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朕就是亡国之君-第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师难道就不需要触类旁通了?谁又敢说自己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呢?
  “先试试,如若不成再说。”朱祁钰还是决定试试,办起来了皆大欢喜,办不起来,也没什么损失。
  探索的路上,总会有坎坷。
  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石璞也不觉得试试有什么不妥,点头称是。
  兴安一溜烟的从远处跑来,将于谦的说辞告诉了朱祁钰。
  “哦,那就派御史王复、户科给事中赵荣去朝见上皇吧,顺便帮朕带句话。”朱祁钰点头首肯,嘱咐了一番兴安,继续研究着他的景泰炉。
  “石尚书,营建景泰炉之时,朕悟出一个道理来,那就是众人拾柴火焰高啊。”朱祁钰看着立在王恭厂的四个大炉子,颇为肯定的说道。
  景泰炉从开始的一个想法,到图纸上的设计稿,都是在这些大师傅们你一言,我一语中,逐渐从纸上慢慢变成了最开始的景泰炉,到现在,景泰炉已经从一座,变成了四座。
  而且一座和一座不一样,这是这些大工匠们的成果,这种产量的飞速增长,让朱祁钰底气越来越足。
  钢铁是国家的脊梁骨,这在什么时候,都是不变的道理。
  哪天用钢铁洪流把瓦剌人杀的干干净净,方能洗刷掉一点今日围城之恨!
  朱祁钰看着面前的四座景泰炉,眼神中杀气腾腾。


第五十九章 朱祁镇,陛下让臣带句话
  相比较之前的第一座,现在的第四座,已经由原来的前包吹热空气,变成了转炉吹冷空气。
  现在熔铁和吹钢已经分成了两个步骤,但是却大大的提高了安全性,再没有之前炸炉的危险,而且极大的提高了效率。
  从第一炉的四千九百斤,到现在每天每炉可炼钢万斤以上,这不是四座景泰炉的极限,而是因为木炭烧制的速度太慢,供不应求。
  现在景泰炉迫切的需要一种新型燃料,木炭烧制不易,而且木料因为坚壁清野的缘故,短时间很多,但是木炭供应极其不稳定。
  几个人正围在景泰炉之前,商量着如何寻找更好的燃料,但是西山的煤炭即便是经过精选之后,依旧无法达到标准。
  朱祁钰站在几个大师傅的身后听了很久,突然开口说道:“既然木柴烧制可以得到木炭,那么煤炭烧制呢?会不会得到你们想要的呢?”
  “朕听闻博山玻璃坊,常有其臭者,炼为礁以煮玻璃,博山玻璃坊坊主有云:煤则各处产之,臭者,烧熔而闭之成石,再凿而入炉日礁。”
  几位大师傅才注意到朱祁钰不知道什么时候到了,赶忙行稽首礼说道:“参见陛下,陛下圣躬安。”
  “陛下所言是燋炭吗?”大工匠徐四七眉头紧皱的说道:“我们家乡那边倒是有几座燋炭炉,乃是自北宋所建,一直用到现在。”
  “敢问大师傅家乡何处?”朱祁钰一愣,博山玻璃坊很有名,他们以烧制玻璃闻名,朱祁钰本意是假借博山炉之名,启迪老师傅们的思路。
  他也只知道煤炭可以烧制为燋炭,但是具体怎么烧,他就不晓得了。
  但是听这个老师傅所言,大明居然有现成的燋炭炉?
  徐四七眉头紧皱的回忆着,下意识的说道:“某老家大名府。”
  “某想想那炉,炉为圆顶锅式,方圆八尺到一丈三尺不等,煤拣净,水洗除矸,装煤入炉筑紧,炉的顶部用泥掩盖并凿通气孔。”
  “入炉烧炼的时间少则四五天、多则十数天,以煅之烟尽为度,微水渍熄即成。”
  “没错,就是这样。”
  朱祁钰不是懂王,并不懂的炼焦,但是显然大工匠徐四七他懂,这就够了。
  他点头说道:“那就是试试吧,大概需要多少银两,报于工部报备即可。”
  “草民领旨。”徐四七狂喜,长揖俯首。
  朱祁钰将其扶起说道:“以后可以自称臣了,这是于尚书拟的匠爵,朕已着令工部、吏部、礼部督办了。”
  他让石璞向着工匠们介绍着的大明的新匠爵体系,看着工匠们兴趣盎然的谈论着匠爵。
  朱祁钰悄悄离开了王恭厂,翻身上马,说道:“去德胜门。”
  锦衣卫开路,朱祁钰带着人向着德胜门而去,他爬上了城墙,拿起了千里镜,看着十里外的小土城。
  他侧着头说道:“卢忠,你告诉于尚书,防止瓦剌人偷袭,顺便可以联系下脱脱不花,说瓦剌人大逆不道,朕有意封爵却多有不便,令其通传瓦剌战报。”
  “让于尚书仔细甄别筛选情报,是否准确,看看脱脱不花的诚意再说。”
  “末将领旨!”卢忠一揽挂在城头上的绳索,便快速的向下滑去,到了城下,翻身上马,向着德胜门外的民舍而去。
  而此时御史王复、户科给事中赵荣带着龙纛大旗,向着德胜门外的小土城而去。
  也先手里拿着两幅画像,乃是于谦和石亨的画像,虽然简陋,但是一眼就能看出,来的两个人不是他手中画作上的人。
  喜宁面色凝重的看着面前的王复和赵荣二人,他知道自己的计划失败了。
  这代表着郕王的皇位已经稳固,城内支持自己主子朱祁镇的人,已经做不了主了。
  这是一次试探,也先和喜宁心知肚明的试探。
  他们都想知道,朱祁镇这个皇帝,对于大明朝而言,还有几分价值,而现在显然易见的看出,朱祁镇,已经没有多少价值了。
  “参见太上皇,上皇金安。”王复和赵荣两人重重的叹了口气,行了个稽首礼之后,便站直了身子。
  王复挺直了腰杆,大声的说道:“上皇,陛下让臣带句话!”
  “社稷为重,君为轻。”
  王复将这句话说完之后,再次行了个稽首礼,缓缓的退出了德胜门外的土城,他们的任务是朝见和带话,既然朝见了朱祁镇,也将话带到,那他们自然不便再留下了。
  朱祁镇听闻此句,面色巨变,脸色一会赤一会白,最终训斥的话就在嘴边,却迟迟无法说出。
  他清楚的知道,自己可能不再重要了。
  也先露出了嘲弄的笑容,站起身来,拍了拍喜宁的肩膀,向着大营走去。
  也先回到了中军大帐之内,将在土城之事,与帐中大将们从头到尾讲了一遍,大帐之内,诸将领,面色凝重。
  他们意识到,事情不太好办了。
  他们来这趟儿,主要是为了讹诈,看能不能利用朱祁镇这颗棋子,破开大明京师,重塑大元昔日荣光。
  将北京改名为汗八里,再次成为中原之主。
  可是,貌似非常难。
  退而求其次,敲诈勒索一笔,如果能够抓着朱祁镇谈判,画疆而治,得到河套、大同甚至是宣府,那再好不过了。
  可是,大明一点谈的意思没有。摆出一副,来干,干死一个才算完,不死不休的架势。
  孛罗站起身来,站在了一副巨大的堪舆图前,颇为无奈的说道:“大汗,太师,这是大明九门,其余便门全被封堵,而这九门,我们昨日至城下已经开始侦查。”
  “但是探马回报,却是让人摸不清楚头脑。”
  “我们找不到大明军队的主力到底驻扎在九门的哪一门,于谦将兵力分散在九门之外,待机而动。”
  “而且接战的方式,也是避开我军主力,采用小股袭扰,处处出击的方略,我军应接不暇。”
  孛罗作为也先的弟弟,打仗打了十几年,就没见过这样的大明军队,他们神出鬼没,处处都是陷阱,他们已经折损了大约数百名探马,但是完全无法探明情报。
  这就是于谦在战前会议上定下的基调:在战役的主要方向,隐蔽主力,待机而动,小股袭扰,处处出击,迷惑敌人,虚虚实实之间,让瓦剌摸不着头脑。
  脱脱不花叹了口气说道:“大明军队如果那么好对付,我们还要退居漠北吗?我们和大明打了八十多年的仗,也就土木堡赢了一场。”
  脱脱不花讲的是实情,他更不愿意跟大明打仗,打来打去,大明兴师,揍得是他,瓦剌人一跑跑到西域去躲着,承受大明怒火的是他。
  但是……他说了不算啊!


第六十章 三千对八万,优势在我
  现在的军营中,依旧分成了两股力量。
  一股是也先为主的瓦剌人,他们长期居住于蒙古高原的西部,和大明军队打得交道较少。
  另外一股,则是以脱脱不花为首的北元汗廷的元裔,和大明频繁交手,往来也颇为频繁,比如兀良哈就是大明铁杆走狗。
  也先作为此次军事行动的最高指挥者,他站起身来,盯着堪舆图看了很久,大声的说道:“明日,以大明皇帝朱祁镇为前驱!填堑壕,攻打德胜门!”
  “我还不信了,大明的官军,胆敢对他们的皇帝开炮不成!”
  “只要拿下德胜门外的土城,就向大明派出使团,与大明……议和吧。”
  也先的神情有些落寞,他在紫荆关的时候,分兵攻打居庸关的同时,与脱脱不花在密云会合,目的就是为了拿下大明的京师,将北京改为汗八里!
  但是,显然大明军队的抵抗,超过了他们的预期。
  瓦剌多年向大明朝贡,自然知道,大明九门,每一门都有三道瓮墙,也就是说即便是拿下了城外民舍,依旧无法攻破这座城池。
  他所谓的议和,其实是尽可能敲诈财货。
  “太师所言正合我意。”脱脱不花点头首肯,他很希望议和,在获得了大明的支持之后,他相信自己可以战胜西蒙兀,再次成为蒙兀人的实际统治者!
  脱脱不花刚离开大帐,就立刻命人将今日讨论的内容,写成了书信,差人扮作探马,射向了德胜门外的民舍。
  这封信的内容,很快就到了于谦的手中,于谦用力的攥着手中的书信,重重的叹了口气。
  这可如何是好?
  瓦剌人要把朱祁镇当盾牌,放在最前面,笃定大明的君臣不敢开炮开火。
  朱祁钰一直看着王复和赵荣二人,回到了德胜门的民舍,没等多久,于谦居然跟着他们一起回到了德胜门城头。
  “参见陛下,陛下圣躬安。”于谦先是行礼,将手中的情报,忧心忡忡的递给了朱祁钰。
  截止到现在,知道这份情报的只有于谦和朱祁钰。
  “看来脱脱不花这个傀儡是当腻歪了,真心和我们合作的,这么重要的情报,第一时间就送了过来,好事,诚意满满呀。”朱祁钰首先是肯定了脱脱不花的合作态度。
  于谦则是左右看了看,确定旁人听不到,才无奈的说道:“可是该如何应对呢?”
  于谦不怕死,但是他怕死的不明不白,大明军队同理。
  朱祁钰则将手中的纸条扔进了五凤楼的火盆中,用火折子点了。
  “明日朕会一直在五凤楼,不会让于尚书为难。”朱祁钰将这个难题,交给了自己。
  而不是让于谦做这个艰难的决定。
  十月份的京师已经是秋高气爽,寒风阵阵,风一吹,脸颊都有点生疼,这已经是初冬的季节,旱气已生,但是一阵阵寒风吹过,天空的阴云居然将整个天空遮蔽。
  “咔!”
  密布的阴云之下,一道闪电划破了空气,在天空肆意的蔓延着,如同蜘蛛网一般在天空一闪而过,紧接着就是爆鸣声滚滚而过。
  雷声震的整个五凤楼都嗡嗡作响,掉了一些灰尘。
  天色愈暗,风越来越凉。
  朱祁钰看着天空厚重而乌黑的积雨云,一道道的雷龙,在云层见穿梭,爆鸣声还在不断的传来。
  朱祁钰满是笑意的说道:“徐有贞这人,倒是颇为有趣的很,他别的事儿,说的不对,倒是这天象有变,倒是说到了点子上。”
  “额……这,却是冬日少雷,这的确是天象有变。”于谦一时间有些愣住,这种时候了,陛下还有心情开这样的玩笑吗?
  朱祁钰站在五凤楼之上,认真的看着天空,他一直在等待着雨落下来,但是天空电光阵阵,轰鸣声连绵不绝,却是一滴雨雪都未曾落下。
  直到傍晚时分,雨点滴答滴答的落在了地上,而后变成了狂风骤雨,呼啸的雨声夹杂着冰雹,砸在了大明地面上,在暴雨声中,发出砰砰的异响。
  朱祁钰早就回到了郕王府,他让兴安拿过来了他的印信,在一封圣旨上,盖上了章。
  如果他死了,这封诏书就是命令于谦继续守城,传襄王朱瞻墡进京登基。
  国无长君,绝对不行。
  第二件是他的铠甲,全套的板甲,得益于大明工匠们的实力,带有弧度的设计,可以让敌人锋刃或射来的箭矢都发生角度偏离。
  刻意凸起的部分,使得铠甲不再紧贴胸腹部,即便是遭到了致命伤,比如钝器重击,也不会遭到致命创伤。
  除了眼睛其余都没有任何的外露,全覆盖。
  这套板甲极其的灵活,行动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拘谨,比如笼手,就可以让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