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朕就是亡国之君-第38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切的执政理念,皆源于这八个字。
  尼古劳兹已经不止一次收到这样的警告,大明不是不欢迎使臣,但是使臣不法,会下地狱。
  大明优先原则,是另外一种叙事。
  尼古劳兹赶忙说道:“我们远来,是带来了友谊,带来了交流,并不打算冒犯大明的律法,让两国交恶,不是我们的目的。”
  “如果我的国家尚在的话。”
  尼古劳兹对君士坦丁堡的前途是悲观的,他不知道他们离开,还能撑多久。
  通使翻译了尼古劳兹的话,徐有贞频频点头说道:“靖安省内的野兽匪患都已经平定,官道驿路都是平整过的。”
  尼古劳兹从口袋里拿出一物,颇为不舍的说道:“贵国的远征军,完全没有巡抚这般气度,他们强行索取了我们所有的钱财。”
  “我这次带来了许多的书籍,并没有携带货物,事实上,我们也没有货物可以携带了。”
  “请问这个,可不可以换一些大明的货币?”
  尼古劳兹这些使臣和其他蛮夷之国的使臣,给徐有贞的感觉完全不同。
  第一大秦国的使臣很是坦诚,他们不吝讨论自己的国家的灭亡,也不羞于启齿。
  第二大秦国的使臣并不市侩,会以物换钱,而不是胡搅蛮缠。
  这是两个最大的不同。
  尼古劳兹拿出的是一枚戒指,上面有一个古怪的符号“p”,这枚戒指是全金制成的。
  “这是两百年前,圣主米海尔八世赐予先祖的戒指,叫做凯乐,这个符号,它通常用在军旗之上,代表着:凭此,必胜!”尼古劳兹颇为不舍的说道。
  罗马的军旗叫做拉布兰旗,上面会铭刻这个符号,代表着必胜的信心。
  尼古劳兹继续说道:“它很珍贵,在罗马也没有多少枚,圣主米海尔八世也仅仅赐下了五枚这样的戒指,还有几枚遗失了。”
  文物讲述的是关于文明的故事。
  这个符号是君士坦丁一世的军旗。
  那天晚上天空的星星,拼出了这个符号,军士们都很惶恐,当时作战在即,为了鼓舞人心,君士坦丁一世,将这个符号刻了下来,代表胜利。
  君士坦丁获胜之后,这个符号自此就代表了必胜。
  尼古劳兹身上能换钱的东西并不多,这是唯一能拿得出手的东西了,他就像是只剩下了一座城堡的罗马帝国一样寒酸。
  埃莱娜是个很活泼的孩子,在西域的时候,因为生存的危险近在眼前,埃莱娜没有要过任何的东西。
  但是进了大明,埃莱娜想买一些不是很贵的东西,他们没有钱财。
  尼古劳兹有些颓然,因为这位封疆大吏,行省总督将那枚戒指还了回来。
  “不瞒二位,我其实很穷,可能出不起价钱,这样吧,我可以借给二位两枚银币,等到日后你们有钱了,再还给我就是。”徐有贞并不想买这枚金戒指。
  鬼知道这玩意儿是不是代表皇帝之类的权力!
  他要是随便购买了,那岂不是给陛下口实?
  为了活命,徐有贞有着超乎寻常的谨慎。
  两枚银币,虽然不多,但是足够生活一段时间了,只买一些小玩意儿,完全足够了。
  徐有贞领的是正二品的俸禄,两枚银币并不是很多。
  尼古劳兹给徐有贞的观感很好,因为尼古劳兹并不掩饰自己的贫穷和窘迫。
  徐有贞将银币递给了他说道:“好了,我要去忙了。”
  “感谢慷慨的行省总督。”尼古劳兹接过了那两枚银币,不胜感激。
  徐有贞策马向着黄河而去,查看完了黄河结冰情况,他还要去胜州,马不停蹄。
  同样马不停蹄的还有埃莱娜和尼古劳兹。
  他们将从靖虏府赶至五原府、朔方府,横跨整个河套平原之后,从集宁府入宣府,报备后入京面圣。
  进入靖安省之后,他们的脚步明显加快了不少,因为地势平坦,路面十分的平整。
  他们只有书籍,三百人的使团,在官道驿路上狂奔不止。
  埃莱娜一直看着窗外,许久之后才说道:“很抱歉,给你带来了困扰,那枚戒指对你很重要,但是你却要变卖它。”
  尼古劳兹摇头说道:“这没什么,我们现在需要钱,相比较之下,荣誉和活着,我选择活着。”
  “如果有人愿意出个好价格的话,我是不介意卖掉的。”
  “显然那位行省总督并不方便。”
  尼古劳兹手中的这枚戒指,在罗马帝国代表了无上的荣誉,但是在大明,它只值一点金子的钱而已。
  “还是因为我的贪婪,要不然你也不用变卖。”埃莱娜有些委屈。
  她倔强的抿着嘴唇,看着窗外,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埃莱娜已经很努力,不让它掉出来,但是它还是划过了洁白的脸颊,在脸颊上短暂的停顿了一下后,滴落在了手臂之上。
  “想哭,就哭吧。”尼古劳兹宽慰的说道。
  埃莱娜终于放肆的哭了出来。
  在君士坦丁堡不知天命在何时,她没有哭,而是苦练战技,等待大难临头的那一天,随时准备拼命。
  出使后,奥斯曼人的为难和狷狂,没有让她哭出来,她代表的是罗马的尊严。
  在撒马尔罕忐忑不安,没有让她哭出来,因为埃莱娜是一个很有勇气的姑娘。
  屋大维说:勇士不会流泪,即便是害怕。
  在大明的官道驿路上,埃莱娜哭的痛彻心扉,因为一个现实摆在了她的面前。
  罗马帝国,真的亡了。
  这种亡国,不是通常意义上的改朝换代,而是类似于名叫罗马的文明,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中,虽然有部分继承者,但是正朔永不在。
  尼古劳兹已经五十多岁,他并没有哭,只是有些惆怅的看着窗外,平静的说道:“或许,我说或许,有一天,我们可以依靠大明重建罗马,我知道那很难。”
  “孩子,你的父亲,你的叔叔君士坦丁十一世,都不想你背负那么大的压力,好好活着。”
  “命运不该给你这么大的压力,你就只是你自己。”
  “你可以活的自私一些。”


第四百五十二章 罗马正统在大明
  尼古劳兹并不想长公主活的那么辛苦,复国这件事实在是太困难了,这个重担,不应该压在公主的头上。
  压力会让埃莱娜自怨自艾,然后从精灵变成一个怨妇,那不是尼古劳兹、托马斯·帕莱奥罗古斯,君士坦丁十一世希望看到的事情。
  他们给埃莱娜找的落脚处是大明,是希望强大的大明能够护持她好好活下去。
  “我知道了。”埃莱娜擦掉了眼泪。
  复国之事,道阻且艰,漫长的复国之路,能不能走,还两说呢。
  这第一步还没踏出去。
  在大明的话术和语境之中,罗马应当算是蛮夷。
  就像罗马人看淡西欧那些蛮族一样,大明皇帝,万乘之尊,会接纳一个蛮族吗?
  尤其是她长的和大明人还不一样的情况下,当然这种不太一样的地方比较少。
  比如鼻梁比较高,比如脸上的线条会更加立体,而不是柔美,但是他作为罗马皇室成员,是黑发。
  埃莱娜对自己的样貌还是很有信心的。
  至于蛮夷问题。
  中国对罗马的称呼从来没有变过,叫做大秦国。
  罗马对中国称之为大秦国,是因为sino这个发音很接近于秦,而后来自中国的丝绸成为罗马的重要财源,又赋予这个词丝绸之意。
  中国对罗马称呼其为大秦国的理由是:「其人民皆长大平正,有类中国,故谓之大秦。」
  「乃葱岭以西之最大国家。」
  长大,就是身材高大,想要平均身高高就得多吃肉蛋奶,而肉蛋奶代表着生活条件好。
  平正,长相端正,就是长得很符合中原王朝的审美。
  有类中国,中原王朝的华夷之辩,何其汹涌?
  无论是官史还是野史,域外世界,种类繁多的各种非人类描述,不尽相同,数不胜数,各种妖魔鬼怪,简直是群魔乱舞。
  在中原王朝的笔杆子手里,域外的人能长得有一些人类的特征,那已经是手下留情了。
  谓之大秦,虽然历代骂秦是政治正确,残暴、严苛、焚书坑儒等等。
  但是哪朝哪代,不是行秦法?统一度量衡、驰道、郡县制等等数不胜数。
  祖龙虽死业犹在,百代多行秦政法。
  大一统的集权制,是在秦时确认的,这是毫无疑问的。
  冠以大秦国三个字,可见重视。
  这还是比较写实的论述。
  在中原王朝的叙事中,罗马被描述成为了一个黄金为地、象牙为门扇、香木为栋梁、土多金银奇宝的富丽多宝之国。
  一些叙事中,更是直接把罗马描绘成了志怪小说。
  比如《异物志》说大秦国有一种地生羊,脐带连在大地上,用鼓敲一下,这地生羊,就会惊觉,跑到哪里,哪里就是水草丰茂。
  比如《海内十洲记》说大秦国有返魂香,返魂树的香气可以蔓延几百里,能让死者复生,汉武帝焚返魂香,烧之于城内,其死未三月者皆活!
  比如:《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中将罗马描述为:北接昆仑二十六万里,去东岸二十四万里,雄兵百万,纵横千万里,诸国仰之如周京,都城九绝高俊,武备日精,疆土四辟。
  这是什么人间神国?纵横千万里……
  汉唐为什么会吹罗马呢?
  目的自然是汉唐时丝绸之路,自然是为了对外扩张做注脚。
  马可波罗吹中原遍地黄金,真的十分保守了。
  那么罗马的史料中如何记载中国呢?一言以蔽之,则是太阳升起之地,众所周知的国家。
  类似于广袤无际、人口众多、法律严明持正不阿、充满正义的种族、多有金银财帛、平和度日永无战争这些记载很多,颇有陆上神国的味道。
  比如汉代的铁器,能把金银割裂,唐陌刀军阵挥舞,天地变色,可以灭星辰掩日月。
  罗马如此吹嘘汉唐,自然是为了大力发展印度洋海贸战略,丝绸是罗马重要的财源,是罗马的利柄。
  埃莱娜一行人并没有被人为难,而埃莱娜从撒马尔罕开始,就专门请尼古劳兹说汉话,她是来嫁人的,不是来摆公主的架子的。
  她可能要在大明生活很久,并非简单出使那么简单。
  这将近半年的旅程,她已经能够听懂一些大明的官话,会说一些简单的词语。
  埃莱娜没事的时候,就是看着窗外的景象发呆,无论走到哪里,大明的领土上,都是充满了活力。
  即便会在冬日,依旧能看到托运着煤炭的商贩,他们虽然辛劳但是满脸的笑容。
  婴儿的啼哭声,是埃莱娜最喜欢的声音,君士坦丁堡孩子的哭声都有些奢侈。
  那是一座死寂的、毫无生机的城池,就像是苍天大树最后倒塌时,腐朽的树皮内,已经完全被掏空。
  一直走到了十二月份的时候,埃莱娜终于走过了漫长的路,来到了京师城下。
  北衙的城池已经完全变了样子,长得不再那么周正,反而有很多的棱角,那些都是火炮位,城外的民舍连绵数里,人声鼎沸。
  她终于理解了在甘肃镇,尼古劳兹为何会说大明比她想象的更加繁华。
  她从未见过这么多人聚集在一起,还能如此井然有序。
  “好神奇的地方。”埃莱娜惊叹万分,这座城池过于宏伟,她一路上已经惊叹了无数次,依旧掩饰不住自己的惊骇。
  那个管理着如此强大的皇帝,又该是什么样子呢?
  “是的,甚至比以前更加繁荣。”尼古劳兹确信的说道。
  永乐十九年尼古劳兹来的时候,这里刚刚迁都,还没有形成虹吸现象,现在早已经今非昔比了。
  尼古劳兹在驿站等了一天,才被通知入城,住进了会同馆驿,而非四夷馆。
  事实上,这次大秦国的使者来访,而且带着强烈和亲意图的来访,大明也非常的重视。
  安排上,大秦国的使者,并没有住在四夷馆,而是住在了会同馆。
  大明的四夷馆已经搬到了天津卫,不在京师了。
  胡濙带着鸿胪寺卿杨善,来到了会同馆驿,见到了尼古劳兹。
  尼古劳兹曾经见过胡濙,胡濙在永乐十九年已经是礼部左侍郎了。
  “长途跋涉,一路辛苦。”互相见礼之后,胡濙颇为客气的说道。
  这是级别上的差异,对待倭使,杨善都懒得多废话,但是大秦国来使,胡濙先来打个招呼。
  胡濙作为礼部尚书,自然知道大秦国在葱岭以西,已经没落了。
  王复也在情报里说的很明白,大秦国只剩下一座孤城了。
  但是胡濙还是来了。
  这是对文明的尊重,对礼法的尊重。
  胡濙是一个很讲礼法的人,在已知的世界里,这是唯一有传承了千余年而不落的国度,唯一一个可以在历史渊源上和中原王朝盘盘道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