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国航空-第10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战斗机飞行员,都是百里挑一的,和运输机,客机的选拔标准不同,这就是一个很大的原因。
    所以,有人说现在的运输机,客机的飞行员,一旦在战争时期,可以随时去调到战斗机部队里去,这只是一个想象而已,由于身体条件不同,根本就不可能胜任的。
    当然,随着技术的进步,也会有技术的手段来解决,这就是抗荷服。
    由发动机压气机或其他气源引来的气体,经抗荷调压器向抗荷服的气囊充气,气囊膨胀,拉紧衣面,对腹部和下肢施加压力。这种对抗压力能阻止血液在正过载作用下向下半身转移,从而保证头部的循环血量。对抗压力还可防止隔肌向下位移。抗荷服能提高飞行员一定的抗过载能力,但是真正的抗过载,还得靠人体自己来抵挡。
    秦风当然不会认输,虽然在驾驶国产战机的时候,最多也就拉到6到7个过载,但是,秦风坚信,自己是可以承受住考验的。
    “好了,我们接着来介绍发动机。”

第二百二十一章 M53发动机
    就在秦风听着米多上校的介绍,准备为试飞做准备的,其他的考察团的成员,正在达索公司的工厂进行参观。
    布瓦洛带着他最大的潜在客户,来到了图鲁兹工厂,这里是达索公司的生产基地,幻影f1战机正在进行有条不紊地生产之中。
    整个工厂干净整洁,而且,对方的管理相当到位,每一个部件,都有专门的摆放位置,每一道的工序,都会进行记录。
    众人都看得很认真,这样的质量管理体系是相当好的,谁的工作没有做好,可以随时追查到具体的责任人,而不像国内,乱糟糟的,根本就不知道是谁的失误引起来的。
    大家看得很认真,很快,就来到了总装车间,这里,已经有一架完成装配的幻影2000战机。
    “我们的战机,使用的是m53发动机,这是一款优秀的涡轮风扇发动机。”布瓦洛给大家介绍道。
    现在,航空发动机的最顶端的技术,已经是被英美垄断,ge和罗罗两个大公司的实力,没有人可以比的。
    而法国人发展航空发动机工业的道路,也是不平坦的,他们的努力,更值得国内借鉴。
    法国的航空工业建立较早,但在二战前一直缺乏高水平的活塞发动机,致使法国战斗机性能平平,后来又因为被德国占领,可以说,丧失了宝贵的发展机会。
    要知道,世界大战中,技术的进步,足以比得上平时的五十年!
    战争结束后,法国人急切地发现,美国、苏联和英国早已开始了喷气推进技术的研究,而且都把自己的喷气式飞机送上了天。法国明白,如果不想落后,首要必须解决喷气推进问题。
    法国人找到了bmw003,在德国法占区瑞肯巴赫的原道尼尔工厂为他建立了研发设施,研究队伍很快扩大到200人。这个研究团队被称作“瑞肯巴赫航空技术工作室”,缩写为”阿塔”。
    从一开始,也许是仿制的,但是很快,他们就开始自研了,从1945年的”阿塔”101,到1969年的”阿塔”9k…50,法国人花了24年时间,从1吨级推力一直发展到7吨级推力。
    7吨级推力喷气发动机被视为一国涡轮喷气发动机技术的标志和重要里程碑。自此法国人终于在喷气发动机研制领域中跻身美、英、苏强国之列,组成了第一集团4强俱乐部。
    再看看国内呢?一直都是在仿制,仿制,根本就没有自己完全地走过一个型号,没有这样的科学研究,所以,国产的动力系统,是不可能成功出来的,更何况,国内还是属于急功近利的,连涡喷的技术都没有吃透,就把指标瞄准了世界一流的涡扇发动机的数据上,这根本就不可能轻易成功的。
    再接着,世界上的动力系统,已经向涡扇发动机转变了,法国也不会甘于落后的,1967年,斯奈克玛开始打造法国喷气发动机发展史上的第二个里程碑——m53涡扇发动机。
    这也是法国人受了刺激,因为在这一年,法国退出了与英国等国合作的“狂风”变后掠翼战斗机项目。
    “狂风”的方案分歧让法国多少感觉到,在动力核心技术掌握在英国人手里的前提下,自己很难在设计上有更多的话语权。
    其实,骄傲的法国人,想要彻底地主导研究项目,最终分道扬镳的必然的,他们不懂得退让,哪怕是到了欧洲战斗机项目上,法国人照样因为要全盘主导而退出了。
    m53最初被称作超级”阿塔”,法国希望以此作为国产两倍声速战斗机的先进动力。在”阿塔”基础上经过3年改进,m53最终诞生。
    法国人也知道他们的技术上的缺陷,所以,在几乎连个米格…21的涡喷发动机都是双轴发动机的时代, m53却采用单轴设计,风扇、高压压气机和涡轮都在一根轴上。
    可以说,它是世界上在主力战机上服役的唯一一款单轴涡扇发动机,m53的设计颇为老套。
    这样也正好让m53皮实耐用,维护也非常简便,因为采用了模块化制造理念,零部件通用性非常好。维护过m53的工程人员对这种发动机最深的印象就是简单,它没有可调定子,活动零部件数量也较少,其可靠性较好,操控性也不错,在使用中性能没什么限制。
    现在,布瓦洛介绍的就是这款发动机。
    “这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发动机,它使用模块式结构,便于维护、修理,飞机、发动机的地面维护性很好,更换发动机时间相当短。”布瓦洛骄傲地说道:“现在,我们就给大家展现一下这款战机的维修过程。”
    其实,这种发动机的耗油率可不低,简直就是涡扇中的涡喷,但是布瓦洛当然不会把己方的缺点说出来,他要找的是优点。
    据说米格…21战斗机,也就是中国最新的歼…7战斗机,更换一台发动机,需要先拆卸掉后机身,需要两天的时间才行,现在,就让他们大吃一惊!
    “布瓦洛先生,它需要多长时间?”宋老小心翼翼地问道。
    当初,秦风上次来的时候,对方不小心将结构图给打出来了,之后,秦风凭借记忆,开始了绘制结构图,最后交给了宋老。
    根据这个结构图,宋老可以知道这款飞机的结构和己方的不同,发动机直接可以从尾部给抬出来的,相当方便,但是具体能有多快,还真不知道。
    布瓦洛扬起来了胳膊,说道:“现在,计时开始!”
    随着布瓦洛开始计时,四名技术人员上来,用各种工具开始拆卸起来了。
    电动扳手的声音,不时地在车间内回响着,大家看着下面的蒙皮被整体拆下来,然后,发动机的下半部分,就露出来了,跟着,就是各种发动机和机身的紧固螺栓。
    对方的发动机,是直接就放到尾部的?
    宋老虽然已经看过了结构图,但是现在看起来,也是很新鲜的。难道不需要引射机尾罩吗?

第二百二十二章 大开眼界
    现在,国内的军机研究,依旧停留在六十年代的水平,唯一成功自研的是歼…8,这款飞机的设计,是全面模仿歼…7来的。
    除了机头进气之外,另一个特点,就是飞机尾部采用的机尾罩。
    空气动力学的研究表明,飞行器的尾部,也要成为一个流线型的结构才行,这样才能减小飞行阻力,所以,在喷气机刚刚开始研制的时候,这个机尾罩相当的流行。
    它要严严实实地将发动机包裹住,在后面形成一个流线型,这样进行维形整流。
    同时,这样可以让尾部内敛,就可以引射尾喷管气流来提高推力的作用,所以,这东西就被叫做引射机尾罩。
    其实,这个东西很不方便,由于处在高温区和尾部,易损坏,为便于更换,常采用与机身部分固定、部分可拆卸的连接型式外蒙皮多为铝合金,内蒙皮为耐热合金,或全部为耐热合金。
    正是因为有这个罩子,歼…7才设计成为了后机身整体拆卸的形式,如果是在歼…7上,多少还能用的话,那到了歼…8上,由于没有科学的设计能力,这种引射机尾罩不仅重量非常大,而且实际上并不能起到引射机尾罩的作用,只会白白损失推力。
    哪怕就是苏联,这个尾部的装置,也是设计师过往经验和主观推测混合作用的结果,缺乏严谨的科学和工程依据。
    后来苏联人又进行过实验,对旧机型的改造和对比试飞工作中,研究了这个引射机尾罩,结果发现,这东西并没有什么用。
    所以,到了九十年代,在俄罗斯专家的技术援助下,歼…8的机尾,已经把这个东西给去掉了。
    现在,三代机的设计,都开始采用这种形式了,发动机直接装在尾部,在发动机上,就拥有可调的收敛—扩张型喷口,再也不用这种引射机尾罩了。
    这样也让发动机的拆卸相当的简单,现在,就在众人的瞩目中,四名技术人员,已经轻松地将发动机拆了下来,正好放在下面的推车平台上,发动机的复杂的管路,就这样第一次呈现在大家的面前,然后,大家看着他们将战机推开,完美地将发动机呈现出来。
    想想在国内,是飞机前机身不动,吊装后机身,哪怕是在车间内,有头顶的天车,这个吊装也是考验技术的。
    但是人家呢?居然换了一种思路,将好几吨的发动机,放在下面的推车上,但是推车不动,把战机给推走,这样就可以了!
    别看战机更加沉重,但是在地面上,只要是水平的,十几个人就可以把战机推着走,很轻松。宋老看了看自己的手表,17分钟!
    仅仅用了17分钟,就完成了己方的一天的工作量,这种设计,一定也要用在己方的新歼上,大大地方便野战维修操作。
    四个地勤,在野战机场下,很快就能完成发动机的换装了,拆下来这么快,安装上去肯定也不难。
    就在将发动机放在推车上,展现在大家面前之后,四个技术人员稍稍地在那里休息了一下,三分钟后,他们再次开始了。
    安装!
    安装就是拆卸的逆过程,和拆卸的顺序相反,但是,时间是不一样的,很简单,拆一颗螺母,肯定比安装它要简单,如果位置特殊的话,说不定得用很大的力气才能完成安装的任务。
    几个人动作很娴熟,他们展现出来的,是一种特殊的航空工业的美感,看得大家都愣住了!
    众人看着战机稍稍地向后退,逐渐地罩住了发动机,这就像是直接把发动机塞进去一样,这个方式,大大地降低了安装的难度!
    推车也可以移动,发动机准确地塞到确定位置上,几个人不断地安装,最后,将下面拆开的蒙皮重新装备起来,发动机安装完毕,用时二十分钟!
    “还真是让我们大开眼界啊。”顾总在一旁也是感叹道,己方的战机设计,和人家的,在思维上就有很大的差距。
    对方重视的是地面的维护性,这点,其实以前在考察的时候就看过了。
    西方的战机,航电设备都是抽插式的,想要拆下一个小小的应答机来,得从最上面,一层层地拆下去,折腾半天,这就是差距啊。
    “当然,我们这款发动机也有缺点。”看到众人惊讶的眼神,布瓦洛说道:“现在,它的推重比并不高。”
    作为一款涡扇发动机,m53发动机的推重比仅仅有5,和斯贝发动机,以及tf30发动机是同一个水平。
    这主要是因为它的单转子设计引起来的,这种设计导致它的压缩比不高。m53的压缩比是9。8:1,而同时代通用电气f110和普惠 f100压缩比为30:1,压缩比低,就意味着吹进去的空气不够多,这样,就无法让发动机更好地燃烧。
    这种发动机的油耗相当高,不加力单位推力油耗为0。9,而同类军用涡扇发动机这一数值通常为0。7左右。
    由于发动机推力不够,让幻影2000的整机推重比无法达到1,大大地限制了它的机动性,如果有先进的发动机,那这款战机会更加的优秀。
    布瓦洛也要提前解释一下:“现在,我们也在抓紧研制推力更大的m53… p2发动机,其最大状态推力提高百分之十八,为6550千克,发动机重量减少20千克,发动机推重比提高到6。6,换装m53…p2发动机的“幻影”2000飞机的起飞推重比将提高百分之七,为0。9。”
    起飞推重比虽然不到1,但是到0。9也已经很高了,等到飞到了目的地,燃油消耗一部分,正常空战的时候,就能达到1了。
    具体的数据是不能糊弄人的,但是,可以给中国的客人们画饼啊,告诉他们,很快就会有更新式的发动机了,可以让这款战机的性能有大幅度的提升!
    “不错啊,我们这次是大开眼界,以前的时候,简直是坐井观天啊。”考察团中,有人发出了感叹。
    布瓦洛心中暗笑,看来,这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