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在,眼看马上要定型了,问题还是接连不断地出现。
“说起英雄来,可不仅仅是咱们,就连顾总,也曾经上过天。”王昂说道。
秦风听的来了兴趣,他看过了耶格尔的自传,知道试飞员有很多故事,国内的试飞员同样有很多的故事的。
顾总还曾经上过天,这又是怎么回事?
看到秦风这么感兴趣,于是,一边吃着饭,王昂一边说了起来。
“当初,咱们刚刚开始试飞工作不久,飞行m数在达到0。86的时候就出现了严重的抖振现象,试飞工作无法继续进行。”
新机的振动,是试飞中常见到的,如果是西方,自然有一套完善的处理流程,但是国内没有。
“这个问题困扰了咱们整整9年,直到去年,顾总决定放手一搏,咱们把歼…8战机表面贴上绒毛,这样绒线随气流摆,可以表现出基本的流场情况。当时顾总乘坐歼…6教练机在7000米高度,离歼…8不到30米的近距离观察飞机上贴的绒线。”
当技术水平不够的时候,就只能是冒危险了,秦风听到这里,顿时就是全神贯注,当时真是很惊险啊。
“结果,还真让顾总给看出来了,咱们机身震动问题,是后机身截面变化过于突然形成的气流分离造成的,在找出问题的关键后通过进行修形来消除了抖振。”
秦风听的很过瘾,顾总也是个人物啊,关键是,他还能听进别人的意见去,机头进气和两侧进气的事上,他就听了自己的建议啊。
说起试飞中的事来,大家都是滔滔不绝。
“不过,我有一个问题。”秦风说道:“咱们这款飞机,为何还是机头进气啊?”
秦风这么一问,顿时,周围的人都不做声了,大家都是心知肚明,的确啊,这飞机最让人诟病的地方,就是到现在还是机头进气!
不用说西方的三代机,比如f…15,f…16这些飞机,哪怕就是地道的二代机,比如西方的主力f…4,比如苏联的主力米格…23,早就扔掉机头进气了。
现在己方搞了十几年,搞出来的还是一个机头进气的东西啊。
众人不说话,秦风继续说道:“西方的二代机都在向着两侧进气过渡,毕竟可以把机头空出来安装大型的雷达设备,咱们的差距还是很大啊。”
“而且现在是在向三代机过度,追求的是大迎角的性能,所以机腹进气会逐渐成为主力,以后类似f…16战机的这种设计肯定会越来越多。到现在为止,咱们还停留在机头进气上,落后啊。”
各种进气的优缺点,秦观清清楚楚。
两侧进气,在转向的时候,一侧的进气道就会被挡住,造成进气道的气流畸变,而腹部进气就没有这种风险了,同时大迎角下的性能也高。
但是机腹进气对机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容易把跑道上的碎物给吸到发动机内,造成可怕的机械故障。
至于机头进气,呵呵呵。
第四十五章 机头进气阻力小?(加更)
“是啊,两侧进气可以把机头空出来,但是两侧进气的话,空气阻力肯定会增加,这样飞机的最大速度就会降低了。”就在这时,一个人说道:“咱们的飞机设计的主要目的,是拦截苏联人的轰炸机的,速度越快越好。”
听到这话,顿时,秦风不由得问道:“谁说的?”
机头进气摆明了是代表先进方向的,西方的战机早就步入了两侧进气的时代了,而苏联人在米格…21之后,新飞机也全部都是两侧进气的了。
这个时候,还有人认为机头进气有好处?
这个理论,说的也太牵强了吧。
“大家不是都这么认为吗?”就在这时,外面走进来一个人,秦风抬起头来,看到的正是顾总。
“大家都觉得,机头进气空气阻力小,咱们的歼…8战机,主要是为了截击作战,拦截苏联人的轰炸机的,最需要的就是速度,如果改成两侧进气,那阻力大了,咱们的速度就小了,怕是不容易达到上级要求的指标啊。”
如果是从普通技术人员的嘴里说出来,那也就算了,现在,听到顾总居然也这么说,秦风不由得皱了皱眉头,这根本就是一个谬论啊。
秦风本来是想要憋住的,毕竟自己是个试飞员,不便于参与飞机设计的事,但是,想想和国外有如此巨大的差距,现在还不迎头追赶,更待何时啊。
于是,他终于鼓起了勇气,说道:“顾总,我不认为两侧进气阻力就大了。”
秦风的话,顿时让顾总一愣:“你说什么?”
“我认为,说机头进气阻力大,这是一个想当然的推测,认为机头进气总体截面小,当然阻力小,但是,大家却忽视了空气动力学是一个复杂的高深学问,虽然两侧进气整体截面大,但是机头是尖的,正好可以劈开气流,让气流向两边运动,这样的话,空气阻力可能还会小。”
秦风早就想过这些问题了,截面积大,阻力就大吗?当然不是!机头进气,内部有进气锥,气流顺着机体内部走,这样机体前面宝贵的外层空间都被用掉了,同时气流也会和内外两边的侧壁摩擦,带来更大的阻力。
当然,具体那种的更大,这是需要经过试验才能验证的。
“所以,我请大家不要想当然地认为,可以做两个相同的机头模型,经过风洞来验证,看一看哪种的阻力更小。”秦风说道。
顾总睁大了眼睛,望着秦风,说道:“大家都说你是技术型的试飞员,这次我是更清楚了,你不仅仅会飞行,这说起理论来,还是一套一套的啊。”
“顾总,实践出真知,咱们通过一次风洞实验就能知道了。”秦风继续说道:“西方战斗机早早淘汰机头进气,改两侧进气,所以,这种改法肯定是有充分的道理的,而且,机头装雷达,才能有大口径的先进雷达,让咱们白天黑夜下雨刮风阴天都可以发现目标,现在咱们的飞机都是日间战斗机,可以说是娇小姐,不是老爷们啊。”
本来,在强…5上已经实现了两侧进气,是用歼…6来改装的,现在到了歼…8,研制的居然还是机头进气,这不由得让秦风有些暗自地担忧,国内外的差距太大了,现在如果还在机头进气上犹犹豫豫的话,那究竟多久才能发展起来?
国家耽搁不起了啊。
“是啊,顾总。”就在这时,王昂也在一旁说道:“风洞实验又不会耗费太多,我们可以用风洞做一次实验啊,我赞同秦风同志的意见,机头进气已经落伍了,两侧进气才是未来的方向。”
不仅仅是歼…8,哪怕是咱们的歼…7,也可以想办法向着两侧进气靠拢啊。
“好,那我和所里打个招呼,就做一次实验。”顾总也是下定了决心。
以前的时候,搞歼…8的原型机的时候,就有过这些争论,后来大家都觉得机头进气阻力小,而且自己搞两侧进气风险太大,这才将歼…8依旧设计为机头进气。
现在,即将进入八十年代了,己方又得到了米格…23的机头模型,是该勇敢地向前跨出一步了啊。
年轻真好,年轻人,才有干劲,有闯的劲头啊,顾总在心中想到,同时也暗暗地下了决心,这个秦风,一定要调他去试飞歼…8!
好苗子,那肯定是要去抢的。
……
第二天,天空晴朗,飞行的好天气,当秦风穿戴整齐,向着座舱走去的时候,却发现跑道上多了很多人。
除了屠老等132厂的来人,就连昨天刚刚认识的试飞员们,王昂等前辈都在其中。
看着这个样子,秦风忍不住笑了:“各位,你们这样子,看起来倒像是我会一去不回一般。”
说完这话,秦风立刻又闭上了嘴,心中有些懊悔,即使是像这个样子,自己为何又要说出来?
屠老也站在前面,表情有些庄重:“秦风,你这次可不能像以前一样,脑子里总是想着保护飞机,如果飞机出了什么问题,要听我们的命令,立刻跳伞。”
秦风点点头,跨进座舱,以前在试飞中,从未有这么多人给自己送行,同时,秦风的心中反而没什么压力。
最困难,最危险的倒飞尾旋,自己都改出来了,这次正飞,最简单的尾旋科目,还能有啥恐惧的?
试飞尾旋,看起来很危险,其实,只要正确地掌握科学规律,反而就不危险了,自己要无数次地进入尾旋,改出尾旋,这样来搜集大量的数据,为编写尾旋的飞行大纲做准备啊。
“006请求起飞。”
扣上了座舱盖,秦风听到后面传来熟悉的隆隆声,向着无线电里面喊道。
“可以起飞。”耳机里面传来了李团长的声音:“三号空域,高度一万二。”
“收到。”
歼…7 ii战机的机尾吐出火焰,战机在跑道上快速地滑跑,然后振翅飞上了天空。
昨天的时候,秦风已经彻底熟悉了试飞院周围的空域,起飞之后,向右爬升,当达到一万二的高度的时候,就已经来到了三号空域。
“006已经到达预定空域,请求进行第一个科目,平飞失速。”
“可以开始,注意高度。”
第四十六章 平淡无奇
秦风莫名地想起了自己看到的资料,国际的试飞设备早就更新换代了,比如法国的,随时传输数据,试飞院如果能引进这种类型的设备的话,那自己飞机上的各种状态,地面就能直观地看到了,比现在这样靠着无线电联络效率要高得多了。
来到试飞院之后,这架飞机加装了试飞院研制的数据记录设备,但是这些数据,照样要飞回去才能研究。
也就是说,如果飞机摔了,数据也就没了,这种情况下,照样需要冒着任何危险,把战机开回去的。
秦风在心中暗自地打定了主意,同时,手上开始逐渐地减小油门。
“速度已经降低到五百。”
“速度降低到三百。”
“速度降低到二百四,操作已经很吃力了。”
秦风一边操作飞机,一边不断地汇报,想要尾旋,那就首先要失速,降低速度,就是失速一个最常见的。
“速度降低到二百二,机头抬起来了!”
和理论分析的一模一样,随着速度继续降低,飞机机头向上抬起,迎角变大,进入失速状态。接着,按照预案,秦风进行了几下错误的操纵,飞机就准确地进入了正尾旋。
正常飞行的时候,只要不是误操作,那是无法进入尾旋的,只有在激烈对抗的时候错误操作,才会出现这种特殊情况。
而作为试飞员,如何进入尾旋也就是一门技术活了,当飞机在进入尾旋的时候,秦风深深地吸了一口气。
接着,就是天旋地转。
不过感觉反而比上次要好一些。
上次飞机是倒扣着进入尾旋的,脑袋顶着的是大地,大地的旋转,很快就会让人产生恶心欲吐的感觉了。
但是这次却是正着进入尾旋,头顶还是天空,而且,在万米高空,是没有云彩的,没有白云,就没有参照物。
飞行员的身体素质都是相当好的,转过几圈来,适应了,和平飞是没有什么感觉的。
歼…7战机进入了尾旋,就像是进入了天空中一个巨大的漩涡一般,旋转着向下转动。
这个时候,秦风都有一种想要向左压杆的冲动了。
如果能够判断出来现在飞机是向右滚转的,那一般的飞行员的下意识的动作就是向左压杆,用来改平坡度,这样只会让尾旋更加厉害,最终无法收拾。
“006已经进入尾旋,高度一万一。”
在进入尾旋之后,也不能立刻改出,还要体会一下进入尾旋的这些感觉,回去之后汇报的。
于是,战机就一圈圈地旋转着下落,秦风在心中暗暗地竖着:“一,二,三…”
当数到第六圈的时候,他继续喊道:“第六圈尾旋,高度八千,准备改出。”
说完,他放开了手和脚。
没错,在这种尾旋中,不能按照平常的正向操作来改出,因为高度还有,所以首先的实验就是平舵、杆中立,如果尾旋还不能停止,再压顺杆。
操作杆被放开了,处于中间位置,方向舵上的脚也离开了,防止因为紧张而误操作,此时,秦风的身体由于过载被压在了座椅上,眼睛依旧在盯着各个仪表,同时,嘴里还在数数。
“七,八,九…”
“高度五千,没有改出,准备顺杆。”秦风看着自己前面的仪表,现在已经转了十五圈了,平杆还是不行,那就必须要顺杆了。
就在他喊完了之后,突然,感觉到飞机不再转动,开始向下俯冲了,顿时心中一喜:“尾旋已经改出!”
飞机向下俯冲,速度不断增加,当速度达到500公里每小时的时候,他拉起来了操作杆,歼…7战机如同被驯服的猛兽,乖乖地继续平稳飞行。
第一次的试飞,就在这样的平淡无奇中度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