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朕就是亡国之君-第5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谦沉默不言。
  胡濙有些急切的说道:“于少保,这国家之制,可是于少保分内之事,可万万推脱不得,此事仍需于少保拿个主意才是。”
  于谦来回走了几步,看了看天色说道:“说实话,我真的有办法,而且这法子颇为周全,谁都满意。”
  “但是,我反对党争,支持陛下废立,崇王很好。”
  胡濙面色大变,他万万没想到看起来有些迂腐的于谦,居然支持废立之事,他惊讶的说道:“啊?于少保怎么能支持陛下废立呢?”
  于谦深以为然的点头说道:“是,我支持陛下废立,现在崇王和稽王都在我的门下就学,他们的本事,我知道的一清二楚,崇王真的想要,太子不是对手。”
  “你要是能说服崇王殿下不争不抢,劝陛下杀了稽王府上下三十六口,我就行万全之法,若是你说服不了崇王殿下,也说服不了陛下杀光稽戾王满门,那我只能支持废立。”
  于谦废掉了稽戾王的皇帝位,并且奉为太上皇,而后陛下废掉了稽戾王太上皇帝位,回来之后就把稽戾王给杀了。
  于谦看似迂腐,但他和朱祁钰是一类人,大逆不道那种。
  大明革故鼎新,日新月异,一个平庸的太子,根本无法为陛下分忧。
  陛下要南巡,太子能监国吗?能处理一切监国事宜吗?
  襄王朱瞻墡已经算得上一代人杰,陛下南下平叛的时候,朱瞻墡也是手忙脚乱,日夜期盼陛下北归。
  朱见澄平庸,这太子位早让一天,朱见澄就多一分的安全。
  “陛下知道于少保支持废立之事吗?”胡濙眉头紧蹙的问道。
  于谦毫无隐瞒的说道:“知道,我从北古口大营归京之后,就告诉陛下,臣支持陛下废立。”
  胡濙一跺脚,捶胸顿足的说道:“哎呀,这可如何是好!”
  “于少保先说说万全之法。”
  于谦低声说道:“恢复宰相之位。”
  皇明祖训里大明太祖高皇帝明言,大明无相,言设者磔。
  磔刑在大明就是凌迟处死。
  宰相是什么?宰相的出现,是中原王朝帝制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官僚制度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就是臣权和君权博弈的必然结果。
  哪怕大明不设宰相,但是永乐年间的姚广孝,宣德年间的夏元吉,正统年间的杨士奇,景泰年间的于谦,天顺年间的徐继宗这些人,哪一个不是宰相实权?
  朱元璋可以不设宰相,那是因为朱元璋本人就是元末群雄并起之后,筛选而出的天下之主,天命所归之人,本身就是人中龙凤。
  但是这开国皇帝的后世子孙,大多平庸,大权在握的臣工,也就是宰相的出现,是必然的。
  于谦擅长国家之制,他的确有办法解决陛下所思所虑,而且是万全之法。
  复设宰相,科举、地方任官数十年,朝堂摸爬滚打厮杀,最后能坐上宰相位的绝非易于之辈,也绝非庸才。
  胡濙眼前一亮,频频点头说道:“这个好,这个好啊!就复设宰相,不,不,不能违背祖制,任文渊阁大学士,称首辅,对,称为首辅。”
  “宰相是宰相,首辅是首辅,不一样。”
  于谦一愣问道:“首辅和宰相有什么区别吗?”
  这到了胡濙擅长的领域,胡濙极为自信的点头说道:“当然有区别,祖宗之法不可违背,礼法也不是不便之物,名字不一样啊,不愧是于少保啊!好!”
  于谦玩味的说道:“那胡尚书以为,这首辅谁来做合适?”
  胡濙理所当然的说道:“自然是于少保当仁不让。”
  于谦笑着说道:“那我若是首辅,第一道奏疏,也是劝陛下废立太子之事。”
  “陛下南巡需要监国之人,再让襄王监国,襄王唯有以死报国了。”
  于谦言尽于此,负手慢慢走远。
  陛下需要一个能够监国的太子,这就是必行废立之事的原因,在陛下那里,始终是公大于私。
  暮鼓之时,朱祁钰回到了泰安宫,用过了晚膳之后,他便去了汪皇后的花萼楼,今天是考校朱见澄学业的时候。
  “拜见父皇,父皇圣躬安否?”朱见澄蹬蹬蹬的跑来见礼。
  “朕安,平身。”朱祁钰捏了捏朱见澄的脸颊,朱见澄用力的甩了甩头,甩开了朱祁钰的手。
  朱见澄腮帮子鼓鼓的说道:“爹爹捏疼我了!”
  “跟个河豚似的,一碰就鼓起来了,今天考校你,乘法口诀背熟了吗?”朱祁钰笑盈盈的问道。
  “河豚是什么啊?”朱见澄正是对什么都好奇的年龄,瞪着大眼睛,满是好奇的问道。
  汪皇后看着朱见澄的样子就是摇了摇头说道:“没有,还没背会。”
  朱祁钰揉了揉朱见澄的总角,朱见济和朱见深在这个岁数,已经开始读礼记了。
  “爹爹生气了吗?爹爹,我是不是很笨啊。”朱见澄撅着嘴,颇为委屈的问道。
  “没有,爹爹没有生气,澄儿一点都不笨,去玩吧,今日就不要背了。”朱祁钰变魔术一样的摸出了一个竹蜻蜓,递给了朱见澄,示意他去玩耍便是。
  朱祁钰真的不生气,朱见澄就是个普通孩子,逼他跟那些能上名校少年班的天才比,能比的过才怪。
  比来比去,最后把大明的太子逼得心理有问题,才是得不偿失。
  只要朱祁钰一日没行废立太子之事,那朱见澄就是大明太子,太子的心理健康也很重要,他可以平庸,但是不能暴戾。
  “巾帼堂最近可还好?”朱祁钰看着孩子跑来跑去的身影,靠在椅背上,和汪皇后搭着话。


第五百九十八章 飞鸟尽,良弓藏
  “倒是没出什么事,就是那帮翰林院的翰林,整日里放纸鸢落入院中,不过也是发乎于情,止乎于礼,未曾有逾越之举。”汪皇后简单的说了下巾帼堂的现状。
  翰林院和国子监那帮翰林与太学生最喜欢的去处便是巾帼堂,偶尔还会一起踏青,一起参加诗会,时日一长,自然是眉来眼去。
  朱祁钰颇为担忧的说道:“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也无不可。但是娘子主持这巾帼堂诸事,定要小心,莫要落人口实,巾帼堂朝中本就非议,这要是出些事儿,那就是大事。”
  那般开放的年代里,流言照样可杀人,若是此时的大明朝巾帼堂,这学堂里传出了这样的丑闻,这方兴未艾的巾帼堂,怕是很难再办的下去了。
  未婚先育这种事,其实大明也不稀奇。
  正如吴敬所言,大明的这些明公们,女儿们也是读书识字明理,抚琴吟诗作对,偶尔参加诗会之类的事儿,这些女子多数都在家学私塾。
  这家学私塾,也会看对了眼,荷尔蒙之下,哪里还有礼法?
  最后闹得丑闻一桩,两家奉子成婚,弄的彼此难堪,比比皆是。
  朱祁钰提醒汪皇后一定要小心,因为那些想要破坏新政的人,如同草丛中的毒蛇,随时准备扑出来咬上那么一口。
  汪皇后点头说道:“夫君安心,我知道轻重。”
  花萼楼里一时间有点沉默,汪皇后先开口打破了这份寂静,低声说道:“夫君可是有话要说?”
  “娘子以为,澄儿,能守得住皇位吗?”朱祁钰没有吞吞吐吐,说出了自己的担心。
  朱祁钰就这个性子,有话直说。
  济儿要抢,澄儿不见得能守得住。
  朱祁钰和墨翟的思想很接近,那就是人死一抔土,哪里管得住身后事,所以他只做当下,对于身后事,他其实不是很在意。
  “守的住!”汪皇后斩钉截铁的说道,她知道皇帝的潜台词,就是说朱见澄才不配位,试探她对换太子的态度。
  汪皇后的态度很明确,她不同意。
  朱祁钰看着汪皇后的表情就知道,这件事,没得商量。
  汪皇后是朱祁钰的正妻,孩子是嫡子,按照皇明祖训的规矩而言,这朱见澄就是第一顺位继承人。
  继承制度的设计,不同于单项决策,制度的设计,是追求尽可能的普适性,规定的是下限。
  嫡庶有别的继承制度的目的,是依靠制度设计和惯性,来维持统治的稳定延续。
  统治的稳定延续,代表了朝堂的安定,也代表了大明万千黎明百姓的安定。
  立贤?
  什么是贤?根本没有关于贤的统一的、客观的、量化的标准,依赖裁判的主观判断。
  贤不贤的,全看屁股坐在哪边罢了。
  而且这立贤,是最容易引起党争之事,最终可能会变成奥斯曼王国的近卫军继承法,或者干脆变成唐中期以后,宦官废立皇帝。
  朱祁钰的确是庶子登基,是因为嫡子朱祁镇被人俘虏了……而且朱祁镇出生的时候,也是庶子,后来胡皇后被废,朱祁镇才做了嫡子。
  朱祁钰十分郑重的说道:“洪武年间,有中书省丞相,上承天子,下统六部各院,后因胡惟庸独揽朝纲,独运神器,至永乐年间,复设内阁,聊备顾问,以大学士兼衔,位不过五品。”
  “历经宣德、正统、景泰年间,六部明公廷推内阁,承旨办事,不能专断,文渊阁票拟,权柄愈重,景泰初年,考成法行至今日,内阁考成六部,阁臣始专。”
  朱祁钰聊起了大明权力核心变化。
  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说的大明权力核心构建之中的文渊阁的地位。
  汪皇后是后宫之主,按照大明祖制而言,应当不应涉前朝政事,但是正统年间,主少国疑,张太皇太后不得不垂帘听政,主持朝政以来,这后宫不得干政的祖制,基本上已经废的一干二净了。
  大明的群臣对待祖制的态度,也颇为灵活。
  朱祁钰很少和汪皇后谈论朝堂之事,既然谈起,自然是有他的用意。
  汪皇后沉思了片刻说道:“陛下,我朝文渊阁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本非宰相。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之威灵,下侵六曹之职掌,终以取祸。”
  汪皇后就差点名说杨士奇了,最后杨士奇也是恶有恶报,儿子不争气,晚节不保。
  汪皇后继续说道:“常人皆言,入阁办事,无宰相之名,有宰相之实,依臣妾看来,其实不然。”
  “入阁办事者,不过批答,犹如开府书记耳,事既轻,而批答之意,又必自内授之而后拟之。”
  “百凡皆奉圣断,分毫不敢欺负;部务尽听主者,分毫不敢与闻。”
  “皇后见地非凡,正式如此。”朱祁钰颇为赞许的点了点头,汪皇后虽然不理前朝之事,但是并非对朝政毫无见识,相反,理解非常深刻。
  汪皇后说的就是大明文渊阁的困局。
  第一,始终无名无分,文渊阁设在文华殿对面,在皇宫之内,和半间房的司礼监面对面,是权力核心中的核心,但是文渊阁有实无名。
  文渊阁,始终挂名在翰林院之下,就是翰林院掌院事也是从四品官职,比文渊阁大学士的正五品还要高一级。
  这种无名无分,却处于权力的最高一级,就时常与各部各院发生冲突争执,权力始终运转不畅。
  第二,则是汪皇后所言百凡皆奉圣断,因为文渊阁只有票拟,而批红掌管在司礼监手中。
  大明的首辅,除了张居正以外,其余首辅皆是政绩寥寥无几,尤其是和汉唐宋相比,如云泥之别。
  第三,部务尽听主者,文渊阁考成六部,却被六部处处刁难,掣肘极多。
  文渊阁在大明更像是秘书室,首辅更像是秘书长。
  这搁后世,国务院的头儿管不了财政部,不乱套了才怪。
  在原来的历史线里,大明第一个可以称得上是首辅,并且有一定作为的人,就是此时在江南的应天巡抚李贤。
  之后大明的首辅才算是正式登上了舞台。
  “宰相。宰,太宰,持刀宰杀九牲主祭;相,丞相也,皇帝之佐贰。”朱祁钰解释了下宰相的具体含义。
  历朝历代,都没有宰相这个官职,宰相是一种尊称。
  秦汉都为相国、丞相,唐朝为群相的中书令、尚书左右仆射,宋朝……宋朝的官制太过混乱。
  于谦说有完全之法,自然是恢复宰相之位,皆可周全。
  朱见澄是个平庸之人,守成应该没有什么问题,若是连守成也做不到,朱祁钰肯定会行废立之事。
  朱祁钰说起丞相之事,就是想恢复宰相制,为大明探索出一条君权和臣权不那么拧巴的道路来。
  大明的皇帝和朝臣弄的跟仇寇无二,到了后面撕扯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大明朝堂的正常运转。
  比如万历和朝臣拧巴了十五年,就是为了立一个太子,最后拧巴到万历干脆躲了起来,不上朝,不理政。
  “于少保封世侯,加少保,领兵部事,朕打算令其兼任华盖殿大学士,入内阁办事,任首辅之位,朕只希望澄儿一世平安。”朱祁钰十分郑重的开口说道。
  朱祁钰之所以告诉汪皇后,就是安定汪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