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朕就是亡国之君-第24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不是可以在密州市舶司也设置一个兑换银币的地方呢?
  朱祁钰并没有马上否定,而是认真的思考了许久说道:“你这要是被朝廷的御史们知道了,定要参你一本了。”
  大明的官僚们对于宣府贡市居然可以用银币这件事,至今持有反对意见,而且也证明了,官僚们说的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那些银币流出去之后,就回不来了。
  他们对此颇为担忧。
  李宾言的这个提议肯定会被弹劾,但是李宾言还是提出了这个想法。
  按照官僚的做事原则,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李宾言只要完成皇命便可,主动提及此事,显然是李宾言觉得很有必要。
  李宾言低声说道:“倭银产量极大,而且臣有点想法,不知道对不对。”
  朱祁钰笑着说道:“畅所欲言就是。”
  盐铁会议已经极为宽松了,这种私下奏对,朱祁钰自然愿意让朝臣们多表达自己的意见,只要屁股不是歪的,都好说。
  李宾言赶忙说道:“臣惶恐。”
  “陛下,臣以为宣德三年弃置交趾三司,其实也跟永乐十八年后,停止宝源局大规模铸铜钱有关,永乐通宝在海外横行无忌,很多地方都用通宝,并以此为资财多有囤积。”
  “朝臣反对铸铜钱,认为铜钱外流,这最终宝源局不再铸造铜钱,咱大明在海外,就只是一个臆想之中的大明了。”
  “看不到,也摸不到,自然毫无恭敬之心。”
  李宾言的意思是永乐十八年之后,停止铸造永乐通宝,最终导致了大明在东南亚影响力的缺失。
  换个更容易理解的话,意思就是美刀从全球货币体系,主动的、自发的变成了本国货币。
  这种影响力的缺失,显然也是致命的。
  李宾言看着陛下并未动怒,并且颇为认同,便继续说道:“陛下,在市舶司内,有人用银币换倭银,然后运至京师,再拉到宝源局换银币,这个买卖有人在做。”
  “既然是得利,为何不能是朝廷呢?”
  朱祁钰看着李宾言,这山东一趟,李宾言从坚决反对与民争利和支持势要豪右之家参与铸币,变成了坚持支持与民争利,而且要大肆争抢,旗帜鲜明、明火执仗的得利。
  可以想象,李宾言这短短的两年时间内,到底经历了什么,才会发生如此大的转变。
  朱祁钰点头说道:“好,好一个既然得利,为什么不能是朝廷!”
  “朕不让南京宝源局换银币,目的是为了南北货物沟通,一如盐引在宣府、大同之用。你这个提议很好,朕准了。”
  朱祁钰不打算跟外廷商量,户部尚书金濂,要是不同意的话,这个利,他就自己赚去!
  按照大明银币的现在行价,一枚能换二两银子,他还要往里面填六钱锡铜等物,换回来,屯集起来,怎么都是赚的。
  值得注意的是,银币的价格正在趋于稳定,从最开始一枚当二两银子花,变成了一枚银币等于一两银子。
  但是在欠缺银币的地方,比如密州市舶司,依旧是一枚等于二两银子。
  这是个发财的好营生,尤其是海贸缺银币极大的情况下。
  银子、银锭、银铤毕竟不方便,成色、工艺、重量各地不尽相同,而且不能在大明境内使用,但是银币就完全没有这些顾虑了。
  这个营生能赚很久。
  李宾言松了口气,陛下还是那个陛下,不惜身、更不好面儿。
  天子尊贵,屈尊降贵赚一些铜臭之物,看似有失体统,看似有些有损皇帝尊严。
  但是没有钱的皇帝岂不是更没有尊严?
  一如不得不筹款打仗的朱由检,自己媳妇的钱都被老丈人给黑了一半。
  打仗、营建、安民、赈济哪一样不要钱?
  而且这等生意,不比宋高宗赵构,当初在临安城做粪霸要强得多?
  赚钱嘛,不寒碜。
  朝廷不能没有钱,皇帝手里也不能没有钱,陛下说的很明白了,财富也是权力。
  李宾言内心焦虑的两件事,都在陛下这里得到了妥善的解决,至于内帑和国帑怎么吵架,那就不是李宾言关心的问题了。
  “臣告退。”李宾言离开了聚贤阁向着官邸而去,此一去便是两年,家人除了去年过年见了一次,就再未见过了。
  朱祁钰看着李宾言的背影,笑着对兴安说道:“虽然李宾言憨直了一些,不过也是堪用之人啊。”
  兴安犹豫了下说道:“陛下,昨天夜里,仁寿坊有一面坊墙脱落了,好巧不巧,居然脱落成了真武大帝的模样,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很多百姓惊奇,都去看了,还有人焚烧香烛等物。”
  朱祁钰一愣,随即问道:“兴安,你信吗?可以脱落成惟妙惟肖的模样。”
  自然脱落成真武大帝的模样,还惟妙惟肖,这是在糊弄人还是在糊弄神呢?
  兴安摇头说道:“子不语怪力乱神,臣一点都不信,但是百姓无法分辨。”
  天人感应那一套几乎是朝臣们对付皇帝的不二法门,今天是祥瑞,明天就是天有异象,陛下不能这么做,天有警醒!
  搞天人感应,那是给自己设限。
  朱祁钰才不会那么傻,任人摆布。
  朱祁钰深吸了口气说道:“今天就让工部把那面墙重新刷了,若是再有这等事,就把京师的墙皮尽数铲去,省的再脱落了。”
  “让五城兵马司四处巡视,看看是谁在试探这种事。”
  “都是千年的狐狸啊,跟朕玩这些花花肠子。”
  朱祁钰认真的准备着新的盐铁会议内容,当初胡濙说一个月一次盐铁会议,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阵冷风吹过,本来有些阴霾的天空开始下起雨来,整个京师笼罩在了烟雨蒙蒙之中,出门的百姓撑起了油纸伞,立刻将京师的街头巷尾点缀的五颜六色。
  春雨,给这个干燥的春天带来了湿润的空气,让人心中的那些躁动,一扫而空。
  雨滴落在了杨柳叶上,也不滑落,晶莹剔透,随着春风,杨柳叶摆动,未曾滑落的雨滴叶片打散,落在了缓缓流淌的金水河内。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春天到了。
  而此时的和林也在下着小雨,王复和赛因不花的第一次合作正式开始。
  王复要救夜不收,赛因不花要卖奸细,正好。
  这是个技术活,要在也先的眼皮子底下偷天换日。
  渠家一共二百多人,都要被卖掉,但是因为出货速度的原因,所以一次,只能卖一点点。
  王复打算让偷天换日,把卖到大明的奸细,换成夜不收,这样夜不收就会被营救回大明了。
  但是王复有些犯难的说道:“其他都好说。但是得好生想个办法,打探一下夜不收被关在哪里。”
  王复感慨,他到了和林也有些日子了,却是始终没有看到被抓的夜不收关在哪里。
  赛因不花却挠头说道:“我知道在哪里关着。在不里牙惕部的小海押着,大明称之为北海。”
  赛因不花没打算卖关子,直接说出了羁押夜不收的地方。
  王复了然,北海,苏武牧羊。
  当年苏武出使匈奴,被匈奴无辜扣押了十九年,持节不屈,在北海牧羊,最终回到了大汉。
  赛因不花继续说道:“不里牙惕部开春就往斡难河那边去放牧了,北海周围的看守不力,夜不收被羁押在那里。”
  王复思索了许久说道:“那这样,我们想办法把人救出来,然后把渠家人弄死几个送过去换出来。”
  赛因不花听懂了这个意思,李代桃僵,但是他满是疑惑的问道:“为什么这么麻烦,我们直接过去救人就好了,反正看守一天才会去一次。”
  王复反问道:“这么做很困难吗?我的意思是将渠家人打死,李代桃僵这件事很困难吗?”
  赛因不花摇头说道:“不是困难,是我们没必要那么麻烦,直接救出来不就好了?”
  王复听到没有困难,才知道是赛因不花嫌麻烦,而不是困难。
  他笑着说道:“若是直接救出来,瓦剌人就会更换羁押的地方,以后就没法营救墩台远侯了。”
  “麻烦就麻烦一点吧,若是不难办,就尽快办吧。”
  “我得去应付下心急的大石了。”
  王复要去龙庭中帐复命,也先面对大皇帝的步步紧逼,非常的迫切,这种迫切的心态,是为人主最要不得的事儿。
  但瓦剌得想办法守住龙庭,否则就只能西进了。
  西进说得好听,不过是逃跑罢了。
  王复在瓦剌的待遇极好,他甚至有雨伞,可以撑着伞去龙庭中帐。
  道路已经变得略微有些泥泞,但是一些孩子还在外面疯跑,这种天气里,还要疯跑,是要伤风感冒的,以和林的条件,决计是得不到好的照顾,最后一命呜呼。
  二十个孩子只有一个可能成年,不是笑话,而是事实。
  他们的父母终日忙碌,但是收获寥寥,根本无暇照顾这些孩童,放任他们如同野草一样生长着。
  仅有的劳动报酬,那些牲畜,还会被奴酋们卖去宣府,换取那些象征着财富的银币。
  王复在这一刻,深刻的认识到了,为何大皇帝对势要豪右之家常常怀有警惕。
  瓦剌的这些台吉、奴酋们,和大明的那些势要豪右之家,做的事一模一样。
  王复思考了很多,走进了龙庭中帐之中。
  也先在烤火,在春天里,也先依旧裹着大氅,烤着火盆,他看到了王复,眼神终于明亮了几分说道:“王资政,近些日也内外观察了一番,可有良策?”
  王复笑着说道:“自然有。”


第三百一十三章 朱门迷醉权贵喜,囹圄沧桑生民怨
  王复已经遍查和林的内外情况,写成一分手札,他准备按照约定的方式,送去了大明。
  不过在此之前,他还要去查一查北海的夜不收的亡魂几何,以送去京师,哪怕是衣冠冢,也是冢,也算是交待。
  北海的夜不收都是硬骨头,很多人死在了北海,王复想想办法,把这些人的名册送入京师。
  当然,只有一天,对瓦剌犁庭扫穴,方能让英魂方能安眠。
  对于如何颠覆瓦剌,王复有着自己的一套想法。
  相比较大明,瓦剌有位更加心急的大石也先。
  瓦剌的情况并不太好,自从宣府之战失败后,瓦剌人不得不进入了防守的姿态,这种防守的姿态,导致瓦剌在草原的威望大减。
  之前,瓦剌在土木堡之战的大胜特胜所积累的威望,已经被消耗殆尽,如果再没有新的大胜,那也先的可汗梦,将会破碎一地。
  所以,瓦剌需要大胜、瓦剌需要可汗之位、瓦剌更需要重整旗鼓。
  王复笑着说道:“大石,某有上中下三策,可振兴瓦剌大势。”
  也先深吸了口气,上中下三策,瓦剌的局势已经颓废至此,居然有三策可救吗?
  王复没有多卖关子,笑着说道:“首先这上策。”
  “大明军队大军撤出了河套地区,只有四威团营驻守河套地区,瓦剌大军等到秋高马肥,从夏盘营向集宁河套地区进攻,一举收复丢失之地,瓦剌何愁大皇帝兴兵呢?”
  也先愣愣的看着火盆,叹息的说道:“我知道这的确是上策,但是因为阿剌知院和渠家人在集宁和河套搞得那些事,已经再无攻伐之可能了。”
  也先生出了王复也不过如此的想法。
  他不知道打集宁、打河套是上策吗?
  现在别说打了,派出去的奸细都是石沉大海,现在这两个地方的人心向背,岂止是用大军征伐可以攻打的吗?
  最主要的问题,打不过。
  也先也承认,这是上策,但是他执行不了。
  韩政在东胜卫炸毁火药库趁乱袭击东胜卫,是不是上策?
  也是上策,而且因为渠家人的关系,真的炸毁了东胜卫的火药库,但是打不赢,能怎么办呢?
  王复笑而不语,他笑着说道:“某还有中策,或征伐、或联盟,将鞑靼和兀良哈部,再拉拢到我瓦剌帐下,比如这拉拢,或许可以暂且答应鞑靼人立小王子为太子之事。”
  “得先拉拢,要不然等皇帝出兵讨伐我们的时候,他们就是皇帝的鹰犬。”
  也先再次叹息,这策也是好策,但是他做不到。
  且不说他自己的野心,就是瓦剌的各部台吉,他也先不称可汗,各部台吉也肯不答应。
  但是这可汗之位,乃是鞑靼人最后的脸面,人家鞑靼人就靠着这个黄金家族的后裔这几个字,趁着最后的面子,依靠着草原无不怀念元昭宗活到了现在。
  唯有征伐,将脱脱不花擒杀,这件事才能又解决的办法。
  王复不动声色,这两策要是好用的话,他就不会说出来了,换句话说,他就是在讲很有道理的废话罢了。
  读书人最擅长什么?看起来很有道理的废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