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祁钰十分郑重的说道:“永乐十一年,三月初,太宗文皇帝在铜仁等地,废除思州、思南宣慰司,设立贵州三司,安定地方。”
“当时田琛、田宗鼎分治思州、思南,文皇帝让二人分治,欲安其土人,田琛悖逆不道,构扇旁州,妄开兵衅,屠戮善良,抗拒朝命,文皇帝下诏治罪。”
“这田宗鼎尤为凶骜绝灭伦理,悍然起兵谋反,文皇帝言:罪不可宥。”
“思州、思南三十九长官司,即土司,多加抚绥,便开始更置府州县,而立布政司总辖。”
“原设土司长官司长官,差遣藁税,悉仍旧所当行之事,最终思州等地设置贵州三司,设新化、黎平、石阡、思州四府。”(明太宗实录137卷)
“当时太宗文皇帝曾诏胡尚书奏对,言宣慰司、土司、长官司之政,说:宣慰司并非长久之计,应当设法改土司为三司,以安边方。”
“哦,对了,那一年,咱们的内阁首辅大学士陈循,刚刚中了状元,新科及第。”
那时候胡濙已经做了十三年官,已经当上了礼部左侍郎。
大明的糊裱匠总是在糊裱,除了给自己体面,给天下百官体面,也给陛下建言献策。
历史长了就这般好,只要想解决,总能遭到解决的法子。
于谦、李贤等人默然,胡濙虽然不在南衙,但是却处处都有他的身影。
朱祁钰十分严肃的说道:“太宗文皇帝设立贵州三司,但是其中有一条,就是原设土司长官司的世官,也就是土酋,差遣、藁税,依旧是悉仍旧所当行之事。”
“是所谓世有其地、世管其民、世统其兵、世袭其职、世治其所、世入其流、世受其封。”
“朝廷诏命至三司、知府衙门,便再无下达的可能了。”
“一个个,都是云贵川黔的土皇帝啊!”
一个皇帝能够容忍自己的地头上,有将近成千上百个土皇帝吗?
那不能够啊!
他一手军权在握、一手大印大义在手,再加上一手财经事务无出其右,三管齐下,若是还让他们继续这么猖狂下去,那他朱祁钰岂不是跪着做皇帝吗?
朱祁钰这话一说,就是给这件事定调。
如何消灭这些世袭罔替、朝代更替也不影响世代掌权的土司土酋们。
李贤振声说道:“臣以为,待平定之后,贵州、湖广宣慰司、长官司,皆数废除,设立三司使,州府县实质管辖,自上而下,先去宣慰司,再改土府。再土州土县。”
“二是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如土酋绝嗣,后继无人,如宗族争袭,如土酋相互仇杀,如土酋触犯大明律,以罪革职,尽数盖有流官充任。”
大明世袭称之为世,大明非世袭称之为流。
比如武清侯在拿下河套之地之后,拿到了世券,就是世爵,若是没有拿到世券,就称其流爵。
就是从大明打工仔,变成大明合伙人。
虽然在洪武年间,世券更像是催命符,但是到了永乐确权之后,世券的确是保命符,也有很多爵位世袭罔替到了明末。
李贤这番话,就是上废宣慰司,下设流官,双管齐下,管理贵州、湖广等地的土司,最终将其从羁縻,变为政令通达之地。
翻译翻译,就是改土归流。
一旦这种做法可行,那么麓川之地的孟养、缅甸、八百大甸、老挝、大古剌、底马撒等地的宣慰司,就可以循规蹈矩,持续推进,将其彻底纳入大明领土!
朱祁钰十分确信的说道:“在战争中,任何基于仁慈的美妙想法都是错误,即便是一栋破房子,我们也要踹一脚,他才会塌,等他塌了,才能重建。”
“军事胜利才能保证其失去抵抗意志,如何令其服从大明朝廷,是政治胜利范畴。”
“李贤一番话语,很好,朕以为善,可安九溪十八洞之地,可牧西南溪峒诸民。”
九溪十八洞,就是贵州、湖广一代的土司的别称。
这法子是可行的,太宗文皇帝的遗憾,将由继任者继往开来。
于谦面色疑惑的说道:“陛下啊,土酋世官,世代掌管土蛮诸民,本质上是不是私权占据成丁,进而侵占社会劳动,榨取剩余价值,最终私权与公权产生冲突的典型呢?”
李贤呆滞,他倒是弄明白了他的那些奇奇怪怪的问题。
但是要说用,还是于少保触类旁通,对国家之制更加熟悉!
一针见血。
第三百七十二章 散装南直隶
“土司世官所仰仗的不过是他们控制这土人,如果能够解决土人问题,土司问题就可以彻底解决了。”于谦换了个角度思考这个问题。
“甚至他们还会主动请求流官治土。”
朱祁钰点头说道:“这是个好主意,朕以为善。”
“朕手里有不少的田契,可以用这些田契来进行更换购置,大军组织百姓开垦荒田,吸引百姓下山,就像是在济宁府和河套那样。”
“我们要感谢湖广商总陈广祺,是他带来了将近三万顷的土地,这三百万亩的田地,如果用这些良田来更换长江以南无法耕种的田契的话,或许是个不错的结果。”
缙绅,在大明的司法、赋税、劳役上,都有很多的特权,这些特权的目的是为了让缙绅安土牧民。
但是在土木堡战败后,无数的缙绅逃离了山外九州和京畿地区,既然失地,朱祁钰自然可以收回公有。
这次的叛乱又有不同,并不是所有的缙绅都附逆叛乱,这中间就需要慢慢去梳理。
而且农庄法到了景泰四年十二月份,才会达到五年之期,所以朱祁钰也不着急推广农庄法。
政策的施行,步子迈的太大了也不好,朱祁钰春秋鼎盛,可以再等一等,虽然山西、陕西、河南、山东都请奏过农庄法的推行。
朱祁钰继续说道:“朕手里,有南直隶,浙江、江西近五万顷田契,这些田契,都是平叛之后,缴获所得,现在,我们可以在各地试着开始推广农庄法了。”
“我们一步步的尝试将劳动资料控制在朝廷的手中,我们要用朝廷的待遇去倒逼我们的肉食者对百姓好一些。”
“是时候这么做了。”
朱祁钰并没有一步跨到全国农庄法的地步,而是利用手中的田契,让农庄法遍布在整个大江南北,就如同沙丁鱼扔进一条条鲶鱼,让死气沉沉的缙绅们,活跃起来。
官冶所、农庄法,都是将部分的劳动资料控制在手中,然后去倒逼这些肉食者进行改变。
这是一种无奈之举,虽然大明的官僚已经是当世最精密的官僚机构,但是依旧无法让劳动资料全部掌控在朝廷手中。
“这样一来,如果他们对佣户、工匠待遇不好,佣户、工匠、成丁总是流向农庄法,如果没有佣户耕种,没有工匠上工,没有成丁去他们的工坊,他们就无法组织生产了。”
朱祁钰确定了于谦的想法不错,农庄法的鲶鱼效应应该也不错。
鲶鱼效应,沙丁鱼不喜欢动,但是活鱼的价格会比死鱼要高,为了让沙丁鱼动起来,放入一条以鱼为主要食物的鲶鱼,有效的刺激沙丁鱼的活性。
朱祁钰知道自己放进去的不是条鲶鱼,它更像是一条大鲨鱼。
效果,只有推行下去才知晓。
朱祁钰放下了手中的军报,笑着说道:“北衙送来奏疏,廷议之后,确定了拆南直隶的必要性,现在我们来确定一下苏州省的三司治所。”
三司治所,就是布政司使、按察司、都司治所所在,一般也称首府,就是类似于省会。
“现在有几个备选,第一个是最富饶的太湖湖畔的苏州府作为治所,第二个是扬州,江都就在扬州,就是我梦江都好,征辽亦偶然的扬州。”
“第三个是徐州,第四个是海州,有天然港湾若干,日后开海也是良地。”
我梦江都好,征辽亦偶然,就是当年杨广不回京师去江都的理由,最后杨广也被吊死在了江都。
扬州在隋朝后都一直是江淮中心所在。
苏州经济最好,扬州政治地位高,至于徐州,徐州是南京门户,地缘位置好。海州距离海最近。
各有各的好处。
苏州省给出了四个治所的选择,朱祁钰笑着问道:“李侍郎,你以为如何呢?”
李宾言认真的想了想说道:“还是苏州为佳,方便江南士子赶考,而且还能最为富硕,也能服众。”
李贤想了想说道:“我也倾向于苏州,扬州虽然是江淮中心,但是毕竟是苏州省,臣以为三司治所苏州为佳。”
于谦左看看右看看,低声说道:“徐州吧,徐州乃是南京门户,地理位置极佳,五省通衢之地。就定徐州吧。”
李宾言疑惑的问道:“那苏州还是八省通衢所在呢,为何要定徐州呢?三司距离富硕、人口密集之地如此遥远,别的不说,就会每三年一次的秋闱,怎么应考?”
于谦没有说话,等待着陛下的定夺。
朱祁钰笑着说道:“就定徐州吧。”
李宾言眉头紧皱的看着若有所悟的李贤,然后看向了皇帝,正要开口问,但是被李贤拉住了。
朱祁钰继续说道:“凤阳省给出了三个备选地,一个是凤阳府,一个是庐州府,另外一个是安庆府。”
“于少保以为哪里合适?”
于谦稍微思量了下说道:“庐州最佳。”
“那就庐州。”朱祁钰快问快答的结束了确定首府所在的问政。
李贤若有所思,李宾言已经瞪大了眼睛。
苏州省的首府不在苏州府,而是在徐州;凤阳府的首府不在凤阳府,而是在庐州。
这是怎么回事?
苏州省被淮河、长江一分为三,淮东为淮安府,淮西为徐州府和扬州府,苏州府在长江以南。
一条长江,又把凤阳府分成了南北两岸。
这不一团散沙吗?
朱祁钰这么分的原因,自然是处于私权和公权,地方和朝廷争权的考虑。
南直隶的私权合力太大了,朱祁钰拆分南直隶就是为了拆成一盘散沙,自然是怎么散怎么来。
散装苏州省和凤阳省,才是朱祁钰想要的结果。
既然要拆,那就一拆到底,保留了南京的留都地位,但却是只管应天府地界了。
朱祁钰继续开口说道:“北衙送来了名单,确定了三司主事,不日就开始调任。”
“李贤,你负责把这凤阳省、苏州省的三司,建起来。”朱祁钰将手中的名单递了出去,拆分南直隶之事,几乎就确定了下来。
让朱祁钰有些遗憾的是,他甩到北衙的一杆,又空了。
本来拆分南直隶,这种事在朝中反对浪潮应该很大才对。
但是此时朱祁钰人在南衙,此时反对陛下南衙发来的奏疏,那是想拥立襄王登基吗?
所以大家有什么反对意见,都憋在心里,等到陛下回京之后,再坐到了宝座上,再议。
朱祁钰坐直了身子说道:“李宾言,你前往松江府,开设松江府市舶司,此事朕给你三个月的时间走访,五个月的时间去营建,给你一年的时间去做,给你三年时间去经营。”
李宾言俯首领命,走出文华殿的时候,他依旧在琢磨,为何要把南直隶拆成这样。
等到朝臣退去,朱祁钰对着卢忠说道:“密切盯着南京的国子监,看看咱们太学生有何高见。”
朱祁钰希望南京的仕林们,闹出像山东那样罢考的事情来,这样一来,他就可以名正言顺,废掉南京的国子监了。
朱祁钰希望他们可以朝天阙。
这样南京就可以更加忠诚一点了。
朱祁钰的目光看向了北方,也不知道此时的北衙如何了。
此时的泰安宫里,汪皇后、杭贤妃正在生闷气。
唐贵人生产了,生下了一个皇子,陛下在南衙,所以尚未赐名。
汪皇后生闷气的原因很简单,陛下在南衙身边跟了个人,陈选侍。
汪皇后闷闷不乐,若果是通过选秀正经入宫,汪皇后自然无话可说,可是这女人,居然是烟花世界出来的女子。
陈婉娘本身并不是贱籍,而是民籍,毕竟要货于显赫的势要之家,若是贱籍,如何能入得了势要之家的眼?
但是那也是皇帝逛窑子领回家的人!
她能乐意才怪!
但是她也不好说什么,陛下去烟云楼,事涉应天府是否绝对忠诚的国朝大事,那必须要办。
但是办事就办事,居然还带了个女子出来!
“姐姐,那陈选侍,是不是整日里抱着《如意郎君传》极为擅长枕上风情?要不能迷的陛下五迷三楞?”杭贤妃无奈的说道。
唐云燕哄着孩子,怒气冲冲的说道:“姐姐,妹妹也就是坐月子,否则非要杀到江南,看看那是个什么妖精!”
“李妹妹,你去!下江南,把夫君的魂儿给拽回来!”
李惜儿无奈的摇了摇头,她却是没信心把夫君的魂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