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朕就是亡国之君-第6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档溃骸奥凵朴械溃拮岳⒏ト纭!
  “然也。”于谦再次赞同,并且补了一句:“陛下圣明。”
  “哪里圣明?”朱祁钰笑了下,不甚在意的说道,他也就是随口一说,其实在思考着其他的问题。
  于谦立刻说道:“《春秋繁露》曰:仁人者,正其道不谋其利,修其理,不急其功。”
  “晋文公九年十二月晋文公薨,公子欢即位,晋文公下葬的时候,棺椁里有声如牛,晋大夫先轸说恐有兵戈之祸,果不其然,次年秦穆公调兵遣将,要攻打晋国。”
  “大夫先轸再谏,趁秦军立足未稳,翻山越岭兵将疲乏,进攻秦军,晋襄公公子欢应允,果不其然,晋军在崤山中途拦截秦军,秦军大败。”
  “秦军连一匹马一辆车,也没有返回到秦国,原因在于秦穆公操之过急了。”
  “陛下躬节俭,不受献;永思至德,不私己利;敬贤如大宾,爱民如赤子;德厚侔天地,利泽施四海。”
  “有仁智通明之德,故曰:圣明。”
  于谦说完便喝了口茶,一脸坦然自若,他知道自己说的是实话,问心无愧。
  朱祁钰愣愣的看着于谦,而后嗤笑了下,并没当回事,于谦是正经的文进士,一张嘴上下一碰,就是引经据典,变着花样的、不带重样的夸。
  于谦看着陛下的模样,就知道陛下没往心里去。
  他的确是文进士,但是和陛下奏对,他从来都不是张口就来,这些话他也是观陛下所行,总结而来。
  陛下当政,看似搞了很多的新政,其实大多数都是直接隶属于朝廷或者干脆对皇帝直接负责的新政,讲武堂、钱法、利柄、官厂等等,其实都是直接隶属于朝廷甚至是皇帝。
  譬如:贵州的六枝厂,直接划了一片归工部、兵部管理。
  陛下不给地方官员倍之的机会。
  陛下唯一推而广之的就是考成法,还激起了南衙僭朝的造反。
  反腐抓贪贯穿始终,四川戥头案、陕西冒赈案、山西盐引案、山东孔府案、南衙畸零女户案等等,以及最近发生的南衙科场舞弊案等。
  这些大案,遍布大江南北,每一案都是震动朝野的大案要案,几乎把整个大明的官吏大换血了一次。
  陛下这都是在整顿吏治,也是在遴选刚正有力贤臣。
  王安石的变法为何失败?太过于操之过急,没有整顿吏治,就开始推行变法,执行过程中,就变了味儿。
  陛下在推行新政的时候,总是如此的谨慎小心,一如陛下至今不住皇宫那般慎重。
  这就是于谦说陛下圣明的原因,他有理有据,逻辑清晰。
  奈何陛下一个字都没放在心上。
  无碍,于谦已经整理成册,都送到了京中胡濙手中,胡濙是太子少师,教育皇子,尤其是教育太子朱见澄的时候,绝对用得上。
  王安石的失败,让大宋失去了唯一一次改变三冗两积的机会,王安石的求荣得辱,在两宋一遍遍的上演着。
  章惇、宗泽、岳飞、辛弃疾、虞允文等等名字在朱祁钰面前闪过。
  朱祁钰谈到了王安石新政,自然是想要推行一些新政。
  他手里有几种募集善款的好办法。
  第一个就是发行国债,提高短期利息,扩大宝源局纳储的速度。
  国债可以看做是钞法的一种,用一纸契约换取真金白银,等到国债期限到了承兑,实现朝廷和购买国债之人的双赢。
  户部尚书沈不漏……沈翼对国债之事并不认同,他认为大明的财经事务前所未有的健康。
  大明的国帑每年都有结余,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好事,而且每年的结余越来越多,宝源局的投资也开始初露狰狞,每年几乎翻倍的上交利润,在沈翼看来,即便是陛下不南巡募集善款,也足够支持以工代赈了。
  沈翼总觉得朝廷向民间借钱,有失体统,有损体面。
  现在大明国帑,一个字:阔。
  第二个办法,则是地产,大明在各州府县拥有极多的官舍,将这些官舍,按照朱祁钰在讲武堂聚贤阁外的水泥大别墅的标准建设,在配合地方特色加以社稷,绝对可以卖个好价钱。
  第三个办法,则是彩票,这个彩票可以得到一股庞大的现金流,来补充大明因为以工代赈的巨大投入造成的财政压力。
  三十六枚飞钱搏一搏五万银币。
  十八枚飞钱可以购买一斤猪肉,大约等同于一分银,一两银子等于一百六十分银,五万银币等于八百万分银,等于八百万斤猪肉,等于一亿四千四百万飞钱,也就是十四万贯左右。
  彩票这东西,在中原王朝也不是什么稀罕东西。
  南宋的时候,就有关扑,卖的不是纸票,而是一种牌子,名叫笏,这玩法种类繁多,有以一笏扑三十笏者赢钱,而后又扩展到了车马、地宅、歌姬、舞女等等,皆依约以价而扑之。
  南宋实际上的都城临安,号称:“有三十六条花柳巷,七十二座管弦城,更有一答闲田地,不是栽花蹴蹴鞠。”
  而宋高宗赵构,更是组建了两只皇家蹴鞠队,分为左右军,而民间则以俱乐部齐云社为主,经常组织全国性的蹴鞠大赛,这自然少不了关扑,售卖笏钱。
  临安城粪霸赵构,自然不会放过这等赚钱的机会,赚的盆满钵满。
  赵构当皇帝称职不称职不论,但赵构绝对是个合格的资本家。
  这三种方式,无论朱祁钰用哪种,礼部尚书胡濙都能找出历史渊源来,为陛下的决策洗地,历史长些,大约就是这个好处,好事坏事,都能自古以来。
  朱祁钰斟酌再三,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于谦。
  “陛下……这……”于谦呆滞的看着陛下,他终于明白了为何陛下好端端的说起了王安石变法事,原来在这里等着呢。
  于谦斟酌了一番说道:“陛下啊,第三策臣以为为下下策,松江府旧院、应天府神乐仙都、京师东西斜巷胡同,都是游堕之民、黑恶集结之地,常常滋事,这关扑助长黑恶,致道德沦亡。”
  “斗升小民本就困顿,关扑厚利,必然引起争相追捧,百姓本困顿,此策大行民生愈苦,臣以为不妥。”
  在于谦看来,这第三策关扑彩票之事,是下下策,是亡国之策,会导致道德沦亡,万万不可。
  “至于这第二策,臣以为乃是下策,李宾言请旨,请官舍改建为大明匠城,为各地官厂家眷院,襄王在贵州践行利柄,大明各州府若想不受制于人,再无这挟百姓以令州府事,则以利柄大行天下,臣以为方为正途。”
  大明各州府县主佐贰官,不想站着把官儿给当了?
  但是大明官员也没办法,不依靠地方缙绅宗族,连打折的正赋都收不齐,朝廷问罪,百姓叫苦连天。
  利柄论之说,堪称国之良策,朝廷与地方,地方与缙绅争权,利柄二字可定胜负。
  什么是权?不就是分配地位吗?
  不占有生产资料、不占有劳动本体,怎么占据分配地位?
  李宾言致力于匠城的建设,就是先行一步探探路,看看让士农工商的工匠们,也能发出自己的声音。
  匠城就是工匠的合力的具体体现,而各州府县的大量官舍的确要改建,不过不是贩售,而是分配给工匠,建造集体性质的家眷院。
  “至于陛下所言国债,臣不精通财经事务,倒是觉得并无不可。”于谦对于陛下的第一策,也摸不准。
  在于谦看来,国债和宝源局纳储,只是在利钱上,有所区别,并无二致。
  有区别吗?


第六百七十四章 在一声声号子声中,宝船下水
  于谦不太明白储蓄和国债的区别,朱祁钰只好简单的解释了一下,于谦立刻就懂了。
  大明的银庄下辖的宝源局纳储,在储户向宝源局储蓄之后,其货币的所有权,依旧归储户本人所有。
  也就是说,货币的主人还是储户本人,即便是定期存款,提前取款,损失的也只有利息和本金无关。
  任何一个宝源局都要做到五百银币以下随时支取,五万以下银币次日支取,五万至五十万银币半旬支取,五十万以上,一个月支取。
  宝源局的墙上贴着一行大字,写着:存款自愿、取款自由、存款有息、储户保密的字样。
  储户要取钱,那不是理所当然,天经地义的事儿吗?
  而国债则是以国家财政信誉作担保的债权,购买国债之后,货币的主人所有权就归了大明银庄,到期承兑利息。
  于谦明白了其中的差别,有些疑惑的问道:“陛下,以臣观之,大明国帑还未到要向百姓借钱的地步吧。”
  朱祁钰思考了片刻说道:“的确没有。”
  “那为什么要借钱呢?”于谦这就不明白了。
  既然大明没有必要借钱,那为什么还要发行国债呢?
  朱祁钰轻轻的敲动着桌子说道:“就是一种手段,现在大明财政正常,但倘若大明国帑空虚,这官道驿路是不是要继续硬化?这水路疏浚到底要不要继续进行?大明是否要扑买掉官厂来补充粮钱?”
  陛下一如既往的料敌从宽。
  万一财政不正常出现赤字的时候,朝廷也有手段。
  于谦俯首说道:“原来如此,那臣就没有什么疑问了。”
  朱祁钰停下了敲动桌面的手指说道:“那就让计省、宝源局和宝钞局通力配合,将国债事,推行下去。”
  大明的确还没有到必须要发行国债的时候,但是朝廷也有急务。
  倘若大明远征康国,其消耗很有可能引起短期性的财政赤字,这个时候发行国债,就可以在不耽误大明以工代赈的步伐之余,继续发动战争。
  可谓是寅吃卯粮的典型。
  国债之事并不复杂,计省很快就把账算明白了,计息、面值、发行渠道等等,都盘的清清楚楚。
  可是户部依旧坚持反对意见,而清流则认为,大明皇帝这已经不是一般的离经叛道了,堂堂大明朝廷,居然沦落到向百姓借钱的地步!
  户部这个充满铜臭味的浊流,第一次和清流合力反对了。
  朱祁钰还专门写了题本回京,讲明国债的用途,主要是为了增加大明财经事务的抗风险能力,以及增加一种分配方式。
  但凡是购买大明国债的百姓或者富户,自然是相信和看好大明的发展。
  因为国债一般都是十年期,配合部分的七年期,最低也是五年期。
  十年的变化,实在是太大了,十年前稽戾王还没有亲征呢。
  购买国债的百姓,可谓忠义。
  而大明朝廷将部分的发展红利,以国债的利息分配给支持朝廷的百姓之中忠义百姓,这不是一件很合理的事情吗?
  朱祁钰的题本回京之后,引起了一番讨论,最终户部尚书沈翼还是意见很大,勉强同意了,但是要求国债规模,要减少一半。
  他反对的理由不是什么有损陛下圣名,也不是什么朝廷向百姓借钱有失体统。
  沈翼单纯的觉得亏了。
  大明眼下资金流充足,压根就不需要付息举债,陛下想做什么,哪怕是亲征康国,户部现在都能够给陛下凑出大军征战三年所需军备、粮饷来。
  完全不需要付息举债之事!
  陛下搞国债,就是不信任户部的能力。
  而且,陛下是大明万民的君父,向百姓借钱还要还钱不说,居然还要付息。
  陛下简直是太仁慈了!
  他真的……
  朱祁钰细细的品了品,才发现沈翼的这个思考问题的方式,在帝制之下,居然很合理。
  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的大明,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大明,陛下在自己家里募集善款,就像在自己水井里打水一样。
  为什么还要还钱,还要还利息呢?
  “逻辑鬼才,这个沈翼还真是个貔貅,只进不出。”朱祁钰合上了沈翼的奏疏。
  逻辑对,但是事实并非如此。
  在三代以上,夏商周三代是井田制,而且还伴随着血腥而残忍的奴隶制,商鞅变法是一个转折点,井田制、奴隶制的崩溃,带来的是私有制的确定。
  私有制经历了两汉世家豪强、魏晋南北朝至隋唐的曲部庄园经济,在中唐时期两税法之后,私有制在中原这片土地上,正式确定。
  李贤也曾经问过朱祁钰,是否要承认私权的存在,朱祁钰的回答是必然存在。
  后来,襄王补充了这个答案,大明应该追求的是公私分明。
  户部已经同意了国债的发行,并且积极配合,但是本着能少亏点就少亏点的想法,户部将国债的规模从一千万银币砍到了五百万银币,而且要分五年,十期发卖,每次五十万银币。
  朱祁钰朱批了沈翼的奏疏,他最开始提出一千万银币,就是让户部砍价的,他的心理预期也是五百万银币左右。
  “陛下,到金山卫松江府造船厂了。”兴安接过了朱批过的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