃晃悠悠,什么芦苇荡都能穿梭而过,极为便利。
  “那就修个堤。”
  “嗯?”
  李月一愣,不等她反应过来,张德招招手,却见亲卫上前行礼:“宗长,甚么吩咐?”
  “知会一下‘御亭’镇,就说老夫准备出钱在这里修个湖堤。”
  “是。”
  亲卫心中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